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现代诗创造的群山
---中国彝族现代诗学论(节选)
发 星
彝族现代诗学解义
1、首先是中国彝族,其次是他们用现代汉语写作,再次是他们在汉语抒写过程中发生的彝族母原(源)文化转化为现代汉语的一种有别于汉语本身的差异文化(文明)抒写,这也是彝人在汉语抒写过程中自觉自然自醒自尊呈现其母源文化原根力量与原色厚度的一种激活汉语本体的再造(创造)书写。彝族现代诗写的意义是其诗学背靠自身古传悠远文化而又通过汉语带出其当下彝族原色文化的传统现代转换建设意义。因为是现代汉语写作,写作者又是当下现代彝人,又处当下中国与世界多重现代语境中,特别是30年(1980—2010)来以四川大凉山地区形成的规模实力宏大的“大凉山彝族现代诗群”的诗人们活力依然,代有人出,不熄的边缘现代诗火,在整个中国边缘民族现代诗界与中国现代诗界已形成自已独立而独特的现代诗性精神力量与来自边缘写作活力的活语文化影响,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边缘民族现代文化艺术建构重要力量,他们以彝族文化个性色彩为底的现代诗学已经形成。2、本诗学理论基础以大凉山彝族现代诗人为主,兼论云贵部份诗人,基于30年间他们诗歌累积成果的影响以及在边缘民族现代汉诗写作上的实力与水准为基础。
彝族现代诗创造的群山
30年多年来的的写作成果、经验已经形成一个“彝族现代诗学体系”。目前,以大凉山彝族现代诗为主已形成一个群山式代表性的书写典范,他们影响着后来的写作者。
⑴吉狄马加宏大视野的“世界性现代诗写作”
由中国彝人民族色彩与世界其它民族文化色彩的共性上找到普适性(如作品《致美洲印弟安人》《黑色的河流》《罗马的太阳》等等),可以说吉狄马加的写作现代之脉来自南美的聂鲁达等大师和伟大80年代中国宏大的文化开放语境,这在世界与中国的诗人写作中是很少而严重稀少的,这是他最珍贵的地方。而其伸向世界的目光中是以一个大凉山彝人的文化根性作为伸延,在现代书写中传达了一个中国边缘民族的声音,同时传达了世界边缘民族的声音,这便是吉狄马加给中国现代诗学提供的一个积极而成功的诗写模式。他成为伟大80年代边缘民族现代诗抒写的一个个体先锋,一个独异传奇,引领了中国边缘民族现代诗的抒写宽度与深度,成为中国现代诗史中重要的一个黑色符号。30多年来的彝族与其它边缘民族写作者从他这里获得写作的激情火焰,继续燃烧着中国边缘民族现代诗的先锋之剑。所以,作为边缘民族现代诗的先驱者,吉狄马加的开天意义,值得大书特写。
⑵倮伍拉且的“图腾文化符号写作”
虽然图腾一词来源于西方人类学,但中国的边缘民族中这种文化符号比比皆是。倮伍拉且诗集《诗歌图腾》中运用现代汉语与彝人文化图符进行互撞互敞的写作方式,在传达彝人原始自然图符与汉语表达中,找到一种美术线条与文字的结合方式。其实中国汉字的原创体也是由象形原始图符而来,将两种兄弟般的灵物放在一起,定会产生美妙的艺术效果。《诗歌图腾》告诉我们,天空之下的一切神意的诗性空间书写是没有前后的,这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只有我们回到母体,便感觉火的热量穿空而来。
⑶阿苏越尔、马惹拉哈、阿黑约夫、克惹晓夫“原族血源文化符号写作”
