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译经典名画】(之五)《扶锄的男子》
——读米勒同名油画
文/戴永成
土地,生存的血脉。荒芜。贫瘠。杂草丛生,草色的血,已干涸。
田野。农民。倚锄而立,仰首喘息,泥土、劳动、汗水与脚印,一起沉重生命。
抬头眺望远方,朦胧的城市身影,不属于农民的另一种生活。
太阳灼热,灸烤呼吸。疲惫的汗,深入泥土。耗尽的血,掂量骨头。
无声的呐喊,从目光射出,刺痛大地的肋骨与村庄的神经。
一滴滴重叠的汗珠分量,换不来麦子与面包。一滴滴草色的血,喂不饱啃食的庄园主。
脚印,把忍耐踩得入地三分。锄把,把悲苦攥出枯萎的血。
白色宗教的叩问,让上帝在农民的内心变得苍白无力。十字架的信仰,开始倾斜。
泥土、沙砾、火焰、种子、锄头、镰刀、脚印、血与灵魂,都是拯救农民的因素。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播种、耕耘与收割,是农民行走高过田埂的人生三步曲。
农民一生播种的只有三粒种子:一粒是日子,一粒是宗教,一粒是宿命。
而收割的却是贫穷的生存、麻木的灵魂与苦难的命运。法国农民呵,何时醒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