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愿
作者:黄亚洲
把多雨的江南
看成是我的忧伤
如果陈独秀和鲁迅是两条江河
把多难的犹太人
看成是一群萤火
如果爱因斯坦是人类的黎明
把狭长的智利
看成是一行诗句
如果聂鲁达是一个童话
把我昨夜的梦
燃烧成一柄火炬
如果世界总是那么黑暗
(原载《浙江博客网》2013年12月14日)
推荐理由:短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由表及里,从江南看到了忧伤,看到了陈独秀和鲁迅;从犹太人看到了萤火,看到了爱因斯坦和人类的黎明;从智利看到了聂鲁达,看到了诗句;最后结尾更是立意高远,梦中也在忧国忧民,要让火炬把世界上的黑暗驱逐出境。全诗首尾相互呼应,层层递进,让人产生了巨大的共鸣。
回 忆
作者:春洪
一对老夫妻坐在长椅
轻声细语把往事回忆
他说她当年下厨出洋相
竟把盐当成糖撒到锅里
她说他沾酒就不辨东西
有回洗澡竟还穿着毛衣
提起曾经的拌嘴怄气
此时说得也颇有诗意
她说触礁方知港湾的温馨
他说碰壁才觉家庭的甜蜜
是是非非一笑了之
风风雨雨不离不弃
她说已是“无限好”的年纪
他说分分秒秒更要珍惜
(原载《桥网》2013年3月3日)
推荐理由:短诗质朴明朗,先从细节入手:一对老夫妻坐在长椅/轻声细语把往事回忆/他说她当年下厨出洋相/竟把盐当成糖撒到锅里/她说他沾酒就不辨东西/有回洗澡竟还穿着毛衣。然后笔锋一转,“提起曾经的拌嘴怄气/此时说得也颇有诗意/她说触礁方知港湾的温馨/他说碰壁才觉家庭的甜蜜”。透过这样一幅真实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这样一对老夫妻一路走来,是多么有包容心多么恩爱,多么珍惜双方之间的感情。全诗起承转合相得益彰,告诉我们了一个生存秘诀:生活本身就不容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才能抵御各种各样的风雨雪霜,一起走到底!
西瓜,切得薄如纸屑
作者:招小波
自从楼价被抬上云端,
我发现香港,
从来没有这般寒酸。
连名牌酒楼,
也淪为省油的灯盏。
取代饭后甜品的,
是个小小的果盘,
西瓜,切得薄如纸屑。
可惜我没有解剖刀,
不能把纸币一剖为三。
(原载《新浪博客网》2013年4月10日)
推荐理由:安居乐业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短诗开门见山,以小见大,用形象化的笔法,剖析了繁华都市香港的楼价让港民望尘莫及,就连有钱的酒店主为了能买得起房子而吝啬得让人不可思议,将饭后免费惠赠客人的西瓜也切得薄如纸屑。可想而知,底层的劳苦大众肯定已被房子这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短诗的尾句也入木三分“可惜我没有解剖刀/不能把纸币一剖为三”。真是无声胜有声,字字见真情,体现出了诗人悲天悯人的大情怀。
父亲
作者:老远
从“父”字的字形上看
两个肩膀压着沉重的担子
两条腿跨大步伐不停地赶路
从字义上看,父亲啊
您把“父”和“付”两个同音字
用辛苦演绎成同义字了
您说:“对家庭和孩子而言,
所谓父亲就是要付尽毕生精力!”
怎么看也看不出“父”字的头部
儿子却看懂了“埋头苦干”一词的含意
父亲曾经也想过“富”字
也想把“父”字拼进“富”字的内容
最终只好把梦想托付给儿子了
父亲到底是一个什么词?儿子答:
“父亲是一个行书在田地间的动词,
父亲是一个楷写在村民中的实词,
父亲是一个镌刻在墓碑上的名词!”
(原载《中国诗歌流派网》2013年8月28日)
推荐理由:从古到今,写父亲的诗歌数也数不清,而这首诗歌的构思别具一格,让人读后眼睛一亮。作者从“父”字的字形起笔,又把“父”向“付”这个同音字延伸,最后用“父亲是一个行书在田地间的动词/父亲是一个楷写在村民中的实词/父亲是一个镌刻在墓碑上的名词!”写出了父亲一生勤劳实干无私奉献又默默无闻的历程。这样的诗歌,看起来似乎很平常,实际上最为奇特超拔,写起来好象很容易,却经历了艰苦的创作过程;很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
诗歌是人间的一座公园
作者:赵勇鹏
诗人的每一首诗
即使是情诗
从终极的意义上来说
也绝不是个人的
它像公园里的花朵
更像是航标灯
属于世界的宝贵财富
使诗句飘香发亮的不是辞藻
也不是掩饰空虚的技巧
而是诗人呕心沥血的探索与创造
如果一个诗人探索得少
也不懂得去创造
而只知道用辞藻装饰诗句
那么这样的诗歌像石头
只能被人用来休闲搁脚
价值也就不会比搁脚的石头高多少
诗歌是人间的一座公园
它的地坪是发现
它的路径是想象
它的花朵是真情
它的园丁是精炼
它的树苗是希望
(原载《浙江日报》2013年1月18日)
自荐理由:所有的理由都已蕴含在全诗的片言只语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