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诗人》2013秋之卷“网络诗典”作品
主持人:韩庆成、许多余
法源寺后街(外二首)
白希群
法源寺的后街是破败的
像任何事物的背面
留下一些真实的印记
或掩藏了一些真相
我行走在蜿蜒的窄街上
看不见巷子的尽头
高大的台阶与低矮的门户羼杂一处
共和国的门牌号码统一了身份
语录牌和红星隐隐可见
裸露的电线上站着苟且偷安的麻雀
从后街能远远地望见法源寺的大殿
鼎盛的香火仍不倦地感召众生
它的前身——悯忠寺——那些被悯忠的人
是幸运的。而活着的功臣
难免兔死狗烹,古来如此
潜伏深院枝头的知了
不管唐宋元明,兀自弹唱
声音高过巍峨的门楼
与独来独往的潦倒诗人惺惺相惜
赫然在目的一排大大的“拆”字
又使徜徉的心情索然无趣
冷面馆
街旮旯的冷面馆
一整天都飘着小青雪
主人热气腾腾地 磨刀
污黑的磨石上 白晃晃
游走着寒光
墙角,几条杂毛狗
夹紧了尾巴
斜睨着锋利的刀尖
抖个不停
偶或,一声哀嚎......
酒足饭饱的食客
谁也没在意
挂上树杈的“口福”之物
剥了皮,婴儿般白皙
金黄的老虎隐约地一闪
一定有一些特别的事情等着与我相遇
所以我并不灰心,这些乏善可陈的岁月
我所不知道的冥冥中
一些重要的人与我擦肩而过,再不出现
记忆更像一付巨大的黑色翅膀
覆盖了卑微而温驯的生活
我已走到中途的岔路口,兜里的盘缠所剩无几
风声鹤唳的山岗,令人犹疑,惊惧
金黄的老虎再次现身,隐约地一闪
上一次是在我年轻的丛林
不能想象下一个时刻,但多么让人期待
王法点评:
法源寺后街俨然是个象征,不管历史的、还是现实的颇多使人忧患、警醒之处!诗里的门牌号码象征政体,麻雀象征普通百姓,知了的鸣叫象征发声,尽管麻雀、知了们处于一种被边缘不被认可的状态,但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且不管唐宋元明(朝代或体制),虽然个体声音微弱,汇合到一起就会高过巍峨的门楼(也许就是皇城门楼)。《冷面馆》是一首冷写实的佳作。以真实的笔触,克制的情感,描绘了人对动物的冷酷及可联想的对生命的漠视。我们无不曾亲眼目睹一幕幕对各种动物的虐杀。诗中剥了皮的狗竟然白皙带着红润,由不得使人想到初生的婴儿......《金黄的老虎隐约地一闪》金黄的老虎是一个意象,具体象征什么,因人而殊,或雄心,或壮志。整首诗表现了一种人到中年的苍凉和不甘沉沦的向上精神,同时掺杂了人生的体验。
白希群,男,1969年生,内蒙古赤峰回族诗人。《红山诗刊》副主编。曾在《诗歌月刊》等报刊发表作品。
背离(外二首)
海边边
于一个事物的正面,和反面
走来走去,有时他们在身后喊你
有时又不理不睬
这很像一个人的经历
给一盆花浇水,她会爱上你
其实,你只是给清晨和傍晚贯穿一些念想
很希望她的想法
和夜晚长得一模一样
背离一个事物,必然要面对某个事物
现在,你面对一堵墙
墙不说话,并不能说明什么
这么多年过去了,它一直就这样站着
从不弯腰,低头
坚挺得像一个人
保持的一辈子的晚节
从楼上往下看
这个高度,足以让目光收拢一切
坚硬的,柔软的
与草坪上的一棵树对视
像极了我想说,还没来得急
说出口的紫色
把目光归纳起来
一栋栋楼房
一条条小径
他们在小径上行走
春天是唯一的出口
茉莉
雨水,喂养一个单纯的生命
它以柔软的一面,呈现在事物的另一个方面
端正的,春天一再地退却
而它的口中吐出鲜活来
长了一寸的诗意
茉莉,它不会提出血浓于水
