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47|回复: 31

“新作时评”第7期:十五岚《我像夜晚一样黑着》征集小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品        
《我像夜晚一样黑着》
        
作者      
十五岚
        
创作时间    
2014年1月
        
推介理由
《我像夜晚一样黑着》系作者新作“原创首发”之一,初读感觉别具一格。4在她笔下会生成令人出乎意外的意象,意象虽不密集,但可引发想象的空间却很大;没有匠气,却并非生活本然。
值得深入解读。


评论选目
1、黄土层:探究灵魂的深度和高度
2、刘斌:人性深处的关照与倾听
3、红海滩:纯粹的黑夜
4、吴谨:在爱的拉伤处、忐忑
5、夏箫:繁华之后的澄明之境
6、张无为:新隐喻 新困境


推介时间
2014年3月8日

新作时评.jpg


我像夜晚一样黑着

                 十五岚

这是我认识的夜晚:一条黑色的河流
古老得,比人体里的血管
还要青筋暴露。一次次
  
我在它的拉伤处,幽居
适合以水为镜,凿壁取光
我的灵魂已变得和它一样深
  
像水草托举的烟波,想到了愈远的村庄
像礁岩耸立,每一处坐标都有一张刀刻的脸
像我脱下的鞋子,仅供晚间的葵花
  
低头沉思。山上的雪花何其洁白
由不得风一直追击,石头一直翻滚
比一座竖琴更为安静的,是这条河流
死去的人,才是它的知己



1、探究灵魂的深度和高度
——读十五岚《我像夜晚一样黑着》
                                 
黄土层


企图用生活的逻辑来解读一首诗歌,结果往往是徒劳的。实话说十五岚的这首《我像夜晚一样黑着》有些费解,费解处不在于我们猜不着她想表达什么,而在于段落、语句、词语之间的跳跃感,使得读者只能像抓泥鳅一样费力地抓捕意象中的“象意”。标题“我像夜晚一样黑着”,显然写的不是夜晚,不是黑,而是我。而“我”从诗歌的文本推进中,看出主要是指“我的灵魂”。对于灵魂的探究是抽象的探究,必然离不开现实的我在文词之间穿针引线插科打诨。十五岚的探究功夫究竟如何,我们还是看具体诗歌文本。但在具体分析诗歌文本之前,我们先对佛洛依德人格结构理论做一个陈述,他认为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处最低层,是先天的本能和欲望,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中间层,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超我处最高层,它抑制本能监控自我,追求完善境界,遵循道德原则。那么,灵魂作为一种“意识能量体”它在人格的哪一层呢?应该暂住最高层但又居无定所,随时可以流窜到人格的任意一层,发出生命的各种信号和指令。肉身遭到创伤而疼痛是生理性疼痛,而亲人或朋友遭受到创伤,或者于己毫不相关的事情发生却使得我们因为恻隐之心被触动而疼痛,这是灵魂在疼痛。灵魂其深,其广,其高几乎是没有边界的,再说得玄妙点,惟有灵魂的存在才可知上帝造人时候把怎样的初始密码写进了人类的基因之中了。现在看这首诗:
“这是我认识的夜晚:一条黑色的河流”,诗人先不直接写灵魂,而是用修辞的喻体引出它,“夜晚”这个意象,它是人类亘古以来时间的一半。如果在上古时代天地混沌一片,上帝分清浊辩昼夜,灵魂在人类生成之前就与黑夜同批出场,可见其古老。现实的不过百年身的“我”怎能与如此亘古的东西相提并论呢,但作为探索者的“我”,自有它的价值。第二节,“我在它的拉伤处,幽居”,我理解这个“拉伤处”不是物质意义也不是精神意义上的拉伤,而是一个比喻:夜晚,黑色的河流,古老,三个词所构成的是一条黑的暗的的系统,只有白的亮的东西才能“拉伤”它,“我”就幽居在这个“拉伤处”。这个“白的亮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光。创世纪里说: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这就是十五岚诗歌所参照的文化背景。“以水为镜,凿壁取光”,从上下文看是有些突兀,尤其连用在一起的时候,更是莫名其妙。我猜测这是自我在现实生活里的探究灵魂的两种途径,点到为止,不深究。“我的灵魂已变得和它一样深”,才将灵魂这个主角直接推到聚光灯下,连续用了三个比喻,描募灵魂:
“像水草托举的烟波,想到了愈远的村庄
像礁岩耸立,每一处坐标都有一张刀刻的脸
像我脱下的鞋子,仅供晚间的葵花”

