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阿拉伯诗人阿多尼斯:中国的未来在诗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1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网北京8月16日电(记者周潼潼)花白的中长头发,深邃的双眼,以及粉红色衬衫,83岁的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在8月里第五次来到中国,他说“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中国的未来在诗歌”,并依然期待有机会来到这里。

  阿多尼斯原名阿里·艾哈迈德·赛义德·伊斯比尔,1930年出生于叙利亚一个海滨村庄,1956年移居黎巴嫩,开始文学生涯,是阿拉伯著名的诗人、思想家和文学理论家,曾连续多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在世界诗坛享有盛誉。

  对于为何愿意一次次来到中国,阿多尼斯的回答简单明了:“爱”。

  早在1980年,阿多尼斯便作为黎巴嫩作家代表团成员首次访问中国,时隔近30年后,他又于2009年因其首部中文版诗集的出版两次来到中国,并在其后4年内3次来访,足迹遍及杭州、上海、北京、西宁等城市,与中国诗歌文学及阿语界的学者和读者们进行深入交流。

  相比西方文学界文明而客套的学术交流,阿多尼斯喜爱与中国学者及读者之间真诚与淳朴的交流氛围,他惊叹于中国近年来所获得的巨大发展,也惊喜于中国普通读者对他作品的了解与喜爱,更笑谈“只有在中国,连在餐馆里吃饭都会有服务员拿着我的作品来找我签名”。

  而“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里面只有一棵树”等著名诗句也在诸多网站被中国网友转载。

  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此次阿多尼斯的中国行中与其展开对话,并对他的诗歌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诗中“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把诗歌当做剖析自我的工具”。

  虽然年事已高,但阿多尼斯身体硬朗,思维清晰而敏锐,近年来多次访问中国的经历也给他的创作带来很多灵感,也令他想更多了解中国。

  在他于2009年写下的随笔《北京与上海之行:云翳泼下的中国墨汁》中,阿多尼斯谈起在中国的见闻,感觉“每一位发言者都怀着诗一般的爱。每一位听众,都沉浸在阿拉伯语的乐音之中。每一张面孔上,似乎都有一盏灯在闪亮”。

  阿多尼斯曾对友人笑谈“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中国的未来在诗歌”,这一话语初听来或许带些轻狂,但私下里,阿多尼斯却很认真地解释了这句话,看好中国的未来是因为现今的中国蓬勃发展、充满活力和生机,而“诗歌不是指狭义的诗句,而是精神层面上所代表的,对人性、自由、尊严的重视和解放”。

  对此,长期从事阿多尼斯作品翻译、研究的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主任薛庆国解释说:“现在的中国发展速度很快,阿多尼斯认为,在物质和商业化高度发达的同时,诗歌所蕴含的自由、解放精神在渐渐流逝,说中国的未来在诗歌,其实也是想要善意地提醒我们,能否找回诗歌所代表的精神,关乎中国未来的发展。”

  目前,阿多尼斯已有4本作品集在中国出版,其中第一本简体中文版诗集《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在中国知名的读书交流网站“豆瓣”上获得近四千条评论和近两万读者的关注。

  自2009年出版以来,这一诗集已加印9次,销量超过4万册,被业内人士称作中国诗歌出版业的奇迹。

  而接下来,阿多尼斯也依然期待能有机会再度来到中国,和更多读者交流。编译出版方译林出版社也看重阿多尼斯所拥有的固定读者群,将他的三部作品集列入出版计划,其中包括阿多尼斯的爱情诗选、文学评论集以及他在多次中国之行中所作的杂文及长诗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8-17 11:38 | 只看该作者
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5:45 | 只看该作者
黄牛要舞 发表于 2013-8-17 11:38
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3 20:3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