提出夜晚,与白昼的坚韧
也不说爱。内心里的独白
与一个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做一个失眠的人
那枚藏在衣角里的月色
总是不经意地,刺疼你的目光
如果累点评:
一首好诗在关闭它的门时,总会给我们留下许多个可以窥视或进入的窗口。诗的神秘与诱惑、丰富与歧义、会意与不可言说恰在于此。海边边的这三首诗的隐喻性是明显的。它们在内涵上扑朔迷离,有所悟又不能道破;它们在表达上机智灵活,词句组合充满生机,不落俗套,富于层次感与空间感,给人较强的审美愉悦。《背离》中的“背离一个事物,必然要面对某个事物”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悖论的揭示,以及因具象与抽象扭结、意象间的远距离投射,给人带来探试的多种可能性。《从楼上往下看》的“春天的出口”让人浮想联翩。《茉莉》“内心里的独白”既可看作是对爱情的吟咏,又在更高层面上,与心灵的独特坚守相对接。
海边边,原名骆文新,作品散见于《诗歌月刊》、《中国文学》、《人民公安报》等。
妈妈(外二首)
纪开芹
黄昏的落寞是青黛色的
像一个人从内而外
散发出在日子中积累起来的沧桑
这么多年了,我看着她
丢掉璀璨的星光
丢掉草原
丢掉田垄间劳作的脚印
丢掉瀑布和百灵鸟的喉咙
她那么远,在异乡的水泥地面上站着
站成一尊雕塑
我听到她的声音,沿着一截一截电线
像是翻越一生坎坷,蹒跚着走来
我看清楚它们的容颜
多皱,皲裂
只有爱情
像山楂树,
一直站在原地,等
一个季节衰老
另一个季节新生
那红袖添香的,心怀憧憬的
那朝着一首歌打开心扉的
那清澈的、含蓄的、沉默的,在回忆中紧锁的
那曲折的、擦肩而过的,被阳光灼伤的
那影子,那呼唤
我要告诉你——
我就是那个人,像岩石恋着阒寂的人
在辽阔的怀想中,月亮的芬芳彻夜不去
星子那么零碎,云朵那么完整
近于时光
近于阴霾
一把二胡
在一把二胡上,她刻下
——青春。目光迷茫
她看到1994年的那把二胡
还坐在腿上悲戚地低吟
那时,书本有离世的绝望
一动不动呆在角落里
无言。落寞。披着岁月的尘埃
疼痛异常尖锐,把理想刺得支离破碎
那把二胡曾在苦寒中
嘶哑了再嘹亮,嘹亮了再嘶哑
她的心哆嗦成颤抖的弦
在叹息中拨弄着日子
蛇皮琴膜躲在稚嫩的掌中
在她青春的眼底
像生活一样多皱,摺叠
从一个夏天到另一个夏天
门前槐花开了又落
她却找不到一个表情抵达花香
有时,她还会梦到绿叶
优美的旋律在叶尖上舞蹈
病了的书本挨过雨季
抖落一身霉斑,迟迟疑疑走进教室
她的梦从大片槐花中抬起头来
胆怯地审视周围
此刻,阳光砸在她身上
在她破烂的袖口中钻进又钻出
王征珂点评:
忆沧桑岁月,何需直陈其事;说坎坷人生,不必直露无遗;写美好爱情,无须堆砌日杂。青年女诗人纪开芹笔下的母亲形象,不闻气喘吁吁,不见汗流满面,缘何也能感人心神?我以为:诗人虽然轻视“表面事实”,却珍视“心灵情思”:璀璨的星光、百灵鸟的喉咙,过去曾经属于母亲,如今被无形的岁月之手一一“丢掉”,人世沧桑劳顿,虽未明说直言,却格外揪人心痛。而在《只有爱情》中,诗人同样放弃了对“日杂材料”的照搬取用,而是运用含蓄的象征,调遣灵动的意象,伸展翩翩的联想,表达出了丰富的寄寓,发散出了复杂的情味。
纪开芹,安徽寿县人。作品见于《诗歌月刊》《特区文学》等。曾获2012“桃园杯”世界华语诗歌大赛二等奖。
邓家花屋(外二首)
姜华
那些预制的青砖 柱础和檐瓦
遍布隐秘花纹
有陈年腐败气味 从
