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海子的《死亡之诗(一)》
漆黑的夜里有一种笑声笑断我坟墓的木板
你可知道这是一片埋葬老虎的土地
正当水面上渡过一只火红的老虎
你的笑声使河流漂浮
的老虎
断了两根骨头
正当这条河流开始在存有笑声的黑夜里结冰
断腿的老虎顺流而下,来到我的
窗前
一块埋葬老虎的木板
被一种笑声笑断两截
有很多人欣赏和解析海子的这首诗歌,至于多少版本,我没有统计,也没有细看。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毫不稀奇,何况海子的这首诗歌本身就比较隐晦。对于读者或诗评家的论述,有些观点,我赞赏,有些就不敢苟同。
对于“我”、“老虎”二者一体的说法,比较明确,因为从诗的首尾两节很容易看懂。但为什么产生“老虎”的意象呢?有人说老虎“代表着强大的死亡的意志或死亡的行动”,有人则说“诗人并非生活在绝境之中”,“老虎是王者的象征,海子曾多次把自己比成王者”,这样写是为了避免表达的“直白”。或许这些朋友的观点有他们自己的根由,但我,从写者的角度思考,感觉实在不靠谱,如此写作,也实在太别扭,太累了。另外,单单从海子的写作能力、写作风格来看,也会令人不解。诗人常常是一挥而就的,他写作的天分和潇洒的个性,不会如此委屈和费力的。那样,扭曲自己,费事八难的去写诗歌,不是海子的性情。
究竟诗人如何生产出这首诗的呢?我揣测,大约是源于一个梦境。于一个雨夜,诗人做了一个极为怪诞的恶梦,梦到老虎、河流、坟墓、棺材,以及躲在黑暗的若隐若现嘲笑的围观者。梦醒后,诗人海子一挥而就,成就此篇。
梦常常是现实的折射。梦可谓荒诞,现实不怪诞。海子是一个天分极高的人,也的确有“王者”雄视天下的自信或自比。正因为如此,他才有天才的孤独感、挫伤感。对现实的严重不满,心情抑郁,常生出一种“不如归去”的念头。海子最后的自杀,是最好的佐证。海子在最后形单影只,独自在走向山海关、走向最后死亡的路上,仅仅带着《圣经》等几本书,也足以说明诗人亡前的境况,精神上的求助和灵魂的孤寂,对现实的极度失望。海子是卧轨而死,自杀的方式也非同众人。他的死不是寻求肉体的消亡,而是探索精神上的出发,他要他高洁的、不驯的、独立的、诗意的灵魂继续前行。
我同意有些朋友的解析,即人间的嘲弄,笑断老虎的骨头和腿,让黑夜结冰,不止如此,他们竟然把葬埋我的木板断为两截,让我暴尸于世界,暴尸于睽睽众目之下,我将无法分辨,我无力分辨,我任其嘲笑。
或许有人质疑,“你的笑声使河流漂浮”,为什么以亲切的第二人称呢?我以为,第二人称并非表达亲切,是给嘲笑加了主语,是为了加增受害方的痛苦度。这嘲笑的加害者不是遥远的某人,而是站在“我”身边的、面对面的“你”,这更让人无处躲藏,无力回避。从而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增加了现实的批判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木异于林,风要灭之。诗人海子当年是活在诗歌被人尊重的年代,今天,谁如果大庭广众下说自己是诗人,估计自己都要羞愧满面了;那么,今天的诗人可能不会做海子去卧轨,但做海子死亡之梦的人大概很多吧。所以,我们今天纪念诗人海子,也是纪念我们自己,纪念不死的诗歌。
2013/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