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品点评] 读重阳《何谓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夜1969 于 2013-8-15 11:20 编辑
% o: X5 [; O/ m! n' U( K% V7 ?8 H
0 s6 J& u4 e( v+ g6 ?: e读重阳《何谓诗》! s, F9 k7 J: y  `

# R4 ]& A* N  X3 c/ J( ]7 V.2 K. }9 i9 U3 i9 [! l# K
青海/李万修* }; Q/ }: y" {9 b6 i* y
' [- h5 Z! ^$ D' E' O' A3 e
- ?9 W. _5 F2 [
.
* H' c6 \' ?# t# a8 e- n    一篇珍贵文
. `# |) i& K1 d4 [# _* _: E重阳先生的《何谓诗》,是一篇极有价值,十分珍贵的诗歌理论,也是中华新韵研讨深入进展的重要标志。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证有力,结论正确,将会把新韵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 y6 ?4 D2 E3 m- D( J) ^- N* X: q; Z* W" N% ?
    一把总钥匙
7 E7 L' n: t$ D3 X" C4 |“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这一定义是科学的,也是准确的。由此而推断出:“无韵不成诗”,并特别强调“无韵不成汉语诗”。重阳在这里给我们制作了一把闪闪发光的总钥匙,拿它可以打开有关诗歌的许多锁。+ A, \9 T7 a6 ?/ T7 ^: y& K' m
: [) R9 T. ]$ t) a! v9 P
    一曲民族歌
' ?( H" ?# o" T, S# B+ ]  j/ k    重阳说:“诗,亦如此。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当然,从辩证统一的观点看,“任何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演变与发展,都不可能全盘的否定或全盘的接纳。”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的问题。但必须肯定:“世界各民族现时的文明文化是本民族历史传统的演化结果。”这一观点是不可有丝毫动摇的!
4 \! x  p$ {! L, S6 P: o" \$ {事物都在发展,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到任何时候,也不可抛弃民族的传统特征。因为“民族传统的毁灭,就意味着民族的灭亡!”诗也亦然,永远是一曲民族歌!
# ]3 D0 n+ ?. P1 H) A3 Q! t' q
7 S% c; t, _+ s" ~7 o+ y    一颗金色果
6 b# `* G5 Q; {4 ^; Z    重阳几年前就提出了“新韵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这里又从理论上阐述了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他说:“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文化的象征,它只能在中华民族这一特殊语言、特殊文字、特殊民俗民风、特殊历史文化传统中存在与发展。当然,它可以在外来文化的渗透与影响下变化与完善,但它决不可能成为抛弃传统的断线风筝,也不可能成为固步自封的古化石。这就是中华新韵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必然。”这里的几个“特殊”就奠定了中华诗就是中华诗,绝不可能是别的什么诗。当然,也必须吸取外来的精华,形成一种新诗体,即中华新韵。" ^7 \, r2 B) e; e4 F$ ?
新韵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我国诗歌常青树上结出的又一颗金色果。+ ~* }) Y. \* ~" y6 d  O2 d

, v1 x8 C" z. D4 O: l    一面新诗旗  z, c, j* Y' B4 T( v" S$ V* ?
    关于中国的新诗,重阳说:“真正的‘中国新诗’,当指中国传统诗创新发展,脱胎而出的新体诗,就是被现今称为‘中华新韵’的当年的‘新诗’。”所以,他具体的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产生的“有韵白话诗”、“新韵古体诗”,也就是中华新韵诗才是真正的“中国新诗”。
; q3 l5 r2 L/ \( a8 L9 y! d“新韵”就是有韵的现代诗,就是中国真正的新诗。她象一面旗帜在新的世纪里,高高地飘扬在诗国上空。
- L( B& P4 m! Z& I
8 d' I7 E$ @4 H( v* }( N    一条传统线, K# `$ ?- d, D1 z, S- L+ y
    重阳认为,大量的无韵自由散诗,不属于中国新诗,而是“西诗”。他说:“当年的‘新诗’这个新鲜稚嫩的名字,却被‘西诗’霸占了,成了‘西诗’的代名词。所以,现时中国泛称的‘新诗’并不是‘中国旧诗’脱胎出来的‘新诗’,而是从国外引进的或演变过来的‘西诗’,它与中国传统诗毫无承传关系。”6 Q9 P' Z3 l0 S
完全可以这样说,诗经,、汉赋、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还有现今的新韵,都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全能够串到一条红线上来。而“西诗”是绝不可能串到这条红线上来的,自然会统统抖落出去!怎么能占用“新诗”这个光荣的名称呢?" b+ M" g7 H5 G* O
3 @4 W8 u$ O2 ~! B3 X
    一块试金石6 u; I& h+ x; Z) L5 |; a( X
    以什么标准来衡定“中诗”和“西诗”呢?重阳给了我们一块神奇的“试金石”。他说:“‘韵’是中、西诗的‘试金石’。混乱的‘新诗’在‘韵’这个‘试金石’下就泾渭分明了:有韵的是‘新诗’,无韵的是‘西诗’,这是最起码的区分。”
- g( G. f. l9 H- L8 x" i3 i  P: S“韵”这块试金石,确确实实是诗歌的无价之宝,没有了她,也就没有了诗,所以说她是诗的命根子。' F5 s8 P- t* c. o

; x3 I9 Q' f/ h    一件好武器
/ `2 r# S4 P; Y0 p2 E5 ~/ o+ G    重阳坚定不移地说:“‘新韵’这个名字,正是区分‘新诗’与‘西诗’混名的得力武器。‘新韵’这个称谓揭开了‘西诗’的面纱,还了‘新诗’以清白。”% n1 b% ~3 n. M# F
“新韵”不仅仅是区分“新诗”与“西诗”混名的得力武器,而且是战胜“西诗”的有力武器。只有“新韵”才能把占统治地位的“西诗”赶下台,拉下马。因为她代表的是真正的新诗,而且是中国诗歌的未来!