a、和吉狄马加对宏大题材的写作不同,越尔早在80年代中后期把写作的笔伸进彝族的原文化代表符号-雪。彝人自称雪族,认为自已的血源与生命皆是由雪水融化而来,足见雪在彝人精神世界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切入与歌咏雪有关的诗歌,其实是彝人自身母源与自然文化真情的一种精神尊敬与自觉意识;如果一个民族的子孙,对其民族文化的母源根基以冷冰漠视与遗忘,那这个民族是应该获得可耻与灭亡的民族。越尔的这些密集的“雪”诗切入汉语的言说空间时,是一种自然神性与传统原色文化在爆裂与撕碎汉语中的苍白与单一的枯干之息。这种混血的抒性组合(激活),带来的是异质新鲜文化对汉语本体的重组与再造意义,因为其背靠的彝文化母源意象-雪,不是平常与凡俗的雪,而是一种具有千年传承骨血的一个边缘特殊民族生命与神性的雪。可以说,越尔将彝族文化原符切入汉语空间,在80年代和后来很长一短时间中,保持了一种自觉的先锋抒写尝试。在中国的其它边缘民族中,这种先锋行为还没有出现。有,也是很一般的,因为他们没有原文化的这种母源诗意的传承代表符号。
b、作为80年代末期进入西南民院的阿黑约夫(马晓河),这个螺髻山下的的才华之子,以《边缘地带》闯入诗坛,以《雪族》洋洋洒洒的彝雪迷朦美幻我们的双眼,和越尔大凉山北越西的雪的冷寒不同,阿黑约夫的雪是如童话般的,阳光般温暖、透明而又充满浪漫情怀等的多重互混。
c、受越尔的影响,马惹拉哈也闯入“雪”境,他的《雪的系列》此时呈现出现代诗的巨大的张力感,抒情简结而不失浓淡,原文化符号抒解得自然通达,是雪后期写作的优秀作品。
d、克惹晓夫的《明天的雪》则将雪延伸至纯洁的爱情。在爱与雪的抒写中,我们发现彝人原族符号雪在爱的天空中的美丽,雪此时成了诗中那个“梅梅”,抒写格式中的汉语古典诗境的借用,将汉文化之符“梅”与彝文化之符“雪”互混,在火焰般燃烧的爱情中,获得“梅与“凰”(雪)的开花,这可能是克惹晓夫青春时代最深的情记。以上四人在对彝人雪的抒写上皆有自已独到的创造,他们构成整个彝族汉诗绝妙的一境,这便够了,写作的意义就是在母亲的怀抱中大哭或大唱。如果离开母亲,我们只有孤独。
⑷阿库乌雾的“混血散文诗写作”
可以说,在1995年前,阿库的现代诗写还没有成形自已独特的书写方式,1995后,以写作大量的散文诗开始,阿库走向了创造之路。这种多种混血(文化、语言、结构等)的书写,是阿库一个彝人知识份子在城市与现代文明等多重生存语境下的一种自然托出,也对应了一个城市边缘民族学者(诗人)为保留与传承文化母根重要性的诗意呐喊。在散文随意式的书写中,带出文化母题的人类学意义,在汉语的混血冲荡中用自我创造的新鲜语词激活汉语枯死之空与创造汉语宽远语义的延伸空间,注进边缘民族中文化自然人文的重要因素。
阿库把自已的散文诗命名为“人类学散文诗”,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只有在原生自然根性文化保持完好的彝人之地中才能获得人类学视野的写作材料与灵息,在这些充满原息文化的语言中,阅读者往往是沐洗一次次原族自然文明的传统厚度,在归于人性透明的语境与生存自境中,人的原义被自然还原,这是写作的伟大意义之一,另外阿库诗中显露的原族在现代文明中被扭曲与异化之痛,这种痛在他看来只有回到母族之源中去清洗与重沐(返根续血)才能治痛,这是唯一而最好的办法;不然更多的孤魂野鬼在大地上黑飞,给人类带来精神与人文的更多污染。
⑸巴莫曲布嫫的“原族史诗写作”
诗歌《图案的原始》(组诗)很明显是受80年代风行一时的“寻根史诗”影响,寻根史诗是在故纸堆中寻找中国文化与精神之魂,而巴嫫的史诗是当下的,活生的彝人活态文化的一种呈现,可以说是一种潮湿依存的活文化化石的呈现,这在当时的边缘民族现代诗写中是很少见的,因为其对现存与古老的文化抒写,所以称之原族史诗写作,它和当时的“寻根史诗”有本质的不同,因为原族史诗之根就在当下,也在远古,重要的是它没有断裂。就像吉狄马加是以当时诗写先锋者切入中国诗坛,巴莫也一样是以一个女人敏锐的现代艺术气质融入到当时的先锋诗写。所以这首诗是当时中国女性先锋文化史诗书写的一个特别个案。巴莫的意义便是如此。很可惜她的诗写生命消失得太早,史诗这块巨土很长时间是充满空寞的冷寂。