三个比喻写出了灵魂的浩淼迷蒙,灵魂的坚硬峭立,灵魂的委婉幽静。“低头沉思。”用句号小结,可见以上都是沉思的结果,也是灵魂之深的一个探测记录。至此,提到了“山上雪花的洁白”,安静,风追不及,石头翻滚无妨。写出了灵魂的高度。但不论深度还是高度,灵魂依然不是可以探究清楚的,诗人只是做了一些有限的手段,灵魂的漆黑,安静,流淌,深沉,都不是一个现实的我能够穷尽的东西。“我像夜晚一样黑着”,黑得无望,黑得深不可测。最后,只能无奈地悲叹“死去的人,才是它的知己”。言下之意,活着的人无法深味灵魂的真谛,“我”与“我的灵魂”,就像两个泛泛而交的普通朋友一样,偶尔见面打个招呼也就不错了。
总体上,这首诗写得比较晦涩,语言诡异,意象之间跳跃比较大,读之费力,涵义氤氲,是典型的精神书写,不是口语化清晰的路子。但只要潜心研读,自会体察到诗人精心的探求力度和深度,“我像夜晚一样黑着”,现实的我与灵魂的我,还需要几多的类似于光与黑的拉伤和探求未可知,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4-2-12 10:02 )




2、人性深处的关照与倾听
  ——读十五岚《我像夜晚一样黑着》
  

刘斌

                  
       通常女诗人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多灵动和感性的,有些甚至是很私人化的。那种具有深刻哲思的诗作并不多见。我们在翟永明、安琪等女诗人那里或多或少能读到一些这样的作品。而既有着哲思的深度,又超越了女性角色意识的就更加少见。所以,当我们面对十五岚《我像夜晚一样的黑着》,感到阅读很难通达,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问题的另一面在于,十五岚诗作面对的又是那样一个隐秘的世界——“像夜晚一样黑着的我”。“我”本就是一个千古难题,“我是谁”?——照 弗洛姆的话说这就“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迷”,何况是一个“黑着”的“我”,一个远未显明的“我”!然而,这丝毫不意味着十五岚对“黑着的我”的诗意追问没有意义,恰恰相反,在我看来,这正是诗歌的本质所在。将自我照亮,进而将其领到神的面前,这不就是诗歌最珍贵的美学价值吗?
        首先让我们面对文本。
       诗歌的开头是一句看似简明的陈述:“这是我认识的夜晚”。可是,这却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所在。根据题目,我们知道,这个“夜晚”是个比喻,意在喻指“黑着的我”,因为,诗歌题目是“我像夜晚一样黑着”。我们还知道,这个“黑着的我”是个未显明的隐秘的“我”。问题是,“我认识”中的这个“我”又是谁呢?显然,这是与隐秘的“我”相对着的显明的“我”,或者换句话说,是在日常中敞开了直接面世的“我”。据此,我们知道,这首诗实际上写的是两个“我”,一个是显明的“我”,一个是“黑着的”未显明的“我”。
        接着,诗人写道,在“我”的认识里,那个未显明的隐秘的“我”,很“古老”。而“古老”其实是包含着蛮荒、原始之意的,它满含着冲动的力量。它往往是“血脉贲张”的,照诗人的话说,是“青筋暴露”的。这样的一个隐秘的“我”,在日常的世界秩序里,在现代化的文明里,是受压抑的,“拉伤”不可避免。
        第二段诗人写道,显明的“我”在这样的“拉伤”处“幽居”。幽居这个词在这里饶有趣味。幽居有隐逸之意,却又有安居之意。它的隐含之意当是避而无处可避。正是面对着这样的隐秘的“我”,原始的“我”,显明的“我”“以水为镜,凿壁取光”,与自己的另个“我”——隐秘的“我”照面,那个隐秘的“我”隐约可见,我借此得以发现“灵魂的深度”。
       诗的第三段是诗人对隐秘的“我”的感性想象与书写。这是一个博喻构成的诗歌小节。它造成的阅读感受是,那个隐秘的“我”在人的现实存在中的处境。它沉潜着,负重着,被显明的“我”疏离,所遇皆是冷酷,被人如弃敝屣,只属于晚间沉思的“葵花”……
       诗的第四段先以山上的雪花的喧嚣、被追逐和嘈杂来衬托河流的宁静,暗喻隐秘的“我”日常中的沉默与不被人知,感叹隐秘的“我”的难以抵达,也照应题目“我像黑夜一样黑着”。
       由此,我们看到,诗人为她对“河流的认识”——那沉潜的“我”的影像所迷惑所激动,被这样的神秘而朦胧的体验所吸引,为艺术直觉所产生的创作冲动所驱使,敏锐而大胆地捕捉纷至沓来的意象与节奏,借助艺术之思,努力抵达那晦暗不明之处的诗意。这种对人的内在的执着的探索,对深度人性的窥探与解剖,这种在看得见的秩序之外探究看不见的秩序中的人性的努力,在当下缺少人性深度、精神高度与心灵探究,过于庸常与琐碎的诗坛,就显得特别难能可贵。诺瓦利斯早就说过:“我们渴望在宇宙中遨游。宇宙难道不是在我们身心中吗?我们并不了解我们精神的深处,神秘的道路通往内部。永恒同它的世界,过去和未来,在我们的身心中。”(转引自《文学空间》莫里斯•布朗肖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自然,这首诗在写法上,从接受的角度看,多少显得有点“隔”。也还有人会说,如此的问题,不是这样一首短诗所能胜任。的确,这些都是不必讳言的。但我要说的是,所谓的“隔”就这首诗而言,怕不能仅仅归咎于写作手法。正如本文开头所言,“我是谁”的问题原本就是无法穷尽的,因为人的生命与存在本就是深不可测的,有着太多的神秘莫名。正像帕斯卡尔所说的:“如果没有这种一切神秘中最不可理解的神秘,我们就不可能理解我们自己。关于我们人的状况这个难题在这种神秘的深渊中结成了难解之结;以致与其说这种神秘是人所不可思议的,倒不说没有这种神秘,人就是不可思议的。”(帕斯卡尔《沉思》)
       因此,我们说,诗人体验着那“像夜晚一样”神秘的“黑”,实际是对人性深处的关照与倾听;而诗人天生就是这样的关照者和倾听者。正是在这样的关照与倾听中,他使得那“黑着的”有可能成为一种殊异的照亮。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4-2-8 16:50)



