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02|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析王小妮爱情诗的三级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2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简析王小妮爱情诗的三级跳

——兼谈《徐敬亚睡了》



      王小妮应该是中国当代文学现象中的重要构成,但常常被学术界因急功近利而有所忽略,由此,涉及到一些文学潮头的机制也难以全方位呈现。这可能是许多人没想到的也是本不应该的。无论是就其本身的研究,还是就其与徐敬亚的关联,虽然尚有一些研究成果,前者如耿占春的《失去象征的日常世界——王小妮近作论》(《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后者如徐敬亚的《一个人怎样飞起来》(《诗选刊》2005年01期。以下所引徐老师文,未标注者均出自此处),但还是远远不够的。本文试图从王小妮爱情诗视角,进行一些考察与思索。
      一、王小妮概说
      在1980年代初的“朦胧诗”群落,王小妮一方面是以“新感觉”标识个性与身份的代表性诗人,她的“印象二首”(《我感觉到了阳光》、《风在响》)、《假日•湖畔•随想》等,都“带有印象主义色彩”(吴思敬语);她“善于使用朴素的口语,通过精妙的直觉,捕捉‘平凡世界’中转瞬即逝的诗意”(张学昕语)。另一方面,她以“口语化”风格感受东北乡村,表达“带有救世倾向的对麻木农业文明的怜惜”,“略显乡野自发的浓重人文关怀”(徐敬亚语)。
      对于王小妮的诗歌步履,徐敬亚老师曾诗意地将其梳理出三个阶段:1、1980—83“最初的真诚与清新”;2、1984—87“忽然的阴影和迷乱”;3、1988之后“超然的放逐和游离”(其中1989—92突然封笔,1993年“重新做一个诗人”,诗风再变,而小说、随笔更显强势)。
      就其爱情诗而言,我读到的不多,有代表性的应该是1980年初《我和他的故事》,二是1984年的《爱情》,还有这首2006年的《徐敬亚睡了》,不过,我以为,这三首诗恰巧依次分属她的三个阶段。呵呵,这就值得进一步展开的意义了。
         二、王小妮诗歌前两级跳
      1980年初,《我和他的故事》是作者大学时代的青春女性之作。在群体劳动中,她虽认定了心中的白马王子,但传统女孩的羞怯,只能使那段爱成为美丽而不无淡淡忧伤与扪心自责的心绪。诗中应该有对闻捷《吐鲁番情歌》的承接与超越,诗的意象明丽、色调和谐,以感觉见长,而——
“其实,
我们应该在一起
一起弹去
草帽上的灰,
一起摘根
没有人看管的黄瓜。
怪我!
因为我怕。”
诗的结尾则显示出奇趣与清纯,这与例如北岛《雨夜》中必须面对 “枪口和血淋淋的太阳”去抉择的悲壮爱情截然不同;与舒婷《致橡树》等书写的“伟大的爱情”亦明显有别,是“个人化的写作立场”(张学昕)使然。
      1984年的《爱情》,诞生在那个冷风飕飕、大有百花被肃杀之势的“清污”年代,作者直接破题,在直抒胸臆般申明、宣告的是“坚毅又严酷的/我与你之爱情”。彼时,“冷秋天”、“白又厚的毛衣/奇迹般地赶出来”,为了“衣冠楚楚地做人/谈笑/使好人和坏人/同时不知所措”, 为了“让那些不肯抬头的人/都看见/天空的沉重/让他们经历/心灵的萎缩”,“本是该生巨翅的鸟/此刻/却必须收扰肩膀/变一只巢”。我至今惊讶,面对如此强势的意识形态“庞然大物”,在该诗中所显示出的女性的坚毅令人唯有肃然。她能够尽扫起初的软弱而不失温存,可谓惊心动魄,我不禁倏然想起“刑场上的婚礼”。我想,这应该是时代改变作者诗风的又一例证!本该延续书写个人隐秘逻辑思路的诗人,突然被迫作如此坚定地表达,是破坏了原诗路,还是成就了新风格?答案应该是后者。
       三、王小妮的第三级与启示
      而《徐敬亚睡了》写于2006年,时隔二十二,可以说这首诗是作者基于前面两个阶段水到渠成的整合,标志着“诗人终于从第二阶段对‘恶’的极端化呈现中走了出来……诗人内心的自由天性逐渐苏醒,对待这个世界的眼光不再是纯粹的善(感恩),也不再是纯粹的恶(怀疑),而是一种世事‘洞察’后的明达。”(木羊《“阳光”:穿越灵魂的光束——王小妮诗歌的精神轨迹》)
      正如徐敬亚所说:“你和你那为数不多的可怜的诗人们——你们的肉身,正匍匐于这个落后国家最纷乱、无助的年代。你们的精神,却自我受领了人类至今最高的灵魂使命。
       “在这个形而下的城市里,王小妮最终完成了她作为第一流诗人的全部蜕变。她的人格,找到了稳定、安详的根基。她的艺术空间,在长达几年的混浊阵痛之后,化成了片澄静的天空。……在诗中:她已是一个沉默无声的人(《不反驳的人》);一个不知道怎样过下午的人(《晴朗漫长的下午怎么过》);一个拒绝了整个世界的人(《通过写字告别世界》);一个只在房间里写字的‘东方帝王’(《这样想然后那样想》)…… 终于,她全部抽回了自己!”
     《徐敬亚睡了》所抒发的的确是一对有着相同信仰、患难与共的夫妻之爱,同时,又远远在个人生活之外的广阔空间,个中的彼此亲情与社会忧患相互扭结。对此,已经达成共识,勿需赘述。下面我仅就此诗强调三点:
      首先,全诗抓住“徐敬亚这家伙”的“睡与醒”同“南海上”“生成台风”与否发生关联,揭示出徐敬亚成为文坛乃至社会的弄潮儿的事实。当然情感在这里早已归于平静。透过善意的调侃、幽默的语言风格,能感受到那种平静中的自得。
     其次,作者采用对比手法烘托主体形象。“狂风四起的下午/棕榈拔着长发发怒”与“我到处奔跑关窗关门/天总是不情愿彻底垂下来”的对立,共同反衬出“徐变得比一匹布还安静/比一个少年还单纯”,个中暗含了对徐敬亚“睡狮般形象的展现与性格的塑造,也包含了对人的不可思议。
      其三,“如果他一直不睡/这世上的人该多么累”包含了内心矛盾,表层是祈愿丈夫使世人劳累,深层却是妻子因为爱而担忧。
      尾句“最难弄的是人这件东西”,进一步思考了人本身的复杂性,也是对人文主义的怀疑,对人的深度反思。
      如果说,第一首爱情诗是人文主义内核,第二首是对中国反人文的抵抗,那么,在此,则表现出明显的现代意识,即对人文主义的怀疑。
      王小妮的诗及其风格变化,应该启示诗作者,追求诗性本身是使命,但个别自己常常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视诗歌为生命的真诚,是由诗歌魅力与宗教般的信仰决定,没有任何异己的东西可以颠覆,即使是外在力量强加于你,你只能在诗的向度调整风格。


