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融入诗歌艺术的个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1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贯穿整个历史的诗歌来看,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文弱书生一词,必然是至诗人的表面现象,诗歌需要灵感喷发激情,已经注定诗歌属于刚性文学。也只有刚性的诗歌具有能动力,能够产生通感、跳跃等表现形式,使得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能攀越一重又一重境界之门,靠近诗歌艺术的主旨。豪放旷达、忧郁深邃、坦然面世。当它触及世俗的时候,定然会有割裂的疼痛,这是作为诗人的优良个性(包括文化底蕴)融入诗歌艺术个性的初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诗歌载体的诗人,他的思想和灵魂经受了一次又一次境界意思的考验,经受聊诗歌纯净透明的意思形态与浑浑噩噩的现实世界的碰触,诗人的个性融入诗歌艺术的个性,注定会与现实决裂。因此,作为组成灵感的组成部分向上和空灵,在在一定背景的制约下,可能会演变为激进意思,与世俗的部分进行对抗,这儿说的世俗不是人间的世俗,而是这种艺术个性在登越每一道境界之门时回望艺术存在的世俗部分。
一个人的优良品质融入纯净透明的诗歌艺术个性,意思生命体会与之构成完美的结合。这个结合体强大的程度甚至超越生命。也正是这种意识体告诉人们,艺术不是玩玩那么简单,玩玩的想法无法获得诗歌艺术的这种潜意思体,这种潜意思体随时伴随灵感左右,以期爆发。
在诗人眼里,芸芸众生都是诗歌为之服务的群体。诗人眼神飘渺,意志坚定,性情使醉,因为这种个性的结合体需要放逐,所谓的放浪不羁,只有这样才能捕捉新的意思生命体,不断完善和充实这种个性,这也是艺术实践之路的真谛。
一首好诗,定然是这种艺术结合体的呈现,但并一定说诗如其人,诗的孩子已经被这种个性所左右,它和诗人的现实生活无关,他会因描述对象的不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目和角度,找到最佳位置,这儿谈到的是基调,一首诗基调拿准了,写下来顺理成章,改变一下自己的面目,当然称得是大隐了。在诗歌描述中,执笔的本人,其实什么也不是,能下笔如有神的,正是这种个性的结合体,它自由放荡,时隐时现,以不同的速度作各种姿势的游动,诗歌因此别与其他问题,流派繁多。
谈到这里,似乎触及到自然之光的一种缪释,一条通往终极的途径。有时这种结合体会分开,是非自愿的,这是理性出现,个性的结合体服从于艺术的理性,当你在苦闷中挣扎,一定要注意这一矛盾现象,会获得一定程度的释怀,独创和主创的区别由此产生。
这种结合体具有不容侵犯的个性,这种个性和普通人的遭遇截然不同,普通的创伤可能是身体或者财产损失,或者是向下的精神创伤。艺术的个性一旦受到侵犯,不会表现在艺术载体的人本身,艺术个性怎样应付这样的侵犯,一种是精神上的渺视冲动,一种是所谓艺术的相互碰撞,这个和言语以及场景有关。
艺术的起源灵感决定了艺术是向上的事物,也就注定了这种事物的发展需要牵引力,只有融入诗歌艺术的个性,才能产生这种力,知会一门艺术,经历风暴,浅尝朝夕,只有这种力才能摆脱强暴的自然力量,向无数座艺术的巅峰勇敢攀登,融入艺术个性,使人的精神和灵魂上升成为一种可能,才能让时间万物俯于笔下,心领神会。
         
      辛音    2012-4-16    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4-28 11:40 | 只看该作者
问好辛音,这个可发在(诗歌评论或艺术广场栏目)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14:43 | 只看该作者
知道了  领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4-28 19:02 | 只看该作者
基于对诗的敬畏,探求生成机制,支持。
一个人的优良品质融入纯净透明的诗歌艺术个性,意思生命体会与之构成完美的结合。这个结合体强大的程度甚至超越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4-30 20:22 | 只看该作者
诗歌刚是一类,阴柔也有阴柔的力量,比起刚来,淡淡的忧伤更能深入人心。
这就好比摇滚和慢板。摇滚不能听多,慢板百听不厌。
当然是个人喜好的问题,如果能视主题而定,该柔就柔,该刚则刚。最好。
辛弃疾就太刚,,,,,,太柔又无骨。写作的人有点中性的气质,可能不赖。
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5-1 07:19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4 10:5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视文学体裁而言,散文可以柔,诗歌即使柔,也应内涵张力,此时的刚,应该是内在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6 09:4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