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6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流讨论] 【联席月读】桑中/于望/丁小鹿/青蓖/耜磨(2014年1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运丰 于 2014-1-16 09:53 编辑

【联席月读】每月精选中国当下五位诗人每人1~2首优秀诗作,请五位“刽子手”评论人操刀联席品阅。评论人会摆脱一味吹捧的诗坛恶习,以批评的眼光和中肯的态度来评论每首诗作。栏目旨在百家争鸣,切磋诗艺,阅读灵魂。希望能对读者和诗人都有所裨益,同时欢迎更多朋友参与,共享诗意。(潘建设)
………………………………………………
■桑中的诗

《窗的黑夜》

窗的黑夜,
像块魔镜无所不知;
风这有着怪脾性的侍者,
对它唯命是从。
窗的黑夜笼罩着人类这微弱的烛光,
正宣判一个世界的命运。
生活是个谎言家,
它在不可逆行的丛林中编造理由,替自己开脱,
时间却在充当替罪羊。
生活是个毁灭家,
撕碎了脆弱者的自由宣言。
生活是个煅造磨具的匠人,人生被铸成一个铁匣子;
在生活的水面上顺流或逆行。
窗的黑夜静静的闭上双眼,
默念一段晦涩的经文。

【李商雨点评】也许,将这首诗用刀砍斧剁,卸下头、脚、胳膊、身子,重新组合一下,会更好看一些。不是吗?总想表达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可是,结果读者却不知道最终指向什么。写作,我喜欢快乐些的,不及物的。虽然我自己也曾有过想要表达什么,现在我忏悔。
【潘建设点评】这首诗里有些比喻很值得细细把玩,比如,窗的黑夜—魔镜,风—怪脾气的侍者,人类—微弱的烛光,生活—谎言家—毁灭家—匠人,人生—不可逆行的丛林—铁匣子,时间—替罪羊,生活—河流,窗的黑夜—自己的心,晦涩的经文—离奇的梦境。
【莫子瞬点评】句句都有经典之寓,但这些负担了太多寓意的诗句略显说教气,而诗句之间如坠断的项链,只堪猝读,无以把玩也。
【陈迟恩点评】何谓“窗的黑夜”?从诗作的行文来看,既可以指透过窗所见到的黑夜,也可以指黑夜降临窗内的世界,因此前六行走得比较自然。可从第七行至十三行,诗作走入另一个方向,接连对生活进行比喻,或曰谎言家,或曰毁灭家,或曰匠人,不算太出彩,同时又使诗作与前一部分有比较明显的跳跃,产生断裂感。结尾出现“窗的黑夜”以达到呼应的效果,又有强为之的痕迹。就具体诗句而言,判断的陈述语气很容易产生共鸣,但这种共鸣较为空泛容易。
【黄运丰点评】面对生活,没有人会说自己是个全知全能者。生活的诸多可能性,让我们知道其善变与忠诚都是我们赖以为生的“理由”。从“窗的黑夜”看到生活的无数变种,诗人已经学会不将怨怼演变成苛责的本领。

