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扫黄与西山观鸟》* ]2 c' G5 S, x
+ E3 q8 V7 L n1 y6 b* m2 c
立春后的第九天。一群鸟
6 v f/ o6 M, g. C在一棵桃树上聚集。但桃花! N9 q* E- V7 K) ~4 _3 w8 |0 N6 H
还远远没有开放。一瓦钵
- o( J/ I, q8 Z& L7 y, ?# H" x" {盛着豆子和谷粒。' _- M# w0 D9 C3 ~
3 T0 X( \( }7 o; K+ v" [( z8 ?
众生皆苦。南无月光菩萨 g8 A$ ]4 S7 @- x
一条溪流,被反剪了双手
2 k# T! Y3 z* J, w3 b7 d成为人间的头条新闻。罪过,罪过呵
) N# o" v" x! v% d4 c7 l& ?最是在杨柳翩跹的时节里。0 \+ g( [6 Y& ~: T' ?% g3 G
$ P6 ~. ]: P+ a+ h. @2014-2-13,半山茅舍。
5 r# T6 t9 ]6 @+ y0 q @$ c/ g- R8 E7 L: k2 D* _
后记:老实说,我有点不能确定,是否应该把这首新写的小诗给大家看。刚好与成都的诗人朋友席永君在QQ上遇着,我就发给他看,并问:“这个算不算是现代禅诗?”他停了一会很确定的回答我:“当然算。”
+ Y5 f4 t2 t0 T! K有人批评我们现代禅诗诗人的作品,不敢直面社会现实。像“东莞扫黄”这样的现实题材,大概写诗的人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去碰了。即便是曾经风靡一时的“下半身”或“垃圾派”,估计也都对此远远逃避。但,这又确实是现实中的一幕,是“头条新闻”。那么,从禅的理论上说,是没有什么东西需要逃避而不能面对的。还是那句老话,不在写什么,而在怎么写。但这样的题材处理起来,远不及写山林自然或寺院僧人的事情好把握。稍一不慎,可能就会弄到不伦不类的地步。0 H$ S" H$ J2 X
在这首诗里,我运用了点诗歌创作中“朦胧”加“意识流”的现代手法,并且带了点不动声色的揶揄或调侃。不过,我相信如果我把标题去掉或者改换,大多读者一定难以与“东莞扫黄”这件事联系到一块。所以,这首诗的标题,在这里就成了一个必须的“标识性符号”。
/ m! h6 x7 y* r这样的尝试,有极大的风险。我说的不是“政治风险”,而是“艺术风险”。一不小心,就可能会让自己陷入到诗歌写作的沼泽地里,难以拔足。$ z6 `1 E# G"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