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崇山峻岭间传来彝族诗歌大集结的号音——聊聊《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崇山峻岭间传来彝族诗歌大集结的号音
——聊聊《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

沙 辉


    崇山峻岭间传来彝族诗歌大集结的号音,由阿索拉毅主编的《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即将新鲜出炉了!这是我们彝族诗歌界乃至于中国诗歌界的一件大事,好事。它的诞生,必将在彝族诗歌界乃至中国诗歌界产生一定的深远影响和不同凡响的意义,为了解和研究彝族诗歌现状、现象给大家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文本,《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是中国第一部彝族诗人大集结的作品集,开创了彝族诗歌大集结的先河,是一次史无前例的举动。
    我们彝族,人口总数排列全国各少数民族人口数的前列,接近千万人口,分布于川、滇、黔、桂等省,分布较为广泛,又都居于穷乡僻壤甚至是“穷山恶水”中,自古难得息气相通;虽然创造了诸如十月太阳历、三星堆文明等辉煌灿烂的文化,却是由于后来的不断迁徙分支,所以显得“四分五离”难得一统,因而至今之前没有产生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歌全集,而《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的诞生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对于一个人口庞大的诗歌民族来说,其特殊意义显而易见!  

  承蒙拉毅兄弟厚爱,在不到半年前的一天,他给我打来长途,邀我和麦吉作体帮忙写《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里一些诗人作品简评,让我们做一小编委,当帮手。我接受拉毅的指派,在规定的短短时间内认真拜读了30位诗人的作品并写了简评,大概麦吉作体也写了30人的,其他的都是拉毅自己亲自操刀。期间,为了做好这本书,我认真和拉毅做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探讨,而他也向其他人作了大量的意见征求。我们的宗旨是:尽可能将所有保持着原生态创作的彝族诗人作品收录其中,作一次全方位的彝族诗歌现状展示,给人们提供和创造一个了解彝族诗歌群体的尽可能大的视野。不过,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本书可能还不是所有彝族诗歌创作人士的全面统计,有些是因为秉承彰显彝族元素的缘故并未收录,以及1980——2012年时间范围的编选限制,还有些是目前不再创作的诗人和未能及时知道有其人或者未能及时联系者,等等,可能都成了“漏网之鱼”。不然,当下在民间埋头进行自我诗歌创作的彝族创作者当远不止收录的这些人。
   因为书中收入作者人数众多,主编拉毅进行了分组(分为14个系),这是明智的做法。只是有些分法上可能不尽合理,对于熟悉彝族诗歌界的人来说可能存在一些分歧,不过这也算不错了,毕竟人太多不好一一“对号入座”,并且拉毅也有自己的一套不以官方习惯法论英雄的“民间立场”思路,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必为此耿耿于怀纠缠不清,这只是一个展示的平台,而不是一个对彝族诗人们的定性评价和排名。关于不给同仁们定性评价,我们最多只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进行“认为可以这样”的指引的想法,我也给拉毅提及了,我说:写的简评我觉得以点评形式和善意性指引为宜,这样方显编书意义(我们是不能定性的,一则很多新人还处于发展变化中,二则我们可能不是对每个人都很了解,即使我们具有这个能力,仅凭收到的一些作品我们也是不好给一个人做定性评价的)。
   虽然我们这次追求的是大众意识,是普查性质的工作,但是从收到的作品可以看出,收入书中作品的这些彝族创作者,无一不是在一以贯之的默默从事着诗歌写作,他们中不存在一例的临时赶写,以求混入其中、跻入“彝族诗人方阵”、博得自己的一点虚荣心的现象(我曾经谈到,在外界,诗人贬值得甚至无人愿意提到自己是诗人的时候,具有诗歌优秀传统的诗歌民族彝族,诗人的身份还是很受尊崇的),也许,这又是编辑本书的另一可喜发现和追求的意义。因为收到单人作品数量太多,又都是情真意切的创作(虽然在作品质量上存在优劣之分),我们不可能把每个人的作品一一收入,所以只能择而选之,这也需要在此简要说明。
    我们彝族在生活和诗歌中具有许多本色的内容和元素,但为了避免因为过于拗口和生涩,不宜传播和让外界了解甚至感到“深刻”,我们在做这本书时注意了在追求彝色彝元素的同时,让其走向融合和可接受可理解。过于自我化的东西只能在长期的慢慢“展示”中让人接受,否则,一种原始部落式的语言和行为虽然可能是本真的东西,它却怎能让世人一下子准确理会其含义呢。我们做的是一种“翻译”,一种“混血”性的表达。
    编辑本书的另一个大亮点,是收集了20个彝族女诗人的诗作,这也是彝族诗歌史上一次性集中展示女诗人人数最多的一次,也破了记录。
