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综合消息 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韩作荣因病于2013年11月12日凌晨2时在京逝世,享年66岁。
韩作荣,1947年出生,笔名何安。黑龙江海伦人。1966年毕业于黑龙江农业机械化学校。1968年参加工作,历任工人、解放军工程兵战士、排长、师政治部干事。转业后任《诗刊》编辑,《人民文学》编辑、副主任、主任、副主编、主编。2012月4月当选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2013年6月当选为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韩作荣著述丰厚,诗歌作品和诗论具有深远影响。出版诗集《静静的白桦林》《雪季•梦与情歌》《韩作荣自选诗》《少女和紫丁香》,诗论集《感觉•智慧与诗》,随笔集《圆的诱惑》,报告文学集《隐秘与灾变》等二十余部作品。《隧道口,飞进一只蜜蜂》《黎明,我下班了》获北京文学奖,《凝视》获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韩作荣自选集》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助理大卫透露,韩作荣昨日才自外地采风回京,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却再没能回家。
《中国诗人》主编罗继仁今晨在博客撰文说:与我相交30多年的好友韩作荣先生突发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于今晨二时在京逝世。闻此恶噩,万分悲痛。今年8月23日,他应《中国诗人》之约,从外地匆匆赶来参加《中国诗人》创办25周年纪念会议,在会上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并与诗友们互动,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想不到时隔两月余,这一次会面竟是与他最后诀别。几十年相处,能肝胆相照的真朋友不多,听到他突然逝世的消息,令我悲痛欲绝!他一生都是为诗歌事业、为朋友们活着,他真的是太累了。愿他走得慢些、一路走好,我正在用泪水送他……
诗人丁乂在博客中说:又一位令人敬重的当代诗人,一位真正懂诗歌的人,一位人格魅力超群的人,一个伟大的编辑家,走了。记得与作荣老师第一次见面,是在1992年10月的上海,那是《人民文学》的一次文学笔会。2012年4月,“中国诗人看什邡”采风活动期间,作荣老师行走在什邡的山水间,步子稳健,身体硬朗。没想到,一年后,作荣老师就因心肌梗塞驾鹤西去。
《诗歌周刊》主编韩庆成说,今年9月中国好诗榜发布会期间,原定与中国诗歌学会一位负责人一道拜望韩作荣会长,后因韩老师临时去外地而改期,这一改竟成千古憾事。在内蒙古锡林格勒发布好诗榜当天,与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李小雨老师谈到韩会长时,李老师不无忧虑地说,韩会长现在变得很憔悴,我当时竟有一种隐隐的担心。据我所知,韩作荣先生今年6月担任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伊始,就提出了中国诗歌“国际化、多媒体化、大众化”的设想,并指导组建专门班子负责这项工作,准备在自己的任期内努力提高中国诗歌创作整体水平,提升中国诗歌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上恢复中国的诗歌大国地位。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韩作荣先生的个人品格受到诗歌界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广泛认可,这在当今中国诗坛是比较罕见的现象。应该说。他的上任,扭转了中国诗歌学会此前并不是很好的形象。他的不幸去世,说是中国诗歌的损失就不是一句套话,而是当之无愧。
据“韩作荣同志治丧小组”发布的消息,韩作荣先生的遗体送别仪式,定于2013年11月14日上午10时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附:《诗日历》2013年10月14日【问诗】韩作荣:口语化是新诗的本质
楚天金报访谈韩作荣
韩作荣,1947年生,黑龙江海伦人。1966年毕业于黑龙江农业机械化学校。1968年参加工作,历任工人、战士、师政治部干事、《诗刊》编辑、《人民文学》主编等。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万山军号鸣》、《六角的雪花》、《北方抒情诗》、《静静的白桦林》、《爱的花环》、《少女和紫丁香》、《裸体》、《玻璃花瓶》、《瞬间的野菊》、《韩作荣自选诗》、《纸上的风景》,诗论集《感觉•智慧与诗》、《诗的魅惑》等。曾获鲁迅文学奖、艾青诗歌奖等奖项。
现任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楚天金报:
您如何看待现在诗歌的口语化倾向?
韩作荣:
新诗和旧诗的区别,在于新诗用口语替代文言文,新诗的本质是口语化。不在于一首诗是口语还是书面语,关键在于有没有意味,有没有诗的素质、意义和构想。能给人以启迪,对社会人生、历史有透彻理解和自己的发现,这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