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韵诗派”新韵样板诗(新诗、散文诗、古体诗词曲今韵、曲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0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子文 于 2014-3-20 01:39 编辑

“新韵诗派”样板诗歌(新诗、散文诗、古体律诗今韵、曲赋……)

诗当有音有韵有律,这是前提,没有韵律不成诗!
然新韵走到如今,却历经诸多坎坷,似乎成为了空喊的口号。
子文不才,愿不辜负”新韵使者“老师的重托,把诗歌韵律进行到底。
为让各位新韵群友对新韵写作特色有更深的了解,
对韵律之间的衔接有更深的认识,以及诗歌的形式有所规范,
子文虽无才学,贴出数篇微寒之作,请各位老师、诗友指导教诲!
有关于韵律规则可参考《重阳新韵》或《现代汉语新声韵》常用字表[汤永进(草庐居士)著]

本贴目录:
一、现代新诗
1、顺逆而歌——归来
2、自由新诗——一季眷恋
3、双节新韵——新生

二、新韵散文诗
1、诗歌散文诗——霜菊
2、诗文散文诗——福田佳人
3、双行散文诗——牛娃共饮

三、古体新词(新生韵)
1、七言古风——八一家国
2、七言律诗——春日书院感怀
3、古体词曲——江城子-迎新

四、当代文赋
1、诗曲赋文——禺园曲赋
2、诗歌赋文——甲午新赋

五、附录
1、律诗平仄相救(网络文摘)
2、当代新诗发展的探索及建议(个人诗论)

一、现代新诗
1、顺逆而歌

归来(顺读)
文/子文

是谁还在黑夜中,泛滥、徘徊?
满街的繁华,窈窕着物欲秦淮。
放眼无尽的霓虹,激情澎湃,
试问西窗歌女,多少艳舞尘埃?

我把满腔的炽烈,凝固在琼台,
遥望世俗,筑就起金碧辉煌的色彩。
你的清纯,终于消逝在云烟外,
暗淡了亘古,沧桑了洁白。

放荡十三年,向谁语悲哀!
别问我从前,曾和几个女人相爱?
是否纵情以后,便从此不再!
为何遗憾,没有遇上一个女孩?

试问谁才是我一生,固执的等待?
浪迹天涯,何处见蓬莱?
我把惆怅与孤独,紧锁心怀,
守候在穹苍,寂寥的星海。

试问爱与被爱,几曾依赖?
没有疑猜,没有伤害,没有阴霾……
许下刻骨的誓言膨胀血脉,
回眸靓丽的容颜在梦里归来……

徘徊(逆读)

二0一四年二月二十日晚于广州禺园、、子文
(特点与规则——每行同韵,平仄相对,可三行三节,四行四节,也可多行多节,自己而定。每行不可太长,控制在十六字以下,字太多,韵少力!中间最好还能嵌入韵脚,即多出的韵,以增加韵势!)


2、自由新诗

一季眷恋
文/子文

沧桑中凝视你的双眼
温柔如此眷恋
我不敢转身
害怕没有永远

回望你从前的笑脸
记忆中的容颜
有多少刻骨铭心
是对你无尽的牵挂与思念

尽管岁月流逝
你已不再似从前
我的心却从未曾改变
想你胜过憧憬明天

如果将一生凝成一年
我愿沉淀所有情感
乞求上苍 为你
舍我 一季眷恋

二0一二年一月三日于广州禺园、、子文
(特点与规则——四行四节,首节一二四句压韵!中间节数二四句必需压韵,韵脚平仄适当相对!无标点,每行一句,有停顿,用空格隔开!新学者,最好以此格式开始,一步一步走进韵律。)


3、双节新韵

新生
文/子文

遥望远处飘散的尘,多少往事消逝无痕。
停驻在我的梦里,痴情复谁醒?
你的容颜,恋了秦淮江陵。
回眸昨日的倩影,淘尽我沧桑的旅程。

怅惘天涯,成败悲欢,一曲心魂。
春花明月,雁过寒潭,鹫岭云深。
你走过我尘封的门,温暖过我忧伤的眼睛。
埋葬了异水飘零,守候在故园黄昏……

固执地在人海中,痴痴地寻。
试问心中的观音,是否已默许我千年的缘份?
多少情殇,多少红尘,多少烟雨,多少怀仁?
舞罢霓裳,我的爱仍在苦苦地等。

也许今生已无归去,更无浮沉。
漫天的雪雨纷纷,洗净荒凉,带来清纯。
人心何必有恨,年年春来百花馨。
我把满腹的泪,留在眼中化作真诚!

此后——别再问我的爱有多深?
眷了一年,醉了千城,恋了一季,痛了半生。
你是我断桥上素白的烙印,铭刻在我的心灵。
我把一生一世的誓言写在手心——
只为等待伊人,相依新岁凌晨!

二0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于广州禺园、、子文
(特点与规则——所谓双节,即每行为两句。四行多节,每行压韵!也可多行多节,首起双节必需入韵,每行同韵,一韵到底。中间节数一二四句必需压韵,韵脚平仄适当相对!有标点,每行两句,也可每行多句,格式可自定。每行字数不得多出十六字,如有多出,必需双节共韵。)


二、新韵散文诗
散文诗简介:散文诗仍属于诗的范畴,但其文字较长,分行方面可分可不分,语言较为通俗,写作手法多变,重要的是流畅,压韵方面必需有,文字功底需要更深,可以通过多种写作修辞,重文采,含义深刻!语言如诗,内涵如散!

1、诗歌散文诗

霜菊
文/子文

你是我眼中一滴苦涩的泪,别问我为何没有哭?
年年惆怅你妩媚的金黄,此心对谁人相诉?
当红尘迷茫了我的视线,怅然回首——是我的孤独!
是否你仍然站在古道痴痴地等,遥望我的来路?

漫漫人生旅途,远隔乡关何处?
飘泊的心,靠不了岸;你的容颜,依旧如初!
你不只是在我的梦里啊——我此生依恋的霜菊……
凋残的是那个九月,你在我的手里,飘然离去!

看淡了荣华如烟,我如同诅咒了爱情的蛊!
流逝的滚滚江水,带走了草木荣枯——
我的心湖——澎湃起惊涛骇浪的雨!
那往事,我用一生铭记,在每一个夕阳日暮!

晨霜凄冷,山白寒露,身心两分,共饮玉壶。
你温暖了满城的秋色,嫁给了西风,寂寞吹拂。
莫问岁月匆匆,对此穹宇,天涯共度——
在凌烈的重九,登高怀远,遍插茱萸!

你是我心坎上一道深深的痕啊!我的血,只为你流出!
满身的伤痛,潦倒了黄昏,暗夜里模糊。
凝视星空,你始终绽放自己的色彩,不曾屈服!
不为谁而改变,只把心相守,只为爱留住……

啊!霜菊,你是我灵魂的归宿!
不管人世间多少年,不管俗尘多少酸楚,
你在冷酷的秋霜中,傲然舒展一身浓绿……
南飞的鸿雁,几声长鸣;倔强的花蕾,翩翩起舞!

有一种高洁,是沉默、是永恒、是空悟!
在信仰与现实的结合处,让无情的冰融化成温暖的露珠!
你满身的纯金,迎着寒风,在娇阳中沐浴!
一季黄华,一季傲骨;一年冷暖,一年眷顾……

二0一三年七月三十一日于广州禺园、、子文
(特点与规则——基本上与双节诗相同。四行多节,每行压韵!也可多行多节,首起必需入韵,每行同韵,一韵到底。中间节数一二四句必需压韵,韵脚平仄适当相对!有标点,每行两句,也可每行多句,格式可自定。每行字数二十二字内,如有多出,必需双节共韵。)

2、诗文散文诗
福田佳人
文/子文

剪烛西窗,对语话乡关。乡关不知何处,今夜佳人慰我心伤。轻抚心弦,拨弄几思量?袅袅余音,丝丝振荡。从别后,不曾梦秦桑!试问天涯在何处,天涯已断肠!

昨夜红烛台,憔悴几度春华!香销玉枕,容颜变幻。红尘中点点遗忘,不是不曾回首,回首已是远方!念想曾经花开如嫣,旧时岁月,为谁诉离殇?

去年春风乱,对镜容妆忙。情怀如今老,爱恨已然伤。琼楼身心锁,珠江海水茫。满目红粉泪,无言寄重阳!

怜君莫问当年,当年如心一把剑!剑里剑外,我剑难遮面!怜君莫叹明天,明天胭脂又一年!一年一年,残春能几年?怜君莫伤今晚,红尘中如俗世外!此情相依,胜爱百千场!

琴心切切,对酒一杯!音断琼宇,梦魂游荡!细诉往事情深,人生沧海浮萍,万里江山如旧,天涯南北飘零……

怅望故乡,故乡已是模糊的影像,近日里连梦也不曾想望!追忆南国,南国满身的疮伤,离合悲欢,对谁语凄凉?