⑹阿彝、吉狄兆林、倮伍沐嘎的“彝族现代口语写作”
首先说明,这里的口语写作与当下中国流行的“口水写作”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写作方式。因为彝族写作者只是学习了汉语口语写作中的抒写方式,而其内容完全是以彝根为其底色的一种边缘民族新式抒写。早期以阿彝为代表,作品《回归家园》中阿彝看见了彝人所面对的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彝人自身现代性转换的黑暗部份,他的痛是诗性的,你看见了你就要面对并改变、建构,如果沉入酒杯不出,只有死亡。
后来的倮伍沐嘎又看见自已和朋友(现代彝人知识份子)在深夜的城市大街回不了灵魂之家,走错门了不说,根本就没有门。这种原族在现代文明的迷路与迷朦中的孤独冷漠感是很可怕的,阿彝与倮伍沐嘎是彝族现代诗人中最先看到彝人在现代文明冲击中的现代之痛的,这或许是天意,所以他们过早地停止了写作,和这种感觉冥冥中有些神意关系。
只有我的吉狄兆林兄弟在会理小黑菁乡隐居并写作了20多年后,终于找到一条现代彝人的精神出路,就是在海拔1500米的山地上自家悄悄地种植荞子土豆,在洒拉地坡上自已洒太阳找乐,成为吉狄部落的头人,然后给西昌一个女子写出45岁男人的300行情诗,说明自己身体康健,因为天天吃新鲜空气下无污染的山菜与山水与山猪肉。兆林的口语是自已实际生活的一种自然说出。这就是诗,实实在在的生活就是诗意的生活(专心在山中爱一个女人和一个女生出的一堆孩子和爱一片金黄阳光下的兰花烟),真正人性自然的生活就是诗,这这么简单,我诗写我活,我活是快乐,这其实是诗歌最本质的意义与价值。披着精神的温暖在自己的山坡上种植幸福和铺天而来的月亮。
⑺阿索拉毅的“现代史诗写作”与“文论诗意化写作”与“原族人物史诗写作”。
到目前为止,拉毅为我们带来诗歌文本与理论的两个创造。限于篇幅,暂谈两点。一是23岁时写出现代彝族史诗《星图》,我们估且不论其诗艺价值等学术问题,只说其构架与文化内量也是一个重量的文本,此前的中国现代诗没有那个民族能在如此语言的容量中把一个民族的文化黄金如此集中的呈现,与其说拉毅是在写诗,不如说他是在掀开群山的地皮,让我们看见彝文化中的那些芳香醉人的精华。二是其25岁时写的《大小凉山彝族现诗评》大型文论,这种采用神意小说与诗性随笔等多种元素来评论一个群体诗歌的文本,在中国不可能找出第二篇。其给人阅读的快感与美觉是幸福的,这便是写作的真义,快乐写作。它背离了学院派的枯干与死板。为自由写作找到的一个良好方式。2011年10月,拉毅又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写作――“原族人物史诗写作”,这点在文本细读中详论。
⑻鲁娟的“女性独立意识写作”
鲁娟诗歌中的女性独立意识写作是中国边缘民族现代诗中迟来的“苏醒”,中国女性诗歌早在80年代就已苏醒(翟永明、林珂、伊蕾、唐亚平、张烨等),她们创造的独立意识与变革语境20多年来没有人超越、突破,只在新世纪以来的郑小琼与安琪等身上得到两种不同形式的掘进与进步。鲁娟的出现是在2003-2004如星晨一样忽闪,在《自画像》《美人》《七月泅渡》《反咒十四行》等作品中已经树起了昂然之姿,其天生美质、孤拔个性、黑巫漫沉、独亮透明等是读她作品后的感觉。这里主要强调她语言中珍贵的女性独立意识,因为这在中国边缘民族中是很少的,中国这个男权社会长期的大一统消解了多少女人的文明创造。当鲁娟在大凉山雷波上田坝刚入社会与刚入诗写的两种境遇中,所面对的是纯静的大山和诗意简单的生活,她的独立意识书写在一个自由而自然的环境中得以实现,可以说是和阿索拉毅一样,在获得民间自由现代诗的沐洗中,人子间相互的撞碰使诗写获得天命与自定。这是2004年前后故事。历史就定在了那里,以后是以后的事了。
