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这个女人》文/一边诗歌
1.
中和镇的里头
有个渠河乡
渠河乡的里头
有个小姑娘
小姑娘
有个动荡的童年
和先后离她而去的双亲
据说父亲去了台湾享福
母亲去了新家享福
她说她有新中国
却不知
该与谁分享
2.
她是个没得爹妈的娃
却也愿意去知道
爹妈长什么样
爹成了一个迷
妈却走得不远
还给她生了几个弟妹
那是另外一家人
永远和她
没有关系
只是那些笑声
让她
嫉妒了
一辈子
3.
屋里很黑
只有一点点亮光
她就趴在门槛上
看蚂蚁
看蚂蚁经过的墙沿
那一堆堆得高高的细土
用手指一抠
就抠出来一个肥肥的小家伙
她叫它“牛儿”
每一只牛儿
都有一个家
她把自己想象成
其中一只
垒一堆细土
把自己盖上
4.
对于一个悲惨的人来说,不悲惨的事
莫过于拥有一个让人觉得不悲惨的时代
她上学堂
留齐耳短发
在照相馆里的一张张画布面前
笑得灿烂
5.
她喜欢笑
安安静静地笑
在一群人里面笑
在热火朝天的劳动中笑
笑是一朵花儿
立在路边
轻轻招手
想到这儿
她又笑了
6.
她的朋友
也是一些回家就没人陪的姑娘
于是她们就猫在一起说话
她们说花衣裳
也说吃的
说某个男生
天天都藏一根红苕
在他的书包里
说着说着
她就开始咽口水
7.
她无虞的青春
应该和新中国的激情不无关系
她说即便只有三两胡豆三两豌豆的供应
她也不抱怨
她有一个浅浅的胃
和浓浓乡愁
8.
狗不嫌家贫
这话里有一个埋得最深的词
她摸摸它的头
它就使劲地摇尾巴
9.
那两年
她也有困惑
一个人随便乱砍乱伐
是一个人的错
不能说错的
是全村人都在乱砍乱伐
又譬如一个人砸锅卖铁
是不想过了
不能说不想过的
是全村人都在砸锅卖铁
让她觉得温情的是
天黑尽了
总有几户人
在偷偷生火
10.
没有人
无缘无故就长大了
就像那些无缘无故的
爱和恨
幺叔长她十岁
一个大孩子把一个小孩子拉扯长大
在那年头也不鲜见
那年头的墙上涂满了标语
那年头的阳光
和她涂满泥巴的脸
有一样的颜色
她儿时特别愿意去相信
幺叔整天都很精神
穿着皱皱巴巴的军装
打着绑腿急行军
她是个小八路
她送着鸡毛信
她跟着幺叔一起
打跑了鬼子
又打土匪
11.
她长大了
像幺叔从小就喜欢扒拉的那些脐橙树
幺叔种出的脐橙,又大又甜
十里八乡都有名
幺叔捡起她的年月
也是农村里的娃该娶亲的年月
狗不嫌家贫,媒婆却嫌他
拖着崽
幺叔一门心思种脐橙
做生产队长
还入党
只是没官运
去乡里上任武装部长的路上
就打起了摆子
硬是把一个帅得掉渣的小伙子
打回了原形
幺叔种出的脐橙
依旧十里八乡都有名
后来幺叔儿孙满堂
如今幺叔八十有五
长得红头花色的
12.
一个人很容易与青山绿水
一见钟情
也容易与相近的容颜
一见钟情
除此
无它
她是一个老师
他是一个老师
他们见面
只有微笑
牵线的老师说
莫光是笑
说句话嘛
13.
她结婚的时候
文革就起来了
她的本意
并不是想给文革添一把火
但她的婚姻
就是革命的
用红纸贴门联
用红纸剪窗花
胡豆花生水果糖
堆了一桌子
挤在屋里的老师举起搪瓷茶盅盅说
来来来
为革命的爱情
干一杯
14.
她喜欢他不说话
闷在饭桌子上吃很大一碗
然后夹起三角尺上课堂
他画圆从不用圆规
粉笔在黑板上一眨眼
就走完了一圈
像碗
像月亮
她呵呵就笑了
她说
反正很圆
15.
她进师范校读书
是个偶然
学校保送
她就去了
这个偶然
有多遗憾
就有多美
就像他在黑板上
画的那个圆
起笔
落笔
她和他就相遇了
彼此一点儿也不觉得惊诧
16.
她和他摆龙门阵
她常说她在学校劳动的事
男同学甩起膀子拉煤
拉着手推车长途跋涉
女同学就跟在后头跑
叽叽喳喳的
像个战斗文艺宣传队
她说你在学校呢
他就不开腔
她后来才晓得
他家庭成分不好
经常梭边边
她安慰他说
有我的家庭成分垫底
我们可以扯个平均分
17.
