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找精神家园——访国际诗人笔会秘书长熊国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6 1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寻找精神家园
  ——访广东教育学院教授、国际诗人笔会秘书长熊国华
  
  文章来源:常德日报作者:李雪芹

  
  到常德才放下行李,熊国华的手机就开始热闹,老朋友、老同学、老工友、亲戚,浓浓的乡情将他包围。
  
  这位海内外有名的诗人、评论家,说着一口夹杂着“德语味”的普通话,从不避讳自己在常德当过普通工人的经历,甚至以此为荣。他走上文学之路,似乎也和常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谈及读小学时写的作文《开学的第一天》被老师当范文在全班诵读,当工人时走后门借阅《资本论》、《史记》、《共产党宣言》等书籍,被灯泡厂推荐到湖南轻工业学校进修的往事,熊国华很动情。
  
  这些积淀,或多或少成为了他走向文学道路的垫脚石,也告诉人们,机遇从不随便垂青于人。一次偶然的机会,熊国华给台湾诗人张默等人写了诗歌评论并发表,在台湾受到好评。后来,台湾诗人洛夫来到大陆,就指名要见他。洛夫要选一篇评论文章入编《创世纪40周年评论选》,在大陆100多个诗评家为他写的诗评中,洛夫先生选中了熊国华写的诗评。
  
  当话题谈到诗歌、城市、人时,熊国华略加思考后说:“诗歌很有文化底蕴,它代表一个民族的灵魂,谈到中国文化,人家往往想到屈原、李白等诗人。在一座城市的文化中,诗人是品牌。咱们常德就有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这个文化品牌,还有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常德诗墙。要说诗歌和个人的关系,那也是很密切的,尤其古人是以诗为交际工具的。现在虽然娱乐方式多了,但只要有人性的善良、理想、追求,人人心里都有诗。即使不写诗的人,也能在别人的诗歌里找到情感的共鸣。比如现在我们经常用的诗句‘心有灵犀一点通’、‘为伊消得人憔悴’等。至于‘诗意的栖居’,我这样理解:诗来自于生活,但超脱出生活,现实生活中人们受现实影响,不自由,但写诗可以打破现有秩序,用语言文字创造新的审美空间,实现精神上的自由,寻找精神家园。”
  
  熊国华关心家乡的诗歌创作。去年12月,我市10位诗人的作品集体刊登在美国《新大陆》诗双月刊,第一次亮相海外,熊国华功不可没,有人称他为常德诗歌和海外诗坛的“摆渡者”。
  
  一位诗评家会对家乡的诗歌创作、爱好者有哪些期望?“本土的诗人们要努力,写好作品。创作应该是自发的,不要搞应景的创作,诗人要像诗人,把自己最好的作品留下来。要说期望有三点:第一诗人要提高学养,古代诗人的学养很高,古典文学基础很好。第二要提高审美情趣,诗人的审美情趣不高,诗作的品位就上不去。现代社会不少人只向钱看,追求名利,浮躁,迎合世俗,世俗的东西不可能流传下去。诗人应该引领文化潮流,而不是跟在别人后面推波助澜。第三要注重个人精神价值的创作,人们为什么要看小说、看电影、读诗,是因为有精神需求,文学就是要追求个人精神价值,有独立的人格自由思想,不要人云亦云,要多写个人精神价值方面的创作,追求真理,描述人性最本质的东西。”熊国华殷切寄语。
  
  第二次回来参加诗人节,熊国华感到很高兴,他说,办活动就是要这样有持续性,如果第一次影响不大,第二次第三次坚持下去影响就会大起来。
  
  http://www.cdnj.gov.cn/nxxlb/det ... 2%AA%CE%C5&gjz=
  
  
 
 常德诗歌与海外诗坛的“摆渡者”
  ——小记国际诗人笔会秘书长熊国华先生
  
  ■常德晚报记者高玲

  
  籍贯是武汉,出生在湘潭,成长在常德,授业在广州,熊国华的简历里透射出无法回避的传奇色彩。而从这些城市穿流而过的河流,又在他的血液里注入了诗歌的因子。所以,这个大学时代对诗歌并不特别在意的学者,当他流浪的脚步停留在广州后,潜藏在骨子里的诗意便化作了岩缝里的清流。
  
  1月17日,熊国华先生回常德探亲,我见到了这位致力于把常德诗歌推向国际诗坛的学者。
  
  
  从生态诗歌研讨会到常德诗人节
  
  
  2008年春,在广东清远召开的“生态与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成为了常德诗人见面的舞台。在那个舞台上,熊国华与常德诗人杨亚杰、谈雅丽相遇。家乡来人,情钟诗歌,非常投缘,一切都显得意外而惊喜。不久,回到广州的熊国华在他任副总编辑的《华夏诗报》上编发了谈雅丽的诗,并配发了照片和评论。
  