   《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虽然在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告完稿,所谓兵贵神速。这不仅依赖于编者阿索拉毅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更是现代社会QQ、电子邮箱、电话等网状多方位通讯的便捷的优越性体现。即便如此,它也是仰赖于之前的一些经验准备的:在2011年,阿索拉毅成功创办了民刊《此岸》,产生了一定影响和积极意义,紧接着他开创性建立了一个民间性质的中国彝族现代诗歌资料馆,收集了全国各地彝族诗歌创作者的信息和作品,我想,正是彝族诗歌资料馆的建立直接催生了《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使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莅临”我们中间。而这之前的之前,是周发星给了我们以经验上的储备。

    伟大的事件和事业总是出自于平凡的时日,而平凡的时日因为产生伟大事件和事业而具备非凡的意义,乃至载入历史,彪炳史册,因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在被全世界叫嚣着说成是世界末日的2012年,绝对是中国文化界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因为,热盼近一个世纪的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被中国本土作家莫言所摘取,同样是2012年,也绝对是彝族诗歌界乃至于中国诗歌界的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因为有由阿索拉毅主编的《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诞生了。好像没有什么刻意的多年的计划,也没有什么大张旗鼓四处吹风的反复酝酿,只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平地一声惊雷,这本在彝族诗歌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彝族现代诗全集即将呈现在我们面前,一切显得那么自然和顺理成章。而冥冥中,又似乎自有定数,在刚好十周年前的2002年12月,一致躬耕于大凉山彝族诗歌界的发星前辈,出于对诗歌的无限热爱和对彝族诗歌发展的热忱期望,自主主编正式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彝族原创诗歌集——《当代大凉山彝族现代诗选》。《当代大凉山彝族现代诗选》早已经在彝族和中国诗歌界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成为彝族诗人们相互学习和在作品质量、表达内容、表现形式上相互参考、相互比照的范本,成为后来彝族诗歌爱好者们“临摹”学习的“教程”,成为外界了解彝族诗歌创作情况和现象研究的重要“参考书”。而《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可以说是对《当代大凉山彝族现代诗选》的一种延续或者说承接。前者的主编者原本就是师承于后者的主编者的,他们应当说是一种一脉相承,他们在诗歌事业上也有着密切的合作(在大凉山诗歌江湖,周发星本身就是一个大凉山诗歌奇迹的创造者,大凉山民间诗人很少有人不受其恩泽和点化者,他是名副其实的“教主”。)
    不过,它们的侧重点是明显不同的:发星主编的《当代大凉山彝族现代诗选》是诗选集,是对当时已经取得成就的诗人的一次集中检阅,并且范围只针对于大凉山诗界,而阿索拉毅主编的《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是全集,是对所有保持彝族元素创作者一次集体亮相,范围扩大到全国;前者编排上主要分“作品部分”(即诗歌文本)“评论部分”、“随笔·文论·通信”三部分外加前面的“整理者语”和后面的“后记”,后者分“诗歌文本”、“评论文章”和针对具体诗人的“简评”和“作者简介”几个部分;前者追求精品意识,后者讲究大众意识;诗歌文本部分,前者编排了吉狄马加(19首)、倮伍拉且(28首)、阿苏越尔(21首)、霁虹(20首)、巴莫曲布嫫(5首)、牧莎斯加(16首)、马惹拉哈(13首)、阿黑约夫(20首)、吉狄兆林(17首)、克惹晓夫(15首)、阿彝(5首)、倮伍沐嘎(12首)、阿库乌雾(13首)、玛查德清(4首)、石万聪(10首)、吉狄白云(6首)、发星(23首)等17人计247首,后者编排了除上面那些的外,编发了四川大凉山的吉木狼格、吉布鹰升、俄狄小丰、海讯、孙锦屏等,乐山的阿索拉毅、鲁子元布,攀枝花的沙马、杨解,和贵州的吴琪拉达、阿诺阿布、禄琴等,以及云南的李智红、赵振王、阿卓务林等,共计140人的1000多首。
    以今天的眼光和我的想法来说,发星在追求精品意识中,其实有点浪费“资源”,他当时完全可以削减入选诗人的作品数而增加大凉山新人作品或者大凉山外诗人作品;拉毅讲究“一网打尽”却可能在作品质量上有些地方稍显良莠不齐。在此说明的是,我们作这样的异同分析,不是作比较分高下,那是无聊也是无意义的,我们的目的只是在梳理四川境内的彝族诗歌选本情况。所以我们在这里并未把比如像《第三座慕俄格——21世纪彝人诗选》这样四川以外彝族诗人编选的集子作为考察。

  《当代大凉山彝族现代诗选》和《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互为姊妹和臂膀,是中国彝族诗歌界的两个奇特文本,它们的诞生,已经和必将在彝族诗歌界乃至中国诗歌界产生一定的深远的影响和不同凡响的意义,它们将会对以汉族诗歌为主流的中国诗坛形成某种补充,甚至产生一定的“冲击”、启示和借鉴意义,引起某些方面和相关研究人士足够的注意和审视。这两个作品当然也可以引发我们的一些思考和意义分析,例如:
