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81|回复: 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杜志峰:轮椅上的作家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1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杜志峰:轮椅上的作家梦


本报记者 王鄱
   “
我是广西的一位打工妹,偶然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听到了您的故事。你对生活那么坚强,对文学那么痴迷,对你来说,读书和写作都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我希望与你为友,祝你早日找到心目中的闪光点,……”
   “
你的故事激励着我,你强者的姿态令我敬佩,你勤奋创作的历程令我感动,你事业上的成功令我高兴,愿你在文学的殿堂再创佳绩,为我们残疾人争一口气!
    ……
   
这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听众写给泾川县荔堡镇问城村残疾青年杜志峰的部分信件内容,字字真情,句句暖心,它成为杜志峰多年来从事文学创作活动的思想动力和精神依托。
   
杜志峰是一位身体高位偏瘫的残疾青年,全身上下,除了僵硬的手指能够勉强握得住笔,他的身体瘫软得几乎难以直坐起来,每天只能靠瘫伏在他独自居住的黄土小屋的泥坑上,伴着昏暗而刺鼻的煤油灯读书、写作。就是在这种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对文学创作事业的无限热爱,从1996年开始发表诗歌、散文和小说作品。迄今为止,已在国家级和省、市刊物上发表了100余件作品,并有10多篇还分别摘取了全国性大奖。其中,他的处女作《烛火》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子夜诗会》栏目播出后,还受到我国著名诗人雷抒雁老师的高度好评,并有作品被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进行展藏。
    (
小标题):跌倒又爬起 他在病痛中苦读      
   
明代学者吴梦祥曾说: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功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他的大概意思是说,读书治学的态度一定要专心致志,痛下功夫,坚持不懈,知入知出,方可取得一点成就。倘若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最终的结果就只能碌碌无为。可以说,杜志峰正是这样一个锲而不舍、痛下功夫的读书人。
   
刚刚大病初愈那几年,他因身体严重偏瘫,加上自尊心又太强,所以大部分时间足不出户,很少与外界有接触的机会,这无形中就使得他能够脱离尘世的喧嚷,静下心来,从手头非常有限的几本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他的作品取材,多数仅局限于他所身处的村落环境这一狭窄的生活空间。自家门前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在他眼里似乎都富有某种鲜活的灵魂和意义。他常常对着地上啄米的土鸡和树梢啁啾鸣叫的小鸟发呆出神,这些令他产生出无限的遐想并进行深刻的人生思考,更成为他从事文学创作的主要生活源泉。所以他的作品自始至终,总是带有一股春风扑面的浓郁乡土气息。
   
他是一个生活极端不幸的农村青年,从小就酷爱文学,梦想将来能走出农门,当上一名人民教师。然而在他16岁上学仅读到初二那年,一场意外的灾难无情而残酷地降临到他的身上,彻底撕碎了他的梦想。那是1986年秋天的一个早上,他在操场上突然全身一软瘫倒在地,以后这种怪病就反复出现,最严重的时侯,全身竟然像面条一样瘫软得站不起来了。经诊断,他患得是一种严重的颈椎病。于是,心急火燎的父亲就背着他转辗于兰州、西安各大医院寻医问药。后来在西京医院做了颈椎环曲手术,经过长达7个多月的住院治疗,才总算有了明显好转。但是在随后一次功能恢复锻炼时,他又不慎摔倒在地,不但造成右腿股骨骨折,而且旧病复发。据他说,是一系列不成功的手术,为他留下了今天这个可怕的后遗症——高位偏瘫。从此,他就只能依靠双拐支撑躯体,或者坐在轮椅上由别人来推才能够艰难移动。
   
病魔,不但吞噬了他美好的理想和前程,也给他本就困难的家庭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作为家里惟一的儿子,父亲千方百计都想彻底治好他的病,结果弄得全家债台高筑,一贫如洗。为他治病所借的1万多元外债,让全家人缩衣节食,整整艰难凄苦地捱了10多年才总算还清。而他父亲自身患了30多年的胃溃疡病,平时只能靠服几粒药片强撑着干农活。可怜的母亲也因担心失去儿子,整天以泪洗面,最终导致右眼失明。为了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仅上到小学三年级的妹妹杜明霞,最终也不得不辍学回家,十多年如一日地陪伴着他,专门担当起侍候哥哥的重任。
   