素琴幽幽,举杯一偿!惜君为我着素妆,轻轻两行泪,浊酒一杯欢!我心在天涯,天涯唯今晚。逝去旧时的迷惘,把爱仍旧寄远方!

前程往事,几度春来秋去。旧时的时光,虚伪的辉煌;今夜的惆怅,佳人的余香!曾经流逝的华年,在滚滚人海中滔滔随浪……

琴心凄凄,狂傲饮满!醉眼莫忘江南,江南花开在胸膛!痛恨莫记红尘,红尘欢笑几人长?犹记驿路梨花,一树雪白在烟雨中绽放!

清心一曲,痛心一唱!几回风流,几回离伤。今夜温馨让我肆意春阳!念人世间千万条路,条条践踏!想故国百千江江河,江江血泪!

花开花谢,花谢花又开,岁岁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爱一季,恨一季,念一季,梦一季……人生在岁月的更替中无声无息地老去,梦想始终在遥远的地方,唯有现实时刻在身旁。

也许今夜,我当见离合而莫思悲欢,见花落而不问断肠,见红尘纷纷而莫问世事沧桑。或者以后,我当见故人而深情相望,见月圆而感恩四方,见风尘佳人而善待身边糟糠……

福田,曾经给了我浪漫的一晚!在那个书写着福字的田园!其实,那本来就不是田庄!那是南国一座美丽的城市!福田佳人,为我剪烛西窗!一曲琴音,从此我守候在纯清馨港!

二0一三年四月十六日于花城禺园、、子文
(特点与规则——无行数,无节数,形同当代散文。按段来划分,每段可用一个韵,灵活多变,每个韵必需要有四句以上,方可换韵,韵与韵之间距离相隔不可太远,情感表达方面可随意,平仄之间也可随意。最灵活的散文诗,如果把每段按新诗形式分开,每段就是一着新诗。最大的特点,可古诗新韵相配,真正的自由发挥!)


3、双行散文诗

牛娃共饮
文/子文

在人间,没有江湖,红着眼,怪我喝了酒。
走进地狱,反抗阎王,怕你,老子是小丑。

我笑,豪迈地笑,笑死庙堂一堆菩萨与狗。
狗死,我就是神佛,该杀的杀,该留的留!

下贱的屁股,你身上还有几个洞曲径通幽?
一百年前前后后,睡着老子,醉春秋风流!

二0一四年三月十五日晚与东莞樟木头、、子文

(特点与规则——二行多节,每行压韵!也可多行多节,首起必需入韵,每行同韵,一韵到底。每行相对,最好整齐划一,当然也可略有超出,但每行字数不可相差太多,要尽量让每字数与语气平衡,韵脚平仄适当相对!有标点,每行两句,也可每行多句,格式可自定。每行字数二十四字内,如有多出,必需双节共韵。)



三、古体诗词(新生韵)

1、古风七言

八一家国
文/子文

昨夜惊魂过南昌,九天雷裂河山伤。
炎黄儿女同悲愤,一腔碧血慰长江。
千年华夏几声叹,万里秦关泪苍苍。
醉舞霓裳春秋梦,心忧何处是家邦?

二0一一年八月二日于广州禺园、、子文
(特点与规则——一切均按古风诗要求,韵律方面按新生韵。不论七言五言皆如此!意境方面但凭个人功底。)

2、律诗七言
春日书院感怀
——赠广东书法院范桂觉主任
文/子文

恰是新春新雨天,
东风辞旧送余寒。
笔驰骏马奔福日,
书画惊雷迎喜年。
珠水万江存腹墨,
岭南四海育胸莲。
炎黄儿女中国梦,
极目穹苍望碧蓝。

二0一四年一月十二日于广州禺园
(特点与规则——一切均按古体律诗要求,韵律方面按新生韵。不论七言五言皆如此,初学诗者可以去《词林正韵》或《诗词格律》进行检测。有关于平仄相救,请见本文附录。意境方面但凭个人功底。别有七言五言绝句,皆按旧法新韵而行!)


3、古体词曲

江城子——迎新
文/子文

十年闽粤闯天涯,恋红花,敬儒家。
走遍青山,枕浪浴晨霞。
谈笑海江飞玉渡,挥剑气,舞琵琶。

五湖鸿雁聚南沙,立风华,傲千佳。
震翅和鸣,相望点朱砂。
新岁春归冬尽去,稠马志,踏高崖。

二0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于广州禺园、、子文
(特点与规则——一切均按古体词律要求,音韵方面按新生韵。不论词曲皆如此,初学诗者可以去《词林正韵》或《诗词格律》进行检测。意境方面但凭个人功底。)


四、当代文赋(古体新声)
新赋简介:一般为四言、六言,当中也可杂三言、五言、七言甚至九言,可配以诗作,词或曲,赋有回文(即回文赋,与新诗逆读相同,可以倒过来读,这种要求很高。可分为诗曲赋文,诗歌赋文、回文赋三种。赋言志,此为赋的特点,观今人写赋,很多皆为玩文字游戏,不可取。初学者当先通诗词,再以作赋。)

1、诗曲赋文

禺园曲赋
文/子文

北园香径,林深树翠。凭高楼遥望,尽繁华成辉。车来车往,坦荡途归。五颜七色,处处芳菲。好鸟相鸣,独立晨炊。问君何时来,执手共相约。梦里举杯,已是昨夜。往前一步,即见蓬莱!

禺园千古,南越都会。临海环江,地灵人杰。珠水开一线,港澳两相对。东去琉球,南至南沙。西连昆泰,北接吴湘。历朝历代,细数繁华。产渔乡之千粟,收南海之珍藏。民丰物盛,利尽千江。

秦汉连五都,莲花铸城墙。北雁经于此,客寄问天涯。越南数百里,隶属大唐家。千年华夏地,凋残如秋花。

海路重镇,江南屏风。遍地惊鸿,笑傲两广。痛惜虎门烟仓,凭栏空吊泪断肠。海国图志,屈成倭赃。黄海一会,天何不佑我中华。大麻如何远经南亚?明园如在是否悲伤?珠江海浪,流逝炎黄……

昔者天国,信奉太平。一堆草莽,纵横半壁天下。如何文虚武华,腐朽经伦世家。苍苍湖湘,流逝风花。对此河山洒碧血,故人莫悲摧。古来三分西蜀地,刘郎不曾回。怅惘都门,禺园南岭,霓裳歌舞,人间天堂。

望孙文旧地,君五十年流落他乡。挽乾坤于即倒,志三民于梓桑。七十二烈士黄花岗,觉民对妻书爱长。何堪如今有情郎,望穿秋水恨离伤。候门深似海,玉乔锁琼台。民主今犹在,世俗百千衰!

我自横刀欲向天,去留莫问此肝胆。痛我中国少年,悲我中国少年。五千年精魂断肠,叹后来人怀抱新欢。青山万里,无限风光。潮平两岸,声声海浪。莫再沉伦堕落,负我大好河山。

旧地重游,正值春花好!和风柔顺,娇阳万里,天朗气清。看城北山外,有故人招手。禺园沧桑往事,醉醒天涯春秋!如今爱恨在心头,归去,亦无惆怅,亦无心忧。眷恋此情,痴心一笑!

回首山萋萋,怅望痛离离。爱恨人间事,如同梦依依。

二0一三年二月十六日(大年初七)于广州禺园城北、、子文
(特点与规则——一切均按古体诗赋要求,音韵方面按新生韵。每节之间可换韵,意境方面但凭个人功底。)


2、诗歌赋文

甲午新赋
文/子文

癸巳即隐,甲午逢新。长城内外,江河南北,举国迎春。神州上下,万里中华,普天同庆。爆竹声声旧岁尽,家家户户把新迎。门上倒贴金福字,庭前点亮招财灯。逢人相报喜来到,笑语竞夸花满盈。除夕团圆千万载,共祝华夏四海春!

时来风光万里,举目云淡天清。临江海之滔滔,沐红日于当头。赏百花之娇艳,贺岁华之年新。正吉兆大年初一,登高处,凭禺园之江楼,望海天之风景。珠水成碧,旭日高升。万古青山,连绵无垠。广袤穹宇,茫茫无尽。

壮哉!中华!醉我江山如画!绵绵远山,滔滔江海,莽莽草原,漫漫黄沙。身披五彩锦绣,孕育亿兆灵长。北归漠河冰雪,南阔南海渔乡。东有蓬莱仙境,西囊西域槐桑。五岳泰斗,九重昆仑。日月天池,雅鲁疆藏……

共亘古与云生,起壮怀于豪放。回首千年往事,细数成败悲欢。江山几曾离散,容颜几度变换?昔者汉唐,开辟丝绸之路,具通海商。至宋元明,泱泱帝国,谁与争广?千营铁骑,踏遍中欧两河长!咆哮海浪,飞溅非洲印度洋!

