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夜1969 于 2013-8-15 11:20 编辑
3 F6 g: D( _/ Z
# Z g4 C @5 ]1 U读重阳《何谓诗》
0 h& @9 u" q* m0 \9 t4 k; c8 @8 Z! b$ d- x- t9 P
.
! f) z9 C0 z9 c0 |% n青海/李万修- O3 A9 ] r5 ~: C' x5 o& I% T
' a1 p! @) q9 O% V* {
8 g/ S5 ?/ s, y4 Y.6 }% O7 T( F h6 [9 Q$ p3 Z
一篇珍贵文* z4 M ? Y& O$ O
重阳先生的《何谓诗》,是一篇极有价值,十分珍贵的诗歌理论,也是中华新韵研讨深入进展的重要标志。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证有力,结论正确,将会把新韵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 P8 l: P/ W2 g; ?; H7 Q- i2 V0 B7 F) ?: O3 H2 G) O
一把总钥匙
! [4 f5 b5 f( N/ u: r. N“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这一定义是科学的,也是准确的。由此而推断出:“无韵不成诗”,并特别强调“无韵不成汉语诗”。重阳在这里给我们制作了一把闪闪发光的总钥匙,拿它可以打开有关诗歌的许多锁。6 G) g% M. l* s" [3 N- R
/ Q1 O& R g- f& t7 c) p5 ^! L
一曲民族歌8 y# e6 `; u; e$ M" A2 ]# O$ R* [0 a! {
重阳说:“诗,亦如此。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当然,从辩证统一的观点看,“任何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演变与发展,都不可能全盘的否定或全盘的接纳。”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的问题。但必须肯定:“世界各民族现时的文明文化是本民族历史传统的演化结果。”这一观点是不可有丝毫动摇的!
* F3 z r: v! b4 u( G事物都在发展,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到任何时候,也不可抛弃民族的传统特征。因为“民族传统的毁灭,就意味着民族的灭亡!”诗也亦然,永远是一曲民族歌!) H( O! \1 {' R' [% ?* a0 ?- w
4 D% v; J( u& R; ^( e 一颗金色果, g8 p, T1 x. F+ N3 V, X
重阳几年前就提出了“新韵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这里又从理论上阐述了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他说:“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文化的象征,它只能在中华民族这一特殊语言、特殊文字、特殊民俗民风、特殊历史文化传统中存在与发展。当然,它可以在外来文化的渗透与影响下变化与完善,但它决不可能成为抛弃传统的断线风筝,也不可能成为固步自封的古化石。这就是中华新韵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必然。”这里的几个“特殊”就奠定了中华诗就是中华诗,绝不可能是别的什么诗。当然,也必须吸取外来的精华,形成一种新诗体,即中华新韵。
/ I' K3 k! ]: u6 F$ q2 G% }/ k新韵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我国诗歌常青树上结出的又一颗金色果。
" F5 j7 _# d) A
; g9 [9 L, k: j! ?% u6 W 一面新诗旗
% |' I3 N4 {7 {- {% f! q* i 关于中国的新诗,重阳说:“真正的‘中国新诗’,当指中国传统诗创新发展,脱胎而出的新体诗,就是被现今称为‘中华新韵’的当年的‘新诗’。”所以,他具体的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产生的“有韵白话诗”、“新韵古体诗”,也就是中华新韵诗才是真正的“中国新诗”。
$ m- _+ }( K& b' M! ~! V0 w7 [“新韵”就是有韵的现代诗,就是中国真正的新诗。她象一面旗帜在新的世纪里,高高地飘扬在诗国上空。
2 y+ S* w5 n* I# w$ U$ |2 Q8 X
/ ]" p' S" ?# O: E" p& ~8 \ 一条传统线
+ b5 _3 I: o5 @& f. i( F4 G 重阳认为,大量的无韵自由散诗,不属于中国新诗,而是“西诗”。他说:“当年的‘新诗’这个新鲜稚嫩的名字,却被‘西诗’霸占了,成了‘西诗’的代名词。所以,现时中国泛称的‘新诗’并不是‘中国旧诗’脱胎出来的‘新诗’,而是从国外引进的或演变过来的‘西诗’,它与中国传统诗毫无承传关系。”3 [7 n# ?/ I1 g K8 Z
完全可以这样说,诗经,、汉赋、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还有现今的新韵,都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全能够串到一条红线上来。而“西诗”是绝不可能串到这条红线上来的,自然会统统抖落出去!怎么能占用“新诗”这个光荣的名称呢?