  这仅仅是个开始。
  
  从这里起步,熊国华一直担当着常德诗歌与海外诗坛“摆渡者”这一角色。
  
  第四届常德诗人节之前,“我心中的桃花源”全国新诗大赛在《诗刊》和本地媒体上发出了征稿通知。远在广州的熊国华,也借助自己在海外诗坛的影响,把征稿函发到了美国、澳大利亚、越南的华文报纸和网站上。2008年9月,受诗人节组委会的邀请,熊国华以嘉宾的身份出席常德诗人节。
  
 
  常德诗歌登上《新大陆》
  
  
  2009年8月,第12届(惠州)国际诗人笔会拉开帷幕,熊国华把家乡诗人推向了国际诗坛,市文联副主席、诗人杨亚杰受邀参加笔会,并以《生命的形态构造和灵魂转移——一个爱诗者与诗同行的感悟及其诗观》为题,在第一场论坛发言,自我介绍“来自桃花源里的城市,丁玲的故乡——湖南常德”。
  
  笔会上,熊国华向美国华文诗刊《新大陆》主编陈铭华、澳大利亚华文诗刊《酒井园》总编辑雪阳介绍了杨亚杰,并介绍了常德近年来在新诗方面取得的成就,希望他们的刊物能够推介常德诗人和诗作。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12月,美国《新大陆》诗双月刊115期整体推出常德诗人作品辑,发表雅捷、邓朝晖、刘双红、唐益红、谈雅丽、谢晓婷、李富军、陈小玲、余志权、熊刚的诗作。这是第一次,常德新诗集体登陆海外诗歌刊物。拿着这本杂志,熊国华开心地说:“通过新诗,把常德名片打到海外去,我愿意做个联络人。”
  
  
  家乡是一块诗意的土地
 
  
  “度过了我青少年时代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所以我的家乡在常德。”在熊国华心里,青少年时代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段。
  
  自己的家乡文化底蕴深厚,历朝历代都出过有名的诗人,目前的诗歌创作也异彩纷呈,熊国华引为骄傲,现在到哪里都向外界推介常德诗歌。“龚道国的诗用现实观照历史文化,且有自己的美学追求;李富军的诗注重意象的运用,像一幅水墨画;谈雅丽的诗想象丰富,很有灵气……”
  
  作为一名评论家,熊国华更为关注的是诗歌的发展前景。他深情地寄语常德诗歌作者:立足于常德本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生态环境,适当地运用一些更为现代的表现手法,写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如果一味地模仿人家,那是伪造品。同时,还应该学习海外诗坛的那种人文情怀,关注人的生存处境,关注人性深处的东西。
  
  常德的新诗要形成合力
 
  
  熊国华任秘书长的国际诗人笔会,是一个民间团体。熊国华出任秘书长,没有任何报酬,还要负责为两年一届的笔会筹集经费。熊国华任副总编辑的《华夏诗报》,同样是一份民间诗歌刊物,他这个副总编辑是业余的,不拿一分钱的报酬,还时常出面为之拉赞助。熊国华乐此不疲,这个笔会,这份刊物,是全世界用华文写作的诗人交流的平台。
  
  第四届常德诗人节,熊国华感受到了常德对诗歌的重视,全市诗词学会会员就有15000余人,诗歌论坛的会场座无虚席。“新诗还没有一个组织,这与新诗的创作水平不相匹配,没有形成合力。”得知常德的诗歌爱好者正准备筹建一个以新诗创作交流为主的诗歌协会时,熊国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这必须有一些愿意无私奉献的人。”
  
  熊国华看重合力,他认为,推介诗歌群比推介某个诗人的作品更容易引起外界的关注,接下来,他愿意再向澳大利亚的《酒井园》诗刊力推10位常德诗人的作品。
  
  “政府对创作的支持力度还可以更大一些,如果常德举办国际诗歌节,我愿意为之积极奔走,这是一个游子对家乡的回报。”送别熊国华时,已是冬阳西下,他行色匆匆,因为,他还要赶回鼎城区许家桥陪父母吃晚饭。
  
  http://cdwb.cdyee.com/html/2010-01/25/content_145410.htm
  
  
  
 
 熊国华 诗观

  
  我以为,诗歌是最具有原创性的高级语言艺术。它用心灵化的意象语言实现对客观世界的重新整合,建构一种不同于世俗生活秩序的审美空间,以最富于想象、哲思和美感的形式探求宇宙人生的真谛,从而获得精神的超越和心灵的绝对自由。
  