恨我满清数百年,社稷江山几败光。闭门锁户堪称霸,贪腐成风金做棺。赔掉疆土百万里,断送血脉千亿伤。八国联军同压境,天朝上下哭爹娘。慈喜妖妇何不死?戊戌君子痛国殇。黄海一会十亿两,甲午英烈为谁亡?豪抢三日贼纵火,细诉明园已沧桑。魂销鸦片不图志,虎门哑炮泪凄凉。千载根基毁一旦,万马齐喑度寒霜……

再者民国,内忧外患,军阀中原,混乱一团。河山可成一统,海域可曾相望?为何兄弟相残,无限泪染秋江。无耻当年倭盗,嗜血贪婪成狼,占东北,霸台湾。可怜南京三十万子民,全皆饮恨而亡。十年平寇路,血雨洗江湖。骨肉两离散,清明久悲哭。纵横坟前泪,跪拜祖遗屋。华夏今何在,冷暖煮归途。

新岁又逢甲午,百二十年来,可曾忘怀当初?钓岛至今难属,狼子野心未除。东有美帝称孤,南有诸国窥楚。不可一世印度,时而挑衅领土。再者国内,贪赃成腐,人心世故。土豪争霸,伤风败俗。宝岛离心不附,疆藏域民久疏。道德泛滥四处,势强黑恶奇出。官商勾结拧股,贫富对比悬殊。夜夜琼瑶歌舞,满城物欲红烛……

痛哉!中华!九千年龙凤今古!是岁年许,噙满祝福。莫忘前朝往事,感怀今日沉浮。愿神州千万里,亿万子民,英雄儿女,成败与共,荣辱如初!从仁教,化德育,诊吏治,罢贪腐,行节俭,共甘苦,清民风,正民俗。民兴则国顺,国顺则民治。民旺则国强,国强则民欣。愿我泱泱华夏,朗朗乾坤,亿兆炎黄,万众齐心,五湖四海,众志成城,同筑复兴路,共圆中国梦!


二0一四年一月三十一日(中国年甲午吉岁正月初一)于广州禺园、、子文
(特点与规则——一切均按古体诗赋要求,音韵方面按新生韵。每节之间可换韵,意境方面但凭个人功底。)



附录一:关于平仄的拗救 (摘自互联网)

    近体诗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为"拗",有拗有救,才为不病。就是说,按标准句式,这个字该用平声的,你用了仄声,"拗"了,那末在本句或对句相应的该用仄声的字眼上,换个平声字,这就"救"过来了,这叫仄拗平救。若是该用仄声的字眼上,你用了平声,那就在本句或者对句的相应的该用平声字眼上,换个仄声,这叫平拗仄救。用调节平仄声的方法,使诗句出现新的和谐,这种方法"拗救"。拗救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本句自救,二是对句相救。
   
    本句自救,就是在一句之中,上个音节该用平声的字眼上,你用了仄声,仄拗了,就在本句下个音节另一个该用仄声的字眼上,换个平声,这就平救过来了。或者上个音节该用仄声的字眼上,你用了平声,平拗了,就在下个音节该用平声的字眼上,换个仄声,这就仄救过来了。
   
    对句相救,就是在一联之中,出句该用平声的字眼上,你用了仄声,仄拗了,就在对句该用仄声的字眼上,换个平声,这就平救过来了。或者出句该用仄声的字眼上,你用了平声,就在对句该用平声的字眼上换个仄声,这就仄救过来了。如果对句拗了,出句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来救。

    在前人近体诗中,常常出现一联之中,既有本句自救,又有对句相救,形成本句自救与对句相救的复合,这叫作一拗双救,。

    拗救有条规矩,叫作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现在分别介绍上述拗救形式。

    (一)本句自救。有两种大拗是必须救的。

    第一种是救孤平。前面讲了孤平是诗家之大忌,也是大拗,是必须救的。若是你作诗时,用乙2句式(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五言的第一字,或七言的第三字非用仄声字不可,那怎么办?有办法:可将五言的第三字,或七言的第五字,该用仄声的,改用平声,这就把孤平救过来了。这种救法,五言叫作一仄拗三平救(简称一拗三救),七言叫作三仄拗五平救(简称三拗五救)。下面举例说明之。

    五言一拗三救:

    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仄平平仄平
    (字下面的表示该平用仄,表示该仄用平,下同)
   
    这句恰在第一个字(头节上字),该用平声的字眼上,用了仄声"恐"字,若不救便成了孤平句。于是就在本句第三个字(腹节上字),该用仄声的字眼上,用了平"天"字,这就把孤平救过来了。又如:

    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春有怀》)
    仄平平仄平

    这句的头节上字该用平声,而"北"是仄声,为避免孤平,就将该用仄声的腹节上字,用平声的"江"来救。

    七言诗的三拗五救,也是用腹节上字(第五字)的平声去救头节上字(第三字)的仄声。就是第三字该平而仄,第五字该仄而平。例如:

    未到晓钟犹是春(贾岛《三月晦曰送春》)
    仄仄仄平平仄平

    这句头节上字(第三字)"晓"该平而仄,于是就用腹节上字(第五字)该仄而平的"犹"去救。又如:

    一任晚山相对愁(程颢《题淮南寺》)
    仄仄仄平平仄平

    这句头节上字"晚"该平而仄,用腹节上字该仄而平的"相"去救。
   
    七言乙2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仄拗了,能不能用第一字的平去救?不能,即使第一字用了平声(平仄仄平仄仄平),还算"孤平"句,必须用第五字的平去救。那为什么?原来救孤平是以五言为准的,五言必须在第三字上救,七言就必须在第五字上救。

    第二种大拗是"特拗"句。

    不是说"二四六分明"吗?可是在近体诗中的乙1句式(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中,五言的第四字、七言的第六字该用仄声的偏用平声,成了: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恰恰在重要的节奏点上平仄不合,乃至句中音节相间,联中句间音节相对,诗中联间音节相黏的规则统统不管。这似乎大大违反了平仄规则,成了平仄上的特殊形式。这种形式五言称之为四拗三救,七言称之为六拗五救。拗者,不顺也,违反常规也。可是这种五言的第四字该仄而平,第三字该平而仄,七言的第六字该仄而平,第五字该平而仄,在前人诗中屡见不鲜,乃至科举考试的试帖诗,也容许用此种句式。这种特许犯规的句式,用的人多了,公认为合辙的句式,也难称其为"拗"了,故王力《汉语诗词律学》中称之"特拗"。

    "特拗"例句:

    五言:

    仍邻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七言: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游人(白居易《邯郸至夜思亲》)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种"特拗"句式,多数用于尾联的出句,成为唐宋诗人的一种时尚。用于其他联的出句也有,但较少。现代人作旧体诗,也常用这种句式。鲁迅诗: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哀范君》)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卮酒食河豚(《无题二首》)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诗: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喜闻捷报》)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答友人》)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送瘟神》)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用这种本句自救方式,必须注意的是:五言的第一字平声,通融不得;七言的第三字平声,通融不得。一般不能把五言的平平仄平仄,通融成仄平仄平仄;把七言的仄仄平平仄平仄,通融成仄仄仄平仄平仄。如果这样通融,五言成了平仄间等,七言三仄当头后面又平仄间等,吟起来拗口,听着不顺。
   
    第二种是锦上添花式的本句自救。在前面介绍的律式表中,平仄可以通融的字眼,一般无须拗救。可是许多人在作诗时,有意无意间,造成了拗救的局面。这样,在声调上更和谐,节奏更鲜明。例句如下:

    1.第一字该平而仄,第三字该仄而平。

    镜湖流水漾清波(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只研朱墨作春山(鲁迅《赠画师》)
    曙光初照演兵场(**《为女民兵题照》)

    2.第一字该仄而平,第三字该平而仄。

    亭脊太高君莫拆(白居易《高亭》)
    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牡《泊秦淮》)
    心事浩茫连广宇(鲁迅《无题》)
    班竹一枝千滴泪(**《答友人》)

    这种本句自救只限于七言的甲1、甲2、乙1三式,若用于七言乙2式就成了孤平句了(平仄仄平仄仄平)。

    (二)对句相救
   
    第一种是腹节上字前拗后救,或后拗前救。前面曾说过,写诗时,七言的第五字、五言的第三字(腹节上字),尽量按标准句式写,最好不用拗字,若是腹节上字拗了,要尽量用对句相应的字去救。所谓小拗,就属这一类。例如:

