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36|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二首(江一苇,大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2 1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乡的两个层面
——江一苇《老乡》

老   乡
           ●  江一苇

在外省,我们把所有遇到的甘肃人
称作老乡;在甘肃,我们把所有遇到的
定西人,称作老乡;在定西,
我们把所有遇到的渭源人,称作老乡。
在渭源,我们不称老乡,这里所有遇到的人
几乎都是老乡。只要你往十字街头一站
就可看到:欺行霸市的是老乡,弄虚说谎的
是老乡,调戏良家妇女的是老乡,掏老大爷腰包的
是老乡,耍无赖的是老乡,酒后装疯的
是老乡,口气重于脚气的是老乡,露宿街头的
是老乡……我终于明白了,所谓老乡,
就是个虚无飘渺的词,就像我们常说的理想,
它只是少数几个人,陷入绝境时来相互安慰的
而不是所有人,叼在嘴上用来过生活的


这首诗对老乡采取了剥竹笋的办法,进行了层层剥离。
他不断把老乡的范围进行聚焦:
省外——甘肃——定西——渭源。
范围从大到小,不断收缩,直到老乡的生长地——渭源,作者要谈的就是渭源的这些老乡。
这些老乡在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生活的领地,他们一个个的恶习,坏毛病在这里暴露无遗。
为什么在渭源不称他们为老乡,因为是家乡人了,都在自己的家乡,当然就用不着了。
但是只要一出渭源,无论在定西,在甘肃,还是在甘肃省外,只要遇到渭源人,就会称为老乡。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在家乡之外,遇到乡亲,会给人带来一种亲切的感觉。乡亲乡亲,就是同一个乡村的亲人。
而在他们真正的家乡,这些乡亲各种坏毛病尽情显露。
这首诗,其实提示了老乡的两个层面。
一个层面,是离开家乡后,老乡或乡亲带给人的感觉,它是来自精神层面的;另一个层面是,在自己的家乡,不用称做老乡的这些乡亲,他们的缺陷和不足,让人生厌。
这透露的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聚与散的问题,其实也是一个哲学问题。聚在一起,问题多多;一旦分开,亲密无间。



2014.3.1  长沙



时刻变化着的生活
——大草《菜地》
菜   地
            大草

从办公大楼望出去
大概两百米远
楼与楼之间的
一段缝隙里
能看见
更远处一块菜地
菜地裁剪得四四方方
没有人
很安静
好象什么也没有发生
我想我应该
找个时间去看看
或者午饭以后
散步去
或者开车经过那里
驻足几分钟
后来的几天
很忙
我没有留意窗外
再后来
我留意了
它已不知去向

很明显,以小见大。
这首诗就写了作者发现一块菜地,到最后这块菜地消失,通过发现,到消失这个过程,以此反应时刻发生着变化的生活。
而且作者还把这个过程写出了波折——
首先是发现菜地:是距他的办公大楼约二百米远的一块菜地。而且这块菜地是在二个楼群之间的缝隙里,这说明它不显眼。
然后是想去看看它:因为这块菜地被裁剪得四四方方。
然后是,突然想起这块菜地,但它已消失。
菜地消失,肯定是侍弄这块菜地的人干的。这是从侧面反应人类活动。同时,也说明人类的生活是不断变化着的。
这首诗要传达的无非是这点。
但这首诗在传达这个意思时,显得很不经意,几乎有些漫不经心,这是全诗的抒情基调。而这基调本身,也透露出变化多端的生活。


                                                        2014.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5-13 07:38 | 只看该作者
这首诗对老乡采取了剥竹笋的办法,进行了层层剥离。
——赏读精彩评析;江一苇是一个成名诗人,这首诗将老乡这个词的多面喻意铺排,词可虚无缥缈,但人却不可,那可是实实在在的人,老乡的原有含义已然模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5-13 08:03 | 只看该作者
风之子 发表于 2014-5-13 07:38
这首诗对老乡采取了剥竹笋的办法,进行了层层剥离。
——赏读精彩评析;江一苇是一个成名诗人,这首诗将老 ...

谢谢!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5-14 22:21 | 只看该作者
提读,晚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5-15 21:12 | 只看该作者
江一苇的诗歌风格也很多种,学习经立读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5-16 06: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微博荐读反馈:[威武] //@呵呵雷人:这首老乡,跟聚散没多大立意。套用一句话:我的地头我做主。离开了窝,老乡成了思想的过客,也就平和了,称兄道弟,反正地主不是我。//@-圣歆- @云经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5-16 06: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反馈:这首诗用劣根性的作者故乡为特例揭开问题,总的再读适可性,没有一叶障目,这或许就是抽样调查的方式方法。//@老家梦泉: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家撒开了,劣根性凸显 但毕竟是少数,把它和老乡划等号 再推理出结论,肯定有问题。还可以往别的地方挖掘。我这都是外行话,秀才遇上兵(我),有理说不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5-16 06: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老家梦泉:哦//@老家梦泉:老乡前面写的好,结论不太对,对不上,太牵强。//@-圣歆-:回复@老家梦泉:北方方言?有意思//@老家梦泉:窝里横,也许是北方土语。//@-圣歆-:哈哈~啥方言啊? //@老家梦泉:这里有几点窝里横+孤时慎+稀为贵//@老家梦泉:这里有几点窝里横+孤时慎+稀为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08:36 | 只看该作者
圣歆 发表于 2014-5-16 06:27
回复@老家梦泉:哦//@老家梦泉:老乡前面写的好,结论不太对,对不上,太牵强。//@-圣歆-:回复@老家梦泉:北方 ...

他们的意见都是对的,老乡这首诗结尾是出了点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5-16 09:07 | 只看该作者
云经立 发表于 2014-5-16 08:36
他们的意见都是对的,老乡这首诗结尾是出了点问题。

哦~~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4-25 05:5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