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理论探讨] 中国诗歌学会韩作荣会长:从六个方面谈诗歌的技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3 1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t2 o4 X  e, R  |# H: y+ C《人民文学》原主编中国诗歌学会韩作荣会长:从六个方面谈诗歌的技巧2 U" J  U% r# M, a
       今天谈诗歌的技巧,题目是诗歌的诞生,就是怎么来写一首诗歌。
  j4 Z/ F# X9 P( T8 u  这是个大而又大的问题,到底怎么写?艺术的东西有百分之九十五是可以学习的,只有百分之五是天份。世上的诗歌很多,都可以模仿,等到你自己上了一个高度之后,才可以把它们忘掉。如果没有相当的模仿,你想达到一定的高度是不大可能的。
9 A" ]% O9 s8 L7 w: N; F: m  诗歌有没有技巧,我想从不同侧面谈谈不同的诗歌的写作问题。0 Y( P( u- V0 I/ D4 p8 b* H
  分六个方面。2 G  a( C2 a1 z( K, N. Y" I  @8 N7 L
 一、诗的节奏和语调; u4 a1 a9 b! _3 x& w  n
  节奏是诗的生命。节奏对诗歌来说特别重要,就象大海有潮汐,一年有四季,人有一定的脉搏一样。当然节奏不应是种空洞的声音,内容也是很重要的。+ @, M/ N" r/ K* H5 J
  一些中外的大诗人,我在看一些书时都有这样的体验,他们在写一首诗的时候,总是先有一种叮叮当当的节奏,他把这个节奏捕捉住了之后,才写出好诗来。诗人在写诗时是先在寻找第一行诗,因为第一行就大体把节奏和调子定下来了,所以第一行就决定了后一行,象一首乐曲一样。所以对于很多诗人来说,把握节奏就显得特别重要。
# _" J0 G/ h) o! s- M/ Y3 a  我觉得有些诗内在的节奏和韵律很好,也要分开看,看是什么诗。
. Y  ^- C; N* ?# x( O6 o  有人说,一首诗,或者是诗的第一节,往往就表现出一种特定的节奏,然后才……% _' X% k% `% T" o8 f
  另外,我觉得情感、情绪、生命的生存状态决定了节奏,也决定了诗的语调。比如说宁静、欢快、低沉、灰暗等,都与人的精神状态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与绘画的影调是一致的,通过色彩已经把人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很自然地结合起来了。
7 b; f% g7 M7 G' s: l; K- _( g  如何表现宁静?乐人说用十二支定音鼓,画家说用宁静的色彩,诗人用静的词。
1 z  c* V6 v4 l$ R" ~  一种比较沉闷的、压抑的上去又下来上去又下来的调子,就形成了一首诗的宁静节奏。, f$ R0 t% Q( o% V: W
二、诗的敏感与发现2 J7 O; [2 f* m7 w/ r
  我觉得对于一个写诗的人来说,任何时候有没有艺术敏感我觉得是致命的。有的人善于发现被俗常掩盖的精采,从生活中发现不易为人所发现的真正动人的东西,拍下来之后人们才发现还有这样好的东西。
! i6 ~" h' e1 @  Z  我们平常司空见惯的东西,在有艺术感的人眼中,时时都有值得发现的东西,艺术就是找回这种遗忘,使它从日常的生活中显现出来。
8 c8 v, a% e4 c0 s- {( y  \3 }  我记得四川一个诗人,写一个苍蝇在玻璃上留下的痕迹,就写因为有了苍蝇的痕迹才使你知道那块玻璃的存在。所以我在海边转的时候,十多年前,我把水一次次盖过礁石,写在诗里的时候,也是揭示这样一种人的生存状态。: G4 a- U, ?* M/ l  m
  诗人当中最推崇的,比如说吃一个公鸡,你把什么都吃掉,就把骨头留下。很多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一旦进了厨房,就成为了垃圾。如根、如骨头,在厨房都是进垃圾的东西。这说明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很多富有启迪的事物,最难写的诗也往往是这方面的。有时现实当中,确实有很多东西,就象音乐的存在就需要季节一样。- c0 K% B' T5 ]# [; C- \6 f2 |
  对于诗的敏感和发现,有人说真理自行设定在事物中,这是一种重发现的东西。我觉得真理最初在自然状态,诗也取决于非凡的感知力和洞察力。
" F; G$ {5 l' x4 s  读美国诗人写的《保持事物完整》,就不象诗,但发现比哲学家的发现更有意味。海德格尔曾说,艺术是哲学的基础。诗歌是感觉的本源的东西,而哲学是把这些东西提炼形成思想精华。% }! I7 Q" ]3 e! X9 P
  即使是重发现的诗,也应当有生活的原创性。6 P: R/ r! \8 H7 k- \& @