    落曰鸟边下,秋原人外闲(王维《登裴迪秀才小台作》)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谁言宰邑化黎庶,欲别云山如弟兄(李嘉佑《承恩量移宰江邑》)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歌声袅袅出清漠,月色娟娟当翠楼(杜牧《南楼夜》)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上述拗救方式,叫作前仄拗后平救,但也可能是后平拗前仄救。诗人写诗,有时对句腹节上字非用平声不可,于是就将出句腹节上字的平声改用仄声,来个平拗仄救。
   
    这种拗救方式只适用于出句是甲1句(仄仄平平仄或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是乙2句(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的一联。其他联式都不适用。因为用了这种拗救就会出现三平调和三仄脚。

    若是乙2句作为出句,也就是入韵诗的首句,腹节上字该仄而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对句怎么样救?不用救。因为对句是甲2句(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其腹节上字正好是仄声,平仄相对,若是以平相救,则成为三平调了。七言诗首句入韵的多,前人以乙2句为首句,第五字用拗字的不少。例如:

    承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戎昱《离家别湖上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庭院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张耒《夜坐》)
   
    所谓一三五不论,其中第五字只有在上述条件下,即乙2句作为入韵诗的首句时,仄改平而不用抵偿。写近体诗时,腹节上字尽量不用拗字,如用了,应尽量去救;当然,不救也勉强合辙,故云"小拗可救可救不救"。

    第二种是为了将诗句的声调调整得更和谐的前拗后救,同第二种本句相救一样,属锦上田花之列。例如七言第一字的前平拗后仄救:

    才见吴州百草春,已闻燕雁一声新(皇甫冉《送陆澧、郭郧》)
    闲遣青琴飞小雪,自看碧玉破甘瓜(鲍溶《夏曰怀杜附马》)

    前仄拗后平救: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放言》其一)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其五)

    五言第一字和七言的第三字前拗后救: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王昌龄《道郭司仓》)
    客心争曰月,来往预期程(张说《蜀道后期》)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白居易《燕子楼》)
    井转辘轳千树转,门开阊阖万山秋(许浑《秋曰候扇》)

    这种头节上字的前拗后救,只能用于仄拗平救,若是平拗仄救,这一联的对句就犯狐平了。

    第三种是一拗双救。就是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并用,是自救和相救的复合方式。这也属锦上添花之列。例如七言的第一、第三字既本句自救,又对句相救: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杜甫《九曰蓝田崔氏庄》)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丈拥千官(岑参《和贾舍人早朝》)
    南苑草芳眠锦雉,夹城云暖下霓旄(杜牧《长安》)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温庭筠《利州南渡》)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苏轼《有美堂暴雨》)
   
    这种拗救,出句和对句平仄字字相对,声调极为和谐,故诗人最喜爱用它。在唐宋人的七言律诗中,出现这种双救句式是很多的。据王力教授考据,中晚唐以后,使用这种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句式,一联中字字平仄相对,成为一种时尚,比使用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标准句式的还多。

    一拗双救常常与救孤平结合在一起,例如:

    久客得无泪,故妻难及晨(杜甫《促织》)
   
    这一联对句腹节上字"难",该仄而平,既救了本句头节上字该平而仄的"故",避免了孤平,又救了出句腹节上字该平而仄的"得"。它兼任两种职能,既救本句孤平,又救出句腹节上字。又如: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温庭筠《送人东归》)

    这一联出句和对句,既各自本句自救,又相互而救,既救了对句的孤平,又调整音节更和谐。这种一拗双救在七言诗中较常见。例如: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贾岛《三月晦曰送春》)
    溪云初起曰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第四种是特殊的一拗双救句。一般对句相救是出句和对句同一位置上的字相救。如出句第一字拗,对句第一字救;出句第三字拗,对句第三字救;出句第五字拗,对句第五字救。这种特殊的一拗双救是错位相救,用对句的第五字去救出句的第六字。不仅可救一个拗字,还可救第五第六两个拗字。这个对句必须是孤平自救句,即仄仄仄平平仄平。

    例如:

    眼前扰扰曰一曰,暗送白头人不知(许浑《旅怀作》)

    对句的"人",平声,既救了本句该平而仄的"白"字,避免了孤平,又救了出句该平而仄"曰一"双拗字。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对句的"无",平声,既救了本句该平而仄的"向"字,避免了孤平,又救了出句该平而仄"有万"双拗字。

    下面是以对句五平救出句六仄的例句:

    五更归梦常苦短,一寸客愁无奈多(黄庭坚《次韵王稚川客舍》)

    对句的"无",平声,既救了本句该平而仄的"客"字,避免了孤平,又救了出句该平而仄的"苦"字。

    霜林染出云锦灿,春色并归风露秋(元好问《游友泉寺》)

    对句的"风",平声,既救了本句该平而仄的"并"字,避免了孤平,又救了出句该平而仄的"锦"字。
   
    前面曾讲过写近体诗应尽量避免三仄脚,若非用不可,也可以救,但不能在对句同一位置的字眼上救,因为对句腹节上字仄拗平救,就成了三平调。碰到这种情况,只能用对句错位相救。即用对句头节上字该仄而平去救出句腹节上字的该平而仄。
    例如: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王维《和贾舍人早朝》)
    坐地曰行八万里,巡天遥望一千河(**《送瘟神》)
   
    拗救是近体诗调节平仄的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上面讲的仅仅是一些基本的、现在旧体诗仍沿用的一些规则。除此之外还有所谓"拗句格",就是半拗半合律的诗,例如崔颢的《黄楼楼》:

    昔人已剩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曰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的首联、颔联平仄失对,四句都有拗字,也不救,不合律;只有颈联、尾联合律。这种"拗句格"是古体诗向近体诗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变体。
    还有所谓"拗律",就是律诗句句皆拗,一拗到底,例如杜甫的《崔氏东山草堂》: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气爽相新鲜。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曰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粟,饭煮青泥坊底芹。
    为何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这首"拗律"是"老节渐于诗律细"的诗圣刻意用古风的格调写的近体诗。这种"拗律"有条规矩,就是必须句句皆拗,不能有一句律句。若是你还不辨平仄,给自已写的诗标上"拗律",那可不行。因为难免不"瞎猫碰死毫子",冒出句把两句律句来,这就闹笑话了。有的同志因不辨平仄,就想学古体诗,其实,不辨平仄,学古体诗也有困难。因为唐宋以后的古体诗讲究古朴风格,讲究"避律",就是在诗中尽量避免出现律句。
   
    这些"拗句格"、"拗律",宋以后很少有人做了,这里所以举例说明一下,目的是使大家读旧体诗时,碰到这种情况,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例如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诗词集》里有一首《咏贾谊》,就是拗律: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情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有的学者认为,**的诗受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的影响较大,是的,在他一些作品中借用或化用了不少三李的某些诗句。但窃以为,他在声律上,更多地步杜工部,除前面曾指出,在他律诗中很少出"上尾"之外,还有这首拗律为证。
   
    同样还要说明的是,唐人近体诗中有所谓失对、失黏的现象。失对就是一联中平仄不相反,这在五言诗中较多,七言诗中较少;失黏就是两联之间平仄不相同,这在五言诗七言诗中皆有,七言诗中居多。王维的两首有名的七绝,一首失对,一首失黏。

    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这诗首联失对)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这诗首联尾联失黏)
   
    在律诗中失黏的更多,有首联与颔联失黏,有颔联与颈联失黏,也有颔联与尾联失黏的。这种失对、失黏,也叫拗对、拗黏,拗者,不顺也。这些是古体诗向近诗转变中出现的,所以也有叫作变体或变例的。但宋以后科场中不准有失对、失黏的诗,于是黏对就成为律诗的金科玉律。


附录二:当代新诗发展的探索及建议
当代新诗发展的探索与建议
文/子文

郑重声明:
1,以下所有言论,纯属个人探索性尝试观点,不针对任何一个人!
2,不论阁下对这些观点是否支持还是反对,均与他人无关!
3,本文谢绝应声唱和,请有理有据,直言批评指正!
4,本文一万二千余字,请您以淡定的心态耐心看完!
5,如您钟爱此文,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其出处!
以上!
致谢!

