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写作定律:坏母亲多于好母亲 幸福终结于婚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0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严家威 于 2012-3-21 00:05 编辑

文学写作定律:坏母亲多于好母亲 幸福终结于婚姻
2012年03月17日 14:49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杜方舒




英国作家海伦·辛普森作品
从《哈姆雷特》中的王室母亲到《傲慢与偏见》里的贝内特太太,整个文学史,充满了对于“母亲”的各种描写。文学作品中的“母亲”们,或慈爱,或心狠手辣,亦好亦坏,毁誉参半。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曾经写道:“任何一种爱在这个肮脏浑浊的世界都显得脆弱不堪,除了母爱。”然而,众位作家笔下的母亲并不仅仅拥有坚强的母爱。如果在谷歌里输入“文学里的母亲”,赫然跃入眼帘的“妈妈”们似乎名声都不太好,从“坏妈妈”到“糟糕妈妈”再到“邪恶母亲”,甚至“变态妈妈”,顺次可以排出好长一串。从希腊神话中背叛父王杀死亲儿的魔女美狄亚到英国史诗《贝奥武夫》中格伦德尔的妈妈,从莎翁笔下的“嫁给小叔”的丹麦王后葛簇特,到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所塑造的把儿子当作情人的莫瑞尔太太,从世俗的贝内特太太到女作家简妮特·温特森自传小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的主人公原型——她性格偏执的养母等等。整个文学史中,到处可见关于母亲的“相爱相杀”,而爱尔兰作家伊丽莎白·鲍温的小说《回家》,就曾极其细致地刻画了一个孩子内心最深处对于母亲身上骇人之处的恐惧。
相比之下,“好妈妈名单”则短多了,而且个个都备受争议。《红字》里婚外通奸、在狱中独自把珠儿抚养大的海斯特·白兰算吗?然后呢?也许还有弗吉尼亚·伍尔芙女性主义小说《到灯塔去》中半路离世、极具矛盾色彩的拉勃齐夫人,或是《绿山墙的安妮》中的马瑞拉老太太,不过她虽然对小安妮疼爱有加,却过于粗暴,难于相处。至于《小妇人》中甜腻腻的March夫人,我想还是算了吧,《毕业生》中的罗宾森太太更有情趣些。
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 “幸福终结于婚姻,悲伤开始于奸情”成为了一条不变真理(看看悲伤的安娜·卡列尼娜就知道了),把这两点写完之后,似乎已经没有什么余地留给作家们抒发母爱了,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孤儿总在小说中出现的原因。当小说装下一屋子的浪漫爱情、澎湃激情和阴险叛变之后,寥寥空间所剩无几,创作者们便轻易丢掉了将这些情感暗暗绑在一起的主题——母性或是母亲的角色。不过,还是有一些当代小说家,无畏地将母亲放在了作品的核心位置,比如美国作家安妮·泰勒、生于加拿大的作家瑞秋·卡思科和美国作家乔纳森·弗兰岑等。不过这些人大都是短篇小说家,其实在捕捉母亲与孩子之间那种亲密又紧张的关系方面,短篇小说的创作形式再理想不过。以前Everyman Classics出版社就出版过一本设计精美的“母亲精选集”,维多利亚风格的装帧印刷、仿佛巧克力盒一样的硬质书皮再衬以黄色缎带装饰,里面收集了美国作家莉迪亚·戴维斯、印度作家安妮塔·德赛和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诺各种描写母亲的作品。很巧的是,这些作家都是女性。
这些女性作家以细腻的手法和视角所讲述的关于母亲的故事,大部分纠缠于疲惫不堪、凌乱单调或是充满矛盾的日常生活细节,在英国作家海伦·辛普森于2000年出版的小说集《Hey Yeah Right Get a Life》中,她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抚养小孩过程中的“家庭暴政”,而她的另一部作品《Early One Morning》则通过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更年期母亲的“成长”故事。它的叙述就像一次曲曲折折、时动时静的交通堵塞,让我们在母亲的内心世界进进出出,展示了那个最熟知我们的人最不为人知的一面。
或许,这就是母亲,最了解我们的人,却又让我们无法了解,而我们的一生,都在“寻找母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3-22 08:25 | 只看该作者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曾经写道:“任何一种爱在这个肮脏浑浊的世界都显得脆弱不堪,除了母爱。
我还是赞赏这样的母爱,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母爱的主旋律是圣洁、伟大的,不会因为那些“坏母亲”们影响母爱的价值与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5:52 | 只看该作者
迁安阿紫 发表于 2012-3-22 08:25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曾经写道:“任何一种爱在这个肮脏浑浊的世界都显得脆弱不堪,除了母爱。
我还是 ...

赞同.觉得这是文学中的一些写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1 01:0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