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沙非 于 2013-8-15 02:49 编辑
+ y4 T6 }0 d, F. J" ?" G. u( r: }* @8 s2 a
【《诗歌培训班》同图014期】029#:沙非《苦行僧诗人》
" Q2 ]' I/ A5 o7 `
8 V6 e) l$ l6 M6 X- O4 c- Z% v岁月晾干了风声7 w; _2 y* W# ]# m% g( I. D
苦行的黑发
/ l# Z7 K5 ?. a2 Z2 U) ]饱读. d- P, h, {2 f8 H
风霜雨雪的经幡
. R0 A8 C5 `/ ?- S- d [白发三千丈
+ Y* V! \* @2 b5 G一切皆空
* @. \: ^3 R) a- R, e+ C0 o4 P: |唯
( o2 @/ g" K& R# F! `. G5 V+ v" | P眼睛里# b2 U; ]% w% e s% I m
一直闪存 i, x3 ]& b6 q8 b
诗人的
7 ?) z6 M4 z4 u' \8 ~" ?8 i断念5 _* N& f S: A% l7 H) l5 X
- C1 X7 U' b4 S' Y5 E& v/ e: X( j二〇一三年七月二十五日# l! N, n0 K" H2 N4 F5 S6 r2 S
5 b Y% s0 \: O0 I
【创作手记】我读印度苦行僧,如霜的白发,刀刻般的皱纹,深邃睿智的眼睛,佛光浸染的念珠,这些都震撼了我,刺激了我,触疼了我,点燃了我……无疑,我们生活中有好多人,何尝不是苦行僧!我们的父辈,我们,一代又一代,坚忍不懈的劳苦、希望、盼望,甚至祈祷。都在为下一代传递火焰和能量。到头来,满目苍桑,白发三千,仍孜孜不懈。怎么表达这一主题,我想到了孜孜以求的诗人。无疑诗人的眼睛是深邃、睿智的,诗人的内心是豁亮畅达的。作为诗人,救赎灵魂,鞭笞黑暗,指点山河,坚忍不拔。可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言微力浅,只是心存信念,饱尝辛艰,无法了断。由此,我删略旁枝,直点主题,断无改动,流淌一曲心中之断念。7 P; |. c$ ]; ?/ @5 _" R$ U# n% I
断念(Resignation或Entsagung).断念是老年歌德的生活和创作的一个重要主旨,它是基于他对生活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对道德哲学的成熟的思考。2 y6 U" X: w3 H9 V2 U' j
与佛教的消极出世、人生虚无的态度不同,断念是一种高尚的自愿的自我克制,它表明对运动着的社会力量的认可和肯定,对发展着的时代的依附和追随。社会的任何时候都必须表现出对个人的相知和约束;个人的意志、思想、感情在某些事件和场合都要与之发生程度不同的对抗和冲突。
3 Y9 A- {, J9 _ 歌德认为通过断念,人就可以取得和谐和自由,从而进入人生的一个更高的境界。
$ c6 Z! ~! G, G; Q" } g, C1 q: H 《歌德名作欣赏》 主编 高中甫 中国和平出版社 p7—8 1996年版
# ?/ | i2 y: \, Z# C! u7 G4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