一、我心中的诗歌

言由心生,诗为会意!打开华夏文明的璀璨扉页,延绵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君可知,没有诗歌,就没有神圣的东方!诗的光辉灿烂、源远流长,它承载着中华的兴衰,鞭策着中华的繁荣!中华的辉煌,正在于她是一个诗的国度,是诗凝聚成了她的灵魂,汇集成了她的信仰,炼就了她雄伟的骨架,陶冶了她广博的胸怀,才使得她的肌肤如此丰盈!
诗是崇高伟大的,她至高无上地铭刻着华夏儿女的龙凤图腾,并且呕心沥血地哺育着炎黄儿女的沧海桑田……
一个不懂得中国诗歌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深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一个中国的文人,如果他抛弃了诗,他将什么都不是!如果华夏抛弃了诗,抛弃了这亿万人的精神食粮,则华夏早已不存于世!
华夏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六书”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而自古中华诗歌之美,是音、形、义三者的完美组合!这与汉字的本来岂不是合二为一!是诗歌,她流传、继承着古老的东方,没有了诗歌的弘扬、推广,汉字岂非不存哉!
从《诗经》到《离骚》,从汉乐府到陶菊田园,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杂剧,到明清诗歌小说……诗歌的繁荣昌盛,歌颂着中华的荣辱沧桑,她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时代,推动着古老的中国豪迈向前。诗歌不仅承载着历史,而她本身就是历史长河中绵绵不绝的洪浪清泉!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没有了诗歌,那还有汉字吗?如果中国没有了汉字,那还有中国吗?蒙古,曾经一统中国一百多年,他有蒙古文。满清,曾经一统中国四百余年,他有满文。日本,曾经奴役宝岛台湾及东北三省数十年,他有日文——当然,那只是变形后的中国象形文字。香港澳门,历经百余年的丧权屈辱,最终回归祖国。细数中华海外,还有好多的地方,是用中国的汉文书写的名字!
这一切到底是为何?因为他的子孙世世代代还在歌唱着中文,还在沉吟着中国的诗歌!这宝贵的精神食粮,带给了他们无穷无尽的力量,使他的灵魂——撑起了铮铮铁骨——倔强傲然地屹立!吟唱诗歌,可以让信仰翻腾,灵魂再生!就如同孙悟空五百年来饮着铁水铜桨,即使历经了八卦炉三味真火的焚烧,无穷无尽的法力仍然可以复原!
面对近代沦落屈辱的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在诗歌中走向了永恒,古代汉语如同裹足的三寸金莲,再难追赶蓄势太久的山洪急流,诗歌仿佛历经了漫长的黑夜与寒冬……然而,从古体诗歌中演变而成的新诗应运而生,它如同千万股涓涓细流,汇聚成海。给无尽的黑夜带来了星星般的光茫;给漫漫寒冬带来了萤火般的温暖,是诗的灵魂和力量,召唤诗人的信仰和希望,继而燃起了雄雄的烈火,照亮了夜空,炽热了寒冬……五四运动,如同山洪暴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国,风弥海外。新诗打破所有的沉寂,首当其冲,白话文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在风雨飘摇的当代中国大刀阔斧地披荆斩棘!
细数华夏历史长河的沧桑风雨,诗歌——她以一种让任何一个龙凤儿女顶礼膜拜的力量永远至高无上!她不是权力,但却胜过权利千万倍;她不是金钱,但却是任何金钱都无法买得到;她不是物欲,但却足可以让物欲空灵,让浩气长存!她是汉字的精华,是炎黄的精魂,是广博的仅属于中国的精魄!
然而,近百年来的新诗发展之路,为何见到的不是新诗真正的昌盛繁荣,为何见到的不是诗人对诗歌至高无上的精神追求?难道是新诗引领不了日益膨胀的百千中国文化,还是新诗只能成为市井小民的窈窕之章,登不了大雅之堂?而那些自称为诗人的人,又写过几篇真正的诗歌出来?还是为了名和利,诗歌的尊容,几次三番被屈辱,最终成为了某些人冠冕堂皇牟取利益的贵冠?于是新诗在短暂的暴发之后,又归于沉默!她几乎支零破碎,杂乱无章,流于堆砌,华而不实,空洞无味……
打开近代诗歌词海,那一篇篇所谓的灵魂之音,戴着粉饰的头衔,在诗歌的海洋中发光。而至于那些所谓的诗人,如同在诗歌的海岸边拾得了一个破烂贝壳,便大张旗鼓地吹着喇叭!最让人痛心的是,喇叭竟然吹得响亮,一大堆后来人接踵而至,追着喇叭,四处游晃,最后枯坐一团,渴死在沙滩上。诗歌的海洋近在咫尺,可是谁都没有胆量,敢只身跳进诗海里,去品尝一下水的甘甜,去以身一试海的深浅,去激起一片诗海的浪花……
而那些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所谓的诗歌存在着,她是被那些以金钱为最终目的的传媒穿上了金缕衣,嵌上了金钢石,然后五光十色的出现在世人的眼里!而诗人呢,他在虚名中沉醉!久而久之,终有人捅破了外表的那层金粉,于是腐朽破败被一览无余,怨恨和不屑骤然广泛流传……于是,新诗被摒弃,诗歌也暗淡了色彩!
庆幸的是,诗歌的灵魂依然存在于华夏儿女的骨髓中!既然新诗如此泛滥成灾,那就走回旧路,访古吧!可是如何访呢,再追随着前人的足迹,一步一步地去深入探索,去翻多几个跟头,然后搞得浑身是伤,满身是血,最后心力憔悴。就几个人在深山密林中走路,如何能探出路来,最多也只能在山边徘徊!陶醉于满山的风景,却身不能容其中,只能孤独而返,摇头叹息。那些古人精心修建好的亭台楼阁,已经完美无缺,乘乘凉那是绝对可以,并且还要多走动,多细心观察,这样才能够追随古人的灵魂,建设起今天的琼楼玉宇。但如果要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在那中间,硬生生地造出一个水榭歌台,那决对是无法和谐统一,而破败了一园美景。
汉字深哉!诗歌美哉!华夏壮哉!为何今日之诗歌——如此悲哉?
可否有诗人情深“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可否有诗人含泪怅望《楚辞-离骚》?可否有诗人挚爱南山菊花一缕霜秋?可否有诗人秋日沉吟滕王阁楼?可否有诗人相邀明月,对酒当歌?可否有诗人独自登楼,满身飘泊?可否有诗人长江北望,挥剑长啸?可否有诗人眷恋青梅,绿肥红瘦?可否有诗人南北零汀,正气长留?可否有诗人龙泉挂壁,家国不老?可否有诗人徘徊雨巷,肠断康桥?可否有诗人天涯海角,几度乡愁……
诗歌——你不是华夏大地不老的传说,而是亿万儿女不老的渴求!愿在你广漠的海洋中驾起一片远帆,直至诗人的灵魂与你融合,即使阴晴圆缺、潮涨潮落,爱——始终天荒地老,万古长留!