看着一家人被他拖累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样子,被疾病长期折磨的杜志峰,一度想到了自杀以寻求精神解脱。但考虑到父母及妹妹为他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他最终才打消了这个愚蠢的念头。
   
为缓解身体病痛和精神压力,他最早还尝试练过书法,也学过中医,但由于没有可靠的经济来源和更多的翔实资料,最终都没能坚持下来。就在他处于极度空虚和迷茫的时候,兰州某家俱厂一位姓杨的厂长为他指点迷津,将他拉上了艰难的文学创作之路。
   
那是1994年,为了自食其力,能为家人分忧解愁,贫病交加的杜志峰十分渴望找到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于是,他斗胆给那位杨厂长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原本并没指望能收到回信。谁知不久,杨厂长不但随信给他寄来100元现金,还诚恳地建议和鼓励他应该去从事文学创作,这重新点燃了他的文学之梦。加上他从收音机里多次听到了张海迪和全国自强模范——陇南残疾人刘水的感人事迹后,就更加坚定了他向厄运发起挑战的信心与决心。
   
起初,当家人听到他打算从事文学创作的奇思异想后,大家不以为然,差点都没笑掉了牙。目不识丁的母亲首先就给他泼了盆凉水:娃呀!你身体都已病成了那个样子,还能胡诌出什么来呀?一个连初中都没有毕业的人竟然梦想当作家,这是我老婆子活了50多岁,可从来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啊。后来,好心的左邻右舍就都劝她:娃想做什么你就随他吧,就当是为了消磨时间罢。
   
于是,为了不受更多干扰,父亲将窑顶上面打麦场边用来看护粮食的破土坯房给他腾出来,从此他就搬进去没日没夜地潜心攻读了。没有书籍,他就向同学们借来抄阅;没有纸笔,他就将过去的旧笔和作业本找出来在背面做笔记。那段日子,他整天独居小屋,闭门掩户,绝侣息朋,遨游书海,诚邀华夏先哲、异域智者面对面地畅谈交流,不知晨昏夜幕,今夕何夕。他不但从书籍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和快乐,而且还爬伏在土坑上做下了长达数十万字的读书心得和笔记。《红楼梦》、《古文观止》、《悲惨世界》、《在人间》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一部部中外名著,陪伴着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他又花了整整两年时间,自学完中等师范语文教材和全国高等教育成人大专自学考试的文科教材。随着对文学的熟悉和对写作技巧的逐渐掌握,他开始用颤抖的双手铺开一沓厚厚的稿纸,秉笔沉思,让激情澎湃的心在文学的天地里信马由缰,回归到童年做了很久很久的那个梦境当中。
   
就这样,在饱尝过无数次投稿失败的苦涩之后,最终,他用全部心血播种的第一棵小幼苗终于开了花结了果。199696,是一个令他终身难忘的日子:他的处女诗作《烛火》终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得以发表,这使得他在文学创作领域里开始崭露头角,并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
小标题):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面对弯腰驮背的父亲不断从烟袋里冒出的缕缕忧伤,看着辛勤劳作的母亲,每天从田里荷锄晚归的瘦羸身影,杜志峰内心的无柰与痛苦总是难以名状。作为一位七尺男儿,他非但丝毫不能帮年迈多病的父母一把,反而还要他们为自己遭殃受罪,他觉得自己惟一能给家人带来安慰的,就只有顽强地活下去,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由此,他针对门前的那棵枯树,这样悲壮地写道:就这样/你以强者的姿态站立/把一生交于足下的土地/即使不能重生/也绝不跪地乞求风雨/倘若不能向上/那就站着死亡 ……好一个倘若不能向上,那就站着死亡啊,寥寥数笔,就赋予了那棵即将频死的枯树以火热的生命。他将树木比拟成生命垂危的人,又将他自己比喻成那棵在风雨中枯败摇摆的树,从而吐露出了个人绝不愿向悲惨命运低头的心声。细品这首小诗,不禁使人产生一种强烈地内心震撼与共鸣。《枯树》发表之后,《2006·中国诗历》也向他发出了收藏入选通知单。
   