  这世上也许只存在两种诗,一种从感觉、感知的审美的角度;一种从历史真理的角度把握,从非美学角度把握。现在让我想到两个比喻,一种是桃,一种是核桃。
  B  e/ q4 i) Y7 M: g" R$ }  从核桃里出来的东西,它的核是坚硬的,水分极少,是重理性的东西。我在八十年代提出过一个写诗的观点,用抽象的语言去表达感觉,它不是去说明道理或阐述概念,就会有一种空阔的力量,在想象上也会增加很多的空间。有时越具像的表达,或许表达得越远,具象常使诗变得狭窄,受到约束。8 G4 s$ D1 H+ u  g3 W, ^
三、通感、直觉、潜意识
, w; i$ H; Q$ B6 v( L8 l; e9 v  国外曾经有两个试验,一个是把一个人放在一个与声音完全隔绝的地方,他一开始觉得宁静,后来感到可怕。另一个只是音频升高,只有在若即若离时耳朵就发痒,声音就进入肌肤里去了。这种现象后来引入一个词,叫通感。
* K7 x- J- K& O4 U+ x  人的感觉如果说有三种,一是外部器官产生的,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本身有平衡觉和运动觉,内部有痛觉等。把各种感觉打通,就是通感。如热,绝对是触觉,闹是听觉,把这两个词并在一起的热闹,就是通感相连。还有冷静,刺耳的声音等。
! d% d+ s. Z: B) V6 g9 `  通感用得滥了,人们就烦了,为很多人所抛弃;如果还过多地用,就可笑了。
8 E# }3 ^3 E$ J9 H0 t; Q  通感古已有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等等。1 g, X, @! U9 a% o# c9 ~
  把互不相关的东西硬往一起扯,往往产生一种别致的韵味。有些东西抽掉一些联系,会让人难懂,其实一旦破译了,就会觉得简单得厉害。
! s% o* j$ M3 C' [0 A& w$ l6 g7 C' ~7 y  "我无法吹灭你的眼睛,就象吹灭一支蜡烛。"如果单有前句,很高。而非要加上后句,则没意趣了。9 E) w5 z  r2 m1 `7 W5 V
  这类东西非常容易去考虑,可以随便去想。生命可以物化,物也同样可以生命化。- }* l/ n& T9 S; J
  诗人的感觉与孩子的自然状态、狂人的胡言乱语、酒汉的颠狂有时是一样的。在天真、纯粹,没有社会污染的真诚方面,婴儿是成人之父。只有婴儿才能看清鬼魅的鬼影。
. L, |8 V' R$ y; M  人格解体、交替人格、双重人格,是精神病和癔病患者的三种状态,有的作者在一种艺术感觉方面的不断发展,是与之非常相似的。所以诗人的精神病感觉非常普遍。; [) o" }! Z( G9 h' H7 `5 J
  其实诗人的诗意直觉不可能是无意识,是处在无意识的边界上,是一种半透明的境界……是一种创造性精神的自由。9 f( x/ [" `: h: F- b) w
 四、象征与客观对应物, ?% j5 K# x" L' J. P4 y# K
  这是一种与浪漫主义对应的诗歌写作方式,是一种反抒情的思路。主要观念是认为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
7 V- Y- u& H( K+ l; ^0 @0 T+ k  这种诗的本质是一种感觉和情绪。0 k. P2 @) v- Y  `+ }8 z
  在这一点上,世界上很多大诗人都有这方面的论述。
) q. c: ?: E" @* ?  世界上只有感觉才是所有诗人的共同语言,因为有很多东西是不可译的,只有感觉可以译。一种语言本身译成另一种语言就象是地毯的背面,会看到一种画虎类猫的造作痕迹。
, M8 a7 u1 k& d) t2 Y/ E0 H, A, M  诗主要是捕捉感觉和激发情绪,只有善于激发这种情绪的人才是诗人。
- V* L8 K1 g2 z7 R. z; w6 W  如何捕捉呢?各种诗不一样。# y  H( w, X" i) o9 S7 j) m% X
  美国的艾伦堡说,写诗要选择最动人的东西来写,如写一个漂亮的姑娘,最好写一个漂亮姑娘突然死掉,选择他的恋人来写,这样才刺激人。爱人之死的题材有三种写法,一种是写实的,两人怎么好,平实地写,直写到痛不欲生,把最让人动心的感觉描述出来;另一种手法如浪漫主义的,就象梁山泊与祝英台,化蝶的意境极其感人。象征主义写的话,就会和爱人之死一点关系没有,写整个城市在太阳落山之后的昏暗中一个人所感受的压抑、苦痛、灰暗、低落、沉重,就是一种情绪和感觉,而不是具体的写爱人之死。% X1 z! T0 O5 \1 @
  所以象征是通过客观对应物的感觉来写作……如貌似单纯中写出一种本质。
: ~; s2 f) O3 b) i; m, U7 v  单纯说得少是为了更强烈,有时说得多了反而不如少说。不是思想,而是诗想。有的人写了一辈子诗没写出来过象样的东西,总是想通过分行排列的文字来表达一种比较肤浅的思想,这些东西恰恰是容易成为垃圾的内容。0 G& ^* }: L* i, s1 ]$ u5 C! [6 m