《今晚》

天空的夜梦,早早地渗入城市的丛林,
它们像被施咒疯狂地生长。

生活这只划痛天空的鸟,
拖着浓重的影子,随意倾心。

今晚,时钟快要静止,
我的画没有迷宫,仅是墙上的影像。

街道透过轻纱藏着浓烈的爱,
阿克巴的酒馆静静地饮下一夜的孤独。


【潘建设点评】诗人的敏锐触觉,使得它在运用意象表达孤独时得心应手。她善于修辞,天空的夜梦,城市的丛林,这些意象都比较开阔。天空的鸟拖着浓重的影子,连孤独也那么高蹈,那么热烈。这种影子使得一切都渲染了悲剧色彩,包括时钟,我的画,街道和阿克巴的酒馆。对感觉的渲染干净有力,句式齐整,很有节奏感。一般是四个音节。如“今晚,/时钟/快要/静止,我的画/没有迷宫,/仅是/墙上的影像。街道/透过轻纱/藏着/浓烈的爱。阿克巴的酒馆/静静地/饮下/一夜的孤独。”四个音节适合情绪的铺染,既不显单调也不显得拖沓,句子的内部或起承转合,或铺排陈述,适合吟啸抒怀。
【黄运丰点评】当孤独的一刻来临,许多由身体发肤延伸的触角会格外敏感。虽然思维是轻松的,但也是笨重的,迟疑着、恍惚着……这孤独的一刻仿佛就要“静止”,却终又不忍它是这般凝滞,因为其中“藏着浓烈的爱”,一切终究是要绽放的花朵。
【李商雨点评】“生活这只划痛天空的鸟”这句是一个败笔,把它删掉会怎样呢?如果爱与孤独,仅仅是一种生命的感受,如果作者不去试着想要吃力地评判那些很大的东西,诸如人生、身后……,会不会诗性更加强烈呢?
【莫子瞬点评】小而有意境,烘云托月般出现的意象,含蓄而又附着于常物的抒情,从这个角度而讲是首好诗。
【陈迟恩点评】该诗作的细节与整体都不错:第一节概括了城市的扩张,有一定的经验性和冲击力;第二节的“生活”是大写的词,用具象化的“鸟”来形容并渲染相当不错,“随意倾心”用得可爱。第三、四节将视角转入“今晚”,承前两节而来,本可以自然自由地铺陈,以展现“今晚”的面貌;诗作则两段结束,初觉愕然,等看到最后一句“静静地饮下一夜的孤独”时,才发现过多的书写其实是无谓的,孤独之人是不需要太多的言语的。
………………………………………………
■于望的诗

《夜路》

悬崖下的木桩在十年后的今天
腐烂,把睡眠放归林间的我
捡起一张山狐的皮囊
如此也罢,你说
每一个睡不着的烟民
都在想念他的旧床单
你邀我散步在雨后的夜晚
看望退潮堤岸
我们打野草与河之间的真空地带走过
这边打滑,那边呼吸停顿
别被发现了
我们去赴谁的约
风轻云淡,夜路上
疾走,我们始终不晓得食指指向的远方
和这条路有多长
除了黑什么也摸不着,而你的手
像昨日的沿河堤岸被水覆过
的今日那般暗淡
记忆是一条不明长相的鱼
客死他乡
走过去就知道了
归家路上,我们不像约会男女
倒像食草动物
藏匿于虚实之间

【潘建设点评】这首诗结构虽然有些混乱,内容极其隐晦,但整体信息仍能琢磨出来,即诗人却通过梦幻一样的手法,把一次简单的肉体高潮体验推向记忆的深处。可喜的是诗人的叙述极亲切、自然,像说戏说故事一样,此起彼伏,令人应接不暇。
【陈迟恩点评】以“夜路”比生活之路,原本无奇,该诗以此入手,却在结尾之处现出精彩:“我们不像约会男女/倒像食草动物/藏匿于虚实之间”,获得的不是生活之美,而是生存之本,说来也是一件悲剧之事。不过,诗作前三句用意何在?是在引起整首诗的叙事节奏,还是整首诗的一个隐喻?
【李商雨点评】这应该是一首爱情诗了。诗人的修辞能力非常出色,譬如说约会男女,说成不像约会男女,倒像食草动物,——约会男女不该像食草动物,而应该像食肉动物吗?——然而,这食草动物,一个曲喻,又如何藏匿虚实之间的?这是怎样的约会?
【莫子瞬点评】笔力浑厚,喻物得体,画骨现形,诗歌技巧趋于成熟。但在行文中,略显吃力,抒情也未达到挥洒自如,但已经很不错了。
【黄运丰点评】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幽暗的那部分以及读者急于探寻而不得的那部分,诗人已将技法隐匿的毫无痕迹,“藏匿于虚实之间”,但诗意却悠然而至,像被水覆过的河堤。

《七月》

七月,地下通道日夜笙箫
卖唱人轮转
腊月熏肉一样平常
几挂硬邦邦的贴墙角
没几天,就在小年夜过后
你推开窗看见满地狼藉
昨夜大雪被车轮碾过
墙的遭遇相当
你看见,这么个烟火味儿,把正月熏黄
所以天桥有人摆摊
地道环绕音不断,这很平常
此时,去省博看青花瓷和编钟的路人是我
刚定住魂魄,风就过来了
把耳朵磨得发烫
牛鬼蛇神躲在地下通道乘凉
好热,抚琴者一袭白衫
唱的正是梅花三弄
弄了七月落梅断人肠
我就这样毫无缝隙地经过他
充满了怀疑,此事
真个叫人心伤(也奇怪)
在七月,从地下通道走向博物馆
好像梅花摇摇不定自民国
向商朝坠落
心慌
【陈迟恩点评】“七月”说到底是一个比较虚化的词,如何通过具化的表述将其传达出来本就不容易,该诗似在以地下通道为线索,贯穿七月与腊月,铺写各种具体的事物、行为等,但由于叙述节奏显然不如《夜路》清晰从容,因而比较凌乱,抓不住诗作的重心何在。不过诗中仍有若干句子很不错,如结尾处。
【潘建设点评】再简单的生活,在诗人那里也能入戏,不能不说诗人的戏子心有点过。不过对于诗人来说,它却有种魔力,一种感应力。语言活脱脱是一出登台可唱的好戏。
【李商雨点评】诗是语言的艺术。于望诗歌文本的语言充满张力。例如开头几行,“笙箫”一词,放在卖唱人那里使用很不合适,因为它属于另一个语境。因此,两套言语,构成了反讽。而同时,“七月”与“腊月”形成了两重天,这是语境的张力。
【莫子瞬点评】第三节之前甚好,比喻恰当得体,抒情亦得力,但第四节太俗,与前面判若两人,破坏了全诗意境。
【黄运丰点评】混乱的情致未能得以有效利用,收放失控,翩飞的诗意最终却偏废了。