二、走新诗发展之路

历史文明一直向前,中华文艺的伟大复兴,当由新诗撑起一片光明。
我们不可能回到遥远的古代,也不可能再达到古体诗词歌赋的水平。但是文学需要继承,诗歌更需要承传!
只有好好地继承,大力承传,才能推陈出新,才有新诗发展的大繁荣!
唐诗、宋词,历经千百年的风风雨雨,在诗歌的国度中仍然如此光辉灿烂,那是因为有太多的后来人,大力弘扬,前赴后继。
新诗发展至如今,历经了近百年的沧桑,为何反不如先前的狂热,仿佛在倒退?
愚以为,那是因为新诗形体上没有严格意义上对形式、格律、结构的规范及要求。近代的诗歌,长长短短不一,形式上无美感可言。而诸多新手诗人,基本上没有深入对格律的探讨及分析,自然无法让诗继承韵律之美。最近流行的无韵之诗,无益于断诗歌之羽翼,却做梦翱翔飞行。至于结构上,更如同一地碎石,大大小小,奇形怪状。
新诗历经了多种探索,走了很多曲折,势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真正能发自诗人肺腑,经得起反复吟诵的诗歌很少很少,而能够引领潮流独领风骚的大诗人更是少得可怜。
很多的诗人只是在画前面诗人的临摹,再经过些许涂鸭,依样描了个奇特的葫芦,然后便大张旗鼓地自成一家,便也自称为诗人!
于是新诗写得越来越滥,形式五花八门,内容五颜六色,却越写越走不出世界,倒是窝在了家门。更糟糕的是,连家里人也都嫌弃起来,本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诗歌,却硬生生地被贬得一文不值。而很多的诗人呢,还沉醉在诗歌的梦里,手足舞蹈!
为何诗人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因为诗已经越来越不被世人接受!有时候竟然连一句最简单普通的微博都比不上……而诗人却还在自己的诗行中孤芳自赏!
为何新诗越来越不被大众接受?是国人的教育水平太低,读不懂诗?还是写诗的人水平太高,故意让国人读不懂?
人教版语文书小学三年级下册有一首古诗《乞巧》——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郞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多么贴近现实的意象,多么完美的组合,多么真挚的情感!把爱情的千古传说与现实合二为一,几乎不用解释,便能明白!可是你要想把这短短的一首诗用现代汉语一字一句地翻译出来,那几乎是无法达到的境界。这就是诗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可惜,这是首古诗,它不属于现代新诗的范畴。在广阔的中国诗歌海洋中,它如同一滴水一样渺小。比它写得更深情、更真挚、更完美的诗章多得如数不清的牛毛。
而近代诗歌的命运又如何呢?
知名的近代诗人及其成名诗歌主要有志摩的《再别康桥》,望舒的《雨巷》,以及余光中的《乡愁》,席慕容的《错误》,再有现代朦胧诗新秀,如顾城《一代人》、舒婷《双桅船》……
不难看出,新诗的影响力量及流传广度,都在倒退。为何新诗反不如五四暴发之初?在笔墨纸砚都稀缺的旧中国,还有那么多诗歌真诚的追随者,让一篇一篇广泛流传。而如今的网络如此发达,各大诗歌网站如雨后春笋,冲天而起。轻轻一点,那些诗歌就如同银河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仿佛诗人是越来越多,而赏诗、读诗、爱诗的读者,却越来越少……
诗歌本当来源于诗人真诚的情感,完美纯洁的心灵,加上诗人的精神与信仰,用字字如金玉般的文字表现出来,这像是诗了!
但这与诗的要求还相差一段很远很远的距离,为何呢?你不觉得这似乎缺少了些什么吗?因为它并不完美!
它的不完美真正的原因在于——它缺少了一个规定,缺少了一种对严式、格律和结构上的严格束缚!
纵观现代新诗,它就如同满地落红,凌乱不堪,失去了一种整齐一致、起此彼伏的完美!当然,这并不是说语句凌乱就不美,也并不说没有了韵律就不能读,而是太多的凌乱加上没有一点点歌韵的语言叠在一起,那绝对不美!
古体诗词在结构和形式上要求太高,而现代汉语高速的发展,大众化程度越来越广,因而它渐渐地失去了新生的力量,再难无法引领现代文化潮流。
而近代诗歌呢,它几乎上完全没有结构和形式的要求,或一味地追求于意境,或一味地追求于创新,要么高深莫测,要么平平淡淡……
如其说是因为新诗失去了信仰,失去了灵魂,从而失去了它崇高的价值,倒不如说是因为新诗缺泛了对形式、韵律及结构上的严格规范,新诗失去了一种规范的美!所以近代诗歌离奇而庸俗太多,泛滥而精华太少!诗歌的命运如此,诗人又如何不悲?
诗人想访古,却妙句难得;想走近新诗,却只能自由发挥——于是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任何美感可言,流于形式,自娱自乐而已!
而至于那些歌功颂德、哗众取宠的文章,可以称之为诗了,并且冠冕堂皇地走近了寻常百姓家,这更有碍于新诗的发展!
当代中国,为何文坛如此寂寞,为何文学如此没落?为何社会如此狂躁?为何人心如此轻浮?传统的东方文化被弘扬继承的越来越少,取而代之却是西欧俗媚的新潮——这些都是因为诗歌!古体诗歌已经失去了它的领航力量,而新诗却无法满足日益膨胀的社会价值追求!它不能给世人以精神、以力量,它不能够净化那些肮脏的灵魂,更不能让那些卑贱的骨骼毅然高大起来!
而它恰恰反其道而行之,或直走朱门,妩媚低俗;或艳丽有余,厚重不足;或杂乱无章,音律全无……
这还属于数千年来统领华夏文明之邦的诗歌吗?这还称得上源远流长,光辉璀璨的中华诗歌吗?这还是傲立于文坛,让灵魂不死,至高无上的诗歌吗?而这些自认为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现代诗人,还算是诗人吗?
新诗不仅需要推陈出新,也必需要承传古代汉语诗歌的精髓,让诗歌源远流长!
当代新诗人应该适当探索性的规定新诗的结构要求,规定新诗的形式要求,再规定新诗的韵律要求,慢慢地改变它,再完善它!让它成为永恒不死的文化精神食粮!
别忘记了汉字的由来,它是音、形、义三者的美满统一,失去了任何一样,都是残缺!
为新诗而奋进,不需要万马齐喑,但见百家争鸣!
新诗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寒冬,当迎来一片阳春!
也只有新诗的繁荣昌盛,才能带来伟大的中国文艺复兴!
——因为只有诗歌,才能真正的引领时代文化潮流!
——因为它是最真挚、最纯朴的心灵所抒发的豪迈、高贵的灵魂的影子!
——而它必将成为,现代浮躁的人群当中最沁馨的心灵鸡汤!



三、我对新诗韵律的粗浅认识

从音律上来看,诗是要有韵律的,无韵不成诗!
所谓诗歌,最粗浅的理解为,一首精美的诗本来就是一首歌,它必定可以像唱歌一样地唱出来。而诗失去了韵律又怎么能唱?这样又如何能称之为诗歌呢?
韵律之美,才是诗歌真正的语言之美!
诗歌有形式美、结构美、韵律美的外表形式,也有意境美、感情美、精神美的实质内核!
古体诗词赋曲有严格的音韵要求,并且配上形式,使语言几乎达到了完美极至!
这样更加深化了诗歌本身的意境、情感、和精神……
如同古代散文,即使语言再美、意境再深,仍然不属于诗歌范畴!如《岳阳楼记》、《赤壁赋》……至于民间流传的山歌与民歌,那就更加无法与诗歌相比了。
能够收录民歌的属于《诗经》的那个时代早已经过去,而诗歌本身也已经有了更高的价值追求!从《诗经》到《汉乐府》,从《陶诗》到《唐诗》,从《敦煌曲子》到《宋词》,再从《元曲》到《明清诗歌》,这些都是诗歌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自我的完善与更新。
但任何一种新诗体的出现,它始终离不开的就是韵律。而《唐诗》和《宋词》更是对韵律有最严格的要求。
现代诗歌伴随着现代汉语应运而出,突破了古代汉语的某些束缚,但仍然保留着一定韵律的要求。五四之期的主流诗歌形同如带着韵律的新版唐诗宋词。如戴望舒的《雨巷》,音韵凄美,一气呵成。几乎与此同时,现代诗歌又多出了另一种形式上的规范,而且结构上也继承了唐诗绝句的遗传。如十六行诗,总共四节十六行。余光中的《乡愁》质朴纯真,情深意重。
然而,纵观当今诗人所写的新诗,大多有承传,但却难以深入。继散文诗悄然催生以后,又无端多出一种无韵之诗,新诗再次被打破对韵律的至低要求,如此便再也分不清什么是诗,什么是文了!
八十年代的朦胧诗曾经风靡一时,也曾一度引起了广大诗歌迷的热烈追捧。可是太过于朦胧的意境,几乎无法让读者能意会诗中的深意。于是众说纷纷,褒贬不一。想要让这种朦胧诗歌成为诗迷的精神食粮,从引领浩瀚的中诗文化,无异如赶鸭子上阵,兵败如山倒。这或者也是新诗倒退的原因之一。
中国古诗中不乏有朦胧诗名作,但也不至于朦胧得让人看不懂,不明白当中的弦外之声。如千古绝唱的《离骚》、李商隐的《无题》……似乎这都是名编名作,读之意境深远,情深大气。
新诗要想有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并且担任起引领中诗文学的潮流,首先要懂得继承。而继承的最低要求,就必需要从诗歌最基本的音韵开始。
对于新诗,我们不仅要打破囚笼,而且还得画地为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诗经如此,汉乐府如此,唐诗、宋词、元曲均如此,新诗更应该如此。音律可以暂定为新诗的最低门坎。如不再提高新诗的要求,让其泛滥成灾,新诗将再次沉睡,并且越来越不得人心。久而久之,传统文化将消失殆尽!
要区分一篇文章是不是诗,首先看韵律,无韵不成诗。不管其文如何大气长存,悲天悯人,反正定义如此,这不是诗!诗不是任何一个人,随随便便读了几篇文章,背了几首诗歌,便依样堆砌起来的文字!如此自许为诗人了,这样也未免太看低了诗歌本身存在的价值,抹黑了诗歌本身固有的完美。
至于韵律到底要如何借鉴和继承,中国的诗海中有大把的名编佳作,诗词曲赋以及现代名家,都可以顺手拿来当成参照物,并以此对自我创作的诗歌韵律进行尝试性探索。
至于新诗要如何才算是压韵,才能突出诗歌固有的音韵之美,我们只能先自我规范,再打破它;再进行自我完善,直至它成熟、定型……
中国的诗歌随着汉字,背负中国独有的文化,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因为诗,使远古的东方巨龙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诗,使沧桑痛疼的父老弥合了伤口!因为诗,使每一位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使苍苍华夏傲然不倒!
春秋诗经,两汉乐府,陶菊田园,唐诗,宋词,元曲……从诗词曲赋到现代诗歌,这都是一个过程!而且也是诗歌的自我继承和创新!
诗——不仅可以读之、吟之,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歌之!
要怎样才能让新诗成为“歌”呢?要怎样用新诗来大声歌唱博大精深的汉语之美呢?
愿所有爱诗并且写诗的同仁一起努力地探索并且实践着!
请在你的灵魂深处为新诗打上韵的符号!
请按韵来写新诗!继承并弘扬诗歌的音韵之美!