    1、为什么这样的梳理性、文献性资料出自于民间而不是官方、出自于民间诗人而不是官方身份的诗人之手或官方机构?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只要是关心彝族诗歌发展者,都应该会自然由此想到这个问题并给广泛性的民间诗歌写作现象以一定的关注和支持。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民间诗歌写作是一股蓬蓬勃勃的写作力量和现象,诗歌写作的真诚度在民间,诗歌写作的生力军在民间,民间写作的生力军浩浩荡荡,并且他们保持着很好的原生态写作,追求着作品的纯洁性、纯粹性和忠实于自我,远离着喧嚣叫嚷和功名、利益。民间写作现象是中国历来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只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正确的引导,它必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美丽景观,在社会生活和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而我们所有的创作行为都应该走向社会、介入生活、贴近现实,都应该积极寻求参与引领社会现象、改良民众生活方式,影响社会向良性方向发展的影响力和重要意义。这是我们从事文化、文学活动的根本意义。
    2、给我们带来分析、探讨彝族诗歌现象(主要是广泛性的、民间性的现象分析)的凭借。比如研究方向为少数族裔汉语诗歌的暨南大学博士邱婧,看了《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后就说到如下的总结性语言:
    “我们可以从《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透析出这样一个诗歌创造的群落:中国彝族诗人的诗歌写作都站在母族的文化根基上,有力地生发或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存关系,开辟自己生命的道路。他们始终避开那些热闹的场合,让诗歌创作成为对自己的挑战,而不是对自己的娱乐。他们在不断地对自我关系进行更新,这就是他们诗歌语言的生命之路、生活之路,也是他们的诗歌之路。”
    “我发现,毕摩传统入诗,在《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体现的尤为全面。在彝族诗歌中,有一部分是从情感方面歌唱日渐消失的民族传统的,比如吉狄马加、吉狄兆林,另外一部分却是和毕摩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巴莫曲布嫫、阿库乌雾、普驰达岭、俄狄小丰、牧莎斯加等人。当然,这几位的创作路径也大相径庭。如巴莫曲布嫫用仪式性的话语直接介入诗歌,而阿库乌雾则以杂糅性(前期语言的混杂和中后期文体的混杂)入诗,普驰达岭直接化用毕摩传统典故和史诗,而牧莎斯加是在诸种现代诗尝试中掺杂毕摩传统的元素……这样的惊喜是接连不断的,我曾经做出判断,年轻一代的诗人似乎更倾向于写实诗歌,看到《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之后这一判断同样被颠覆了,尽管有写实的现象存在,但这绝不是全部。还有很多青年诗人可以娴熟地将诗歌创作和毕摩传统、宗教符号不露痕迹地结合起来。”
    不仅是邱婧,许多人都就彝族现代诗全集的出现和它揭示出的现象作了许多阐释。这在收入全集的文论部分可见一斑,并且我相信以后还有不少人对此进行不同角度的探讨和分析,我们也热衷欢迎这种局势的“风云再起”。
    3、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探讨。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在实际创作中却是个方向性的问题。这里面包括了自我性和融合性的把握力度考察和在眼花缭乱的开放世界里的定力检测,我们还可以对自己和他人是否为顽固不化或者跟风摇摆的创作态度进行把脉。这些方面,我们都可以在上面说到这两个文本里简捷地对彝族诗歌创作现象得到了解和进行检验。
    4、让我们思考到比如这样的问题:所谓的民间写作和一些民刊可以怎样发展?可以在当下和以后的路上让创作和相关行为发挥怎样的效应和作用?等等。我们也都可以从发星和阿索拉毅主编这些集子的工作中得到办民刊(或者官刊)以及从事诗歌发展事业的启发和借鉴,所以说,《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所做的,是一个开创性工作,是一种探索性的文本实验。
    5、有利于促进彝族诗歌的发展和繁荣。由于彝族的大散居小聚居情状的存在,特别在解放前,彝族之间的交流是极其困难也是极其少的,甚至存在着各自割据一方,各自为阵,甚至相互械斗和防备的现象,他们来往的唯一途径是家支或婚姻关系。在这样的封闭情形下,文化的交流、融合就极其缓慢。新时期这些方面得到很大改观,但由于山隔水远的特殊地理环境的制约,人们思想和行为上“习惯于独立”的“惯性”,彝族人的交流特别是文化上的交流还相对来说极其落后,《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的横空出世,有利于彝族诗歌的大交流大发展,和进行相互学习借鉴,为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做出巨大贡献。在我们身边,不乏热爱诗歌的读者,如今有了这样一本“一网打尽”彝族现代诗的读本,相信会成为他们的首选诗歌读物,我们有理由也有信心说它完全可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枕边书,从而无限扩大它的作用和影响力。
