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被你解读出来的诗,就不能叫诗,只能叫一种感觉。诗,不是一个被固定在相框里的画面,它不是一层不变的,每一首诗,在被读者读过后,就会衍生出不同的灵魂。所以诗不能通过疱丁解牛的方式来解读,一直以为,那样就会把诗的诗味破坏殆尽,而且,逐字逐句的解读,也根本不可能读尽一首诗的全部。
而一首诗,一首好诗,就像是天空流动的云彩,飘到不同的河心里,就会倒映出不同的影子,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引起读者多维度思考的诗,才是首好诗。
一休的《烫死的鸽子》便是首这样的好诗:
开水在炉台上沸着
孤独的人摇着蒲扇
蝉的嘶鸣就像是驻扎在古代战场
带来不竭的遥远记忆
几只鸽子流着汗,从好似死过去的
天空里飞来,停落在屋檐下;
拿壶的手一抖动,开水便冒出来,洒在
炉台上,发出“滋”的一声。
“在他的心中,一只鸽子烫死了;
为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他一招手,呼啦一声,赶跑了所有
剩下的鸽子。”
这样的诗,你说它说了什么?你读了之后,觉得好,哪里好?你说不出,更不能说出全部,你说出来的就是死的,就是笨拙的,就是对这首诗的伤害,而这首诗一口气读下来,你脑子中浮现的场景很干净简洁,诗的意象不多:开水炉台、水壶、人、蒲扇、蝉鸣、鸽子。彼此之间通过“人”发生联系。
这也是一休一直以来所提出的:“诗人的关注点一定要放在与之联系的世间一切”诗观的一个很好写照。
而一休在这首诗里把你带入思考的方式是很巧妙的,也是自然随性的:手一抖,开水溅出,“滋”的一声:
“在他的心中,一只鸽子烫死了;
为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他一招手,呼啦一声,赶跑了所有
剩下的鸽子。”
就这样自然而然,诗人把与外界联系,投射到心里,然后,又对外界,作出了一个反应,
它引起你读完之后的思考却是像风一样四面八方,飘浮不定。
但你的思考,又会是哪些,你去问,我这样解读对么?那样解读对么?就像须菩提问如来:“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如来也只能回答他:“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