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营造良好氛围,推动诗歌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2 0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冬泰 于 2013-11-12 01:39 编辑

营造良好氛围,推动诗歌发展

——雷抒雁访谈

黄尚恩


  日前,中国诗歌学会换届工作顺利完成,雷抒雁当选为新一届会长。在接受本报专访时,雷抒雁表示,自新诗创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不断锐意创新,写出了一系列杰出的诗篇。伟大的时代呼唤着伟大的诗人,期待着伟大的诗篇。中国诗歌学会应该积极地团结诗人,为诗人服务,为诗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诗歌创作氛围。

  记者:作为新当选的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对中国诗歌学会未来的工作,您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和设想?

  雷抒雁:中国诗歌学会是一个群众性的民间社团,主要的宗旨是团结诗人,为诗人服务,而会长就要起到牵头人的作用,把服务工作做好。诗歌创作是极其个人化的活动,每一个诗人怎么写,那完全是他自己的事,别人帮助不了他,最多能激发一下他的情绪。中国诗歌学会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如举办诗歌作品研讨会、帮助诗人出版诗集、维护诗人合法权益等,来密切诗人之间的联系,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我们会尝试把一些地方性的诗歌社团和诗歌刊物组合起来,让诗人们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交流对诗歌的看法。

  当前诗坛相当活跃,各种诗歌观念和诗歌现象不断涌现。中国诗歌学会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组织,应该在这纷扰的环境中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让大家了解你都在做哪些工作,你持有什么样的诗歌观点,对当前的诗歌创作有什么看法,诗歌创作未来有什么趋势。还可以利用现在的网络媒介,不断向社会推介优秀的诗歌作品,让大家能够真正了解中国当代诗歌的实况。因此,我们需要对学会的网站进行整顿,及时更新关于诗人诗作的信息。

  记者:您对当前的诗歌创作,有什么期待?

  雷抒雁:我们的文学创作总体上十分繁荣,但是当前的创作对那些真正属于民族脊梁的人刻画得较少,对社会丑恶势力的鞭挞不够有力。就诗歌来说,很多作品没有能够摆脱“就事论事”的窠臼,没有表达出真实的社会情态和个体困境。比如很多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诗歌,60年从头说到今天,按照历史顺序往下写,非常详细,一件大事都不能落下。但这不是诗!诗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你要表现出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独特感受,而不仅仅是描写历史事件本身。还比如写农村,都是一种牧歌式的调子,把农村想象得无限美好。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农民工纷纷进城,为城市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不愿意再回到农村,但又不被城市所接受,他们不知道出路在哪里。诗人们应真实写出这群人的精神挣扎。

  记者:您虽只写新诗,但一直关注古典诗词。您认为古典诗词对当前新诗创作有何借鉴意义?

  雷抒雁:我很早就对古典诗词感兴趣,也喜欢民间的顺口溜和说唱,因为它们具有一种美妙的韵律感。我母亲是佛教徒,虽是文盲,却可以把佛经从头背到尾。每次她读完后,都用红布包着那书搁在高台上。她不在家时,我就弄两床被子垫着,把它取下来自个儿读,都是押韵的,这是我比较早接触到的韵文。后来接触《诗经》,“国风”中诗作体现的音乐性,更让我爱不释手。所以在写新诗的时候,我不自觉地会讲究诗歌的音乐性。

  但现在回过头看,古典诗词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那些诗人身上所体现的那种伟大胸襟。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等,都表现出对民生的广泛关注。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我们实在缺乏这样的胸襟。这些年来,我们过多地关注了诗歌的技巧,而忽略了诗人的人格。但实际上,写诗不完全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人格的体现。一个人写诗写成什么样子,往往是他自己的修养、情感和理念所决定的。所以诗人应该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和心理素养。

  记者:随着微博兴起,诗歌在网络上得到越来越多关注。你如何看待网络诗歌前景?

  雷抒雁:纸上写的诗,一发到微博上,就变成网络诗歌吗?不是。真正的网络诗歌,应该有网络特点,而不是平面写作的移植。这是我所理解的网络诗歌:诗句间应有更大的跳跃、跨越与闪动,充分展现心灵、思维、想象的自由驰骋;不妨把图画、音乐、表演各种元素组织起来,使诗更有趣,更有吸引力;应该采用一种简洁、奇特的诗句排列,给读者以视觉冲击力。

  因为网络诗歌的发表没有门槛,所以就显得良莠不齐。在网络上,我随便写两句,分一下行,我就可以发出去,可能还有一些人叫好。因为太过自由,所以诗人需要进行自我约束。诗歌的语言不能随口而出,而要用艺术的规律去约束,用我们对文化、对生活的整体理解去约束。虽然现在写的是自由诗,但仍然需要以诗歌内部的规律来约束、限制,不让它横生枝桠,使诗变得精致,把意境做到极致。

  记者:在当前诗坛,有各种各样的诗歌奖,非常繁多。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雷抒雁:诗人得到奖励,会对他们的创作起到巨大的鼓励作用,所以我支持更多地奖励诗人。但是,对任何评奖都应该持有平常心,因为任何奖项都是少数评的,都是在有限的参评作品里评的。对获奖者我们更要理智地看待。有一些诗人给我寄来书,“作者介绍”里得了多少次奖,在哪儿得的奖写了一大串,一看他的作品极其一般。不是说得奖越多作品越好。一个诗人写作,总是对他的作品负责,而不是对某个奖负责。

  现在民间诗歌奖非常多,对那些严肃的、能够推动诗歌发展的奖项,我们要致以敬意,因为在当今社会,持之以恒地做一件几乎没有什么收益的事是值得尊敬的。但是有很多的民间诗歌奖非常混乱,谁能找到钱谁就可以颁奖,谁要获奖谁就得先交钱,这样就非常不好。

  记者:都说诗歌边缘化了,但大家对诗歌朗诵会热情不减。中国诗歌学会是否会加强这方面的活动?

  雷抒雁:真正的诗歌不是写在书上的,而是活在嘴巴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俄罗斯很多诗人流亡到法国,和法国诗人们一道,在餐厅吃完饭,把桌子放一边,就开始朗诵自己的诗歌。码头上、大街上、广场上,他们到处去朗诵,诗歌跟民众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

  上世纪90年代,我曾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策划过一个叫《子夜诗会》的节目,我选一些诗由播音员朗诵,朗诵完了我点评,每期一个钟头,持续了一年多。广播电台说,子夜是他们的“垃圾”时间段,本来没有多少人听,没想到《子夜诗会》这个节目反响非常热烈。

  所以,我觉得诗歌要真正走进民众,不能只通过印刷品,还应让诗歌回到嘴巴上来,多进行一些诗歌朗诵活动。但是,我们老是争论诗歌看不懂,看不懂的诗朗诵出来更听不懂,老舍讲过,耳朵比眼睛更不耐烦。所以,诗人们在创作中要注意语言的使用问题。

(原载文艺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1-12 09:4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很久以前的稿子了。雷抒雁已经去世多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1-12 15:17 | 只看该作者
很久以前发过的稿子。问候新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4 03:4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