  原始混沌,宇宙初开,上帝创造万物,诗人给万物命名,用语言符号指代各种事物,使纷繁杂乱的世界变得明晰而有秩序。然而,当万物被抽象剥离成各种概念、词语和数字以后,语言本身不断增殖,自成一个独立而复杂的符号系统。人类的世界是一个语言的世界,人日益成为语言的机器和奴隶,受到语言的驱使和愚弄,往往眩目于语言华丽的光彩,迷惑于空洞的名词、术语和概念,而忘记了语言所指代的本真意义,忘记了世界本原和生命本原。于是世界充满了美丽的假话大话空话,每天制造出大量不知所云的语言垃圾。“伪诗”的致命伤在于脱离了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把诗歌当作纯粹的文字游戏和技术性操作,以华丽的语言掩饰思想的苍白,以文字魔术遮盖生命的空虚。而真正的诗歌,从诗人真实的感觉出发,清除语言的迷障,说出世界的真相,揭示人性的底蕴,直指事物的核心,恢复语言的命名功能和原创性。
  
  宇宙是一个巨大而精密的生态系统,上帝不会创造出毫无意义的东西。任何事物都有一种自在的性质,是具象与抽象的统一,具象显示抽象,抽象隐藏于具象,如果发现了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关系,也就发现了诗意。诗人写诗应当从具体的现实的东西入手,探寻其抽象的超现实的意义。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艺术,毫无意义的东西有时可能就是最有意义的东西,关键在于诗人是否善于发现事物被遮蔽的本真意义和秘密,并且找到最佳的艺术呈现方式。因此,我在创作上推崇一种“抽象现实主义”。
  
  
  
  一种很多人参加的游戏
  
  解开一个结
  多一道皱纹
  再解开一个结
  多一束白发
  继续解下去
  多了一道道伤疤
  多少年的
  纠葛与缠绵
  乱麻还没有解完
  两人都伤痕累累
  发现对方
  都已经老了
  
  2003年8月11日
  
  
  与石榴对话
  
  我正拿着一个新鲜的石榴
  
  青涩的青与成熟的红
  两种不同的人生韵味
  和谐统一在你身上
  大自然饱满的果实,捧出的心脏
  即使离开了树的身体,仍然鲜润生动
  具有生命质感,尽管不能地久天长
  
  我优雅而残酷的手指,小心翼翼
  剥开时间的外衣
  你真实地站在我眼前
  没有任何修饰,一丝不挂
  坦诚相见。那么晶莹纯洁
  让我肮脏的念头感到惭愧
  外柔内刚,具有流动的血液和
  不流动的骨头
  没有丝毫轻浮浅薄
  
  我深情地注视着你
  忽然发现你多子多孙,分室而居
  互相依靠,和睦相处,紧密相邻
  如果不是忍无可忍
  绝不会发生爆裂
  这种发现使我对石榴
  更加感到亲切
  
  也许在所有的人中
  我是最欣赏你的人
  我熟悉你的生长过程
  你的外貌和内心
  你的每一条纹路甚至斑痕。但是
  最亲近你的人
  最终也是伤害你的人
  
  2001年5月23日
  
  (注:摘自《通向世界的门扉——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诗人作品集》,该书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http://www.qhnews.com/zt/system/2007/08/04/002173385.shtml
  
  熊国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所长,国际诗人笔会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研究,侧重于唐代文学和魏晋小说,以及海外华文文学、现代诗学、中国生态诗学研究。著有诗集《世纪风景》、《熊国华短诗选》(中英对照)、《与石榴对话》;诗评集《刘荒田抒情诗赏析》、《从奔放到澄明》;评传《美国梦》等。主编《世纪末的沉思》、《海外华文文学读本·诗歌卷》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3-6 17:26 | 只看该作者
从不避讳自己在常德当过普通工人的经历,甚至以此为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3-6 21:40 | 只看该作者
诗人应该引领文化潮流,而不是跟在别人后面推波助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3-6 21:45 | 只看该作者
一种很多人参加的游戏
  
  解开一个结
  多一道皱纹
  再解开一个结
  多一束白发
  继续解下去
  多了一道道伤疤
  多少年的
  纠葛与缠绵
  乱麻还没有解完
  两人都伤痕累累
  发现对方
  都已经老了
  
  2003年8月11日
确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3-7 13:22 | 只看该作者
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艺术,毫无意义的东西有时可能就是最有意义的东西,关键在于诗人是否善于发现事物被遮蔽的本真意义和秘密,并且找到最佳的艺术呈现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3-7 22:32 | 只看该作者
宣传旅游而已,与诗何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9 11:4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