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物“爱”扑朔迷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2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万物“爱”扑朔迷离

                         ——董喜阳的诗《万物之音》解读

撰文/敬笃(东北师范大学外国哲学硕士)



     很喜欢诗人的语言,在跳跃中不断的寻找凤凰栖落的山头,而那最纯粹的语句中总是带着让人无法忘怀的冲动,这是春天的万物,在躁动中慢慢体会生活的真谛。诗人的语言,几近诡异,但是又不失本真的东西在其中,也许自然地道理并不能单纯的说明什么,只有那不变的纷繁复杂的过程才将“经验性”归入诗中。

    “腐朽的苹果多汁/糜烂的森林多枝,叶子冒着/疲惫的热气/阳光来包扎之前,平静的/山谷中,深埋着爱”这完全是诗的语言,苹果是腐朽的、森林树木是糜烂的,也正是如此造就了“多汁和多枝”,诗人在隐喻中,不时地又将我们引入疲惫的热气中,这一切都是平静之前的故事,在这个山谷中,埋藏着“爱”,这才是诗人不变的主题和升华感情的集结点。寥寥数语,足见诗人之功底。诗人将挖掘的点落在“爱”上,而这个爱是平静地,是隐藏着,它会应时而迸发出来。将一些糜烂、腐朽,作为起笔的铺垫,更容易引导我们进入诗人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从而被其“俘获”。

    “爱着受争议的临终之水/比如二月冲动的/钻出试管,撞响山那边的钟声/自然的试探在进行”着意于“爱”字,承接着未迸发的感情继续往前走,诗人在这时,选择了“水”这个意象,这个水是临终止水,饱受着争议,然后做出对比,水的跃动与挣扎像二月的春天一样,“万物”在这时开始冲动,诗人在这里却没有将万物和二月相连,但足以引出我们的思考。“试管”是“牢笼”,新生的事物在努力的冲破束缚,争先恐后的去撞响“山那边的钟”,在“试探着”找回春天的感觉,找回生命的感觉。

    “或许是不靠谱的魔鬼/遇见正直的天使/像此刻键盘发出的靡靡之音/——万物静默如谜”“魔鬼”与“天使”的相遇,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这终究是一个迷,而这个迷就像“键盘”带给我们的生活、故事一样扑朔迷离,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同时,诗人却说“万物静默如迷”,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迷,这个迷在隐形中发出了万物之音。近乎神性的写作,在语言的不断变化中摸索出一条独特的诗写方式,这种方式却不时地将我们引入“异动”的思考中来,让读者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春天是一个多情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很容易引发诗人的思考。董喜阳在春天的触动,起于一个“爱”字,着于“万物”,而后归于“静默如迷”。正如诗人自己说的“自然的在试探中进行”,其实诗人的创作方式何尝不是一种“试探”呢,正是这种方式成就了诗自身的独特性。诗人的意象的选择和创造都是围绕着,万物的归属而设定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都有不经意的线在牵连着,例如“爱”、“水”、“声音”等等,正是这些简略的只言片字,恰恰将万物之音的题眼点破。

     这首《万物之音》,在字里行间都写满了诗人对万物的思考,装着万物在春天的诗行里恣意行走,并且冷静沉着。诗人在“迷”中落下诗行,留给我们的是对万物之音的填充,这或许是诗人刻意的安排,声音无法形容,二元对立的两极碰撞以后,究竟会是什么样子的,用任何拟声词都无法形容,只能留给我们自己在语言的省略号中慢慢的琢磨,最后寻找出满意的答案,留一撇笑以飨他者。

     我们发现诗人呈现给我们的便是万物“爱”扑朔迷离的景象,在这里有着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也许是诗人在劝诫我们不要轻易的被世间“物象”所迷惑,我们可以爱这个世界,可以在平静中等待,切不可在躁动中迷失自我。将诗中的“自我”转化成“超我”,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从小诗情境进入大诗视角,充满人文关怀,让诗的价值得到无限的升华。

    让我们跟随着董喜阳的《万物之音》去寻找,属于自我本真的世界吧,也许那一刻我们才会明白迷幻的世界,需要我们在静默的爱中沉思。



        附诗:万物之音

董喜阳



腐朽的苹果多汁

糜烂的森林多枝,叶子冒着

疲惫的热气

阳光来包扎之前,平静的

山谷中,深埋着爱



爱着受争议的临终之水

比如二月冲动的

钻出试管,撞响山那边的钟声

自然的试探在进行



或许是不靠谱的魔鬼

遇见正直的天使

像此刻键盘发出的靡靡之音

——万物静默如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4-15 23:33 | 只看该作者
晚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23:34 | 只看该作者

晚上好,多来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7 11:4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