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巷古居,从默片里放出的风景
重温古巷
端州的古老里,遗留着多少古巷古居?
当我穿过城中路的骑楼,去米仓巷丶中衙巷丶淸太里丶府前路看看那些古屋,写意一幅中西合壁的民国建筑"绿瓦坑"。那些古巷,或承认自己晚凊的遗少,或述说自己民初的身世。
只有翻阅尘封的史志,才能看出他们真容的皱纹。
-条条古巷,是一部从默片时代放映出的风景。
我常常观看,在遥远的端州城里-----
灰色长衫在阳光下放出灰暗的背影,淡白旗袍在月夜里飘成飞天的嫦娥。
走在这些最古老的街巷上,看不见童年的我去了何处。
浪费了半生光阴,我却无法破解藏在街巷两边建筑的密码。
如今,我从历史的古巷深处走出来,重温一长串斑驳不堪的名称,没有礼赞,只有真实的感受。
老 街
老街随这小城一起诞生。老街曾有过辉煌,构成这小城的一绝风景,但时过境迁,辉煌已成历史。漫长的岁月染就了老街斑驳的面孔,方方块块的麻石依旧点綴着凹凸不平的路面。
小城已被高楼包围,老街亦处于大路的包围之中;小城已走出旧貌的轨道,然老街仍在那十多户住家的门口沉睡,众多的脚步声唤不醒老街的梦,老街只能沉默地承受着叧一种沉重。原因在于还有人走不出老街。
不错,老街曾是小城生动的一幅画,骄傲地出现在小城里,但无法成为永远的荣耀。时代需要老街撤出这小城,新街正等待着填补这个位置。
街老了,就该脱下斑驳的衣裳。历史在敲响钟点,我们不能再把旧衣裳爱恋下去。不能!
老屋的沧桑
端州的中衙巷很旧,坐落在此巷的周家大屋很老,从清朝活到现在,在人们的阅读中露出沧桑。
周家大屋的子孙翻晒着祖先的财产,在风风雨雨的变迁中,延续着家族的岁月。
老屋是三进式的建筑结构,面积约1000平方米,门楼丶厅堂丶厢房构成的家,折射出悠远的历史光辉,经风雨洗礼出独特的居住文化,像一首音韵袅袅的古词,尽显其深厚的意蕴。
它的主人是周振升,肇庆府的七品文官,在-大堆古色古香的语言里,选出最有意味的字词,书写成格律严谨的<<阅江楼晚眺>>和<<包公肃祠>>。
打开一段尘封的历史,发现从周家大屋走出的人物,走出一些动静,有以诗人学者的形象鲜活在诗书内,有以政府官员的身份存留史籍里。
在我背后的那片夜空里,月亮穿过端州,刚好照亮一页周家大屋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