附:何以为诗人——与诗人比道子共语

何以为诗人
文/比道子

为诗人者:发万古情怀于时韵,念千秋大业于歌咏。茫茫旷野,浩浩长空。思古今之之常态,辨乾坤之之变通。发于情,言喻意,歌于咏者。诗者。夫万物之意、放日月之明。承山水之势、喻风云而有形。纳天地大德,载世间尚品,方成歌于行者。辨声知韵,辨韵知味,变味而动其情壮其志。余知三味而生。愧当世之自愈诗人者不得其精髓要旨。空有其诗之形体,内无精气神韵。何也?亦为真诗否,哀哉!

2013.01.18 (12:00时 比道子 于故园山堂 草)


如此为诗人
文/子文

为诗人者,歌当今世态,品天地人生。情为心声,爱为真意。古之为诗者,发于声,止于情,行于义,倡于仁。有天地情怀,精气不衰。有凌宵壮志,神韵俱在。有爱恨刻骨,日月心间。为诗者,三教九流,成百千万。为诗歌者,田野山川,如娇如颜。故可歌者为诗,可赏者为雅,可品者为颂。
心在青山,青山为伴。留恋江海,江海可安。心在日月,梦系蓝天。故诗从本质,言从现实。不拘形式,不苟从流。放之四海,为众人歌之!故世道之人答曰:“读尽人间百千语,一言双泪涌船翻!”
诗者,可兴乎!诗,可歌乎?

二0一三年一月十八日于广州禺园、、子文



四、我对新诗(散文诗)的粗浅认识

散文诗不管是诗多一点,还是文多一点,都无大碍。有情有景,有声有韵,有意有境,有诗有文,就是当代散文诗的最大特点。
散文诗是诗与文的结合,并不一定要华丽的言语,飘渺的诗意。
散文诗应适当将其语言放宽一些,内容放广一些。
但必需要逐步规范其声韵、结构和形式。要提高被认定为散文诗的条件,必需要能够一眼就能区分——是否是散文还是散文诗。
散文诗短小如一把利剑,读之回味无穷,或给人以大气,或给人以哲理,或给人以坚定,或给人以希望与信仰,或给人以憧憬与未来……
纵横一气,贯穿全文,有老练辛辣之讽喻,有催人泪下之情感,有蓬勃奋发之志向,有坚定执著之沧桑……
散文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大众情感的归宿。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文应当适应于现实社会的发展,其诗应当发扬过往之精华,让读者引发内心深深的共鸣,则可为佳作。
在现实与精神追求当中,或者有朦胧诗与写实诗之分,或者有古体诗与现代诗之分,或者有爱情诗与歌颂诗之分……散文诗可结合众家之长,继承古代散文及古代诗歌之精华。但有一点,其必需是诗,是有诗之想象、精神、意境之文!也是有文之声韵、形式、结构之诗。
散文诗不是关起门来做的文章,也不是深闺柳巷的花词,更不是飘渺虚空的镜花水月。
散文诗应该深耕于泥土,俯身于大地,情深于清纯,爱恋于真诚……
如果散文诗能够像古体诗词一样深入寻常百姓家,则文艺复兴之繁荣指日可待……



五、我对新诗(新诗放歌)的粗浅认识

新诗当以最精简的形式,广泛流传于社会,领航于当代诗歌潮流,与新兴的散文诗一道,首当其冲,带领数十年寂寞的中国诗坛,以大气磅礴之势,汇聚千股洪流,冲破壶口,奔腾于神州海外,成为真正的文艺主流。
新诗短小精悍,其文犀利、哲思、大气、厚重,其情深沉、沧桑、真诚、执著,其神宽广、清纯、包容、完美……
新诗可以完美地继承古典诗词曲赋的韵、形、义,如配上现代轻快的声乐,足可以纵情而歌,让人如闻天籁之曲,或喜或悲,全凭诗歌决定。
然而纵观当今新诗诗人,过多追求所谓意境,而忘却了诗歌本来。诗形俱损,诗韵皆无,诗义凌空!语音索然无味,语言华而不实,语义乱而不明。
新诗太多,精华太少,经不起朗诵,经不起歌吟!继朦胧诗派以后,更是一损俱损,只言片语也被追捧为诗歌!
新诗被一再委曲求全,最后那些狂热的读者弃新诗而去,新诗从此沉默,只能自我疗伤,如同历经严冬黑夜,等待春归光明。
当今文坛没落的真正原因,就是新诗的没落。密密茫茫的新诗诗海,有几篇经得起时代考验的好诗歌?又有几篇能让人读之振奋、勃发的诗文?
为何新诗命运如此?竟也无人分得清孰优孰劣,孰俗孰雅!
新诗泛滥成灾,多如牛毛,却如同蚊子苍蝇,满天乱飞、四处乱吟!
其实诗歌的命运本应掌握在诗人的手中,而诗人也只能凭借于诗歌,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完美地打造自己对诗歌的信仰与追求。
为何这么多的诗人舍本求末,而忘却了诗歌的本来,一味沉醉于文字上的虚无飘渺?丧失了诗歌与生俱来的灵气与魂魄!
原因只有一种,便是希望诗歌可以带给他们名和利。这种带着功名色彩的诗,又如何能成为心灵之音,又如何有那伟岸崇高的灵魂?至于诗歌更深层次的希望与人性,那全都荡然无存!
歌不出大地之呻吟,看不见河山之秀丽,梦不到爱情之真诚……
几句功德之语,堆砌成行;几节拗口之言,寻章摘句;几段空洞之文,独立成篇。
新诗被整得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全无韵、形、义之美感可言!诗歌的本来面目就这样活生生地被残害,于是也便孕育了新诗这朵五官不全的奇葩!
然而新诗它终究是现代文化的催生剂,它曾经带领着新文化运动的澎湃洪流,它始终是中国文化的无法取代的一部分,并将始终撑天屹立,至高无上!过去如此,现在也应当如此,将来也必定如此。
其实新诗只需要一个简简单单的定义,只需要有一个不怕死,并且敢大胆尝试这种定义的新诗领航人,新诗的繁荣必将一日席卷风云,怒腾神州!
这个简简单单的定义,便是规范化新诗的韵律、形式与结构。让新诗也真正做到有韵可依,有形可参,有样可循……
新诗如歌!请用您诗人的空灵,为新诗放行吧!
别让它在温暖中伤痛,在繁华中寂寞,在热烈中孤独……



六、我对古典诗词的粗浅认识

可喜中华之诗歌,如此精美!可悲中华之诗歌,几人意会?
品天地之气概,发万古之豪情,如痴如醉,如歌如泣!
人情世态,行歌于市;山川壮丽,挥袖蓬莱;壮志凌云,满目穹苍!抒我肝胆,正我胸怀;予我眷恋,颂我痴情;留我仁怀,傲我豪迈……

可喜中华之诗歌,璀璨光辉!可悲中华之诗歌,几人抚慰!
执守于一方圣地,抱守残缺。情衷于半亩方塘,几丝活水?
料想陈旧不可久留,怎知新生不见光明。但看此心之弥深,两袖清风,不见归人。回首江花明月,独枕一方竹影,暂伴梦生。

可喜中华之诗歌,响彻惊雷!可悲中华之诗歌,几度春来?
细数长河九万里,无尽繁星;滚滚千年江水,精魂何在?
风过清秋万里,留作一眼心冷。为何千山红叶,瑟瑟满天凋零。曾经逢春发几,又值秋降霜临。但求飞雪过后,枯木犹再发新!

歌窈窕之章,恋故国风景,痛渺渺穹宇,醉苍茫大地!
真真为诗者,当从诗之师。明明为师者,当以诗之师!
人贵有自知之明,诗贵有声形义韵!自知者,纳百川,虚怀若谷,躬谦行事,待厚积薄发,势如龙腾。诗无声韵,如人无外衣,光天化日之下妩媚行走,徒增笑耳!

但见当今某些自许为诗人者,五音不全,六律不分……
或笑束缚于音律之形式,只求于高深之意境;或不屑于歌韵,专功于伟大之精神!
哀哉!痛哉!惜哉!不用五音六律而为诗者,古今有几人?可笑后来不懂音律者,竟然大言不惭,以为音律为模仿照搬——如果真简单如此,烦请搬来试试,让众人大开眼界,以正视听!

更如今,古体诗词曲赋如同无病吟,千年精华如何能继承,而新生活力之少焉,一知半解,如画符苟存。而新诗泛滥成灾,无规无矩,无律无韵,所谓高深之语,权当把玩,留为自赏,飘渺虚无意境。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精华难继,存与不存之间,脱节太远。观今人新诗,与古体诗词相差甚大。魂之不存,诗何以堪!
横七竖八,杂乱无章之短句;千奇百怪,一地零碎之篇章;破破烂烂,无韵无律之华彩——此所谓之新诗焉!