⑼普驰达岭的“长句排列写作”
其沉浸彝文化20多年累积为其写作的长句排列写作奠定了语根(语言背后的文化份量与重量)。群山式的纵横延绵雄健句型是一个远离故园山地的城市彝人在语言中构筑的精神之山(或说是灵魂回归家园的自然说出)。这些群山的无垠纵横、悠长深远、神性莫测就是中国大西南那连接大凉山、乌蒙山等这些密集彝文化原气之地的一种立体活态的生存音容。其诗传播以来,影响了阿索拉毅、英布草心等年轻写作者的转型,其诗型诗内容的多重文化含量重量,使其多重推动那些群山中的彝文化坚持者们获得身心与魂灵的共鸣与升越。
⑽发星的“片断书写”与“黑色意识”
在作品《大西南群山中呼吸的九十九个词》(一、二、三部)中,用片断的一句,二句,三句,多句的连续书写,为我们展示了大西南这块土地的万物神性意义,这种一句,二句的集群抒写构成了厚重、浓密的的力量,一块石头与一块石头的不断相加就是一座群山,而反过来,群山拆解后又是一块的石头与一块的石头。这些石头可独立自身,又可合集为群力,这便是它特殊的意义。这种片断书写使语言空间有自由自在的呼吸,同时又可相互拥抱。片断抒写为我们提供了以小积大,以大成群的写作力量。到目前为止,发星有关黑色的作品已有数十首之多,是整个彝族诗人中最沉醉的黑色书写的一个,且对彝族的黑色文化元素有再创伸延的意义,这种对黑色的不断抒写,加浓了原族对自身有色文化的深度意识,使汉语无黑之白,变得黑沉。
⑾麦吉作体的“原族具象写作”
无形中,麦吉作体的初学习诗的几个月中完成了两个创造,一是最初的“意识流式自动写作”,二是“原族具象写作”。原族具象写作首先是语言的饱满中的文化饱满(原族文化意识与感觉),其次是神性闪进内心在语言、语感中与地域文化神性、山性形成的多重混血的神通透亮。再其次是具象与原族背景构成大凉山自然具像到诗型具象的自然转换与成形。具象的宽量散出这片土地文化的宽量与人文色彩,多重具象的内外统一构成饱满充溢,这带来语言巨大的张力和诗歌视觉上的巨大冲击。
⑿沙辉的“祖先情结”
作为70后的沙辉在诗学理论上提出的“祖先情结”写作思想,是我们久违并本身应自然承传的一个民族本质魂血所在。长久以来,我们沉默,没有真实的说出,今天沙辉说出了。在这里,祖先只是一个彝民族远古传承的文化浓缩符号,祖先作为一个曾经过去时,依然在时空中神秘地漂浮并生动地呼吸着;因为在大凉山这块彝民族传统文化基因保存完好的大地上,祖先是无所无在的,它已经是并以后还是彝民族站立大地,生长梦幻与伸延翅膀的一股巨大的黑色生命之流。
作为被现代文明冲洗的彝文化,已经出现一些局部的异变与不正常文化痛病,作为彝民族知识份子一员的沙辉,很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并以反向的返根精神,在返根与重沐彝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从祖先厚积而又深沉的的眼睛中拔出崭新的黑剑,去迎接斩杀现代文明冲击之恶带来的暗黑与魔鬼,重树彝民族自信自强自尊自爱自洁的灵魂精神家园;从这一点看,沙辉的祖先情结是值得尊敬与推崇的,这是一个苏醒的彝民族知识份子的血源流响;只要有一座山后面有这种黑血流响,彝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原血价值便会如夜月下的群山,在寂静中散发它应有的自然粗质之美,给人类的精神世界供给善良、纯朴、自然、神性信仰这些具有普适价值的文化黄金。沙辉的“祖先情结”是一个醒世而雄健的文化理念提出,这样的新观念应该得到捧喝光大!久违了,祖先,久违了,祖血!
