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云野鹤 于 2013-6-24 13:20 编辑
《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安琪
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
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爱人明天爱人
经过的时候,天空
将出现什么样的云彩,和忸怩
明天,那适合的一个词将由我的嘴
说出。明天我说出那个词
明天的爱人将变得阴暗
但这正好是我指望的
明天我把爱人藏在我的阴暗里
不让多余的人看到
明天我的爱人穿上我的身体
我们一起说出。但你听到的
只是你拉长的耳朵
诗歌大致可分为三段(节)。前四行是第一节,是追问。“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这取决于“明天”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状况,诗歌突破常规语法,移植进了“词”,实现了语言变形的同时,更最大程度地增强着诗歌的张力。从下文的5~10行(第二节)看,作者实际上已经做出了比较含蓄的回答,而且回答的时间是在“今天”。“明天”的“词”“今天”回答,凭借的只能是“昨天”。如果答案是不幸、痛苦和忧伤,以至于让人感到“阴暗”,那么就说明“昨天—今天—明天”这个时间或者说历史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样相同的,所以“明天”一词在深化诗歌的思想意蕴上,是不可小觑的,起着“诗美时空建构”的作用,这是作者使用“明天”一词的高妙所在。
实际上一切哲学和宗教乃至现实中生活着的人们,都一致承认:人生是苦难的!诗人也不例外地受难、流浪、呼号乃至追问和求索。
真正的大诗人的作品无不充满追问与求索精神。追问即是求索。求索是行动上的追问,追问是思想上的求索。海德格尔认为每个伟大的诗人,都有一首“独一的诗歌”,“走向这首诗歌的漫长道路本身乃是诗意的追问的道路。”安琪就是这样。
“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爱人?”一些朋友们据此把诗歌解读成爱情诗,这就在主题意蕴上降格了诗歌的思想境界。端午节这才刚刚过去几天。翻翻屈原的《离骚》,有这样的句子:“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难道他真是为寻求美女而漂流远地周游不息么?显然不是。还有:“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第三句也是说美女香闺难于接近。“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是取譬人间小爱,呼唤世间大爱啊!安琪在这里也是在取譬人间小爱“象喻”或呼唤世间大爱啊!否则能称得上是名诗人的代表作吗?“明天爱人经过的时候,天空/将出现什么样的云彩,和忸怩?”这两句是用天上的美景和爱人出现的娇羞情态所做的“幸福”降临时刻的缠绵悱恻温馨浪漫的假想。“云彩”“忸怩”,做为比喻和暗示意象,简洁明丽妥帖。
5~10句是诗歌的第二部分,回答“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明天,那适合的一个词将由我的嘴/说出。明天我说出那个词”。结合下文看,“由/我的嘴,/说出”,体现的是“我”的清醒明智和勇气。依常情常理说出的“词”无疑应当是“爱”或与之相关的“幸福”抑或“欢乐”。然而“明天的爱人将变得阴暗”,这就一反常情常理,因为能使“爱人”“阴暗”的“词”一定不是“爱”,而是刚好相反的恨、痛苦抑或忧伤!这是为什么呢?荒谬,匪夷所思。原来作者写的就是这个“悖谬(佯谬、吊诡)”,作者在这里只有这样写,才能鲜明透彻的表达自己的人生理念和社会理念这些个诗歌的最高的思想意蕴。这是诗歌成功的让人心悦诚服的最最根本的理由!试想,就一个人的人生来讲,每个人都被所谓“爱情”乃至亲情友情这些形形色色的“爱”包裹着,但哪一个人又真正说自己得到了人间的“爱”、幸福和欢乐了呢?比较一致的说法:爱并痛着!翻开历史,古今中外哪里的统治者不是一手执行“牧师的职能”说,统治者是你们人民的衣食父母啊,她们多么多么的爱你们啊!可是哪里的人又真正得到了多少“爱”、幸福和欢乐了呢?他们不是一直通统生活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巧取豪夺风声鹤唳,甚至水深火热残酷杀戮尸横遍野之中吗?!这些所谓“爱”的后面,更是无穷的苦难!这使得无数诗人在被放逐流浪中苦苦追索,譬如屈原的《天问》。夸父与日逐走,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永远求索的集体无意识的原型。但他永远捕捉不到太阳。西西弗是西方的夸父,更突出了徒劳的永恒。加缪说得好:“造成西西弗痛苦的清醒意识同时,也就造就了他的胜利。不存在不通过蔑视自我超越的命运。”诗正是为了寻求爱和幸福摆脱苦难的痛苦的清醒意识。所以诗歌继续写道:“但这正好是我指望的/明天我把爱人藏在我的阴暗里/不让多余的人看到”。爱和恨、幸福与苦痛,无论就一个人的人生还是整个社会,都是一张纸的两面,谁能撕得开啊?!
第三节,就是尾三句:“明天我的爱人穿上我的身体”,用“身体”移植掉常规语言下的“衣服”,是在“爱并痛着”的统一的思想基础上实现“我”和“他(她)”的主体并位,“我们一起说出。但你听到的只是你拉长的耳朵”,这里再又拉出个“你”,“你”想“听”到的你想知道的或者说你想要的梦想和憧憬,“只是你拉长的耳朵”,就是一个字“空”!这就实现了“我—她(他)—你”三位一体的主体并位,联系开头的“时空建构”,诗歌在告诉人们:一切人一切时间都是这个样子——爱并更痛着!
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咏叹爱仇、生死、离合、祸福的悲欢,乃至國之利病、民之休戚而歌唱,无不通向人的生存状态。古今中外诗词曲赋无不直接间接表现人及世界的存在。所以,海德格尔说:“诗是存在的拓扑学。”洪迪说:“诗以存在的真实到场,呈现存在的行踪,且揭示其变中的不变。诗是存在的拓扑变换,两者同胚。这是一个关于诗美本体与诗美创造的深刻命题。”还说:“说到底,中外古今诗歌只有一个主题:表现人的生存状态,以求超越非本真而归于本真状态。”(《大诗歌理念和创造诗美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诗歌有一种感染力,通过直接间接的受者,其影响可及于广大民众。“这种精神感染渐渐导致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及一种美化生活,改变现实的方式。”(让·贝罗尔:《西方现代诗论》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680页)这就是诗歌的“无用之大用”—表达对世界社会的不满,呼唤对社会的改造。
同版个人的一个《诗歌的“形象美”的一个小小的比较》中,拿来90后林国鹏的《倒影》和安琪的这个《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及周瑟瑟的《潭水脚里》,有这样一段话:“这三位的三首诗歌在“意义”上都写的是痛苦、苦难、“阴暗”。在手法上林国鹏的《倒影》把“意义”通过情感的内驱或中介寄存在“自然物象”中获得“意蕴美”;周瑟瑟的《潭水脚里》把“意义”通过情感的内驱或中介寄存在“社会事象”里获得“意蕴美”。安琪的《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把“意义”通过情感的内驱和中介主要的是寄存在“诡论”中,语言的张力缺少形象支持,缺乏“形象美”。而“形象美”在诗歌中是不可或缺的,需要适当的丰满,过分瘦身是不可以的。安琪的好作品很多,用这个《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作为代表作个人觉得是一个失误。”是表明就个人来讲更注重诗歌的“形象美”,反感诗坛“综合诗写”下形成的连绵起伏的垃圾堆。就安琪的这首诗歌,形象不足,但意蕴的深刻与厚重确是无与伦比的,就如一些哲理诗,形象不足可能也是表达深刻厚重的意蕴的需要。所以个人并无意否定而是一直肯定诗歌的高质量。只不过“形象美”也会是个人对作者的一个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