马头墙上飘来
在南羊山下邓家花屋 我轻易地
陷入了前朝的一声叹息
只知道主人姓邓 而一场宏大叙事
却像眼前的老屋一样破败 零乱
现在 多数建筑已经离开
仅余一间 像主人身上的伤疤
三百年后房子和主人 早已易姓
而东家却不知去向
邓家花屋 站在一个历史的节点上
多么像文章中的断句
翻过去尘埃飞扬
翻过来似一截竹鞭 把讲台
敲击的啪啪作响
张良饮马沟
肯定有一群战马 从西汉越狱
在小河张良饮马沟 夜晚
或黎明 有马群奔跑的声音
穿越时空隧道
花钢岩石上有马蹄印
站立或行走
这是一个隐秘的去处 曲径通幽
那些拴马桩 上马石还有
那方加工粮草的石碾
现在都安静地守在邓家花屋前
如同这座清末筑起的古宅
破败 隐忍 却又难言
西沟仍在 张良的马却跑了
这里的农家乐 仍然沿用西汉的食谱
一条沟里弥漫的厚道
险些要把我们溶化
风吹过一丝土地的忧伤
土地多么忧伤 故乡的人鸟一样飞走了
大片的土地 山林 和房屋
被搬空 乡村沉寂如我的祖母
唯有鸟鸣与花香
长短地唱 四季枯荣
那些高过屋瞻的野草 缄默下来
土地寂寞无言 失去了爱情的夜晚
多么孤独 当年被农人视为命根
如此被野草围攻 有叹息声从地下传来
沉重地让我抬不动脚步
一群麻雀从天空飞过
像谁抛出一把石籽
在这个人欢马叫的季节
风吹过土地的空旷 沉寂 和忧伤
也吹过我的忧伤
只是我的忧伤 比土地慢些
宫白云点评:
历史的遗迹除了历史本身,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遐思与思索,这三首诗作者以触景生情的方式对“邓家花屋”进行凝视与回溯,把目光从现实的“破败 零乱”中剥离出来,进入思索与精神的层面,在撞击的瞬间,让历史与现实漫延开来,互渗与溢出下,历史般的“谜”继续被历史的喧嚣激荡、纠缠,而作者更关注的还是现实中“大片的土地 山林和房屋”在环境中的遭遇与被逐渐吞噬的那种悲剧感,它让我们体会的是比忧伤本身更多的东西。
姜华,男,1963年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旬阳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远山(外二首)
李明利
远山已远
我所有的目光读不懂朦胧
让雷电一瞬间掣出原形
掣出天边一片惨白的云
提起你的事却提不起远山
我只会在梦里才敢登攀
搬不来的远景
只能含在眼里改变悬念
把你远山的距离慢慢拉近
然后让心默默平静
虚无缥缈的渴望
远山已成为我灵魂的墓碑
雾天
凝神举步,你在雾中看我
不会原地不动,困顿或者悲伤
大雾是一道很厚很空虚的墙
迷惑目光难辨树木和方向
有些事物本来模糊,灵魂飘渺
我左顾右盼有点彷徨
你悄悄打一个空洞的手势
朦胧里感觉头顶躲藏阳光
你笑得浑身浪漫起伏空气
有风迎过来抚摸,脸柔柔发亮
我在雾里丰满倍感空虚
温饱是虚无感觉,是鸟儿游荡
开门驱赶阴霾,并肩站立
不再把浮尘和冷漠关在心房
你提起脚让天地雾们落进泥土
我随日月出没,踏上远方
动车
坐在车上想起和古人骑马一样
你想动车
想弄懂车的秘密
而你害怕一匹宝马被人偷去
世界不大,你一个车夫来自
唐朝彪悍的后代,从战火纷飞
到美好家园,突然车水马龙
害怕招遇车祸,红尘滚浪
挤进车厢,你就是一头大象
关在笼中膘肥体壮
坐地日行,从南到北
自东向西像个玩偶冠冕堂皇
既然有车
就让车拥有信马由缰的前程
开心自在给你道路留下些宽松
或风驰电掣,或并行不悖
美妙前行恰如我们自由写诗