8 R; S: B8 q) y; a& \
$ v  t3 \# m# v9 x4 u    一支锐利箭; R3 l/ x9 M0 u& g
重阳说:“由于‘西诗’冠以‘新’字而误导成中国诗坛上的一个很大的‘怪圈’。‘怪’,就怪在它不是‘新诗’却被称为‘新诗’。几十年来,中国新诗者们在这个怪圈里走火入魔地横冲直撞,不但声称‘新诗’是中国诗的发展,还创造了什么纯自由、纯艺术、蒙胧、意味、近代、现代、后现代等等一系列的洋探索,不但被称之为‘中国诗的主流’,还高喊着要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这段话直接批驳了那一大堆的“洋探索”,并否定了他们称之为“中国诗的主流”和“走向世界”以及“与国际接轨”的错误论调。真象一支锐利箭,一矢击破许多“的”!
6 t+ K" G- t& H+ J( p7 \6 z% ~, F& d/ B0 ]! w0 f
    一声诗界雷
) H5 C, Z$ M/ L8 o4 ?* h( @& B    重阳说:“今天,我们为‘新诗’正名,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呼唤,是历史的使命,是诗人的责任。”“西诗”再不能占有“新诗”这个名份了,应当让位给“新韵”。这个名正得及时,正得果断,正得必要,正得正确,正得意义重大!如再不正过来,将会继续把中国的诗引向岐路,后果不堪设想。
0 w* N' O6 k$ W# A3 W    给新诗正名,就象诗界的一声春雷,打破了诗的沉闷局面,唤醒了诗的重新振奋。使新韵象百花开放一样,迎来一个万紫千红的诗的春天!  {4 W4 C- F1 X; x1 e2 I9 r
                                       2001.12.20
4 ^/ ?! X1 k3 ?  d1 O; U
( N9 l) w, r*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7-21 15:3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新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8-15 11:19 | 只看该作者
请尊重培训班规则,群组成员发帖一律发在【作品点评】栏目。感谢配合,谢谢对培训班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1-30 14:52 | 只看该作者
读重阳《何谓诗》
$ K' B$ P" ]; @, x8 y) l- }7 q
' r. ~5 x- Q6 `5 q4 o5 L5 s. h; m- w$ L9 P3 R. Q' N6 E1 x
青海/李万修" j8 f4 @; w  u1 w  ], [% ^
" Q! N5 |* Z8 `8 c6 m
+ h9 {: q1 @: R; S0 U

( j7 e  b; l' j/ l( _4 }" J8 ^8 d: ?# u6 {/ c3 G# b
    一篇珍贵文
# t% R% d9 l& d    重阳先生的《何谓诗》,是一篇极有价值,十分珍贵的诗歌理论,也是中华新韵研讨深入进展的重要标志。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证有力,结论正确,将会把新韵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 m0 i$ O3 S7 H    一把总钥匙
1 Q& V  l5 f, R* T, f9 o% P+ j    “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这一定义是科学的,也是准确的。由此而推断出:“无韵不成诗”,并特别强调“无韵不成汉语诗”。重阳在这里给我们制作了一把闪闪发光的总钥匙,拿它可以打开有关诗歌的许多锁。2 I  v  ^9 n1 d* b
    一曲民族歌
) y8 s+ `) c& \( {$ R    重阳说:“诗,亦如此。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当然,从辩证统一的观点看,“任何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演变与发展,都不可能全盘的否定或全盘的接纳。”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的问题。但必须肯定:“世界各民族现时的文明文化是本民族历史传统的演化结果。”这一观点是不可有丝毫动摇的!
