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如果累 于 2012-4-21 12:36 编辑
一首诗至少会有四个指向,它们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这四个指向分别是外在指向、内在指向、发散指向和语言指向。可能有的时候它们显现的方式和状态有所不同,但如果细究,即使有的藏在暗处,也可以找到蛛丝马迹。下面把这几个指向简要解析一下。 外在指向指的是对外在现实与存在的指向。这方面大概有三种形态。一是直指,就是直接干预、担当那类诗,有呼号的特点,力图唤醒、呼吁、批判。在过去年代,这类诗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但是现在,人的智性增强、感性减弱,不大像以前那样容易激动、喜欢澎湃了。二是隐晦一些的,就是曲线表达或呈现,避免陷入传声筒的陷阱,突出诗的艺术性。三是解构,以反讽、戏谑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的态度。 内在指向指的是对与心灵、思想有关的意识层面的指向。古人对此已有高见,用很精炼的志、情来表示。我更意把它说得俗一点,以便形成某种扩展,那就是七情六欲。所有的关于人本身的东西都可以包含进去。即使是那些自称反抒情、反言志的诗,你反过来了,只不过表达了作为人自身的另一个侧面而已,不足为奇。 发散指向指的是诗的内核趋于发散状态的指向。较传统的诗内核处于凝聚状态,所谓主题鲜明是也。它所表达的东西是明晰的,思路是有条理的。发散指向则是把内核发散了、分解了,思路呈跳跃状,叙述似是而非,表达的东西有点空,不容易把握。部分具有先锋倾向的诗部分可归为此类。 语言指向指的是把语言作为目标的诗写。对语言的重新命名是其使命。从不走极端的角度来说,任何一首诗都要或多或少地指向语言本身,不然,它只能是一半的诗,是不完整的。 一首诗可以不必在这四个指向上平均分配,可以突出一个隐藏一个,但如果过分突出一个,抹去其余,它一定不是好诗。如果仅有现实或内在指向,则过于传统,如果仅有发散或语言,结果是不知所云,如痴人说梦。 一首诗正是在内外的交合与诗意的发散与延伸以及对语言自身的命名中完成的。至于完成得好不好,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