⒀嘎足斯马的返根情结与自觉黑血
嘶马的生长地云南楚雄昭通洒库白鹤村,曾是彝族六祖迁徙生息之地,曾经的彝风烈烈使这块神秘之地成为彝族血源的大本营之一,后明清开始几百年间的汉化迁变,使这里的彝血风凋冷清,最初嘶马是以李果为名登上诗坛的,后有缘加入“地域诗歌群体”写作,开始在数年间从改归彝名到返根彝血,最后在极具文化地域性的《大乌蒙》大型系列诗歌中为自已魂灵安家,此时的嘶马己是40多的人,写作转换难度与决坚让人感动,而其彝族现代诗写作有了真正的属于楚雄昭通的彝味,这是很了不起的,这点应让云贵的那些彝血变淡的写作者们脸红与反思。从嘶马身上我们看见一个彝子对彝血的返根意义的伟大与自然,就像出门在外的游子,在彝年中回家的感觉,你不回家你就是游魂与野鬼,这是多么没有人性与人子之情的伤悲。
阿克鸠射的强烈母源情结
鸠射的《彝语》是读过之后使人永远不会忘记的一曲关于原血精神的醒歌。群狼来了,群羊应拥抱成兄,拥抱成原血中那只强大的黑虎,只要彝人心中流淌着黑血,这世界就还有我们的呼吸与生存空间,鸠射以一个良知的当下彝族知识份子的敏觉与感知说出了真相,这是每一个不想原族原血消解的彝人必须面对的,单一强大文明体正向差异弱势文明体压城而来,我们应看到差异弱势文明体中存在的人类的普适价值(自然人文等等)而挺出自己的身躯,因为世界的现代文明发展进程中错误地丢进的许多人类闪光文明因素在差异弱势文明体中保存很多,这是一个如何拿来与现代建设与自身文化转换的现代文明发展形式。只有在现代文明的建构上带出彝血,才是我们的不死之路。
彝区返根情结的热潮
普驰达岭、阿诺阿布、阿卓务林、李智红、木确奢哲等云贵彝族诗人来四川大凉山寻找母源之根,写下动人的诗句,这是一种自觉的返根精神家园情结,在大凉山这块彝人原文化的最后保留地,他们得以重沐母源的亲情湿意,让自已在母亲之怀尽情撒欢与重树根灵之性,在获得应获得的力量后他们知道自已以后将做什么才不愧为称之为彝人。
自伟大80年代吉狄马加《我是彝人》那一声巨吼到90年代“山鹰组合”“彝人制造”掀起的“现代原生流行音乐”再到21世纪大凉山本土的彝族文化色彩浓烈的规模宏大的“火把节”“毕摩文化节”“母语文化节”“民歌节”“服装文化节”等的持续影响,构成了一个中国彝族传统文化的“圣地”“中心”——四川大凉山。作为中国最后一块彝人原文化保留完好的处女地,理应得到寻根者与敬重者们的朝圣与顶礼。因为这是人类自然文明觉醒并光大、保留的一种自觉行为。在母源之血流淌的土地上,歌唱是诗人的天职,因为这是儿子对母亲自然的情爱。这也是在世界现代浪潮下,一个边缘民族对自身文化传统进行重新认识与建构的一种自然自觉行为。
(16)吉克布“审痛写作”与“现代原族情怀”
首先她以一首《不想做大凉山的孩子》惊醒了我们麻木的神经,一个能面对自已苦痛的民族,并能努力去改变自已苦痛的民族,才是真正有希望有智慧的民族。一个值得敬重与顶礼的民族是能时时反思自已的过去、现在的错误,才能在校正中走向清晰而有方向的未来建设,并在建设中获得持继而坚强的力量,形成自已民族昌盛而自豪的精神巨大资源,然后推进自已民族走向兴盛的现代文明光明之路。审痛写作需要极大的胆量与担当,她有一个从原族母语底层出来,以潮湿的母族情感,在山外现代文明的撞击与融流中,对自已原族的过去的自省(自审)。自省的最终结果是面对现实,走向未来,去建构自己母族文明灿烂的明天。她强烈的独立女性特有钢质之气打得我们这些诺族男人的脸好红。我们红过之后,要真正从现在起,做大凉山真正的孩子。