开车或坐车仿佛一种吟唱
把握你天地的方向涉过坎坷
载动太阳,拉近群山的距离
张无为点评:
这组诗的确像远山影影绰绰,像缭绕的烟雾,像动车一闪而过而余音在耳。
作者依然钟情于意象,如第一首:“远山”作为核心意象与“雷电”、“云”等相关联,最后与“墓碑”叠加成为某种精神存在与生命支撑,那是现实中所无的梦中期待,虽然读不懂,搬不来,虚无缥缈,一旦拉近距离,心即默默平静。如此经营,能使人感受到1980年代初的朦胧诗脉息,作者应该是那个时代的参与者,而且三十余年的这般风格坚持,尚不多见。
当然,诗人立足当下的情思,延宕幅度明显加大,也更多地转向到自我状态书写,无论是确认“灵魂的墓碑”,还是“随日月出没”在与自然的观照中,都显得从容而内省;《动车》中的自我况味则有戏谑情愫。
重视梳理感觉,语言的陌生化组接均使得诗性张力有效增强。不过,一些成语或大词入诗,忒眼熟,如果经再处理会当更佳。
李明利,男,四川遂宁人,曾在《飞天》《山花》《诗歌报》《诗林》《诗刊》《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发表作品。
母亲的脸(外二首)
秦时月
母亲的脸,是我读了一生的书
那册书,厚厚的,装着春夏春冬
阴晴圆缺,订着对儿孙的碎碎念
没有见到我们的时候,那册书便翻不动了
爬满生僻的字、和词,像一只只拦路的虎
掐住母亲的脖子、眼睛,酸酸的、胀胀的
疼。等我们出现时,那册书便翻得哗哗直响
快乐在上面打着滚儿、撒着欢儿
我们离开后,那册书就又合不拢了
合不拢的日子,载不动许多愁
擦拭
父亲走后,我就有了这么个习惯
每回一次老家,总要把躺在角落的农具
一件件收拢、排队,用心擦拭
擦得就像父亲在世时光洁
和它们说悄悄话,说父亲没说完的话
尽管,我的动作有些别扭
不够专业,也没有父亲的投入
但我努力学着父亲的样子
从上到下、从下至上,反反复复
地擦,擦。就像拉着父亲青筋暴突的手
和日渐萎缩的腿
那上面还留着父亲的唾液、汗渍
和体温,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擦着、擦着,我看到天堂的父亲
望着我笑。笑得很惬意
父亲的咳
父亲的咳,内容极丰富,情节极妖娆
长短、轻重,有着不同的含义
父亲的咳,有时是抒情的,有时是叙事的
有时是响亮的,有时是浑浊的
只有我,才能读懂他的含义
父亲走了,咳没走
就在那片屋檐下
就在那些墙缝里
就在老屋的每一个角落
看着儿孙们出出进进,演着人生那场戏
在父亲咳成的海上,我们浮、沉
玩蹦极。
望秦点评:
亲情是人生当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永远写不完的诗歌。在秦时月的这三首诗里,我读到了深入骨髓的爱。父亲和母亲,这是多么温暖的字眼,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脚印里,都有他们不可磨灭的身影。“等我们出现时,那册书便翻得哗哗直响/快乐在上面打着滚儿、撒着欢儿/我们离开后,那册书就又合不拢了/合不拢的日子,载不动许多愁”,多么形象而深刻的描写,读了以后,让人感慨万千,这就是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和一切的人。“在父亲咳成的海上,我们浮、沉/玩蹦极。”对生命的尊重和理解,是爱和责任,诗人用平实,朴素的语言诠释了亲情的真谛。相信爱,永在!
