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对韵脚诗的一些看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0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韵脚诗简而言之就是指以尾音押韵作为创作手段进行文本创作的诗歌行为。 而押韵是指让同一个韵母在诗歌中的同一个位置上重复出现,在阅读吐纳时能调动起情感的抒发,音感回转。好的押韵不但可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还能使作品的节奏和意境的完美融合,提高整首作品的语言权。 而且意境和韵律处理得当的话,作品在张力上无形之中也会拥有一种震撼力。如刘半农的《铁匠》:“叮当!叮当!\他锤子一下一上。\砧上的铁,\闪着血也似的光,\照见他额上淋淋的汗,\和他裸着的、宽阔的胸膛”。如果从表达手法来说,押韵可以调动起作品每节音节的回应,读出来优美,流淌出一种音乐美。如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韵律可以说是任何诗词的精髓所在,在中国的传统诗词中表现有甚。有人说不想因为刻意押韵而破坏了自己的意境,这是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因为押韵是一种创作手法,而不是创作目的。真正的诗人会用这种创作技巧去修饰和完善自己的作品。但是很遗憾,由于新诗后来受西方诗歌感染严重,现在的诗歌很少能继承这一传统。所以,在这我想谈谈我对韵脚诗的一些看法。

谈韵脚诗必然要先说现代诗。现代诗发端于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倡导的“白话文运动”。胡适创作出了第一首白话诗《朋友》,很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首韵脚诗,随后胡适也在1920年3月出版了第一部白话文诗集《尝试集》,以及新诗第一诗人郭沫若在1919年和1920年间创作出诗集《女神》都标志着新诗的时代到来。

    从《女神》出版后新诗便进入了“全面”创作的时代。各类新诗流派层出不穷。如胡适、郭沫若为代表的自由流派、以戴望舒、卡之琳为代表的现代派、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等等。其中格律诗派的闻一多也提出新诗的“三美理论”:“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其中“音乐美”便是要求新诗也要具备韵律节奏的美感。虽然如此,但是不可否认被欧美化的诗学开始打压中国韵律诗。虽然如此这个时代仍不缺乏进行韵脚诗创作的诗人,其中也不乏大家。

  

    被誉为“东方情韵诗人”的朱湘。朱湘和胡适、郭沫若等人是一个时代的诗人,也倡导新文化运动但坚持着纯中国式的思想、创作原则。身前只出版了两本诗集《夏天》《草莽》,自办的刊物《新文》也只发行了两期。朱湘的一生很短暂也很悲情,于29岁的时候便投江自杀了。朱湘自称嫡生的中国诗人,在他12年短暂的创作中对新诗学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在这,我选了一首抱韵式的诗歌《晓朝曲》:



宫门前面两行火把的红,

冲破了黑暗,映照着宫墙,

金黄的火星腾过华表上,

墙头瞧得见翠柏与苍松。



来朝似的群鸦旋舞天空,

夜云仓皇的向远处遁藏;

蚁聚的千官一声不听响,

静候在宫墙十里的当中。



朱红的大柱上盘着金龙,

宝座的旁边缭绕着炉香,

两个宫女已将雉扇高掌,

丹陛前恭立着卿相,王公。



看哪!一轮红日已经升东,

杏黄的旗旆在殿脊飘扬;

在一万里的青天下荡漾,

听哪!景阳楼撞动了洪钟!





   被誉为“农民诗人”,闻一多的高徒臧克家。和朱湘正好相反,臧克家享年99岁,著作甚多。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也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2000年获得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2003年获得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来说,臧克家是一个丰富的存在,他的文学活动长达七十余年。其中臧克家的韵脚诗更值得一提。我选的是一首押排韵,也叫“打铁韵”的诗歌,是臧克家在30年代所写,为反映“黑暗角落里的零零星星”贫困人物悲惨命运的《当炉女》:



        去年,什么都是他一手担当,

  喉咙里,痰呼呼的响,

  应和着手里的风箱,

  她坐在门槛上守着安详,

  小儿在怀里,大儿在腿上,

  她眼睛里笑出了感谢的灵光。

  今年,是她亲手拉风箱,

  白绒线拖在散乱的发上,

  大儿捧住水瓢蹀躞着分忙,

  小儿在地上打转哭的发了狂,

  她眼盯住他,手脚不停放,

  果敢咬住牙根:“什么都由我承当!”