其次她一首《母亲》气热恢宏地震住我们敏亮的神经。这母亲是我们共有的母亲-我们诺族的几千年传承的我们精神与现实生存的彝族本源文化,这文化渗透着兴奋与眼泪,火焰与伤口。她以独立女性(母性)的写作角度与思考,将女性(母性)的生命生存印迹在民族的生命生存空间得以真实而诗性的呈现,这在男权话语与形为的天空中撕开一个现代女性的视野与考量,以别于以前彝族现代诗中过多的男性话语与少数女性话语的所述局限与文化窄度。她的写作证明着历史与社会文明现代进程的进步与写作本身随空间打开的自由宽度,与以前那些为民族而民族的单一写作方式相比,她找到了更多理性与思想的空间与深度,这就是她站在根血母源之地,朝山外打开自己,纳入新鲜之气的结果。饱满的写作就这样开始形成,它需要写作者从多种角度来考量这个民族,把它的意义与价值放在最有天平意义的称量上。那么这个民族会从很多窗口看见自已黄金的阳光。
(17)“怪才”孙阿木
阿木其实多年前就和我认识,只是没有近距离的拥抱,直到2012年的秋天,他去麦吉作体的俄尔则俄建构他俩的“核诗歌小组”,我就感觉有一种新象将在大凉山彝族现代诗阵营中出现。10月4日,我和作体从福建回来在西昌和孙阿木、张海彬等朋友相聚。我的第一个直感和作体一样,面对了一个天才的现代艺术者,因为孙阿木身上散发的多种才华形式以及他的思想与行为都是以前这块土地上的所有诗人们没有的,或者说是空前绝后的。因为就目前我看见的他的诗歌与摄影图片与听他的音乐与电影片断,就已经让我深深震惊。
2012年让我震惊的大凉山诗人有五个,先是麦吉作体的随笔评论《对32家彝诗的点评》,再是沙辉的“祖先性结”与泥沙俱下、才华宏大而语言密集的那几篇动不动就是上万字的文论,再是吉克布的彝族女性诗歌写作的现代原族情怀的大度与宽远,再是彝子元布的“新文论写作“,再加上阿木的天才的众多艺术方式,他们像在密林深山里隐藏了多年的隐者,携带了众多的艺术黑色炸药,在2012年春天开始,将这种艺术的创造声响一直响到秋天,甚至更远的时空。就像我在一篇文章中说过的一样,大凉山这个刚刚腾空的巨大诗歌场地,理应有人填充进来,现在他们来了,他们本身就是这里的原住民,现在他们才开始真正而大声宏亮的说话,他们是以群山式的说话声叫出了自已在21世纪天空下的独立而新鲜的东西。阿木的出现和大家的不同是他身上集合了比较全面而现代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天意地长在他的身上,这些东西是许多果,需要阿木的自身本力与能量才能让果子都具有各自的香味而又不彼此消解,所以阿木的天才身份与天然,决定他的特殊性与异质性,他是这块土地独有的神种之一,从他身上使我想起20世纪初,那些达达的艺术先辈们,他们众多的影子附在了阿木身上,所以现代艺术的气息和我们如此近,阿木本身就是一个现代艺术移动的库房,这是上天送给大凉山以及彝族现代艺术的天物,这是这片土地将发生什么的一个神意的前象。
(18)鲁子元布的文论新形式写作