   
3、纯粹的黑夜
——读十五岚《我像夜晚一样黑着》


红海滩


  《我像夜晚一样黑着》是现代女诗人十五岚创作的一首新颖脱俗之诗。
  提到夜晚,潜意识中就出现与黑暗有关联的事物,而对于黑夜的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黑夜或者使灵魂沦陷,或者是孤独者的蜗居,或者潜在着不可预知的危险与矛盾。而诗中的所说的黑夜,我个人主观认为,这黑夜是纯粹的黑夜,是干净的黑夜,是辽阔的黑夜。诗人的追求是一条写满纯粹主义的道路,这一点贯穿诗歌始终,意象密集却张驰有度,新意叠出。诗人眼中的夜晚是独特美好的:
    这是我认识的夜晚:一条黑色的河流
    古老得,比人体里的血管
    还要青筋暴露
  这样的夜充满质朴的气息,像一段未经人为破坏的历史,保持着原汁原味的风貌。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离真实愈来愈远,供心灵栖息之所即使在宁静的夜晚也难以找到,距离感,孤独感像一张网笼罩在天空。我们唯有在诗中构建适合精神居住的桃源,一次次深入其中寻找洁净的思想源泉。
   
一次次
    我在它的拉伤处,幽居
    适合以水为镜,凿壁取光
    我的灵魂已变得和它一样深
  这节诗静中有动,意象优美,画面感突出。勾勒出诗人内心所向往的生存状态,“以水为镜,凿壁取光”宁静原始,没有任何的污染的声源。现实与梦想在简洁深刻的文字里冲突,让读者不同自主的想更迫切的探索这首诗延伸的内里。

