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为了诗歌?为了出名?
典裘沽酒
有关诗歌流派的话题,其实,真不好说,因为诗歌流派就像个江湖。本无多少规矩,但是,一有风吹草动,比方要出书、开研讨会或者开诗会,一下子就有很多像模像样的流派冒出来,如雨后春笋。1986年,由徐敬亚策划、安徽的《诗歌报》和深圳的《深圳青年报》联合推出了“现代诗歌群体大展”,共有六十多个诗歌群体或流派参展,还有许多没有参展的。其中就有很多是临时组织,起个流派名,弄几句诗歌主张,组一些诗,也就是一个流派了。当然,也有一些是非常认真和有规模的。比如非非主义,当年就是最好的诗歌流派,不论是民刊、诗歌作品、诗歌主张等,都是让人看了眼睛一亮的。还有的因为名字起得好,不用读其诗就记住了,如“撒娇诗派”。可更多的流派,却是烟消云散。
我去年参加在福建漳州举行的“中国21世纪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研讨会”。会上,有许多诗人就认为“打工诗歌”不是诗歌流派,而是同写一种诗歌体裁的诗人群体。就像那种警察写诗就叫“警察诗人”一样,所谓的“中间代诗人群”就没有诗歌理论和主张,就算有,在诗歌领域里也没有提出新的理论和写作方向,因此,不能算是诗歌流派,最多也只能算是一个年龄相近的诗人们抱诗取暖的一种诗歌行为。所以,中国新诗流派看似很多,几乎都是几个相熟的诗友搞一份民刊,起个名字,就成了一个诗社。全国每个省市县都有类似的情况,最后成了各级作协上报的数字而已。而真正对中国新诗起到推动作用的很少。
反观我十年前加入的“垃圾派”,虽然臭名昭著,声名狼藉,可它和“下半身”写作一样,都是最具有流派规模的诗歌流派。虽然,“下半身”和“垃圾派”,都有哗众取宠、聚众闹诗、引人关注的嫌疑。这也纯属正常,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谁吸引眼球,多人关注,就是赢者。
当然,创立诗歌流派到底是为了诗歌,还是为炒作出名?其实,真的都有,这时代还有人为了出名去搞诗歌,真的不该去指责了——因为都是爱诗爱得走火入魔了。
而且,几乎所有的诗歌流派,都不会长久。一旦有一个新的诗歌主张出现,多少都有人响应。如果,能提出接地气对应时代的诗歌主张,就会有很多有才华的一时找不到方向的诗人一起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出最牛逼的诗歌。然后四分五裂。因为诗人都是最具个性的,何况是先锋诗人,他们都是诗江湖的独行侠。
(来源: 羊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