走进杜志峰那间不到10平方米的低矮小屋,一张不大的书桌上穷案累牍。他从老师、同学处借来阅读的100多套旧文学书刊,与几十本大红色的获奖证书争夺着局促的空间。在他每天睡觉和写作的土坑上,一条污渍斑斑的棉褥下面没铺席子,只垫了一层薄薄的板箱纸和蛇皮袋用来防潮。本不宽敞的炕头,被成堆成堆的旧纸箱几乎占掉一半,妹妹明霞介绍说,那里面都塞满了哥哥已经读过无数遍的旧书及手抄本。由于屋内不通电,所以他长年累月只能点燃煤油灯读书、写作,使得整个屋子已被油烟熏得发黑而呛鼻。墙壁上到处贴满发黄的字画,有些是他以前学着临摹的,有些是别人赠送的。法自石门出,气从造化来是同村一位老先生赠给他一幅中堂上的话,也算是他多年来的座右铭。此情此景,似乎都在向每位来访的客人,无声地描述着主人的卑微与寒酸。
   
在与杜志峰攀谈的过程中,记者悄悄打量起这个已经35岁的残疾青年。当时,他的头发脸上身上粘满细土,这大概与打麦场上父亲碾了一天的豆萁有关。他的双目既花且大,但却因患严重近视而显得暗淡无光。双臂下面夹带的拐杖,只能支撑着他倚门站立,若想进屋上炕,就只有大声喊着找妹妹。一件半新的西装,都快遮没了大腿面,却遮不住烂得已像抹布似的红线衣袖子。深秋的天,已经开始转凉了,可他红肿的双脚上,依然没有套上袜子。眼前这个寒酸的形象,与报刊上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相比,反差极大。
   
在狭窄的小屋里,他热情地翻出一大摞笔记本、作品样报与获奖证书。在一本较厚的旧笔记本里,为节省纸张,他将每页纸都填充得满满当当,已发表的和未发表的作品密密麻麻地挤在上面,何止百篇千篇。在那些无数蒙灰的红皮证书里,记者发现,20021月,他的散文《我的读书写作生涯》,在中宣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农民日报等8家单位联合举办的新世纪、新农村、新农民全国农民读书征文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并附奖了一本书价120元的《365个第一次——共和国50年珍贵图录》;同年4月,诗歌《野花》荣获首届西北坡杯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诗歌组一等奖;2003年,《我的二十五年读书梦》、《一件特殊的礼物》、《读书伴我成长》、《书痴者言》、《谢谢》等文章分别在亚农杯讲道德、讲文明全国农民读书证文活动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同年10月,他的小说《我为什么还活着》在《小说月刊》杂志社举办的第二届黄河杯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奖赛中获优秀奖。并有部分作品选登在《当代情感诗集萃》、《红旗飘飘》、《中国当代思想家宝库》、《西柏坡杯全国文学大赛获奖作品集》、《书海畅游》及《春雨》等10余部书籍上,《个人传记》还被入选到《中华优秀人物世纪精英大辞典》。
   
收起那些七彩纷呈的荣誉证书后,杜志峰似乎陷入了沉思。突然间,他鼻子一酸流下了眼泪。他说当年自己还曾经获得过一件价值1600多元的奖品,那是一部《诺贝尔文学奖世界文学名著丛林》,并附带金牌。那部书是自己日思夜想都非常渴望得到的珍贵礼物,可是由于家境太过于贫寒,连邮资都掏不起,所以至今也没有能够领取到手。
   