    在这里,我们不妨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作为例子进行一点说明,在发星和拉毅带动指引下,笔者年内写出了“三音评论”(《这些缘自黑色诗国的声音》《给未来以历史的回音》《崇山峻岭间传来彝族诗歌大集结的号音》,严格的说,最后一篇为《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写的序言或后记性质的介绍文章),并且在《给未来以历史的回音》中笔者明确提出了彝族诗人不仅应该大量学习外界优秀诗歌,不断自我拓展,还应该相互多交流、学习,相互碰撞、“推涌”,倡导彝族诗人和评论人相互写评,指出长短,以此形式促进彝族诗歌发展,推出能人、名人,推出精品、名篇。现在,除了彝族民间诗歌带头人发星和阿索拉毅,还有普驰达岭、海讯等人之外,在短短一年左右内,就涌现出了麦吉作体、沙辉、吉克·布、鲁子元布、阿优等一批新人的大量彝族现代诗评论性文章,显示出强劲的势头,有力助推了彝族诗歌的交流发展。相信这些现象和《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的出现,会迎来中国彝族诗歌(特别是在民间)新一轮的跨越式进步和发展。
    6、《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的普适性和广泛性可以引发族人的读书兴趣。中国的民众阅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特别在文化领域,甚至可用“读书冷”一词来形容,据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公民人均阅读图书4.35本,而韩国为人均11本、法国为人均20本、以色列为人均64本,存在着不小差距,极大地限制着国民素质的提升。而普遍的现象是,关注文学和诗歌是先从关注本土作家、诗人和本土文学、诗歌开始的,正如莫言的获奖极大地刺激国人对莫言作品甚至其他读物的阅读热潮,也将会让莫言作品甚至中国作品引起全世界的风靡一样,《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的产生将会带动一批人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让人们热爱诗歌、热爱阅读,关注彝族现代诗歌。人们会把诗歌和文学当做一种时尚,把阅读当做一种积极的追求。崇拜诗歌,崇拜文化,什么时候都是一件与人类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的事情,这是积极的,健康的,而我们忽略它已经很久了。
    7、我们可以综合《当代大凉山彝族现代诗选》和《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两个集子的一些编选方法,可以再编辑一本中国彝族诗人代表作选集。形式上可以采用分组编排的办法,在讲求作品质量的情况下配上简评、作者简介和照片,进行一场“专家评选”和民间推选相结合的评选活动,选发公认的彝族经典诗作和取得普遍认可和影响的作品,展示彝族诗歌当前的实力、最高水准和成就,这件事情可以立马着手进行,因为我们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分析《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产生的背景和意义时,我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觉得彝族的一些情形和整个中国的情形其实很类似:都是“地大物博”,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经研究,彝族的文明史不少于五千年,有着诸如十月太阳历、三星堆文明等灿烂文化);近代史均陷入深重的民族苦难历程(彝族在解放前还处于奴隶社会);都有着诗歌的优秀传统和坚韧的民族性格,等等。这样的背景和经历势必在文化上成为一笔因精神积淀而形成的丰富财富,成为一种矿藏式的资源,从而形成文化复兴的强大推手和力量源泉。中国文化正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兴趣,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打破西方垄断(百年来几百人的诺奖获得者中,发展中国家的人数屈指可数)垂青于中国就是很好的证明,而彝族文化、彝族文学和诗歌也一致受到全国范围内的重视和关注。彝族文化、彝族文学和诗歌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和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正越来越受到普遍认可和深切关注。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福音!而《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的出现,因为重点在于第一次吹响彝族现代诗人、诗歌的集结号,虽然在质量上还可能称不上精品力作,但毕竟是这样一个民族在如此大时代背景下的资料性贡献,我相信它的积极意义将是划时代性的,也相信它将连同《当代大凉山彝族现代诗选》矗立成彝族现代诗界的两座山峰,载入彝族诗歌发展史,彪炳史册。
   
2012.11.25夜10:00到26日凌晨2:30  于盐源居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7 02:0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