秦时月,本名张友琴,男,1962年生于鄂东大别山下的一个偏僻乡村,现居武汉。八十年代初开始诗歌创作。出版专著(合著)《给您一把金钥匙》。
洗刷(外二首)
孙成龙
老婆坐月子想喝鸡汤
闭着眼睛
我把杀戒给破了
放下屠刀
打来几盆清水
洗刷那段血染的历史
忙乱大半天
手上血迹不见了
地板也干净了
鸡的惨叫
却一直赖在空气中
不走
3月5日,特殊作业
阳光绚烂
暖风徐徐
一个老人佝偻着身子
气喘吁吁
回到楼梯口
一旁突然闪出个学生
二话不说
架起老人
冲进车水马龙中
马路对面
家长手中的相机
适时举起……
现实
煤矿组织体检
查出尘肺
他去确诊
必需粉尘接触史证明和诊断委托书
贱卖年猪
四处奔跑找关系
煤矿不给开
还单方撕毁合同
三天后
一个黑瘦的身影
奔跑在
几十里之外的采石场
杨立点评:
孙成龙虽然是80后,但同我读过的一些90后的小诗人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相差无几,几乎是清一色的口语,传统意象诗歌的痕迹和影响微乎其微。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口语诗歌下笔较易,但写好很难。它不像传统意象诗歌那样每一句都具有“诗意”, 这种“诗意”依靠作者创造和提炼独特的意象来实现,而口语诗歌则从整体上呈现诗意,对语言和表达并不苛求,因此小诗人们都能轻快地进入诗歌状态。
孙成龙的这组诗歌从身边琐碎的小事入手,以直接的口语表达直击现实中的阴暗和丑陋(《现实》),人性中的虚伪与无奈(《3月5日,特殊作业》),以及生命在尘世中的的苦痛与挣扎(《洗刷》)。我们从这组诗歌中,能清晰地感受到口语诗歌的特点:用简洁直白的表达对读者产生直接而有力的情感冲击。
孙成龙,80后,云南富源人。2011年8月接触现代诗歌,有诗歌作品陆续发在《诗歌月刊》、《诗潮》、《滇池》、《经济信息时报》、《新诗》等多家报刊。
闪电和雷(外二首)
王丽颖
先是掰碎一面镜子
坠落的镜片刚好划开南面的天空,又
瞬间合拢,看不到一点缝隙
有马群从远方跑来
它们是迟疑的,做过短暂的停留
地面已经像一块浸湿的抹布
广场上有人敲鼓,密集的节奏
落在蒙头的鼓皮上,这会儿
它们好像停在河边饮水
放下警惕的耳朵,突然
一面更大镜子在半空中裂开
受惊的马群像溅起的巨大的泥点
在一个薄薄的梦里
在一块黑布的伤口上
我忍住疼痛
没喊出声来
站在十四楼的窗口看雪
要找到另外的出口,这是最好的办法
有着悬崖的高度,正好喉咙里有火
眼睛里有钉子,来苏的味道弥漫了整个肺叶
我靠近天堂一样,靠近它
铁轨在这里转了个弯,风扯碎风
虎皮兰盯着旧伤口,我站在一个叫边缘的地带
那时候的雪不是雪,我仿佛
也不是我
我曾在一场暴风雪中看见过天堂
看呐,纤细的小爪子,在青石板上蹦跳
只有一米见方那么大,被人为地清理出来
上面洒满金黄的谷粒,世界开始呼吸了
这场暴风雪异常猛烈
那个弯腰驼背的老头背着一个小布袋
手里拿着的笤帚像磨损了的翅膀
仔细的清扫,均匀的撒上谷粒
然后心满意足的往回走
那块洒满谷粒的青石板
一定是小麻雀们心中的天堂
我看见了
在风暴的中心,他们发着光
韩庆成点评:
王丽颖是中国诗歌流派网女诗人中的实力选手,每读她的诗,都能感受到其中的一股气势。这气势不是女性化的,即使是男性诗人的诗中,也并非经常能够感受。《闪电和雷》这组,单看诗的名字,即可感知这气势的力度。闪电像“掰碎”的镜子,“马群”的细节刻划所表现的雷声;“喉咙里有火”,“眼睛里有钉子”,“风扯碎风”,虽然是在看雪,气势却丝毫不让电闪雷鸣;即使是温情脉脉的“天堂”,“暴风雪异常猛烈”、“在风暴的中心,他们发着光”这样的反差性描叙,也隐隐可见一股气势的贯穿。
这股气势挟诗的语言的老练利落,诗的意象的奇崛威猛,最终给读者留下的,是冬日饮冰般的透彻。
王丽颖,女,1971年生,祖籍黑龙江,现居吉林长春。从小热爱文学,2009年接触现代诗歌并开始潜心写作。有诗歌、散文发表于《诗歌月刊》《北方文学》《新大陆》《参花》《江南时报》等纸刊网刊,现为长春市作协会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