………………………………………………
■丁小鹿的诗

《里斯本夜车》

又一次在夜里乘坐里斯本号
拥挤、杂乱,混合莫名恐惧与焦灼
勾起我越来越严重的强迫症、失语症、臆想症
勾起我终将遗忘的回忆

窗外,夜静得只剩下雨落的声音
天空被撕碎在车厢里
落下残破的呓语
整夜的失眠,火车站的送行,遥远的等待

我已无力再去交谈


【潘建设点评】坐颠簸长途车是一种极其痛苦的经历,对此我有深深的体会。痛苦不在于身体的颠簸,而在于意念的沉陷,在于万思的混杂、落寞,如同撕裂。诗人真实地描写出了自己的脆弱。
【陈迟恩点评】与其将诗作的内容视为一次真正的乘坐“里斯本号”的旅行,不如将其看作一次异于平时旅行的旅行。但是,旅行中的经验是如此的相像,“拥挤、杂乱,混合莫名恐惧与焦灼”、“整夜的失眠,火车站的送行,遥远的等待”等等,实际上仍是对熟悉的日常生活经验的书写,因将背景置于“里斯本号”而异于他诗,就像《阿姆斯特丹的河流》那样。
【莫子瞬点评】复古派抒情,有普希金的影子,但抒情不是简单的摆设几个形容词。
【李商雨点评】别来无恙啊!再见到丁小鹿的诗,已经相隔了好几年。可知我已与最富有生命力激情的诗歌前线呈现疏离状态。上次读到丁小鹿的诗,还显出青涩与软弱,而今却见到了她(也许是个女生吧)的诗,却是这样的有力,这首诗似乎有几分普拉斯的梦呓,语言的秩序在混乱的神秘里保持了整一。一晃几载,原来她已出落成一名出手迅疾的诗人。

《里斯本夜车》

在夜里,列车平稳地驶向里斯本
——幸福安宁之城
那里有一望无际的田野和
清澈的河流
有女人歌唱丰收
男人和稻谷一起成熟

在夜里,里斯本的声音越来越近
风拂过稻谷落地的声音
男人们挥动镰刀
女人们挥舞裙裾

哦,里斯本,幸福安宁之城
哦,里斯本,镰刀割在心上

【黄运丰点评】两首同题细读数遍,窃以为诗人欲展示的是一种幸福被反复表达、追寻及思索后,终又报以怀疑态度的过程。每当开始表达时,就是我们“又一次在夜里乘坐里斯本号”,种种回忆和憧憬都被“勾起”的时候。但全诗缺一点灵动之韵,语词稍显乏力。

【潘建设点评】这首一改上首的格调,转而控制自己的意念走向美好和单纯。意念不同,内心的感觉便天壤之别。为了走出绝望,诗人只好用美好来为自己描绘一种醉人的蓝图。
【莫子瞬点评】诗歌写的简单,但愈简单的诗歌愈不好写。
【李商雨点评】里斯本是个符号。这不是里斯本,是意指的乌托邦。也许,里斯本,仅仅是它的声音,里——斯——本—,这美好的音节打造她心中的“桃花源”。里斯本,仅仅是个能指。这也是我热爱的方式:能指,取消价值,只为一种快乐的写作,哪怕“镰刀割在心上”,也不见疼,只是词语的快乐。
【陈迟恩点评】相对前一首《里斯本夜车》而言,该首的陈述尤为简单,简单得只剩下呼吁之声,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最直接表达。不过,对于一首现代诗而言,如此简单的书写似乎已不足以去传达更复杂的心境;也许偶尔的返璞归真式的书写,能获得一种比较真挚的感受吧。
………………………………………………
■青蓖的诗

