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翔获首届《诗歌周刊》“致敬诗人”
黄翔 (1994年) 片山/摄
致敬词
如果一定要定义一位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启幕人,那么,只有黄翔无愧于这个光彩夺目的位置。《野兽》一诗1968年就告诉人们,那是一个如何把人逼成兽的年代。他以“即使我只仅仅剩下一根骨头/我也要哽住一个可憎时代的咽喉”的诗句,以他预言式的决绝,义无反顾地为诗歌和信仰受虐,成为一个时代的悲情先知。
当我们站在全新世纪的第十四个年头,回望诗歌遭受深重蹂躏的五十年前,正是黄翔和少数诗人无畏的坚守,以及用诗歌顽强表现的内心呐喊与抗争,使诗性精神的火焰在极寒的时刻不致完全熄灭,并在八十年代重新燃烧,成就了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一章。黄翔诗歌中的独立意识与自由精神,已成为网络诗歌时代不容剥夺的诗学准则。
《诗歌周刊》编辑部 《诗日历》出品团队
2014年4月5日
经《诗歌周刊》年度诗人评审委员会11位评委的提名与评议,著名诗人黄翔荣获首届《诗歌周刊》“致敬诗人”。
黄翔,1941年生,湖南桂东县人。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59至1995年先后六次受到监禁,作品被禁止发表。在漫长的生命之旅中,黄翔始终坚持精神抵抗,是大陆“地下文学”最早的诗人之一。1994和2007年,黄翔两次获美国赫尔曼•哈默特言论自由作家奖。1997年夏与妻子旅居美国。
黄翔的主要著作有:《黄翔――狂饮不醉的兽形》(1998)、《总是寂寞》(2002)、《黄翔禁毁诗选》(1999)、《梦巢随笔》(2001)、《我在黑暗中摇滚喧哗》(2002)、《非纪念碑――一个弱者的自画像》(2002)、《独自寂寞中悄声细语》(2003)、《活着的墓碑――魇》(2003)、《裸隐体和大动脉》(2003)、《诗――没有围墙的居室》(2003)、《沉思的雷暴》(2002)、《锋芒毕露的伤口》(2002)、《刀尖上的天空》(2008)、《喧嚣与寂寞》(2003)等。这些作品都是在海外和港台出版。2009年起,黄翔开始创作大型“诗书画”艺术工程《东方独唱》。
《诗歌周刊》创刊于2012年4月,以中国网络诗歌抽样读本为己任,是目前唯一规范制作、栏目丰富、内容原创、每周出版的诗歌网刊。创刊两年来,《诗歌周刊》及其手机版《诗日历》,初步形成了建立在网络新媒体这个全新时代之上的诗学准则,在良莠并存的网络空间,发现并推荐了大量诗歌新人和贴近这一诗学准则的作品,力求反映渐成诗歌主体的网络诗歌的多元和高度。2012年5月14日,《诗歌周刊》从第6期起,开辟封面人物栏目,系统梳理中国新诗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目前已推出96位。黄翔是第二位《诗歌周刊》封面人物,这是国内媒体首次对黄翔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
附:《诗歌周刊》年度诗人评审委员会:
韩庆成(《诗歌周刊》主编、《诗日历》出品人)
张无为(《诗歌周刊》执行主编、赤峰学院文学院教授)
王征珂(《诗歌周刊》副主编)
西 沈(《诗歌周刊》副主编)
王 法(《诗歌周刊》执行编辑、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主编)
宫白云(《诗日历》执行编辑、中国诗歌流派网博客主编)
汤胜林(《诗歌周刊》执行编辑、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副主编)
黄土层(《诗日历》执行编辑、《旅馆》诗刊主编)
北 残(《诗日历》执行编辑、文学博士)
如果累(《诗歌周刊》执行编辑、《刀锋•自在诗歌》主编)
子青悠然(《诗日历》执行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