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D4 l4 h _5 b* P$ C# T9 \
( q& P- b" s2 D w
' h$ U* C3 o9 j4 o
沙克
- }* c; G& l: S/ m
8 r: ~1 a+ e! l1 ]- b+ a$ y* a' P
独木桥
1 H1 Q5 U8 a6 m5 w4 Y- `8 x
6 W/ k# m) o) R4 J横躺在小河上的树干连着两块麦田
象征着不可隔断的关系
) y3 T; C: a/ d6 o t
啄木鸟学着人的样子
走过树干,到小河的那边清除虫子
在它眼里哪棵树中的虫子都不坏
( I9 L. V- N% ?4 s8 \7 N( m必须吃掉
它从不吃一粒麦子
与一天三次的炊烟保持默契
/ }6 V. u. @8 o6 S# u1 [1 p横躺在小河上的树干
象征着两块麦田、人、虫子与啄木鸟的平衡
——放得下心的一处岁月
% b F: ~' R/ r9 {6 Z
独木桥比啄木鸟活得老
它认识这位在树洞里睡觉的原住民
再冷再热从不迁徙
7 c F) j5 s0 |' z) O% R
$ T1 Z. L) s% `$ |2 `. D
Tulip
; m3 s3 `; @' R2 m# E$ ?0 \ 直觉
! h! s) X5 l* q4 H8 t; _
1 } a! ^% g& u
白天一切的一切
似乎没什么差异
就是都披上了一层
光的圣衣
黑夜四周的四周
几乎辨别不出啥
就是灵魂格外清晰
像一盏灯
, L( q, L3 C% r' X
5 a. X% I* J0 |* e
微紫
车过旷野
0 G0 k! i7 z4 e8 [; W+ J4 p
, {, |; v. e7 @2 c/ O5 ~* [
远远地,看到停留在田埂上的人
像遗落在旷野上的草籽
两个包头巾的老妇人对面坐着
身旁放着空空的篮子
放羊的人在树林边聚拢着他的羊群
秋风正使它们慢慢移动
有一片小草坡正在变黄
有一片灌木丛正变成褐红
而几只小湖泊的眼睛
显得更加清亮耀眼
- @& Z6 K* L8 k6 d8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bdb850102e9x4.html
9 \& Z) @8 I9 e' j# g8 x
兰马
o& ^0 Q! X) ^% \2 M1 ? 动词
' M/ j9 z7 T! u t5 t2 v, H/ f- c+ H0 e/ A4 X# p9 r; b
放弃一片水域,鱼会更加兴奋吗?
我原谅退潮的阴谋
动词是水上的浪花
快活芦苇的刮风
沙滩,脚印的化石
堆积成厚,高过海平线
岛屿消失了
我的动词登上一座灯塔
发现海市蜃楼
一切都与水有关
人间蒸发
风化了踏实的岩石
像一本脱了线的旧书
一页一页地掉
& F1 ^) m8 V' ?# ~! ~
! D+ J: @0 ^: v6 ]
西原
故乡
+ C* a9 ~8 d' `0 F
- J! Q/ }$ @8 B5 _2 G6 ]6 d
故乡漂泊在大雪里
马群倾颓后,只有额头变亮
镜中的脸突然陌生,悬挂于多年前的一个良夜
浪子在大雪中赶回故乡
禽类披挂着病容,行走在灰暗的路面
当我们的队伍在钟声里化为灰烬
燕子的翅膀变成雷霆,在天空滚动
故乡像一滩血,贴紧秋天
而故乡在寂寞中坍塌
远处停着浪子和他的病马。
. B6 q+ v4 ]4 q3 i$ p$ U
2 W+ h* m! ]/ b. e
金迪
握手
% n0 u4 v! I) B9 j# z$ o4 w0 `
3 W7 y M# ~9 S7 D7 ^7 G被血液痛击的石头
渴望夜色与露珠保护
真爱像真理一样获取不易
感情也需要一条道路
为长不出翅膀的虔诚
保驾护航
# u, S$ V% v6 U8 u$ O
大海比路更长或更远
发现时总会有冒昧的画面被打湿
费心描绘过的前景竟是一扇不遮挡风雨的门
音乐和缄默
此时至少无需怀疑曾经的真实
如果幻想能长久
生命会变得十分轻松
: H/ A# Y d/ Z
读过的书对身体没起到任何作用
心灵的强大让我知道了要报恩于所有细节
我承认希望成为你一生情感的所有者
幻象总会扰乱对黎明的判断
当你带着怨恨扬长而去
我正与伤害和赞美它们这对兄妹相握
9 T! O8 A" d7 s
$ w' [8 u& J, o# a
5 i8 d# x4 Y; B: P' o% q8 ?
% X" M/ g5 S; {: T$ h6 J1 U. J
一首诗、一幅画;品字眼、悟情感。
3 P) @7 H# R; A( o# s
梨园中心学校 张建伶
/ C- S( }) `: `" u, c8 P
( I9 O- @3 |4 }8 }! q r" c
《江雪》是一首极具画面感的古诗。所以在导入时我先出示了两幅色彩鲜明、景物突出的画,然后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两幅图能想到哪两首诗,从而引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话,为学习《江雪》时引导学生列举意象、想象画面作铺垫。之后指名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因为课前预习工作比较到位,所以学生基本都能读正确,只强调了“径”和“蓑笠”的读音。同时我对生字孤进行写字指导,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学会写这首诗中的这个字,而是在于时刻提醒学生读与写是分不开的,会读还要会写。
为了让学生把握意象、理解诗意,进一步感受“诗中有画”的含义,我尝试和学生互动合作,捕捉诗中意象,一步步将《江雪》一图展现在黑板上。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颇感新鲜,课堂气氛也由此显得更为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此次是由我来执笔,但我想若全程让学生边说边画,效果可能更佳。它给我的启示是语文的教学方式可以是更加多样的,语文课堂可以是更为多彩的。
《江雪》又是一首极富内涵的诗。因此,我先从一二句诗展现的环境入手,结合诗中“绝”、“灭”、“孤”“独”等字眼,让学生体会渔翁浓重的孤独。
然后引导学生质疑:“为何柳宗元要描写这样一个渔翁?”先由其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有几位学生联系到了柳宗元的生平经历,但说得不够完整深入。于是,我有选择地出示作者生平,再让学生结合出示内容谈谈新认识,学生能够说得更好了,能够明白其实渔翁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作者写渔翁的“千万孤独”其实是在诉说自己的“千万孤独”。然后再次结合另一段资料,让学生感
受作者蕴藏于诗中的坚强不屈。从而指导学生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即联系作者生平体会古诗内涵。
但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课堂上我觉得我说得过多了,给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展现自己的机会过少了,学生对诗的诵读次数也不够。此外,我也没有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学会集众人之智解决问题。在最后写话的内容设计上也缺乏创新,没有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提升。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有针对性地去学习、改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