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吴谨 于 2013-8-10 14:53 编辑
当规则遭遇越来越多的破坏
——读李以亮的诗《逆行》
吴谨
等车上车、排队购物,我们一般都要遵循先来后到排序的规约,如果许多人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好队了,又来上几个非老非病非军非孕的人强行插队,那么排队等候多时却被插到后面的人一定会很气愤。他们不但鄙视这些插队的人,而且会认为排队从此失去意义。因为规则一旦遭到越来越多的破坏而得不到及时的制止,那么破坏规则的人就成为倒行逆施的受益者而守则的老实人就成为真正的受害者。如此一来,那些长期守则的人,很可能逐渐成为不守规则的人。如此发展下去的结果自然是,一次活动、一个单位、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成为无组织无纪律无法无天的无政府状态,生活在其间的成员,虽都想成为混乱中的受益者,可谁又能成为真正的受益者呢?这个问题真太值得大家认真思考了。
现在,来读李以亮的诗歌《逆行》,我们就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当规则遭受越来越多的破坏时的巨大社会危害性了。
“我是一个面善的人。这一点/镜子和一再向我问路的女士/可以证明。”诗人开门见山告诉人们,无论客观不会说谎的镜子还是心底相较善良的女人,都可以证明“我”是面善的人。当然,面善的人并不一定都会心善,表里不一的人也随处可遇。但诗歌中的“我”却至少是个心无大恶的人——“我没有投毒或纵火的想法”;是个虽“遭遇不计其数拳头和语言的打击”也“鲜有还击”的“遵循所有的规则”“三十余年”的人。不仅如此,“我期望我的女儿/未来是一个有心理承受力/迎接任何不公正和不幸的人”。这说明:诗中的“我”,是一个深信规则且自觉遵守规则的良民,一个真正具有社会公德意识且身体力行的社会成员。可以说,诚实守则、知法守法是诚信社会、法治社会得以建立和维系的基石。然而,现代社会,当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不遵守社会规则,且仗权张势仗钱仗关系仗着厚脸皮去破坏社会规则并得到好处的时候,人们心目中公平正义的天平将从此倾斜,哪怕是最老实如“我”者,也都产生不满而报复的心理——“但今天我驾车逆行了/仅仅是出于,对那么多非正常行驶的一点反抗”。
诗人把个体的“我”放到整体“社会”的规则中,通过“我”对“规则”的遵守与“逆行”,反映了规则普遍遵守的意义与遭受破坏的危害,从而引发我们对公民道德与道德践行意义的思考,这是深刻的、审美的、也是艺术的、有意义的。
我想:当我们的社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社会规则失范且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制定规则的人)又熟视无睹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社会不公正现象让那些因搞破坏而获益,且越来越多的人失语、无尽表达着小我的小忧伤的时候,李以亮的《逆行》就显出它的大、它的韧性、它的社会担当了。请大家批评!
附:《逆行》
李以亮
我是一个面善的人。这一点
镜子和一再向我问路的女士
可以证明。我没有投毒或纵火的想法
我遵循所有的规则
我活了三十余年
遭遇不计其数拳头和语言的打击
鲜有还击。我期望我的女儿
未来是一个有心理承受力
迎接任何不公正和不幸的人
但今天我驾车逆行了
仅仅是出于,对那么多非正常行驶的一点反抗
200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