《爱河山及绝望》

一下午翻阅兰波、特郎斯特罗姆和卡瓦菲斯
间歇地跳出失败的沮丧——还有愤怒
兰波不停与自己搏斗,青年病故——
结束是一件好事。特郎斯特罗姆中风二十年后
得到诺贝尔奖,持续忍耐的范例
惟独读卡瓦菲斯,我耐着性子,没有形容词和评判
“他说,救自己还来得及”①
何需自救,每天都是死亡——
每天都是重来的渴望,然后意识回头的难处
生活的隐晦遍及书本与遇见的人
不能赤裸裸地等待结束
被拒绝的多到身体无法承载
被他人希望的一样多
我知道自己的来历、明天归于何处
但对今天感到彷徨。我偏离自己的轨道
却不知道究竟是否偏离
那么我爱过的,是否值得记忆
如果昨天,在梅溪的山顶一跃而下
沟壑里的身体将停止抑郁
爱与不爱的意义何在
注:①卡瓦菲斯,《在绝望中》,1923
【陈迟恩点评】诗作的开始平淡但很平稳,给下文的书写带来很大的空间,这种感觉持续到“何需自救,每天都是死亡——”一句,再往下诗人放弃了平稳的叙述,转而进行并无节制的议论,直至结尾。不得不说,此举破坏了诗作前后节奏、风格的平衡,使得一首优秀的诗歌变成情感发泄的场所。另,诗题中的“爱河山及绝望”在诗中也未能有很好地传达。
【潘建设点评】开头确实有点琐碎,而且对于不懂他们的人评说有些陌生难解。这或许是爱思考的诗人的通病吧,他们追逐生命的意义,企图掌握真理。后半段开始反思,这种思考注定是冒险的,而且没有答案。
【李商雨点评】文即编织。很喜欢青蓖的诗。然而,很多时候,诗歌可能更需要注意形式和细节。一个妩媚的文本,不能像有些女孩的房间那般杂乱;因为语言有它的灵性。
【莫子瞬点评】缺乏诗意,好诗不是仅仅满足于让自己沉醉其中,与读者同乐,感染读者方为好诗。
【黄运丰点评】我想,如果我来写这首诗,我也会是这般写。诗人的零散的思考必将归于一点,但这一点并不是答案。

《走神的朗姆酒夫人》

在会议室里,盯着纪念塔的效果图
活人尚且流浪不定
塔地四周将因死人占据
树种镀上阴沉
“谁愿意住在与死人相关的纪念物附近的房子里”
“塔身高度不够”
“移到山上沿坡度修几百级台阶”
她感觉刚从低矮的船舱醒来
甲板上有裹披肩的女人
看着秘密下船的父亲
不知道怎么就到了这里
几点灯光亮在渡口
越来越多的游客排着队等待下船
她想等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潘建设点评】“走神”是这首诗的关键词。由走神儿进入生死奇异之想,让感官来说话。这种感官是,“身体从低矮的船舱醒来”,游客围着自己,置身于纪念塔与高坡等等。身体与感觉在诗中都有了相对应等身的符号。
【李商雨点评】青篦的诗有一种神秘的风气,喜欢使用象征。我以为,若能在声音上注意推敲,技艺会趋于精良。因为诗歌需要聆听。形式主义嗜好可以使天赋发挥到最大化。
【莫子瞬点评】在偏叙事化的诗歌中,细节是诗人唯一的武器。这首诗有处理细节的意识,但还远远不够。
【陈迟恩点评】写得很漂亮,虽然手法很简单。朗姆酒夫人的孤寂与无人可诉的状态呈现得比较不错;不同意象之间的对应也很自然。
【黄运丰点评】意识流片段读起来确实让人头大,但看到最后一句又恍然明白,我们不都是这样吗,我们喝醉酒还能言语言语的时候。