  诗的内容不仅仅是事实、事件和内容的真相,诗性意义对于诗,恰如灵魂对于人……
5 p, v0 v4 U! v! Q" m  所以我觉得写诗首先是感觉的敏锐,思想的独特……文学作品只有在感性和理性都达到极致并相互渗透以后,才能产生伟大的作品。
# J" v4 M: M) c1 w  p: w# U  这种写作方式在中外都有这样的论述。中国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又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一种写诗的三个层次之比。/ v2 U. E" R6 O# o: ~6 o6 K# I* k
五、体验和幻象
5 K+ Y( K2 g4 a& N9 Z) L  这是德国表现主义的诗观。它主要是重表现而不是再现。表现是一种享受和体验,是从内向外,而再现是从外到内。# k: C% k3 _2 R4 g) M
  肉体的感受是诗歌的意义。如果读一首诗没有脚趾都受到震撼的感觉,就不是一首好诗。现在的诗往往缺乏鲜活与灵动的东西,对人的冲击力很小。/ Z+ ~; P4 A3 y& ?) g' a- W3 |
  假如诗都写得温文尔雅,只会叫人越来越不感兴趣。现在还有所谓下半身写作,这不符合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实在是一条歪路,它写的情事和性事往往沦入一种庸俗肮脏。
  c# |* d0 M- o0 c! U5 T  审美体验是心灵美学的一个范畴,有利于艺术的创造者。应当是一种领悟。
. F1 E) R6 U4 d$ m& k  所以表现主义的诗观,重体验和领悟。% @5 I; k: g  h7 o
六、诗的多种语言表现方式* A. c  Z5 |: ?6 ~+ j
  1、诗的展开式结构。这是一种传统的结构方式,象中国的四合院或寺庙一样,带一种升华式的结构方式。/ @* {% N! G" U8 }- U
  2、诗的向心式结构。是意向派诗歌的一种表现方式,以英国庞德为首,所谓意象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最后发展到产生了象征主义的诗歌。$ }5 r( y4 x, {2 N. t
  3、诗的高层次结构。就象层楼一样,在每层进去都有它的意味。2 r% e4 s7 x- H. U
  4、另一种暗喻。是一种单纯朴素纯粹的诗味,如同白描。3 T  T& D/ q7 x; Q/ }4 c
朦胧诗有句无篇,第三代诗则是有篇无句。写到一定高度,就并不注重诗的诗意。旧诗是用诗的语言去写散文,而新诗是用散文的语言去写诗。9 a* r& ^- [& W/ ?/ e0 k
  如水中无月,语中无人。达到一种返朴归真的境界。
! A" [+ t4 R) V* f$ Y% S. ?2 e  5、互不相关的碰撞。越是互不相关的东西碰到一起,越是能产生一种独特的新鲜感和艺术魅力。如忧伤象邻居一样突然到来;光象一只蜜蜂爬过水面;光是下山喝水的狮子;春天是正在脱衣的美女……好的比喻是由想象力和感悟力产生的,不象太阳象红汽球一样粗浅平常。
) O: F- @  B( p0 A  6、叙述意象。如果把一个比喻拆开分解扩张变成一种说话的语言方式,就特别有意思。
8 j5 D  V  C+ C( L- p: q  7、置之死地而后生。更多在爱情诗当中出现。口语化的精粹之句,往往比一千个比喻更有力度。  p/ p/ [) T8 q' I
文学, 中国, 技巧, 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3 18:00 | 只看该作者
斯人已逝,重新温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1-13 19:13 | 只看该作者
太多了 看着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1-13 23:59 | 只看该作者
很棒的文章,谢谢休哥转载!一口气读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1-15 16:16 | 只看该作者
再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1-19 1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1-22 00: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一休转载,收藏了,细细研读。问好一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5 18:4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