她理解的文革
就是
你说
他说
他们说
他们停下来不说
我又说
我说完了
他们又说
如此地折腾
她常常在等他们说完了
或者在他们正在说的半道上
就溜回家
给男人弄吃的
灶台上
没有不像样的灰尘
但也没有像样的菜
可以下锅
18.
女人生娃儿
究竟是好大个事情
家家都在生
也未见得
就成了广播新闻
她就觉得
这是个天大的事情
中和镇这么个屁大点的地方
窗外也有热火朝天的呐喊声
她就当在为她生娃儿喊加油
她就要当妈了
那个多出来的人
是她的
亲人
19.
她前前后后
生了三个娃儿
第一个娃儿出生在中和镇
是她的家乡人
第二个娃儿
是在躲避文革纷乱的时候
回丈夫老家生的
是她丈夫的家乡人
第三个
原本就没打算带第三个
她看到四人帮倒了台
就想带个女儿
于是就生了
生的时候偏偏又遇难产
舟车劳顿的跑到谁的家乡也不是的广安城
生下来一看
又是个娃儿
她问丈夫
他算不算
家乡人
20.
她这辈子唯一做过的买卖
是春节上街卖对子
丈夫只管闷起脑壳写
她就与主顾侃侃而谈
就像面对课堂上提问的学生
一个春节下来
还是要搞很多钱
这个娃儿要点
那个娃儿要点
就像给鸡崽崽喂吃的
只是学生有疑问
这样的老师还算不算老师
镇上的人也都认为
那个老师俩口儿
想钱
21.
女人的一生
说白了
就是家和娃儿
管不了那么多的国家大事
国家大事也不能当饭吃
国家穷
全家就少吃点
国家富
全家就吃好点
她觉得吃好吃撇问题不大
只要鬼子不进村就好
22.
他走的时候
她很恍惚
以至于她疲倦的眼睑一开一合
他就走了
她说他就是跑得快
23.
她沉默不言的时候
越来越多
特别是在夜里
她想他
偶尔也想那个谜一样的父亲
和跑了的妈
其实,她妈后头叫人来找过
只是她
不愿相认
发表于 2014-5-21 10:43
http://www.zgsglp.com/thread-273310-1-1.html
#流派评论#
未离子手记《诗状态——问心篇》
写诗非常容易陷入迷雾与笔入僵局,灵感更多时候是烟火般乍现的,非常迅疾,很难捕捉,更多的时候,诗人写诗由一点灵感激发,靠手法与内心潜意识的牵引以及灵感的回顾,然后点燃一首诗。另外在如今网络诗歌日益壮大,诗人犹如森林的今天,在 千篇一律致力求新,在尝试着希望能在诗歌上脱颖而出或在坚持自己的方式,但是人们似乎都已经忘记了,那种最原始的真挚,最基本的几种写作形态。
有的诗歌写得,跳跃思维跨型年演唱会般,一个个明星般的上场,一首诗用X种写作手段,或者有的把诗歌包装成电子产品快递,一层层包裹严实,让我们这些满心欢喜收快递的读者,还没有等到拆开包裹,就已经失去耐心。
有的诗歌写得,臆想连篇,没有根据,天马行空,感觉是在完成一部小说,过于追求一种另类的艺术。
我暂且不说这几种方式怎么不好,因为,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或者诗歌,手法技巧都不是最关键的,在诗歌路上,很多人也都是跋涉者,能多尝试或者能坚持自己都是非常可贵的坚持。但是有的时候需要停下来,问心。形式上的,表象,用词,我们都可以放到一边,(把所有一切写作手法抛开,记住是抛开,不是抛弃。)自然流露出词语,让它随诗和自己的心,自由的流露。
一个成熟的作品,一个有共鸣的作品是经过的人生历练生活尝试的,这是共所周知的。
当你还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你可以去选择尝试,堆砌辞藻磨练用词,可以选择天马行空胡乱抒发情感,但要记住,时刻停下来,问心。跟属于你自己的心的感觉走,当找到你心的感觉,这首诗歌必定是一首真的诗,它不一定高深莫测,它不一定首所有人认可,但一定是真情流露,可自我承认的诗作,当不停的积累,无论是技巧,还是方式,经历,思维,当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总有一天堆砌成一座由一砖一瓦汇集成的摩天大楼,按照这种踏实的逻辑,心有多高,楼就有多高。
这是一首来自90后王磊的作品一首问心的诗《妈妈》
