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琴声里的期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1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琴声里的期待

2013-10-16  来源: 《重庆晚报》  吕进

       诗人胡万俊向我推荐郑大光明(系网名,本名郑洪),其时我正在国外。好像过去没有听说过这位诗人,他四个字的名字倒引起了我的好奇。自然会联想到“正大光明”这个词,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答吕伯泰书》里写道:“大抵圣贤之心,正大光明,洞然四达。”莫非未曾谋面的这位“郑大光明”也期盼拥有一颗“圣贤之心”么?
       近日浏览了这本诗集,的确感到一派光明。诗人写流水和青山,写草原和云彩,写岁月,写季节,写古人,写老外,在诗句的背后都有对世界的钟情,对生命的眷恋,对人性的期待。诗歌不是反映世界,诗歌的天职是反应世界。诗就是诗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对于诗人来讲,世界本来怎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世界在这位诗人看来怎么样,也就是古人讲的,要从五谷上升为美酒。诗追求的是按照诗的抒情逻辑重新拆卸、重新组装的世界,是心灵的太阳重新照亮的世界。德国学者黑格尔在他的名著《美学》里说过,艺术越发展,物质因素越下降,精神因素越上升。有如建筑、雕刻这些象征型艺术是物质溢出精神,诗是精神溢出物质:诗人“肉眼闭而心眼开”,世界的一切向诗人的内心集中、融化,得到诗的生命。
       诗人因此好像是第一次来到世界,他“视于无形,听于无声”,给外在世界的一切重新命名,郑大光明的《草语》就是证明。在他的笔下,草有了情感,草有了语言,荣枯之间,有无之间,这是诗歌世界的草了:

至今我还相信:那些草是会说话的
长长短短
说着那些我们听不懂的话语
风来,它们低下头去,耳鬓厮磨
高高低低
它们比谁都懂得爱情的涵义
牛群走过,羊群走过,鹰扬马驰,那些草
朝朝暮暮
守着草原最私房的秘密,可是它们不说出来的
英雄来了,英雄死了,血謦雪溶,生生不息是草
枯了又荣,荣了还枯
它们读着庄子,诠释最原始的生命
我曾俯下身去,耳根贴着大地,想聆听草语
若有若无,似无还有
我相信它们在说话。虽然我们都听不懂
他写大草原:
就一些绿呈现在我的面前
大片大片的绿,彻底的
呈现在我的眼前
一个飞行的意念,引动
莽莽苍苍的歌谣

       这个梦中草原多么有诗意啊,古老的歌谣飞行于“大片大片的绿”之间,自然会引动飞行的意念了。
       郑大光明的诗是典雅的。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里说“典雅”,有一句至关紧要的文字:“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花是脱俗的:花开无声,花落无言,“只有香如故”。菊是淡定的:淡在世俗之外,淡在荣辱之外。他的诗篇,有对生命的热爱,有对历史的感叹,有对未来的期待,但是绝对没有对庸俗和浅薄的容忍。这是纯净的诗。诗人在《十二月》里唱道:

       请容我在雪的对面,在河的对岸
       在花开之前。很认真地说起希望

       生命是分层次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受尊敬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的“需要层次论”其实就把生命的层次明显地分开了。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则把生命的层次划分为自然生命、道德生命和天地生命。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在我们周围存在着两种生命形态:庸俗的与高雅的,枯涩的与丰富的。高雅、丰富的生命是经过诗化加工的生命,即诗化生命。不必人人都做诗人,但是人人都应该追求做一个不写诗的诗人。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机会为自己创造高雅、丰富的生命,每个人都有可能用自己的生命写出一首动人的无字诗。

       艾青在《清明时节雨纷纷》里这样写周恩来—
       原来应该是诗人
       却做了总理

       大诗人的两行诗就让周恩来的生命的厚度、亮度和高度呈现出来了。周恩来,一个和世俗绝缘、和枯涩绝缘而充满诗意的人。英国红衣大主教纽曼也有一段著名的话:“大学不是培养诗人的地方。但是,如果一所大学不能激起年轻人的诗心荡漾,那么这所大学的没有凝聚力是毫无疑义的。”没有诗意的大学会是一个没有梦想、没有追求、没有情趣的处所,它理所当然地就会失去魅力。
       典雅的诗是宝贵的,典雅的人是可爱的。这是郑大光明的魅力。
       我想再次提到黑格尔,他有一句话具有非常高的诗学价值,这就是:诗是清洗的艺术。西方作家说:“诗是精致的讲话”,和“清洗”有关。我的理解,有两种“清洗”:诗的内蕴要“清洗”,诗家语也要“清洗”。“清洗”杂质是诗的天职。
       诗的内蕴的“清洗”是指诗人的非个人化程度。诗是恍惚而来,不思而至,须其自来,不以力构。但是诗人的体验常常是“人人心中所有”,越是优秀的诗人,这种现象越明显,大诗人总是非个人化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均是许多人之所感,不少人之所悟,几乎人人之所思,诗篇言人之难言,自会从诗人的内心走向受众的内心,自是亲切,自会传诵。
       另一方面,诗人又必须是高度个人化的,这是指的他的表达策略。诗是“空白”艺术。诗人不是踏步前行,而是跳跃前进。宋代王安石把诗歌语言称为“诗家语”,有其道理。诗家语不是特殊语言,更不是一般语言,它是诗人“借用”一般语言组成的诗的言说方式。一般语言一经进入这个方式就发生质变,意义后退,意味走出;交际功能下降,抒情功能上升;成了具有音乐性、弹性、随意性的灵感语言,内视语言。这里就有两种“清洗”:时间的和空间的。诗不在连,而在断,断后之连,是时间的“清洗”。余光中的《今生今世》是悼念母亲的歌。诗人只写了一生中两次“最忘情的哭声”:自己出生和母亲去世,中间是母亲的一生,全部“清洗”掉了,但悲痛之情,跃然纸上。诗不在面,而在点,点外之面,是空间的“清洗”。《木兰诗》写木兰打仗,只写了二十个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柁,寒光照铁衣”,之后就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了。“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点,“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的点,构成广阔的面。跳跃的诗人就是这样善于以“不说出”来传达“说不出”,而情感世界常常是说不出的。意在言外,趣在笔外,诗在诗外。诗和禅是相通的。禅不立文字,诗是文学,得从心上走到纸上,以言来言那无言,以开口来传达那沉默。这是诗人永远面对的难题。有人说:“口开则诗亡,口闭则诗存。”在表达上,诗人越个性化越好,理想境界是“人人笔下所无”。每一位诗人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
       在“清洗”上再下功夫,我对郑大光明的琴声有别样的期待。就像他的诗句说的:“春天,可以种下多少翅膀,多少希望啊”!
       (2013年10月)
      (作者系西南大学教授、重庆市文联荣誉主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2-2 21:07 | 只看该作者
诗篇言人之难言,自会从诗人的内心走向受众的内心,自是亲切,自会传诵。{:soso_e1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21:17 | 只看该作者
土元 发表于 2014-2-2 21:07
诗篇言人之难言,自会从诗人的内心走向受众的内心,自是亲切,自会传诵。


新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5 09:2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