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时间宝贵。
在一个盛产‘诗’的年代,学会如何在一大片沙砾中寻找金子,是一个读者赖以生存的手段。
要不然,那么多读本。一首一首,逐字逐行地看。不累么?
鄙人通过长期实践,结合经验,总结出一些心得。现交由大家审核,观其是否有效。
归纳如三:
一看,赏心悦目。
常言文如其人,时常与人交际——初次见面,第一感觉尤为重要。从人物的相貌、着装、举止、神态,当即便有爱憎喜恶。
而文字更甚!尤以诗这种炼字的文学体裁。修饰一番,依然不堪入目,让人看得头晕目眩,耳鸣神衰。
可想未经打整之前?
我始终认为,好东西往往灵气逼人,不怕你发现不了。
也许有人会说:我是一个注重内涵的人。
对不起,可惜第一眼就看不上。
细看,轮廓分明。
如果有幸!能看到一首不至于让你头晕眼花的作品。接下来,应当再看作品的轮廓胚胎。
何为轮廓胚胎?形也,状也。
看结构。是一气呵成,还是辗转反侧,段落几何;是峰回路转,还是四周辐射,万法归一;是荡气回肠,还是凄楚婉约,一曲挽歌。
基本。作为一名合格的读者。再第二看中,是能够把握住作品的结构,节奏,以及其内在情绪的。
甚至发现结构的缺陷,找出节奏的堵塞,想象作者创作时的情形。
都不是难事。
在看,纵深几许。
通过前面两看的作品,基本都臻于成熟。
剩下的时间就留来细细品味了。
诗有九品:高、古、深、远、长、雄浑、飘逸、悲壮、凄然。
这关系到作者和读者的喜好和功力。
最后我还提出一个经验就是,经典之作大多都能做到雅俗共赏。
原来这才是写作的努力方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