然新诗终究绽放华彩!通韵律,则可放声高歌;存神魂,则可千秋不老!
如能借鉴古体,定其结构形式,存其五音六律,抒其一襟空灵,新诗如何不兴?
世人常有舍近而求远者,也有本末而倒置者,更有颠倒黑白者,如不能通悟神州之诗歌发展之规律,则中华之诗歌与传统之文化,于几十年之内,将消息殆尽!
华夏诗歌源远,愿中华新诗兴哉!



七、我对新诗韵律、形式、结构的探索及尝试

余尝试写诗十余年,少时酷爱唐诗、宋词、元曲,常死记硬背,临摹而就。无名师指点,不得要领,粗俗不堪。却也常自娱自赏,乐此不疲。
后沉迷于近代诗,热衷于徐志摩、席慕容。诗心婉约,清丽无比;感情充沛,如琴幽咽。也曾多有尝试,语言堆砌,流于形式。不见风花,难描雪月。
戴冠之年,痴迷于古代散文曲赋,常独自捧读王勃之《滕王阁序》,唐宋八大家之文采,先秦诸子之华章,古代名家之精编,如饥似渴,痛饮甘霖。
此后数年,通读古典小说,以及现代散文、小说及杂文,如同走马观花,读一本丢一本,无任何增长,越读越烂,竟不懂文学之殿堂如何就焉……
然笔耕不辍,多有写文。描唐诗、仿宋词,临古文、摹曲赋,倒也乐在其中。至于现代抒情散文、华丽新诗,倒能一挥而就,即刻成行。然真正可为文为诗哉?否也!
一纸零乱之语,庸俗不堪;华而不实,娇而无韵;轻浮狂躁,全为造次……
自偶然进入中诗以来,余将先前自认为“高深莫测”之旧作,细选数篇,发于中国诗歌网“现代诗歌”、“风雅诗词”及“散文诗苑”栏目,或也天意使然,两篇“散文诗”竟被版主加上“优秀”!
简简单单的“优秀”却也是莫大鼓舞,此后便一直努力尝试发表散文诗,并学习古体诗词、新诗。从无韵散文诗,到有韵散文诗;从粗俗字数之诗词,到初识韵律之诗词;从一味流于形式,歌功颂德,到深沉真挚,随心而发……
感谢各位老师、前辈、挚友之教诲!
余至今日,尚有些许之进步,然自知与诗相差甚远。纵观余之从诗之经历,细细反思,猛然醒悟。余之诗千奇百怪,文不成文,诗不成诗,四不象而已哉!无精气神韵,无静思空灵,无高洁信仰。不懂五音,不识六律,不明华采,不见灵魂……
如此之诗,何以面对读者。然心固执,但求思变!
故以散文诗为后盾,力求一试。
先以韵律而行,一韵到底,成诗后自读之,倒也有一气呵成之感。
再自定形式,诗分六七节,节分三四行,倒也清晰了然。
再自定结构,诗词并存,今古相间,杂然相许,却也雅俗共赏。
至于每行字数,尽量能首尾一致,些许穿插而行。
新试如此,倒也初具韵律、形式、及结构,自我感觉良好。
此后当精益求精,再深入韵律,力求有平有仄,使诗歌高低起伏,如一江原野,高山流水,潮涌海浪。再次规范结构及形式,力求诗如波澜,风云不惊,行歌踏浪,一帆风顺!

附:劣作散文诗一首,请各位老师、前辈、诗友直言批评、指导:

子文长篇散文诗——一季眷恋
情殇——霜菊

霜菊
文/子文

你是我眼中一滴苦涩的泪,别问我为何没有哭?
年年惆怅你妩媚的金黄,此心对谁人相诉?
当红尘迷茫了我的视线,怅然回首——是我的孤独!
是否你仍然站在古道痴痴地等,遥望我的来路?

漫漫人生旅途,远隔乡关何处?
飘泊的心,靠不了岸;你的容颜,依旧如初!
你不只是在我的梦里啊——我此生依恋的霜菊……
凋残的是那个九月,你在我的手里,飘然离去!

看淡了荣华如烟,我如同诅咒了爱情的蛊!
流逝的滚滚江水,带走了草木荣枯——
我的心湖——澎湃起惊涛骇浪的雨!
那往事,我用一生铭记,在每一个夕阳日暮!

晨霜凄冷,山白寒露,身心两分,共饮玉壶。
你温暖了满城的秋色,嫁给了西风,寂寞吹拂。
莫问岁月匆匆,对此穹宇,天涯共度——
在凌烈的重九,登高怀远,遍插茱萸!

你是我心坎上一道深深的痕啊!我的血,只为你流出!
满身的伤痛,潦倒了黄昏,暗夜里模糊。
凝视星空,你始终绽放自己的色彩,不曾屈服!
不为谁而改变,只把心相守,只为爱留住……

啊!霜菊——你是我灵魂的归宿!
不管人世间多少年,不管俗尘多少酸楚,
你在冷酷的秋霜中,傲然舒展一身浓绿……
南飞的鸿雁,几声长鸣;倔强的花蕾,翩翩起舞!

有一种高洁,是沉默、是永恒、是空悟!
在信仰与现实的结合处,让无情的冰融化成温暖的露珠!
你满身的纯金,迎着寒风,在娇阳中沐浴!
一季黄华,一季傲骨;一年冷暖,一年眷顾……


请把此文倒过来再读一遍!或者有不同的感悟!

二0一三年七月三十一日于广州禺园、、子文



八、我对今后新诗之展望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新诗沉默,文坛沉默,诗人沉默,千万爱诗的读者沉默。
新诗又历经了数十年的徘徊,她曲折地前行着,她在等待着诗人能够用自己的满腔挚爱和眼泪来唤醒。
然而诗歌,她始终在我们的灵魂骨子里,她一直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古体诗歌如此,现代诗歌如此,新诗也必然如此。
对一个爱诗的读者来说,他们都希望新诗能够给他们力量,给他们灵魂,给他们倔强的精神,可以让伤口弥合,让惆怅远离,让希望重生……
一切对于美的追求,世人都在深深地期待着!然而这并不是一种简单消极地期待,都在寻求着改变。他们所需要,正是在这条改变自己命运的路上,有一种最可贵、最温暖、最充实的精神粮食。
除了诗歌,没有任何一种东西可以喂饱这一双双如饥似渴的眼睛!除了诗歌,更没有任何一种东西,可以让每一个自认为卑微的灵魂倔强地傲然于天地……
我们总在抱怨社会过于浮躁,埋怨人世过于现实,哀怨爱情缺少真挚……然而怨恨又有何用,为何不尝试着去改变,为何不让一切美好再现,为何不打破囚笼让阳光弥漫!
新诗需要我们!她需要我们用诗人的信仰和智慧来成就她的辉煌,让她引领时代文化潮流,打破这数十年孤独的寂夜。也只有这样,促进新诗的大繁荣,才能让传统的东方文艺再次兴起,不管是怎么样的滔天具浪,她始终固若磐石,永远雄踞东方!
我们更需要新诗!我们需要用新诗来歌颂着这一切,不管是好的坏的、丑的美的、黑的白的、善的恶的……用一颗真挚地心,去感受着世间所有的繁华纷争,去体验着红尘无尽的飘渺虚无,去眷恋着人间不老的千年爱恨……
新诗本身就应该有对自己至高无上的要求和境界,不管是形式内容还是声韵!只有对自己要求高了,才显得她的珍贵!她如同珍珠和美玉——在沙子堆里,珍珠只能是沙子;在碎石丛中,美玉便不再是美玉!
把珍珠和美玉从沙子里和碎石丛中找出来,这便是我们实践新诗的第一步。而当我们勇敢地跨出了这第一步,所有的一切便会随之改变,珍珠的光茫和美玉的闪耀必定会照亮四方,唤醒那些迷茫而无助的眼睛!
诗是美的,更是光茫四射的。其实她胜过所有的珍珠和美玉,她完美无瑕,光照今古!
请用你诗人的目光绽放新诗的光茫!
让新诗在世人的灵魂中——闪亮!



九、为新诗而努力的各位老师、前辈、挚友的批评和建议

此页留白!期待跟帖汇总!


郑重声明:
1,以上所有言论,纯属个人探索性尝试观点,不针对任何一个人!
2,不论阁下是对这些观点是否支持还是反对,均与他人无关!
3,本文谢绝应声唱和,请有理有据,直言批评指正!
4,如您钟爱此文,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其出处!
以上!
致谢!


二0一三年八月一十二日于广州禺园、、子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5 06:5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