    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后期崛起直到80年代中期的第二代诗群受台湾诗歌及西方纷繁复杂的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文学流派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对中国传统的诗学不太承认,从此开始带有传统诗词特色的韵脚诗创作进入了更消沉低迷的时期。但是仍不缺少进行韵脚诗创作的诗人。如当今仍然活跃的诗坛的汪国真,汪国真1990年开始出版诗集。第一部诗集为《年轻的潮》,以后又出过多部诗集。曾经在1990年代掀起一股“汪国真热”。我所例举的是一首隔句韵诗歌,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嫁给幸福》:



有一个未来的目标

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

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

甘愿做烈焰的俘虏

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

飞旋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

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

谁能说得清

什么是甜 什么是苦

只知道 确定了就义无返顾

要输就输给追求

要嫁就嫁给幸福





       既然说了韵脚诗,那应该提一提现在炙手可热的素颜韵脚诗的开创者,方文山。方文山,周杰伦的御用词人,创作出《东风破》《发如雪》等脍炙人口的歌词。自从出版了《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后,人们发现原来方文山不仅仅会写歌词。方文山首度集结了“素颜”与“韵脚”的创作概念,宣示以不添加除了汉字以外的任何东西,坚持以纯粹的汉字来进行诗歌创作。并赢得了一大批读者,掀起了韵脚诗的创作热潮。在诗歌市场低迷的今天,《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一再成为畅销书,其号召力影响力便可见一斑。

       方文山对韵脚诗的贡献是无可厚非的,自从《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出版以来,可谓是掀起了一股韵脚诗的阅读和创作热潮,更有甚者成立了关于韵脚诗的社团。但是把韵脚诗和素颜韵脚诗等同起来是十分错误的,网上更有人认为“韵脚诗最初受影响于网络上流传的素颜韵脚诗(百度百科)”。还有人认为“韵脚诗隶属于驾驭在现代诗歌之上的新诗体(维基百科)”。对于这些说法可笑得让我有些懒得反驳。

      将素颜韵脚诗划出现代诗,或说韵脚诗起源于素颜韵脚诗综合我刚才介绍的韵脚诗历史来看是没有任何依据的。如果说非要为素颜韵脚诗说点什么,我个人感觉素颜韵脚诗开创了韵脚诗派到更加可信一点。因为之前的韵脚诗没有单独的诗派,任何流派和任何思潮的诗人都进行了韵脚诗的创作,韵脚诗只能算是一种诗歌创作文体。而素颜韵脚诗的发展和影响聚集了一批专门从事韵脚诗创作的作者,使韵脚诗从创作文体更趋向于创作诗派。

      刚才在介绍韵脚诗的时候说到了新文化运动、第二代诗群对传统诗学的否定。我个人比较主张让传统回到诗歌当中。

      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新文化运动开始,古典诗词历经了2000多年,诗人和作品更如繁星,中国古典诗学是博大精深的,也基定了中国独有的诗情和意象。但是被誉为“国学精萃”的古典诗词一路并不好走,先是新文化运动的推翻,接着是第二代诗群的否定。中国之音的韵律被摒弃了。

     现在诗歌地位不容乐观,甚至有些尴尬。像“羊羔体”“梨花体”等也堂而皇之地冠上了诗歌文体之名。如果现代诗歌想突破、想振兴必然要回归到传统诗学中摄取营养,学习精萃,推陈出新。(文\金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5-22 14:41 | 只看该作者
赏读,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15:40 | 只看该作者
寻梅居士 发表于 2013-5-22 14:41
赏读,学习,问好!

感谢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5-22 21:27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5-22 21:4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09:08 | 只看该作者
尹煜的诗歌 发表于 2013-5-22 2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09:08 | 只看该作者
北残 发表于 2013-5-22 21:44
汲取传统诗学中的营养,但不盲目

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09:09 | 只看该作者
寻梅居士 发表于 2013-5-22 14:41
赏读,学习,问好!

谢谢抽时间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6-10 15:0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现代诗歌想突破、想振兴必然要回归到传统诗学中摄取营养,学习精萃,推陈出新。(文\金涛)




贺敬之说:“单纯复制民族传统的东西不行,但忘记或背弃民族传统的东西更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7 01:1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