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四届“青春回眸”诗会探讨诗歌发展新出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0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诗刊社、中共黄石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第四届“青春回眸”诗会近日在湖北黄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诗人齐聚一堂,共同怀念青春岁月的诗歌理想,探讨当下诗歌发展的新出路。

  “青春回眸”诗会是诗刊社于2010年打造的、与“青春诗会”相对应的一项诗歌品牌活动,每年邀请部分曾参加过“青春诗会”的诗人,以及一些没有参加过“青春诗会”但依然活跃在诗坛的诗人参加,他们大都在50岁以上。有与会的诗人调侃说,参加“青春回眸”诗会,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已步入“老人社会”。

  “诗歌”与“青春”有着隐秘的联系,但“老年人”并非就与诗歌绝缘。《诗刊》主编高洪波说,人在青春时代,如果没有诗,会苍白和荒凉,因为18岁时,每个人都是诗人,怀揣美好与梦想、懵懂与激情,但到了80岁时还在写诗的,才是真正的诗人。

  当前诗坛,的确有些诗人随着年岁增长,写作水准“江河日下”,但也有不少诗人越写越好。在青春期,诗人往往是依托天赋来表达个人的经历和情感,创作出一种“天真之诗”,百年新诗史中的很多经典之作都属于这类诗。诗人汤养宗、梁晓明认为,从写“天真之诗”到写“经验之诗”,是很多诗人在写作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转变。一个诗人经过足够的“诗歌训练”,就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诗歌写作,对诗歌理念的认识可能会更深刻。最重要的,诗人更加清楚自己与诗歌之间的关系,知道还有什么样的诗篇需要自己去抒写。

  诗人柳沄已经有近30年的诗龄了,他表示,写诗现在“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理需要。没别的,就是喜欢”。正是由于这份喜欢,一些“诗坛老将”持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为青年诗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这些年来,成熟的诗人没有随意打击青年人,而是不断为青年诗人们创造平台,老中青三代诗人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这是诗坛的幸事。

  在讨论中,诗人们也对“诗歌边缘化”、“诗歌备受冷落”的说法进行了分析。高洪波认为这些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现在的时代确实和诗人的生活有些脱离,现在的时代更加经济化、物质化,精神层面的东西少了,自然也不能像唐朝一样慢节奏地去生活、去写诗。但在某种程度上,这才是诗歌发展的正常生态。”

  在诗人梁平看来,与其说“诗坛沉寂”或“诗歌边缘化”,不如说诗坛变得“安静”了。首先是诗人本身的写作比以前安静了很多,不管写的好坏多少,很多诗人都在凭借自身储备默默努力。另外,诗人与诗人之间,无论是网上还是各种关于诗歌的集会,以前那种相互之间的指责、诋毁、谩骂不多了,留下的是真正的诗歌论争的声音。

  诗人舒婷认为,目前在各地有很多的诗歌朗诵会、诗歌节,但是这一切都是表面的繁荣,与诗歌创作本身并无太大关系。此外,一部分诗人虽然在安静地写自己认可的作品,并且耐得住寂寞,坚持自己的位置和理想,但这样的写作却并没有被大众熟悉和认可。可以说,在诗歌创作上,精英写作与大众对其的期待之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矛盾。

  诗坛这些年的安静,与新世纪以来诗歌发展的“内在轨迹”密切相关。诗人李元胜说,新世纪之初,由于之前10年诗歌发表的途径少,造成对诗人的“挤压”,于是网络一出现,就有一批诗人集中涌现。他们是不同阵营出来的,各种诗歌观念互相交锋,难免“热闹”。而这几年,老牌刊物、民刊、网络等发表途径变得越来越趋同,彼此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诗人发表渠道变得顺畅了。诗人们意识到,发表渠道不再是大问题,关键是自己写作的质量。

  诗人认为诗歌批评现状尚不能令人满意,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诗人们出于对批评家的不信任,很多人“亲自操刀”诗歌批评。在这次诗会上,诗人李琦发出这样的疑问:“我看到一些诗歌评论文章,评论的诗作质量水平并不高,有些甚至不能叫诗歌。”诗人曹树莹则认为,目前诗坛存在着一些“友情批评”、“红包批评”,而且批评家们对一些真正有意义的问题关注不够。诗歌批评家陈仲义建议加强从语言的维度对诗歌进行分析。他借助英美新批评的“张力”这一概念提出:“诗歌写作,就是一种外张力与内张力的叠加。外张力指的是诗人心灵与外部社会、历史、现实等的碰撞,内张力是指诗歌的文本结构和肌质。外张力过大,文本就会显得粗糙,但如果太追求内张力,诗歌就会显得做作。二者互相转化的关键,就在于语言。”

  诗人林莽注意到当前诗歌教育存在的问题。他说,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很多老师面对一首陌生的诗歌时就会束手无策,判断不出什么是好的中国新诗。实际上,新诗自诞生以来,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人、诗作,但是诗歌教育、诗歌普及的工作做得不好,体现了先锋精神的那些新诗还没有被大众充分认可。

  对于诗歌如何有效走进公众这一问题,诗人人邻认为,诗歌普及不力是一方面,但作为一个诗人,更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有没有为这个社会提供值得阅读与记忆的作品?现在的很多诗歌篇幅很长,内涵非常复杂,只适合阅读,并不适合记忆、流传。因此,应该重视诗歌的语言精练的问题。诗人谢克强表示,目前接触到的一些诗歌正在逐渐回归传统、回归艺术,试图把诗歌的新旧传统结合起来,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新诗语言的变革。

  《诗刊》副主编商震、冯秋子,也参加了本届诗会。诗会期间,《诗刊》编辑们还为当地诗人举行改稿会。

                                                              作者:黄尚恩   来源:文艺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5-22 16:44 | 只看该作者
:“诗歌写作,就是一种外张力与内张力的叠加。外张力指的是诗人心灵与外部社会、历史、现实等的碰撞,内张力是指诗歌的文本结构和肌质。外张力过大,文本就会显得粗糙,但如果太追求内张力,诗歌就会显得做作。二者互相转化的关键,就在于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19:49 | 只看该作者
严家威 发表于 2013-5-22 16:44
:“诗歌写作,就是一种外张力与内张力的叠加。外张力指的是诗人心灵与外部社会、历史、现实等的碰撞,内张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0 07:1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