  像水草托举的烟波,想到了愈远的村庄
  像礁岩耸立,每一处坐标都有一张刀刻的脸
  像我脱下的鞋子,仅供晚间的葵花
  低头沉思
  比喻、排比的句式同浅入深,由景及物,由此及彼。一句比一句有力,每一句都令人沉思,思绪跟着诗人的意象写作游走,有一种难言的悲伤在心头慢慢升起,同时还伴有一种疼痛的清醒缓缓缭绕着。诗人的思想在自我向往的影象中得到进一步提升,有了对生命本身更为深刻的思考。

  山上的雪花何其洁白
  由不得风一直追击,石头一直翻滚
  比一座竖琴更为安静的,是这条河流
  死去的人,才是它的知己
  诗人在困惑挣扎之余也深知这样的夜晚如风,洁白胜雪,不会为任何人停留,它不是仅凭单纯的热情与追赶就能融入其中的,或许,愈是干净,就愈难得到,那些离开了肉体羁绊的魂灵,远离尘俗无休无止的纠结,无拘无束的在广袤的空间驰骋,才更有资格做它的知已,倾听它内心的真经吧。但也正因为这条纯粹之路的崎岖,它也就更加具有吸引力,就像诗歌之路,越是难走就越想走下去。追求的梦想尽管和现实的种种互相冲撞,时时牵扯赶路的双腿,但这并不影响一位意志坚定的诗人用毕生的热情与精力去追求理想。
  《我像夜晚一样黑着》语言简洁优美,画面跳跃紧凑,意象使用贴切。十五岚虽然是女性诗人,但此诗脱离了女性诗歌的缠绵,阴柔。笔锋有力,开阔,沉稳,立意新奇。我非常喜欢,是值得学习的一首好诗。
  本人写诗时间短暂,对诗歌的理解也一直处于浅显,浮于表面的状态,如果这简单的解析不符合作者本意,还望见谅,祝前来阅读的各位朋友新年快乐。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4-2-8 16:50)



4、在爱的拉伤处、忐忑
——读十五岚《我像夜晚一样黑着》

吴谨


初知十五岚的诗作是在2012年的4月,她在中诗网贴诗参加【中诗简牍】的赛诗活动,我也参加。她在20个月左右的时间,上榜作品达13次之多,其中2次登状元榜,3次登榜眼榜。【中诗简牍】是个选稿较苛刻的栏目,她却成绩这么突出,其诗思的独异,可见一斑。
如此让我嫉妒且佩服着的同龄人就这样在我的视域内活跃着,她的阳光背后究竟有多少对黑暗的思考呢?读到她的《我像夜晚一样黑着》时,我看到了这个活泼、自信、天真的女性心灵深处的沉重与忐忑。
初读《我像夜晚一样黑着》,感觉有几个句子类似《黑人谈河流》里的,细读,却非那个意思。十五岚的诗歌不乏活泼、天真亦或调皮,而这一首却例外,表现得深沉而内质。
《我像夜晚一样黑着》是对自我某种精神状态的认识与反思吧,面对匆匆人生路以及路途中或有的黑(现实的困难、意识的黯淡等),停下脚步反思是很自然的,特别是当爱被拉伤的时候。
这种反思需要安静,诗人自然就从夜晚写起,从具有夜一样表象的自我感觉写起。“这是我认识的夜晚:一条黑色的河流/古老得,比人体里的血管/还要青筋暴露。一次次//我在它的拉伤处,幽居/”。这一节(逻辑上的)意象使用频繁,从抽象到具体,动静结合,流转自然,反映出诗人使用意象手法的熟练。她想告诉渎者,黑(可理解为心灵的障蔽、外界的阻遏等)夜之于人类,是更为古老的存在,她能让光明的追逐着,一次次被拉伤。
“适合以水为镜,凿壁取光/我的灵魂已变得和它一样深”。诗人在夜晚、在爱的拉伤处幽居、思量,且并不放弃对光明的争取。然而这种努力的结果,又让自己的灵魂陷入更浓的幽深。
“像水草托举的烟波,想到了愈远的村庄/像礁岩耸立,每一处坐标都有一张刀刻的脸/像我脱下的鞋子,仅供晚间的葵花/低头沉思/”想放弃,当然没有那么容易。回首来时路,有她魂牵梦绕的村庄、有她为之付出热情和汗水的坐标,更有她为之忘却疲惫奔波的旅途,这些都是她热爱的内容和力量的源泉,诗人在此忐忑,似乎难以做出抉择。
“山上的雪花何其洁白/由不得风一直追击,石头一直翻滚/比一座竖琴更为安静的,是这条河流/死去的人,才是它的知己/”。山上白雪耀眼,令人向往,尘世的“风”与“石子”一直在追击,也许生命的合理状态就应当是这样的。而另一种状态却是比一座竖琴更为安静的河流,不示喧嚣地默默流动,这种状态也是生命之流的必然趋势,但并不一定是灵魂的归宿。
诗人在夜的拉伤处幽居、反思、忐忑,表现出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亲人的牵挂、对来路与前途的疑虑。在诗歌的现场,诗人的面前似乎仍然摆着两条路,而要走哪一条,诗人仍不是很明朗。
读一首诗歌,我常常期待一个明确的结果,而《我像夜晚一样黑着》却不然,它留给我一个新的思索。
《我像夜晚一样黑着》这首诗,诗歌意象运用恰切、诗意深刻、风格沉郁,令人喜欢,引人思索,是首经得起反复品味的诗歌。
祝福十五岚,越写越好!
2014-1-28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4-1-28 12:20)






