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空壳 发表于 2014-5-18 10:25 哈哈哈。 我不懂。 多指教、 其实我喜欢第一首。
第一首虽然在手法技巧上处理的较为成功,但语言上表达出来的与读者的心绪无法形成一种共鸣,也就是说在某个层面出现了断裂,而且,读后并未给人一定的思考和感悟,能体会到的仅是作者内心的”情绪”。
第三首,接近口语化的表达,无太多手法的运用,但平实的语言背后能透露出一种讯息,手机丢了,是外因,也是内因,是不能面对现实的借口,也是远离亲情的行径,当最后债主找到”母亲”而不是”儿子”的时候,我心里有一种失落感,更多的是一种痛,”母亲”这个词,太深入骨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