元布2012年以奇新的短句诗评的几篇重要文章让我眼前一亮,他从前人的一些写作探索里找到了自已的抒写方式,然后做大做整体,就成就了他的短句诗评的一个新文本成功形式。这些文本在彝诗界影响很大,让人们看见文论写作的新尝试与写作者本身的快乐。
写作,我认为第一的写作意义就是写作者必须找到自已快乐的写作方式,而不是痛苦写作与枯干写作,快乐写作是写作的最本身与最自然的意义,然后才是传播与影响与文化精神的碰撞与提升意义等等。写作可以是现实天空下一种现代的精神生活方式,在你自已的写作快乐之后,将这种写作快乐又传达给别人,让相近者与影响者,在快乐写作中品足精神的快乐,然后在现实中快乐的生活,这才是写作的本身意义。
元布的长篇大写一是其隐于山林的多年修道,积累了自已的写作基石,遇见今年大凉山彝诗的现代诗潮便如潮水一般奔流而下三千尺。所以原文化与原感觉的积累相当重要,就像山洪与泥石流,首先是具有巨量的泥方与雄量的山体本身,它才在特定的雨季被巨量的雨水给抬到山下,一种自然狂流的结果。所以写作者没有足够的量能储备,对于写作是很短期的行为,真正的写作者是在不断的积累与学习中有的放矢,才有了立马雄关,横扫大野的气势。大凉山是一个能出大诗人大作家的具有丰厚文化土壤的神性诗性之地,所以元布文本的现出现是很自然的。他只是黑色群山中一次黑色的雷闪。
(说明:本文原题《中国彝族现代诗学论》是一篇长文,或是等待时间完成的一本专著。一直在思考与写作中,还有很多重要彝族诗人还没有论述,比如:俄尼牧莎斯加、沙马、阿诺阿布、阿卓务林、木确奢哲、所体尔得、阿优等等。因为写作要靠缘与时间思考的多重命定和打磨积累。写作与关注彝诗是发星的一生重要的写作生活之一,所以请那些还没有写到的诗人原谅,发星才识有限。)
2006-2011.多稿 2012.10.9又稿 大凉山日史普基
发星:彝族,男,生于60年代,大凉山普格县人,中间代诗人、中国民刊收集者、民间诗歌推动者与编撰者、“中国地域诗歌写作”提出者与实践者。曾在《诗歌报》《诗林》《诗刊》《星星》《诗歌月刊》《中外诗歌》《诗家园》《守望》《终点》《存在》《火种》等诗刊及美国的《新大陆》日本的《蓝》上发表作品。有诗作与文论入选《中国新诗白皮书》《中国最佳诗歌2002—2003年卷》《中间代诗全集》《中国乡土诗人二十家》《70后诗选》《中国二十世纪民间诗人二十家》《中国民间诗歌版图》《中国新边塞诗选》《中国乡土诗人20家》等。编有《当代大凉山彝族现代诗选》《21世纪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中国边缘民族现代诗大展》《21世纪自由精神史》《20世纪中国民间现代诗歌运动史》等。著有《地域写作诗学论纲》《彝族现代诗学草纲》《四川民间现代诗歌运动史》《地域诗歌》等。所编书籍刊物被荷兰莱顿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汉语诗歌研究中心、中国新诗研究所、清华大学历史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大学文学院等大学与机构收藏,现主编《彝风》《独立》两份民刊……发星邮箱:faxin1966@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