………………………………………………
■耜磨的诗

《倘若你不在场》

你倘若在场,我的内心金子般的光躲在记忆深处,直到年华老去你不在场,让我的生命里多了一种忧伤,随着季节有雨有雪,在风中呜咽
像雪山,堆积着陈雪,沉默成冰川,孤寂地傲然于大地云朵和碧空如洗攀爬,可不能半途而废,因为回去的路已被新雪遮掩
你还来吗?我思忖着
不来,也好,冰川不再融化,只是累年的成长着高度,不会泛滥冲毁固有的河道,打破墨守的秩序你沉默不再言语,似乎丧失了那个好不容易进化了的发音系统废弃或者搁置,又回到了远古,只利用一点饥饿的原欲
野花恣意没有驯化成花瓶里的规矩或开或萎靡或因为构图不对,被连根拔起
沉默就是这样看着不合时宜的消遁依然保持着冰川冰冻的气质和冷眼的立于独自之间
……
【潘建设点评】我喜欢这种语言不断向前滚动的感觉,每一句都是思想的远游,就像是思想的潜水,潜到一定的深度之后才冒出头来,大肆喘息。谁能自由地出入潜意识,谁就会发现更多风景。语言的节奏便有效地体现了思想的节奏。
【莫子瞬点评】动笔前要区分好诗歌与散文,文学与呓语的同与不同,方能下笔有神。
【李商雨点评】诗的抒情气质一目了然。而作者的句法颇有些意思,我突然想起了诗人黑大春,虽然二者有很大差异,大约是他们都使用了长句子。但是,词法是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它们的组合,打破了常规,甚至不合逻辑的语法,成了一场词语狂欢。
【陈迟恩点评】该诗无法做出评价,借此说一点个人看法。我一直坚持,散文诗不是散文与诗结合的产物,也不是散文与诗舍弃的部分;散文诗追求的是深邃的无法用诗或散文传达的思想(而非单纯的思考),是对语言更为娴熟、更为节制的把握。说到底,散文诗并非空洞的漂亮的句子与小情小绪,她的叙述思路或情感传达是清晰的,即使跳跃也有迹可循。
【黄运丰点评】一场梦,一个呓语。拖沓的语词“像雪山,堆积着陈雪,沉默成冰川”。适合私人潜心阅读,并不适于更多人找到共同语言。

《潮汐和岸边在黑暗中相遇》

或许,诗歌仅仅是凝思后的落叶
像大地和天空之间的风
奔走,旋即掀动几处微波

词语泛滥,倾覆几艘夜泊的船
船上的渔网断了线,月光散漫
鱼儿只是穿梭来往于成败之间

时光是时间旅行的波长
你的年轮只是截取了一段微光
还差得远,船摇晃于黑白两岸

山,必有落差才有错落
肩膀和嘴唇只有抵达
等待才被填充了颜色

客栈从来都是迎来送往
来了去了,告别如同灰尘重叠
远方总是海妖的歌声

夕阳规劝云朵的倦怠
潮汐和岸边在黑暗中相遇
但,忘却是你最好的挂牵


【李商雨点评】作者十分地沉醉于自己的修辞。譬如诗歌如落叶,而落叶变成了微波。如果将这首诗视为修辞的自我练习,我以为未尝不可,然而,文本在这种练习过程中,呈现了涣散和力不从心的迹象;估计是没有贯注于一点发力的原因。
【陈迟恩点评】初读觉得该诗是首元诗歌,在讨论诗的本质、效果以及表达方式,如“诗歌仅仅是凝思后的落叶”、“词语泛滥,倾覆几艘夜泊的船”等;再读发觉更像一首情诗,之前的“诗歌”、“词语”仅仅是情感诉说的一种方式;但诗中屡屡出现的“时光”、“时间”、“迎来送往”等却又让人觉得是首人生之诗。诗作的跳动性太强,节与节之间,如二、三节的过渡,四、五节的过渡,都不甚明晰,我觉得可以继续修改,将这几个主题更好地融和在一起。
【莫子瞬点评】整体不错的一首诗,但略显啰嗦,哲思盖过了诗意,美观大于美。
【潘建设点评】我读到的弥漫在诗中的是一种呼唤,一种反驳,一种悖论。诗人故意沉迷着这种驳杂和迷离,而不急着去寻找真理,因为,在她看来,这种混乱之相遇就是真理。
【黄运丰点评】诗人虽然掌握着本诗的节奏,却不知本诗应该指向的内核,作为读者,我亦不知。或许诗人本来就没想到要刻意营造什么意境。好时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所以“来了去了,告别如同灰尘重叠/远方总是海妖的歌声”


微信电脑阅读请进@玄鸟诗社腾讯微博
http://t.qq.com/xuanniao2007
………………………………………………
按日期获取当天内容阅读。如您想获取2013年10月27日的推送内容,回复“131027”即可。
查看订阅用户私人微信号,更方便和有缘人交流,请回复“私人微信”,欢迎各位朋友留号。
………………………………………………
回复“指南”,获取更多本订阅号使用指南
让您的诗意生活更丰富!玩出味道!
………………………………………………
好东西就分享到朋友圈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1-16 22:02 | 只看该作者
悦读,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6 09:4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