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荣荣
------简明回答某诗刊的提问
1、如何看待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的语言表达方式?
语言太漂亮了,很多诗歌句式奇诡、曲折、惊险,感官上很受用。但要警惕诗歌陷入语言的泥沼,或仅只将外壳的语言当作内核。华服还得穿在美人身上,才能相得益彰。
2、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的美学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世纪的诗歌创作早已甩掉了宽大的袍袖,集体由宏大转入细微。由此引起的审美上的变化就像是转入了微雕时代。但是一定要警惕的是,不要让当代诗歌创作成为世人眼里可有可无的雕虫小技。
3、诗歌创作如何应对网络时代?
不是应对,应该融入而不是排斥。诗歌写手都应将自己的写作放在网络这个宽阔、平等、宽容的江湖上,进行更广泛的交流、切磋。这个江湖给了诗歌繁荣的可能性。我们不应惧怕网络时代的纷杂和泥沙俱下,更不能将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视作现代诗歌追踪的品质。
4、一个诗人如何实现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对此,我对当今的诗歌和诗人并不抱更乐观的想法。我觉得诗人的价值更主要是作为一个真实的有社会意义的人如何在社会发展中起作用。这个时代,你一味地歌功颂德,并不能确定你诗人的价值,同样,你一味地挖社会的疮疤更与世无济。诗人也许可以作一些有效的真实的记录,包括时代的个人的,留下一个真实的人深处在这个时代里的思想或情感方式。
5、新世纪以来国际诗歌交流频繁,中国诗歌如何借鉴国外诗艺、体现民族性与世界性?
国际交流是必须的,这样,可以为国内的诗歌寻求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只是由于交流的困难和翻译的误差,加上交流资源的相对垄断,一般诗人很难真正登上这个平台,更不要说在这个平台一展歌喉或振臂一呼,只能读着由翻译们再创作的诗歌,安慰自己:个人的,就是时代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6、中国作为一个物质文明日趋发达的诗歌大国应该怎样促进自己的诗歌建设?
诗歌从来是少数人的事业。所以,诗歌建设的第一要务是让国民尤其是孩子们,多受一些正宗的现代诗歌教育,并引起阅读的兴趣或习惯。诗歌要繁荣,首先要拥有众多的读者。没有读者,谈不上真正的繁荣和建设。
附---
荣荣,女.浙江宁波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现任浙江《文学港》主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d7e260102dy9m.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