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蔡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李平打电话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4-5-27 09:01 | 只看该作者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5-26 19:10
人的感情是相通和。无语可以传达爱。读诗也可以感受爱。

写错了。应为“人的感情是相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14-5-27 19: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蔡旭散文诗 于 2014-5-27 19:36 编辑

对同样一件事,去年我也写过一首。现贴出,供比较,欢迎指点。

给老师打电话
  
  
    老师瘫倒在床,已说不出声音。
  我的电话穿过千山万水来到床前,他只用喘气来回答。
  师母说,他的神志很清醒,说什么都知道。
  
  我不知说了些什么,也不知说什么是好。
  就算他不回应,就算他听不清,我也照样打去。
  照样让我的问候,按摩他的痛苦。
  
  也许他能接收到一丝欣慰:
  45年来经常念起的那个学生——
  此刻也在把他惦记。
  (2013年8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07:54 | 只看该作者
答题。
  有人问:题目为什么用《给李平的电话》,而不是《给老师打电话》?
    (事实上去年我也写过《给老师打电话》,今年再打电话,有了新的感受。觉得新的比原题好。)

  答:1、读者见了题目可能会问:“李平是谁?”这就产生了悬念,吸引人读下去。
  2、“老师”是笼统的一群人,“李平”是具体的一个人。一般情况下,越具体,越有个性,越好。
  3、更重要的,一个普通的名字,与一个特殊的人,能形成对比,产生反差,增大张力,会有更好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4-6-10 09:17 | 只看该作者
再读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4-6-10 09:39 | 只看该作者
感人,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0:16 | 只看该作者

再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0:18 | 只看该作者

互学。“互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4-6-10 10:27 | 只看该作者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6-10 07:54
答题。
  有人问:题目为什么用《给李平的电话》,而不是《给老师打电话》?
    (事实上去年我也写过 ...

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1:06 | 只看该作者
黄锡锋 发表于 2014-6-10 10:27
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谢谢。不敢“指导”,只供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4-6-10 11:20 | 只看该作者
电话线两头,只留下——
两颗心的呼吸。有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23 22:0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