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逆行》读李以亮诗《逆行》
《逆行》
李以亮
我是一个面善的人。这一点
镜子和一再向我问路的女士
可以证明。我没有投毒或纵火的想法
我遵循所有的规则
我活了三十余年
遭遇不计其数拳头和语言的打击
鲜有还击。我期望我的女儿
未来是一个有心理承受力
迎接任何不公正和不幸的人
但今天我驾车逆行了
仅仅是出于,对那么多非正常行驶的一点反抗
2003年
李以亮的《逆行》,简明、平易、朴实、清晰,犹如一碗白水,一眼即可透达碗底。这是初读之印象。这样的一首诗,怎么就纳入了“重读”之“经典”?是主持人的眼睛抑或判断力出了毛病了吗?
非也。
一首诗歌的语言,其实,只能算作是一层敷盖在其表面的纱丽,要想洞彻其潜藏在其下的内涵就必须揭去这层表面的纱丽。
《逆行》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的笔法呈现给读者的。
我是一个面善的人。这一点
镜子和一再向我问路的女士
可以证明。
这是本诗给读者敷设的第一道障眼法。“我是一个面善的人。”——面善者心迹大善焉——这是易经和相书上的定论。“镜子”可以作证。然而,镜子乃哑物,镜子的心声靠人言表,人言之可信与否则取决与其人的诚信与否,“向我问路的女士可以证明。”,“女人”,世俗的善弱者,女人之言往往处于诚信的顶端,女人问路,一定要取面善——面善者心迹大善之人,那么,有“镜子”和“问路女人”的证明,我这个良善之人还有疑问吗?
我没有投毒或纵火的想法
我遵循所有的规则
至此,又进了一步。我,不但面善、心善,而且奉公守法,不但绝无犯罪之类的想法,而且遵循所有的大大小小的规则,什么交通法规,什么水法、电法、煤法,以及吃喝拉撒睡法一概顶礼不悖。一个多么奉公守法的良民形象啊!
我活了三十余年
遭遇不计其数拳头和语言的打击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奉公守法、以致唯诺的良民,有生以来却“遭遇不计其数拳头和语言的打击”
可想而知,其人不但屡屡遭受皮肉之苦,而且,心灵乃至灵魂也一定饱受打击和摧残。尽管如此,却一直逆来顺受,“鲜有还击”。简直老实懦弱到家了。不但本人如此,而且还言传身教
我期望我的女儿
未来是一个有心理承受力
迎接任何不公正和不幸的人
这样的一个人简直“良善”到无以复加之境地。令人无言复无言。
蓦然,结尾却石破天惊逗秋雨,令人大出意料。诗人笔锋突转
但今天我驾车逆行了
仅仅是出于,对那么多非正常行驶的一点反抗
读到此,读者之心鄂然?悲然?悸然?痛然?至此,我们可以沿着这一线索,揭掉诗歌表象的面纱,抵达深层的题旨
“但今天我驾车逆行了/仅仅是出于,对那么多非正常行驶的一点反抗”。其实,这又是一层面纱,我,“仅仅是出于,对那么多非正常行驶的一点反抗”吗?非尽然也。实质上,这是一次心灵的毅然反叛;是一次生命的无畏的抗议;是一次灵魂的绝然的逆行。而非“一点反抗”。
“一首好诗必须具有生命的痛感,应当指向人类的创口。”一个没有生命痛感的诗人,不是真正的诗人。一首诗歌内涵的深浅,并非取决与语言的深奥、诡异抑或表面的华丽与否。往往使用浅明、朴实的语言揭示出深刻内涵的诗歌,才堪称经典之作,才更容易被读者所喜闻乐见。《逆行》一诗中,一个三十余年一直弓腰去背,逆来顺受,奉公守制,甚至以身为其女儿示教的面心具善的老实人,何以公然挺身试法,断然逆行?难道不足以发人深思吗?
当今世界乱象丛生,欺诈、掠夺、战争、虐杀、种族灭绝、狭隘的民族主义横行于世。造假、坑骗、贪腐、施暴。。。。。。良善之人立世可想而知会多么艰难,会有多少隐痛郁结于心,而隐痛可以累积乃至爆发为剧痛,再逼迫一步,如果达至痛不欲生之绝境,他会怎样?
今天我驾车逆行了。。。。
逆行是什么?是蔑视、是反抗、是生命痛苦的爆发。。。
至此,我们终于窥到《逆行》一诗的内核——一次梦醒后的逆行;一次生命痛苦的逆行;一次奋起前的逆行。
2013-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