                                                                                2012年3月20日20:28:29(初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3-20 21:24 | 只看该作者
正如徐敬亚所说:“你和你那为数不多的可怜的诗人们——你们的肉身,正匍匐于这个落后国家最纷乱、无助的年代。你们的精神,却自我受领了人类至今最高的灵魂使命。
       {:soso_e179:}{: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22:14 | 只看该作者
周旋 发表于 2012-3-20 21:24
正如徐敬亚所说:“你和你那为数不多的可怜的诗人们——你们的肉身,正匍匐于这个落后国家最纷乱、无助的年 ...

欢迎参与讨论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3-21 01:27 | 只看该作者
这篇评论没有拘泥于诗歌本身,而是以一个更开阔的“三级跳”视角,在时代的背景中描摹了诗人爱情诗作品的嬗变轨迹,从而加深了读者对这首诗歌乃至这位诗人的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3-21 08:20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启发哦。问候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3-21 09:26 | 只看该作者
这篇解读透彻,对于王小妮老师的诗作风格分阶段进行解析。我们了解王小妮诗作风格,也了解了她成长蜕变的过程,更理解了《徐敬亚睡了》这首诗的整体意蕴。学习无为老师好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3-21 23:41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3-21 23:42 | 只看该作者
无为
就是有为
道家的精神!!{:soso_e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00:41 | 只看该作者
韩庆成 发表于 2012-3-21 01:27
这篇评论没有拘泥于诗歌本身,而是以一个更开阔的“三级跳”视角,在时代的背景中描摹了诗人爱情诗作品的嬗 ...

主编所言极是,有这样的考虑,呵呵。连日忙。才匆匆完成,依然是初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00:42 | 只看该作者
王法 发表于 2012-3-21 08:20
很有启发哦。问候教授。

但愿如此,欢迎批评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7 12:0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