据说,《野花》就是在他情绪极度低落的那段日子写出的。这首诗既饱含着他对上苍不公的控拆,更是他对自己生命的写照:是命中注定/还是造物主的安排/生命之初/你就没有养尊处优的境遇/活着/不仅仅是给别人看的/要不/你也不会栖身于大山坳里/杂草丛中/曾几何时/你的生命很辉煌/然而却被挑剔的牧羊/啃咬 践踏/从此 你难以与同伴争奇斗艳/如今 虽然残疾的身躯/再也很难冠以花的美誉/更多地承受了人们目光中的鄙夷神色……
    (
小标题):一枝红杏出墙 尽显满园春色
    10
多年来,凭着自己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努力,杜志峰的文笔变得越来越成熟和老辣起来了。如今,他的创作主题,已不再单纯围绕个人不幸的命运自怨自艾,而是将深邃的目光盯在家乡那些整日素面朝天的父辈及乡亲们身上,笔触也朝着农村更为广阔的天地里进行延伸,使作品整体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为了积累创作素材,从老掉牙的奶奶艰难蠕动的嘴唇,到牵着牛的父亲哀声叹气的表情,他都会死死盯住不放,以便从中寻求创作灵感,弄得母亲整天哭笑不得,生怕痴心不改的儿子照着自己胡写出来个啥!在《追求》中他这样写道:爷爷垦过的荒地/父亲正扬鞭策马/我也紧追其后 挥汗如雨/紧握犁把就等于握住了/生命的主题……
   
饭后茶余,人们常常见他撑起双拐,像座石刻般定定地伫立在小屋门前,眼珠子骨碌碌地转个不停,耳朵似乎也竖起老高。房前屋后杨柳依依,街坊邻居说笑嬉闹,塬上沟洼鸡犬交鸣。他或者安静地观看觅食的麻雀、鸽子在麦场里上下翻飞;或者饶有趣味聆听村妇们农闲时聚在一起蜚短流长。所有这一切细枝末节的生活小事,都能在他内心荡起层层涟漪,生出无限感慨。有时,他觉得生活真是多姿多彩,魅力无穷,奥秘无穷。看着家乡的荒山秃岭,在祖祖辈辈们一代又一代用心血和汗水的辛勤浇灌下,一幅幅美丽神奇的田园风光,随着季节变幻不断呈现眼前,使他置身其中心旷神怡,不再感觉孤单与寂寞。然而,看到左邻右舍在市场经济的汹涌大潮里沐浴春风,一个个乐呵呵地甩掉了穷帽子,而他们家却依然贫穷如故,举步维艰,他的心头就被无尽的凄凉和悲哀占据着。于是,冬日的黄昏,或是夏天的夜晚,他就照旧抹掉泪痕,苦撑病体匍匐着爬上炕头,不断用那支秃笔向外界尽情展示着家乡蕴藏在他心里的质朴美,纯洁美,和谐美,苦中作乐,以此疗伤而已。
   
他身残志坚的遭遇,经有人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青青草有约栏目披露之后,一度在省内外无数青年文学爱好者的心目中激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许多赞赏与鼓励的信件如雪花般纷至沓来,人们被这位贫病交加中的年轻人,对文学创作所持的那种执着与狂热精神,深深地震撼和感动了。在诸多来信当中,有和他交流创作体会的,有寄来稿件请他帮忙斧正的,更多的同龄人则希望通过结识他以勉励与鞭策自己。四川省南充市一位爱好文学的打工妹甚至给他随信寄来青春靓丽的玉照,并深情地说:志峰大哥!我已将你当作挚友、兄长,很荣幸结识了你。我被你的创作精神所感动,希望我的信能给你鼓舞,让你在文学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千万不能放弃,不要像我一样荒废着光阴。
   
杜志峰在作品中难以掩饰的心声泪痕,曾经赢得许多好心人的尊敬与同情,更多的人则是从精神上对他进行鼓励和支持。    20033月,县残联领导得知他的境况后,亲自出面为他捐赠了一辆轮椅、一付拐杖和一些文学书刊。广西《绿城文学》杂志社一位副总编辑还寄来他的诗集《心系人间不了情》和一本投稿指南。平凉市作家王韶华、张怀群等人也托人捎来各自的文集以供交流与参考。日前,中国残联理事长汤小泉也来信,意欲吸收杜志峰为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并对他多年来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了祝贺。
   
不知不觉间,一轮皎洁的残月,已经悄悄地爬上了他家门前那株黑魆魆的枯树尖,户外也骤然旋起了一阵狂风。虽然,此次仓促的冒昧造访,使得我和这位残疾青年的谈话仍然意犹未尽,但是在采访结束后,心里还想对他最后说点什么,却如梗在喉找不到合适的话语。临作别出门时,杜志峰似乎很轻松地将万般荣辱心酸,皆化作对客人的会心一笑。在他脸上始终浮现着的那种满足,那种欣慰,那种神秘,绝然不是我等整天身处喧嚣之中的人们,所能够想象、领会和捉摸透彻的啊!
   
