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经》所赖以存在的现场(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11: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明利 于 2013-7-7 11:52 编辑

《诗经》所赖以存在的现场(图)
2013年07月07日来源 信息时报
《诗经现场》
  流沙河 著
  新星出版社
  2013年5月
  解构
  朱晓剑(书评人)
  对《诗经》的解读,可谓多矣。有侧重于故事的还原,有对动植物的研究,也有对名物的探讨,这林林总总的探讨大抵是由《诗经》出发,通向不同的路径,再回到《诗经》的现场。这也正是其内容的丰富所引起的。
  学者流沙河新著《诗经现场》则意在还原《诗经》里所描述的生活场景,以此来关照中国人的文化精神。
  这些年,似乎大家都热衷于传统,动不动就扯上国学,我也参加过好些次相关的活动,但要说对国学的理解,大概很多人只是一知半解的理解,总以为能轻易抓住它的精髓,岂知国学里所传达的信息固然多种多样,但到底是一种骨子里的精气神,距离今天的物质生活既遥且远,何况以今天的态势来度量《诗经》,多少是有些隔。
  早前,流沙河先生在“金沙讲坛”讲《诗经》,听者云集,这是对《诗经》的兴趣,也是对诗的发扬。在成都这个诗歌要地,即便是贩夫走卒,都多少会一些诗歌语言。
  而流沙河对《诗经》的意见,则跟当下的语言相结合,生出另外的含义,虽然他的解读也未必是一定符合《诗经》的原意,比如对诗歌现场的还原,需有对人情世故的通达,又能深入到历史的深处,在那肌理中发现生活场景与今天的不同,这到底是提供了一种研究方式。
  《诗经》里的故事是“两千五百年前去”的事,但“那些古代诗人就太笨了,他们不能想写就写。总要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方能写出诗来”。这样写来的诗是纪实,也是回顾过去。
  流沙河先生从三百零五篇里选出八十一篇,他自认为是最翘楚的,一一找到现场。这也有意思。
  很多人对《诗经》的理解只是某些片断,即便是这样,也难以说能读懂《诗经》,更不要说回到现场了。
  而由此让我想到在《诗经》里的种种场景,即便是由所谓的“穿越”技术,怕也只是回到我们所设想的现场,但这也正是《诗经》所提供的可能性之一。
  《关关雎鸠》是《诗经》里的名篇,他这样解读说,河堤之上,游人拥挤,尽是城里来的贵族子弟,通称君子。这些青年男子穿戴齐楚,举止优雅,都在争看也是城里来的各路美女,通称淑女。淑女们着夏装,显身段,绾袖齐肩,褰裳及腰,各自亮出玉臂玉腿,三三五五,结伴下河,涉水采摘荇菜。
  在不同的诗人眼里或许有别样的风采,那一种情感的表达,细腻,而又温暖。如果用微电影的手法来拍摄,也许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吧。
  不过,这也值得警惕,这是当时的生活场景吗?通过查询当时的记录或文献,或许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了。
  但《诗经》所赖以存在的现场到底是怎样的?在追问它的源头时,不难发现,这并非是一种“文学的想象”,而是对当时场景的记录,通过诗歌再现,这是不能像摄影术那样完全不走样,也还是提供了些许细节。
  这一种解读正是基于“历史可以观看”的因由,这样想着不由得感叹诗歌的伟大,正是建立在这些细微之处。
  不过,我们读《诗经》却未必会有这样的细心,能感觉到那里的美好似乎就读懂了它。这一种懂是自我以为的“懂”,距离《诗经》现场很显然是有着距离的。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对诗歌的理解或许千差万别,可也是能够通过语言与生活习气,还原到它所存在的现场。这一种解读,让《诗经》透出的精气神就格外吸引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7-10 15:52 | 只看该作者
顶你一下,好贴要顶!













第五代QQ机器人QQ群机器人论坛QQ机器人智能客服机器人QQplus机器人QQ群互联机器人..联系QQ138734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4 00:3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