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晨思文 于 2014-3-13 08:23 编辑
4
当今的网络诗坛上,诗歌出现一个多元化格局。各种风格,流派,各种表现方式,体裁,各种关注的社会题材,以及各种诗歌理念,都像雨后春笋一般涌现。诗坛出现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这对于一个曾经是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社会,无疑是一件大好事。这说明现代网络科技的力量已经打碎人们心灵的枷锁,人们的思想和创作力得到了自由奔放的表现。
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诗歌的主流。关注民生,关注乡土,关注社会底层弱者的生存环境,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作品,以及抒发对生命,对亲情,对爱情的情感作品,仍然占有很大比重。诗歌的人文精神,生命意识总是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地表现出来。我们可以看到,当国内发生如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那样的灾难重大事件时,诗坛上总会马上涌出无数哀悼罹难者,声援抗灾,祈祷生命的诗篇,有的诗篇还成为振奋人心的流行作品。这就是诗歌主流的证明。
诗歌的多元化需要创新,而诗歌的创新又促进诗歌的多元化发展,因此,创新,是推动诗歌向前发展的动力。特别是现代诗歌的创新发展问题,应成为诗歌发展的重大课题。在诗歌创新中,在保持诗歌与生活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需要对新的表现形式,新的语言风格,新的诗歌技巧进行探索。但这种探索,不能离开主流社会的价值观,不得堕入物欲红尘的诱惑中而丧失诗歌应有的精神品格。因此,那些迎合社会庸俗欲望的低俗化倾向作品,是不可取的,应予以抵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