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箫 于 2014-2-14 00:10 编辑
繁华之后的澄明之境
——读十五岚新作《我像夜晚一样黑着》
文/夏箫
在诗人的地理版图上,我和十五岚是最为亲近的。我们的住地相距只有几华里,我如果步行到她家只需半个小时,在偌大的武汉,如此之相近,足够令人惊奇吧。此谓之近。我和她于2012年7月因由网络诗歌写手的成绩同时加入武汉作协,2013年12月又以同样的因由同时加入湖北省作协。我们都是长江网荆楚网诗歌版以及民刊《新诗想》的文学义工。我和她算是结有深厚的“同科”“同年”“同甲”“同好”“同乡”“同事”之谊。此谓之亲。
十五岚早期的诗歌,有时候意像过于纷繁,修饰稍多导致精于技稍逊于艺。对这种常见的诗歌现象,我省另外一位女诗人张洁也曾在一个诗歌评论帖子表达过类似的思虑:“我们必须对越来越纷繁的意像保持足够的警惕“。
也有人因此批评十五岚的诗歌“词语乱搭配”。在我看来,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观其形不明其义的肤浅置评。没有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词语表达的陌生化是诗歌创新求奇的方向之一,十五岚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追求陌生化的过程中,偶尔出现不太精准甚至有些乱象的表达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大可不必以一眚而掩大德。在我看来,十五岚的诗歌创作已经渐入佳境,这种佳境是一种繁华之后的澄明之境。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的人生经历、生活感悟和生命体验是不同的。诗人就是尤其擅长表达这种生命体验独特性的人。十五岚在她的这首诗歌《我像夜晚一样黑着》中书写的生命体验无疑是深刻而独特的。
她说“我像夜晚一样黑着”,而“她认识的夜晚”是“一条黑色的河流”。这条河流是“古老”的,“比人体里的血管还要青筋暴露”。
她在这条河流的“拉伤处”“幽居”,并且“以水为镜,凿壁偷光”。这是诗人对灵魂的修炼,所以说“我的灵魂已变得和它一样深”。这和儒家提倡的君子日当三省其身的思想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这个河流的“拉伤处”令人印象深刻,非常有诗意,堪称神来之笔。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还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句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毫不怀疑,诗人表达的这条河流也是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果不其然,我的判断在接下来的诗节中得到了映证:“像礁岩耸立,每一处坐标都有一张刀刻的脸”。这不就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么?
“诗人的天职就是还乡”,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本源之处。十五岚在她的这条黑色的河流里也表达了淡淡的乡愁:“像水草托举的烟波,想到了愈远的村庄”。这也应了一句古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接下来的两节,“葵花”和“竖琴”的出现给这首诗增加了一些西化色彩,似乎有了一些异域风情。而最后一句“死去的人,才是它的知己”更是将诗人淡定的生活态度,深刻的生命体验表达到了极致。
无论是传统的以比喻为中心还是后来以象征为中心以及当今以隐喻为主导的诗歌创作,都需要通过“意象”来表达。十五岚在这首诗中用到的意象也是非常多的,有很多出彩之处。但繁而不乱,所有的“意象”都包容在一个独特的夜晚,一条深刻的河流之中。在这条黑色的河流里,无论生活还是生命,一切都是那么澄明。
附十五岚作品:
《我像夜晚一样黑着》
这是我认识的夜晚:一条黑色的河流
古老得,比人体里的血管
还要青筋暴露。一次次
我在它的拉伤处,幽居
适合以水为镜,凿壁取光
我的灵魂已变得和它一样深
像水草托举的烟波,想到了愈远的村庄
像礁岩耸立,每一处坐标都有一张刀刻的脸
像我脱下的鞋子,仅供晚间的葵花
低头沉思。山上的雪花何其洁白
由不得风一直追击,石头一直翻滚
比一座竖琴更为安静的,是这条河流
死去的人,才是它的知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