5、繁华之后的澄明之境
——读十五岚新作《我像夜晚一样黑着》


夏箫

  
在诗人的地理版图上,我和十五岚是最为亲近的。我们的住地相距只有几华里,我如果步行到她家只需半个小时,在偌大的武汉,如此之相近,足够令人惊奇吧。此谓之近。我和她于2012年7月因由网络诗歌写手的成绩同时加入武汉作协,2013年12月又以同样的因由同时加入湖北省作协。我们都是长江网荆楚网诗歌版以及民刊《新诗想》的文学义工。我和她算是结有深厚的“同科”“同年”“同甲”“同好”“同乡”“同事”之谊。此谓之亲。
十五岚早期的诗歌,有时候意像过于纷繁,修饰稍多导致精于技稍逊于艺。对这种常见的诗歌现象,我省另外一位女诗人张洁也曾在一个诗歌评论帖子表达过类似的思虑:“我们必须对越来越纷繁的意像保持足够的警惕“。
也有人因此批评十五岚的诗歌“词语乱搭配”。在我看来,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观其形不明其义的肤浅置评。没有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词语表达的陌生化是诗歌创新求奇的方向之一,十五岚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追求陌生化的过程中,偶尔出现不太精准甚至有些乱象的表达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大可不必以一眚而掩大德。在我看来,十五岚的诗歌创作已经渐入佳境,这种佳境是一种繁华之后的澄明之境。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的人生经历、生活感悟和生命体验是不同的。诗人就是尤其擅长表达这种生命体验独特性的人。十五岚在她的这首诗歌《我像夜晚一样黑着》中书写的生命体验无疑是深刻而独特的。
她说“我像夜晚一样黑着”,而“她认识的夜晚”是“一条黑色的河流”。这条河流是“古老”的,“比人体里的血管还要青筋暴露”。
她在这条河流的“拉伤处”“幽居”,并且“以水为镜,凿壁偷光”。这是诗人对灵魂的修炼,所以说“我的灵魂已变得和它一样深”。这和儒家提倡的君子日当三省其身的思想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这个河流的“拉伤处”令人印象深刻,非常有诗意,堪称神来之笔。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还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句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毫不怀疑,诗人表达的这条河流也是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果不其然,我的判断在接下来的诗节中得到了映证:“像礁岩耸立,每一处坐标都有一张刀刻的脸”。这不就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么?
“诗人的天职就是还乡”,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本源之处。十五岚在她的这条黑色的河流里也表达了淡淡的乡愁:“像水草托举的烟波,想到了愈远的村庄”。这也应了一句古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接下来的两节,“葵花”和“竖琴”的出现给这首诗增加了一些西化色彩,似乎有了一些异域风情。而最后一句“死去的人,才是它的知己”更是将诗人淡定的生活态度,深刻的生命体验表达到了极致。
无论是传统的以比喻为中心还是后来以象征为中心以及当今以隐喻为主导的诗歌创作,都需要通过“意象”来表达。十五岚在这首诗中用到的意象也是非常多的,有很多出彩之处。但繁而不乱,所有的“意象”都包容在一个独特的夜晚,一条深刻的河流之中。在这条黑色的河流里,无论生活还是生命,一切都是那么澄明。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4-1-28 12:20)



