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9|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三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1 1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三楼
  
  文/浮山雨
  
  
  黄鹤楼
  
  
  黄鹤楼在武汉,攒尖顶儿,层层飞檐,一如黄鹤,展翅欲飞;
  一座楼,一首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李白来了,读壁上诗,不禁为之折服,随即搁笔长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小小一首古诗,轻轻一声叹息,凝聚了多少艺术能量啊,足以使美的光亮璀璨至今。
  
  今天,我捧着一滴诗梦,踩着唐诗韵律,不疾不徐,随意融入大江之上,登上黄鹤楼;
  萧萧秋风劲,暮色苍茫白,远眺,江水滔滔,一点白帆,遥遥融入墨色的龟蛇山。
  
  山朦胧了,水朦胧了,树朦胧了,草朦胧了;
  而雾中的黄鹤楼,在迷蒙的水汽升腾中,亦然如神女出浴,正轻拂发上的雾滴。
  
  摄影这空茫吧,还有这楼影,好似一幅褪了色的泼墨写意古画;
  蓦然,一粒楼钟,悠然撞响空茫,搅动画中的气韵,缕缕流转生动。
  
  突然,一只大鸟,从烟雾中破出——
  那振飞的翅膀,集聚着江流的朝气,努力着向远天飞去......
  
  
  
  滕王阁
  
  
  一片青青的柳叶,在唐朝的雨之阁边,扭动蛮腰,落霞与孤鹜齐飞;
  一帆鼓满宋代的风,意牵古阁,远影碧空,秋水共长天一色。
  
  不说元屋沧桑,明窗透雅,清墙马头,单说古阁——
  一笛暮色,遥遥远远,空茫一座楼影;
  一支霞,被一片鹜羽接住;
  一滴水,拉长着涂满了天秋。
  一滴诗梦,落在晚风的手掌上,被悠悠送过江西赣江的东岸,融进古老的滕王阁的眸子。
  
  踏着鹜霞齐飞的轨迹,苦旅初唐才子王勃的序律——
  夜风江汐,窗外瘦竹剪影摇曳;
  苦思烟云,愉悦晴川万里梦幻;
  两肩清秋,梦幻那古老盛会的书香辉煌。
  
  滕王阁,滕王阁,我多想,做一根青竹,长在你身边——
  清看秋水,再根盘你的文化月色。
  
  
  岳阳楼
  
  
  湖南,岳阳,西门城头;
  三国东吴的奢华,
  被一朵白云摄取飘远,无影无踪。
  
  一阁,一文,激扬一方洞庭天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人范仲淹的劝辞,正在千古长空之上,
  荡浆轻摇,激浊扬清。
  
  先忧后乐,情怀,万古跃金名言;
  古楼,那巍巍门风呵,宽阔洞庭,波涌风情;
  三湘四水,拥揽着八方人心。
  
  踏波游阁,心境,不再渺渺茫茫——
  人生一如一滴湖水,闪烁的是,一支潇湘竹,一天水色碧;
  环顾坦荡,殷殷期许,一帆风正,洞庭湖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6-1 11:12 | 只看该作者
首读,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6-1 11:19 | 只看该作者
写中国三大楼!大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6-1 11:22 | 只看该作者
崔颢一诗黄鹤千年空飞;李白一到楼梯万世不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6-1 12: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大气之作!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6-1 12:04 | 只看该作者
一片青青的柳叶,在唐朝的雨之阁边,扭动蛮腰,落霞与孤鹜齐飞;
  一帆鼓满宋代的风,意牵古阁,远影碧空,秋水共长天一色。

灵动,诗情飘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6-1 12:04 | 只看该作者
大气,澎湃,拜读学习,问候您端午节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6-1 13:34 | 只看该作者
再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6-1 13:47 | 只看该作者
唯美的诗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6-1 15:48 | 只看该作者
李白来了,读壁上诗,不禁为之折服,随即搁笔长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小小一首古诗,轻轻一声叹息,凝聚了多少艺术能量啊,足以使美的光亮璀璨至今。
  
  今天,我捧着一滴诗梦,踩着唐诗韵律,不疾不徐,随意融入大江之上,登上黄鹤楼;
  萧萧秋风劲,暮色苍茫白,远眺,江水滔滔,一点白帆,遥遥融入墨色的龟蛇山。
  

举杯诗一首。醉入月江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23 19:1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