% ~# k$ W( [3 X: `2 w    事物都在发展,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到任何时候,也不可抛弃民族的传统特征。因为“民族传统的毁灭,就意味着民族的灭亡!”诗也亦然,永远是一曲民族歌!2 B& ~! X, r+ W) w" e- E: F
    一颗金色果& y. Z7 c1 [  q7 z% P4 ^. A2 B
    重阳几年前就提出了“新韵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这里又从理论上阐述了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他说:“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文化的象征,它只能在中华民族这一特殊语言、特殊文字、特殊民俗民风、特殊历史文化传统中存在与发展。当然,它可以在外来文化的渗透与影响下变化与完善,但它决不可能成为抛弃传统的断线风筝,也不可能成为固步自封的古化石。这就是中华新韵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必然。”这里的几个“特殊”就奠定了中华诗就是中华诗,绝不可能是别的什么诗。当然,也必须吸取外来的精华,形成一种新诗体,即中华新韵。7 P( ?" L  f3 B4 f# j
    新韵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我国诗歌常青树上结出的又一颗金色果。
2 Q: E% h+ I+ h0 k    一面新诗旗
: f+ G( }1 c1 V    关于中国的新诗,重阳说:“真正的‘中国新诗’,当指中国传统诗创新发展,脱胎而出的新体诗,就是被现今称为‘中华新韵’的当年的‘新诗’。”所以,他具体的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产生的“有韵白话诗”、“新韵古体诗”,也就是中华新韵诗才是真正的“中国新诗”。
8 h/ B. ?! Z7 e/ ~    “新韵”就是有韵的现代诗,就是中国真正的新诗。她象一面旗帜在新的世纪里,高高地飘扬在诗国上空。
# X, [& u9 A' P- Z2 F: ?3 c7 w1 }    一条传统线
- p) l- S9 x* D    重阳认为,大量的无韵自由散诗,不属于中国新诗,而是“西诗”。他说:“当年的‘新诗’这个新鲜稚嫩的名字,却被‘西诗’霸占了,成了‘西诗’的代名词。所以,现时中国泛称的‘新诗’并不是‘中国旧诗’脱胎出来的‘新诗’,而是从国外引进的或演变过来的‘西诗’,它与中国传统诗毫无承传关系。”
* a4 I  F2 `6 N/ S1 t  S9 u    完全可以这样说,诗经,、汉赋、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还有现今的新韵,都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全能够串到一条红线上来。而“西诗”是绝不可能串到这条红线上来的,自然会统统抖落出去!怎么能占用“新诗”这个光荣的名称呢?% L- g: A3 L) F: T" y+ o$ I
    一块试金石
/ d* b, C) A& l  c' {! R# e5 R& M    以什么标准来衡定“中诗”和“西诗”呢?重阳给了我们一块神奇的“试金石”。他说:“‘韵’是中、西诗的‘试金石’。混乱的‘新诗’在‘韵’这个‘试金石’下就泾渭分明了:有韵的是‘新诗’,无韵的是‘西诗’,这是最起码的区分。”
3 H1 z- F9 ?7 W    “韵”这块试金石,确确实实是诗歌的无价之宝,没有了她,也就没有了诗,所以说她是诗的命根子。
$ ]% ]4 }! V! \0 \1 h2 w; \    一件好武器
; X) r5 o+ v) ~' c4 V- F" V/ Q# v    重阳坚定不移地说:“‘新韵’这个名字,正是区分‘新诗’与‘西诗’混名的得力武器。‘新韵’这个称谓揭开了‘西诗’的面纱,还了‘新诗’以清白。”
  Y' ~9 I, k* X2 n8 x7 L    “新韵”不仅仅是区分“新诗”与“西诗”混名的得力武器,而且是战胜“西诗”的有力武器。只有“新韵”才能把占统治地位的“西诗”赶下台,拉下马。因为她代表的是真正的新诗,而且是中国诗歌的未来!
) m; X1 C# }/ T' q+ J. _3 u, s! t    一支锐利箭, Q. h) g' V) u
    重阳说:“由于‘西诗’冠以‘新’字而误导成中国诗坛上的一个很大的‘怪圈’。‘怪’,就怪在它不是‘新诗’却被称为‘新诗’。几十年来,中国新诗者们在这个怪圈里走火入魔地横冲直撞,不但声称‘新诗’是中国诗的发展,还创造了什么纯自由、纯艺术、蒙胧、意味、近代、现代、后现代等等一系列的洋探索,不但被称之为‘中国诗的主流’,还高喊着要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这段话直接批驳了那一大堆的“洋探索”,并否定了他们称之为“中国诗的主流”和“走向世界”以及“与国际接轨”的错误论调。真象一支锐利箭,一矢击破许多“的”!7 Y9 K" r$ h2 J. L- N
    一声诗界雷
' N5 J2 Y3 w. w/ t) |    重阳说:“今天,我们为‘新诗’正名,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呼唤,是历史的使命,是诗人的责任。”“西诗”再不能占有“新诗”这个名份了,应当让位给“新韵”。这个名正得及时,正得果断,正得必要,正得正确,正得意义重大!如再不正过来,将会继续把中国的诗引向岐路,后果不堪设想。
3 q. n& X) v  P6 V% z% X! v% @    给新诗正名,就象诗界的一声春雷,打破了诗的沉闷局面,唤醒了诗的重新振奋。使新韵象百花开放一样,迎来一个万紫千红的诗的春天!
5 O1 J: t" b! o2 y( t  `# U( J+ Y1 l                                       2001.12.20
/ R7 y3 d: c" V' B"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4-22 04:1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