6、 新隐喻 新困境
——十五岚《我像夜晚一样黑着》


张无为


《我像夜晚一样黑着》标题即饶有趣味。或问,夜晚本来是黑的,有必要强调吗?当然,因为虽说夜原本与黑并行不悖,但在现代文明中却并非如此。而且,这里的夜不仅已浸透了文化,而且也打上情感烙印。
“夜”与“黑”显然是诗中核心意象,这很容易想起诗人唐亚平1985年的组诗《黑色沙漠》中的“黑色”意象。唐亚平笔下的“黑色”无疑是当时时代特质的某种隐喻,如《黑色子夜》中:
  “点一支香烟穿夜而行
  女人发情的步履浪荡黑夜
  只有欲望猩红
  因寻寻觅觅而忽闪忽亮
  一无所有的烟圈浮动天空
  星星失色于无情的漠视
  绕着七层公寓巨大的黑影
  所有的窗口传来漆黑的呻吟
  于是只有一个愿望——
  想杀人放火想破门而入”
可见,唐亚平的独到之处在于,她的诗超越过当时二元对立模式下共名性、比附性的简单象征,那是她从女性主义视角生发出来的复杂意象,而且一度反响强烈,并引发过与讨论。
而十五岚在《我像夜晚一样黑着》中,则是将类似的核心物象置放在历史的巨大维度。 “黑着”动词化之后,也不再是一般的黑夜。如果说,唐亚平笔下的“黑色”依然处于环境的地位,那么,在这里,环境与主体则是合二而一的。两者表达的虽然都是存在状态,但效果完全不同。唐亚平所表达是在禁欲年代,人性的挣扎与渴望;而十五岚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恰恰是文明摆脱蛮荒,以至于进入欲望泛滥的,但最终也不过是无奈的挣扎。历史的本色就像巨大的黑洞,吞噬一切。这是作者似乎立足于后现代人性立场表现出的生命感悟。由此可见,不同时代的人性体验依托于各自的时代,彼此之间大不相同。
首先,夜晚像“一条黑色的河流”,而“我像夜晚一样黑着”,这是该诗的基本逻辑。那末,这条黑色的河流意味着什么?其“黑色、古老”特征,“比血管还要青筋暴露”。这些信息显示出,作者想给我们提供的,应该是人类的远古历史本色样态。而“它的拉伤处”应该恰恰是向文明演变,我也恰恰在这里“幽居”。由此可见,作者对现代文明表现出的态度虽然是褒奖与赞美,但是个中已经潜含了一种“文明病”。
更有意味的是“适合以水为镜,凿壁取光”,正因此,我“幽居”其中,“灵魂已变得和它一样深”。这其中的深意就在于,任何人与他所处的时代相互依存,彼此纠结,想自拔而不能。这是令人感到无可奈何的生存状态,人无法摆脱自己的困境,相反,就像是陷入了泥潭,越是挣脱陷得越深。
或者可以换的角度说,前面两小节,也揭示了人类从磊落暴露,到“灵魂已变得和它一样深”的历史变迁,原因则是人“在它的拉伤处,幽居”。就是说,文明之病态环境熏陶,也像温水煮青蛙,让所有当事者在惬意中了此残生。可以说这种反思独特而深刻。
第三节,为表现“幽深的灵魂”,作者排比式运用了一组博喻,从不同视角表现出几种生活方式、生命状态与人格事实:
“像水草托举的烟波,想到愈远的村庄”这是一种对古朴生活方式的向往;“像礁岩耸立,每一处坐标都有一张刀刻的脸”是一种严峻人生中坚强人格的体现;而“像我脱下的鞋子,仅供晚间的葵花”象奇特,甚至有些不可理喻。其实这与诗人的个人生活经验有关,但同时“鞋子”、“葵花”也被赋予了文化意义。“脱下的鞋子”与“晚间的葵花低头沉思”共同点是经过躁动之后的自省与自我审视;当然还远不止这些。可见,人类为寻求理想、实现本质,进行了各个层面的探索,在憧憬、坚守、波折、反思中,也显示出多种生命模式。
诗的最后,“山上的雪花何其洁白”,这里的诗歌意象很容易理解,难点在于与下句的衔接。“由不得风一直追击,石头一直翻滚”,其中,追击的“风”与翻滚的“石头”显然都是负面意象,也是生活中坚定守护纯洁的巨大障碍或者冲击力。诱惑与坚持、改变与执着之间的博弈,也可以是现代文明的基本特征。
而接下来,“比一座竖琴更为安静的,是这条河流”,不仅照应开头,而且进一步申明,无论人们进行怎样的努力,历史不会改变它的本色,终究安静如初。获得安静生活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最后,“死去的人,才是它的知己”,显示出人类所有的开拓进取最终成为徒劳,文明进步最终回归原点。那么从历史漫长的纠结到现行人际关系最终无不九九归一。可见,表面上看“我”像夜晚一样黑着,实际上,一方面,从黑脸到黑心(灵魂之黑)有本质的变化,这不仅令人深思,而且值得警惕;另一方面,或许恰恰是这种绝望,才促使抒情主人公不得不认同回归原始本色的必然。这应该是人类面对历史的自身的新困境,所以,在这里,以简单的虚无主义、轮回思想、向后看或者非本质主义去解释都可能出现问题。
如果说诗中有费解处,主要体现在有些意象内涵所指的不确定性,除此之外并不难关联,甚至我们会轻易猜着她可以表达什么。但是,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是诗歌的蕴含散射、多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诗语言布局可以说达到了形式的自觉。因为诗歌的形式、语言排列绝不仅是简单分行,更是为了语义增值,丰富意义。诗歌中间前节的最后一句或者后节的第一句,例如:“一次次”、“我的灵魂已变得和它一样深”、“仅供晚间的葵花”均是兼语句,既是承上,也是启下。它们本来可以重复出现,但是却被作者使之“一身兼二职”了,这是只有诗歌才有的特征。意识到这一点就会明白,诗中的段落、语句、词语之间虽然跳跃感明显,但是并没有理解的障碍。由此可见,对有些诗,如果将其各个诗行连缀起来,依然没有语义的变化,那么可以说,还不能说是诗歌形式的真正自觉,甚至可以将其归结入散文范畴。