妈妈
你是树叶做的吗
一天天在枯黄
“妈妈”这个命题千千万万个人写,能写出千千万万个感动,前两节,乍看其实非常平实,甚至没什么特点,但如果你愿意跟随着作者的想象去想象,你不难发现,很快,你会变成一个孩子,回忆起自己儿时妈妈送自己上学的情景,回忆起小学写的作文题目也叫妈妈,或许你都不记得这些写做手法都是小学语文老师上课的时候教的,叫种句子,叫疑问句,这种手法叫拟人,但潜意思里,你已经不知不觉的把自己,进入到了一个孩子的状态,是的就这么简单的却如此威力,三句连起来“妈妈”像一个孩子的轻声呼唤,“你是树叶做的吗”,
这个比喻用在妈妈这首诗歌,极其恰当,虽然很简单,却能勾起无限惋惜,树叶是每天我们都能见到事物,有时看到是绿,深绿,或者黄,给“一天天在枯黄”这句作了非常好的铺垫,非常完整,没有多余,过多的修饰,妈妈如此真实,像树叶一般,年纪变大,每过一个秋,都在一天天枯黄。从表现上,能看到这样多,复义想象的空间里,我们还可以找到,树叶枯黄,飘落时那般忧愁与灵动。
妈妈
你是花朵做的吗
一夜夜在凋谢
渐进与强调,继续追问,把妈妈比成花朵。很多人都会说,这算什么,我也会用我写会写,这有什么好说的?其实不用急,慢慢来。 花朵,喻女人,很自然得体,很多人会用,但是紧接着/一夜夜在凋谢/ 将这句三句连起来读,非常精密,非常真实,把一个真实的女人,一个母亲柔弱刻画的栩栩如生,母亲再伟大,也是女人,也只是会凋谢的花朵,而选择在一夜夜凋谢,也对应好了上节,承上启下。我们能从复议的潜意识里找到,亲在每一个个深夜,默默承受社会的现实,承受时间流逝,悄悄的老去,母亲比作花,非常贴切。细致的人,可以想象到花朵的形状,一片一片,当在无数个深夜母亲悄悄地给你盖被子,甚至在你不知情里的奉献里,仿佛美盖一层辈子,就老去一轮,就凋零一片,简单写出了日益见老的场面,写出了无限张力。
妈妈
你是雨水做的吧
一年又一年滋养我长大
看完这一节,这里用了稍微肯定的语气,“妈妈/你是雨水做的吧”回过头再用儿时的眼光去再第一节与第二节,去来看那两句疑问,更是将孩童时期的懵懂与无知的萌气展漏无疑,带着不解与怀疑,写出了孩童时期,并不是完全分理解妈妈的好,平淡的妈妈,一直在身边,一直有怀疑,却无从追究起内心深处的事例与感动的来源,太多太多了,像雨滴一样甚至记不清楚了,而这密密麻麻的雨滴究竟是感动泪花,还是妈妈的滋养,一年又一年,时间一晃,长大了。
可我长大了
你却像一滴水在地下
永远长眠
又像一朵云在我空荡荡的心头
久久盘旋
作者突然奋力紧跟,“可是我长大了,你却像一滴水在底下,永远长眠,又像一朵云在我空荡荡的心头,久久盘旋,”从节奏来讲,作者反问,又好象像去捕捉妈妈的脚步,急切的,无奈的。
妈妈一滴水,晶莹透剔,像是作者流出清晰而悲伤一滴思念泪注,将人内心最深处那跟底线的神经唤醒,妈妈永远睡觉了,她活在孩子们的心里,在树叶里,花朵里,雨水里,云朵里,在云朵里,无奈空荡的天堂,久久盘旋守护者孩子们。
全诗只用了四个喻体: 树叶 花朵 雨水 云朵。你们都看懂了,这个诗歌怎么好我无需要再作多余的评价了。当然此诗要是适当的有一些新意,就是绝顶佳作了。
原作
《妈妈》文/王磊
妈妈
你是树叶做的吗
一天天在枯黄
妈妈
你是花朵做的吗
一夜夜在凋谢
妈妈
你是雨水做的吧
一年又一年滋养我长大
可我长大了
你却像一滴水在地下
永远长眠
又像一朵云在我空荡荡的心头
久久盘旋
2013-5-11
在这个诗人已经频临灭绝的时代,如何能挽救诗歌、传承诗歌文化是我们诗歌爱好者的责任和义务。未兄的这篇评论“问心”是一大靓点,何也“问心者以内心为出发点、首要考虑的不是修辞不是结构不是种种的写法,而是以遵照内心毫无保留的抒发情感。以内心的情感变化为诗歌的魂魄,这样才能使诗歌活了起来。一味的讲究修辞讲究手法写出来的是修辞句不是诗!
发表于 2014-5-23 09:36
http://www.zgsglp.com/thread-274070-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