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题目:《一天一年》或《生命的倒计时》
昨天,在空间看到一个朋友的文章《一天一年》。我过去看,才知道她病了,现在从容地等待死亡,进入生命的倒计时。她独身一人,没有成家,没有孩子,为了不让年已七十的老人伤心,她努力与疾病斗争,与死亡切磋感悟。生老病死,人生大题,上期我们写幸福的话题,这期就写关于痛苦的话题。
----------------------------------------------------------
本期点评:金川诗歌
---------------------------------------------------------
本帖有效期:2008年1月18日——2008年2月5日截止
————————————————————————————
我发出这个命题的帖子,就觉得有点欠缺,想起孔子的话:“不知生,焉知死?”题目出的有点过了。
可是现实之中真遇见这样的问题了。而且诗人海子的诗歌之中对死充满向往,只是以死为解脱,还不能说是对死亡的“知”。置之死地而后生,是知死之必然,扬起生的激情。在生命的进程里,回避一个重大人生命题,意味着为自己挖掘一个陷阱,海子把自己陷进去了。诗人,以诗歌为工具挖掘生命之根的灵泉以滋养自己,以精神的凝聚阻挡物欲的伤害,以智慧的目光凝视生命的内核,从生的这头,走到那头。
作者随着题意,以发条与时间的关系,抒发对生命进程的感慨“时间每前进一步
锁紧的发条就倒退一步”然而 “只要你忠诚的履行好对时光的诺言 /就一定会有人为你旋紧你需要的力量”,那人就是自己。只有自己懂得生活之中,现实事件与问题给自己带来的冲击力,那力量使人颓废,也可以使人昂扬。
是的,我们对一首小小诗歌没有企求,只要有这么一种灵动的激越,我们借助诗歌这个模式凝神思考过,激发过,心灵曾经有过战栗,这就足够了。唯此,一首诗歌于作者,于读着者之功效就够的大了。
是的,对作者的技巧与手法不需要赞美,赞美作者的技巧就是宣扬我是多么虚伪,因为作者的技巧、手法大家一看就知道,巧妙的比喻,来自顺水行舟。不过我刚发完命题帖子,作者就有如此一个作品:凝神构思而有见地,抒发扬情不乏真挚,也足可以少许给点恭维了。
敬畏生命,死不足以畏,但是足以让人深思,深悟,以诗歌吟颂死之慨然宏壮,足以让我们感觉生之绚丽与妙谧。
二〇〇八年一月十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