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54|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还乡之谜——读方文竹诗歌《还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8 1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乡之谜——读方文竹诗歌《还乡》
黄土层

     读方文竹的这首《还乡》,我想起了两个作家的两本小说。一个是海地作家达尼·拉费里埃的《还乡之谜》,一个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还乡》。《还乡之谜》用诗体和散文体写成,书中讲述了一位旅居蒙特利尔三十多年的海地裔作家还乡的故事。主人公“我”和父亲是在海地两代独裁者的统治下先后流亡到北美的,各自在大都市过着孤独的流亡生活。“我”在半夜接到父亲去世的电话,赶去纽约参加父亲的葬礼 。参加完葬礼后,“我”回到太子港看望母亲和妹妹,在阔别了三十多年的故土,热带的色彩依然浓烈,而现实的沉重与忧虑并没有多少改变……哈代的小说《还乡》的大背景就是“万古苍茫如斯,岁月未曾留下几多痕迹”的埃格敦大荒原。其中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入英国农村,促使宗法社会基础崩溃,传统经济结构瓦解”的历史感,有“克林与尤苔莎”各自对工业文明和农业社会价值观的分歧和性格造就的悲剧人生。其间折射出哈代的小说思想: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和内心冲动决定着个人命运,并造成悲剧。
在小说序言的附言部分,有一首诗歌(黄土层注:对这首译作,我重译如下):

再见!“忧伤”
滚得越远越好吧
可她并不在意,依旧跟着我

在我回头的刹那,撞见她的笑脸
我想骗她,远远地甩开她,
但是啊,她笑容可掬,毫不在意

    “还乡”这个词语,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具有说不尽的深长意味。不论“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的殷切询问,还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心理诉求,还乡在我们心里首先激起的情志是喜悦的温馨的。但是一旦成行,心情又变得异常复杂,甚至忧伤。古人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慨叹。而暌别几十年的家乡一旦真正来到眼前,又与梦中的情景童年的记忆大相径庭。岁月造成了巨大的隔阂,面对家门,依旧是无家可归。
     这是人类文化学的一个困境。只有在哲思的深度和感悟的高度上,或许才可释怀。方文竹先生是千千万万个遭遇还乡折磨的漂泊者之一。他是如何通过一首诗歌来表达这个意思的呢?请看文本:

《还乡》
方文竹

他的晚年在还乡
要将四处飘散的自己找回来
合拢

瞩望远方的双眼在东部沿海
装满砂砾的胃在西部
抓取不止的双手在南方大都市
宽宽的肩膀靠在北方沉静的山梁
……

终于还原了自己之后
故乡的山河  已经
容不下他的巨大的身躯

     2013年6月

      方文竹这首《还乡》构思是巧妙的。短短十行诗里,包含了广阔的诗意空间。第一节提出了问题,第二节试图来解决问题,第三节产生了新的问题。这种三段论式的诗歌结构设置,因为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产生了新的问题,而形成了巨大的悖论。诗歌是语言的悖论,也是结构上的悖论。这才造就了《还乡》一诗在表意上呈现出了粗粝的峥嵘犄角,令人震撼和感叹。一个人的出生是一个婴儿,故乡无疑是婴儿的摇篮。这种状态是浑圆的充沛的。而一旦离开家乡,四处流荡,失去青春和理想,而终至于老年,想要回归的时候,发现自己早已失去了浑朴的统一性而支离破碎。“合拢”是一个愿望,是一种精神上“复归于婴儿”的渴望。这也是老庄哲学的精髓。具体实施起来,有些麻烦,但总归于具可操作性。诗人在第二节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人的身体,分割为“双眼”“胃”“双手”“肩膀”四大块,这四块又分别比拟人的精神眼界,人的物质基础,人的操劳和心酸,人的最终疲惫状态。其实四码事还是一码事。谁没有年轻的时候,谁也都会有老了的时候。简单点说回归是落叶归根,说复杂一点,回归是生命个体在晚年体征自我哲学和生命意义的一种方式或阶段。不论成功与否,他都会这么做。仿佛这是一个神旨。也是人的一生“大团圆”结局的美学指归。但真实的回归情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首诗歌真正具有力量的部分正是那些对于传统和积习的“逆袭”部分,也即生存的悖论。

终于还原了自己之后
故乡的山河  已经
容不下他的巨大的身躯


     人的社会性向人的自然性回归,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几乎完不成的过程。类似于大象装不进冰箱,成人回不到子宫。这里不仅物质躯体是如此,精神气场也是如此。在故乡往往也找不到自己的“还乡之道”,或许又得离开家门到无法预期的天地之间去寻找。这是人的苦闷,是还乡之谜,是人一旦正视真实内心时刻的困惑所在。
方文竹的诗歌《还乡》可贵之处在于没有将石子投湖就此沉落了事,而是溅起了巨大的浪花,肉体的还乡可以实现,精神的还乡则难以实现。将一个无解的问题抛了出来,彰显了诗歌的深度和诗人雄健的笔力。还乡是一个永恒的文化之谜,也是人的生存之谜。诗歌《还乡》正是这些迷雾中的一个光点,读之解纷,引为同道。

(字数18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0-8 15:54 | 只看该作者
高屋建瓴,深邃透辟,义理昭然,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0-8 15:56 | 只看该作者
人的社会性向人的自然性回归,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几乎完不成的过程。{: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0-8 16:1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有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0-9 12:18 | 只看该作者
人的社会性向人的自然性回归,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几乎完不成的过程。类似于大象装不进冰箱,成人回不到子宫。这里不仅物质躯体是如此,精神气场也是如此。在故乡往往也找不到自己的“还乡之道”,或许又得离开家门到无法预期的天地之间去寻找。这是人的苦闷,是还乡之谜,是人一旦正视真实内心时刻的困惑所在。
方文竹的诗歌《还乡》可贵之处在于没有将石子投湖就此沉落了事,而是溅起了巨大的浪花,肉体的还乡可以实现,精神的还乡则难以实现。将一个无解的问题抛了出来,彰显了诗歌的深度和诗人雄健的笔力。

太精彩!{: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0-9 12:19 | 只看该作者
读过黄老师和杜老师的析评,俺已经没有评的能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0-9 12:19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微博推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9 13:41 | 只看该作者
刘斌 发表于 2013-10-8 15:54
高屋建瓴,深邃透辟,义理昭然,学习了!

刘兄过奖了!小评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0-9 13:41 | 只看该作者
吴谨 发表于 2013-10-8 15:56
人的社会性向人的自然性回归,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几乎完不成的过程。

吴兄多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9 13:41 | 只看该作者
杜国庆 发表于 2013-10-8 16:18
学习。有启发。

杜兄多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5 11:2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