返程途中,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大半天,我好象才猛地醒悟过来——这大概正是独属于寂寞中的另一种幸福吧。                                                                                                   
                                                         《甘肃日报》第七版
【后注】今天刊发到此,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帮助杜志峰度过生活难关,圆了文学梦。
杜志锋: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荔堡镇问城村北头社35号;邮政编码;744319;电话;15293680836  qq1538121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15:4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一个诗友群上的朋友!希望大家支持!也麻烦转发一下!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7-7 16:0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7-7 16:06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7-7 16:11 | 只看该作者
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16:13 | 只看该作者
  为母亲祈祷
——杜志峰

写下母亲这两个字,泪水已模糊了我的双眼。眼前又浮现出了母亲那布满皱纹、消瘦的脸庞和失明的眼睛。此刻,母亲正躺在县城医院的病床上承受手术麻药过后的伤口疼痛折磨。母亲啊,假如疼痛可以替代,儿子愿意为您承受一切。因为此生此世,您为我承受的太多太多了。
手术的前一天,在和母亲的通话中,母亲泣不成声,哭的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她担心手术失败了,不能走路谁来照顾我的生活起居?我强忍哭声安慰母亲,没事的,您放心吧,其实说这些话是骗人的,因为就连医生都不敢打包票百分之百成功率,让病人又怎么能够放下心来?母亲心知肚明。其实这几天,我一直在网上咨询医生有关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那些所谓的医学界权威人士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搞得我也是云里雾里,迷惑不解。心里七上八下的如十五个水桶打水。家人通过商量最后决定去县城医院就诊。我的网上寻求治疗之梦彻底破灭。
去县城医院后的第二天,传来医院的诊断结果报告单。母亲的踝关节疼痛是因为骨坏死引起的。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因为母亲的肾积水已经很严重了,药物治疗见效慢,能否吸收也是个问题。
从母亲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起,全家人如坐针毡,而我人在家里,心在医院,并且悬到了半空。经过几个小时的手术,母亲脸色苍白的被推出了手术室,我不知道医生所谓的成功是否真实可信。到底一个县级医院的医疗水平的可信度有多高?那些医学术语对于一个医盲来说是相当费解的。姑且相信一个医生的良知和责任心罢。
   可是手术后还没有十天,伤口还没有愈合,线也没有拆。母亲就嚷嚷着要出院,理由是病房里太热,气味难闻。一刻都不愿意停留。其实,我心里明白,母亲怕花钱,母亲一生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勤俭节约,操持家务,正如此次,不是疼痛难忍是绝不会走进县城医院的大门的。
万般无奈,母亲出院。父亲卖掉帮助家里耕田种地的黄牛继续为母亲治病,我也把一个网友不远数千里之遥寄来的帮助孩子上学的生活费用来解决燃眉之急。
最近一直在为母亲的病情揪心着,没有心情去朋友的空间包括我的,空间回复来迟希望朋友们多理解,头像亮着是因为没有我的电话号码的编辑老师和朋友方便及时的联系,并非有意沦落怠慢大家。更加因为我的肘关节褥疮 已经很严重了,减少上网时间。
母亲啊!儿子无用,能为你分担些什么?
为母亲祈祷!愿她老人家在有生之年里多些健康,少些病痛。阿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7-7 16:14 | 只看该作者
感动。祝福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7-7 16:1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感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7-7 16:20 | 只看该作者
感动!祝福!{:soso_e1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7-7 16:21 | 只看该作者
感人至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4-27 19:1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