                      2014年2月15日15:57:33



附:十五岚《我像夜晚一样黑着》征集评论

佳作文本:十五岚《我像夜晚一样黑着》

作者简介:
      十五岚,女,原名李燕,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北十堰人,居武汉。系武汉作家协会会员,从事金融工作。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有诗歌和散文作品见诸《青年文学》、《绿风》、《诗选刊》、《中国诗歌》、《知音》、《中国诗歌在线》、《天津诗人》《大别山诗刊》等国内多家报刊诗刊和诗歌集。
     2012年6月2日接受广东人民广播电视台《高朋满座》www.fm914.com独家采访。
     2012年获《大别山诗刊》十佳诗人;同年获《绿风》诗刊年度绿风诗星。
     诗集《在接近阳光的地方》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诗观:
      “一朵花对一只蜜蜂多么重要,我因此进入,同时又离开。”

推荐理由:
      《我像夜晚一样黑着》系作者新作“原创首发”之一,初读感觉别具一格。在她笔下会生成令人出乎意外的意象,意象虽不密集,但可引发想象的空间却很大;没有匠气,却并非生活本然。值得深入解读。

发表于:中国诗歌流派-原创诗歌,2014-1-14 19:33
该诗网址:http://www.zgsglp.com/thread-233492-1-1.html

截稿日期:2014年2月10日。

——欢迎各位就十五岚的《我像夜晚一样黑着》展开评论,应征作品请发至“诗歌评论”栏目,勿在此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好诗,问好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纠错:
——欢迎各位就方文竹的《我像夜晚一样黑着》展开评论,应征作品请发至“诗歌评论”栏目,勿在此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谨 发表于 2014-1-21 14:52
纠错:
——欢迎各位就方文竹的《我像夜晚一样黑着》展开评论,应征作品请发至“诗歌评论”栏目,勿在此跟 ...


应该是十五岚的{:soso_e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谨 发表于 2014-1-21 14:52
纠错:
——欢迎各位就方文竹的《我像夜晚一样黑着》展开评论,应征作品请发至“诗歌评论”栏目,勿在此跟 ...

复制后,没有修改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笔误,我也没有编辑权限。等张老师来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岚,必须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诗歌很特别,在思考中惊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方文竹的,还是阿岚的?打错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教授以为稳妥,忙乎去了,但意思很明确,是十五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3-29 14:2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