- Y9 L* } U! P0 F$ u% O. V7 I3 D1 z5 ]$ ?
一块试金石/ N7 R) L0 o/ y' _$ A8 n
以什么标准来衡定“中诗”和“西诗”呢?重阳给了我们一块神奇的“试金石”。他说:“‘韵’是中、西诗的‘试金石’。混乱的‘新诗’在‘韵’这个‘试金石’下就泾渭分明了:有韵的是‘新诗’,无韵的是‘西诗’,这是最起码的区分。”
/ b; M& [" k% E3 ?" O, a“韵”这块试金石,确确实实是诗歌的无价之宝,没有了她,也就没有了诗,所以说她是诗的命根子。
' h& ^; q* i& N0 E/ `- F
4 |- v7 N/ Q7 q3 K j% g9 g 一件好武器! V8 _6 U8 y. A z9 ]/ \3 D3 C
重阳坚定不移地说:“‘新韵’这个名字,正是区分‘新诗’与‘西诗’混名的得力武器。‘新韵’这个称谓揭开了‘西诗’的面纱,还了‘新诗’以清白。”* H0 a; F$ f# U! z+ [4 K. e
“新韵”不仅仅是区分“新诗”与“西诗”混名的得力武器,而且是战胜“西诗”的有力武器。只有“新韵”才能把占统治地位的“西诗”赶下台,拉下马。因为她代表的是真正的新诗,而且是中国诗歌的未来!
( H. u4 V2 \. T% h3 D6 c. K, k1 v! G* p
一支锐利箭
0 H1 \6 y4 u& ~# Q w. T. \9 F8 u重阳说:“由于‘西诗’冠以‘新’字而误导成中国诗坛上的一个很大的‘怪圈’。‘怪’,就怪在它不是‘新诗’却被称为‘新诗’。几十年来,中国新诗者们在这个怪圈里走火入魔地横冲直撞,不但声称‘新诗’是中国诗的发展,还创造了什么纯自由、纯艺术、蒙胧、意味、近代、现代、后现代等等一系列的洋探索,不但被称之为‘中国诗的主流’,还高喊着要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这段话直接批驳了那一大堆的“洋探索”,并否定了他们称之为“中国诗的主流”和“走向世界”以及“与国际接轨”的错误论调。真象一支锐利箭,一矢击破许多“的”!! _+ J3 E* ]; f( N" P9 a* V2 X- \* D4 k
3 C9 s# H9 v- @+ J' k! [2 N( Z 一声诗界雷4 X# P5 T( U! B4 U. b
重阳说:“今天,我们为‘新诗’正名,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呼唤,是历史的使命,是诗人的责任。”“西诗”再不能占有“新诗”这个名份了,应当让位给“新韵”。这个名正得及时,正得果断,正得必要,正得正确,正得意义重大!如再不正过来,将会继续把中国的诗引向岐路,后果不堪设想。, X3 _( k1 y/ |, Q Q5 B9 W2 y
给新诗正名,就象诗界的一声春雷,打破了诗的沉闷局面,唤醒了诗的重新振奋。使新韵象百花开放一样,迎来一个万紫千红的诗的春天!
$ O2 ~0 V/ H" k$ s 2001.12.20
, U; L; M8 |0 n8 k; A% G
2 D, y& S2 ?$ S-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