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绘光摄韵的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0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酷诗客 于 2014-6-26 01:54 编辑

   绘光摄韵的诗
              一 瞬摄       
画之神用仙觉灵气捕捉光线               
如淙淙涧水擒摄晨曦的翩跹

如童年的稚耳追猎归林鸟鸣
如少年的天足蹑步云梯霞景

当眷苞的新飔吻青小荷尖尖
           哪一瞬间
           情窦初开
           初逸初芬

当甦醒的蜻翼颤醒泉眼
           这一瞬间
           美梦成真
               泉
            喷湧涧
               情
            蒸升爱


            二 四季写意
     当晓星回眸点晴曙空
              东风舞笔
点绽千芽万尖的情诗千恩百爱
              情窦齐开
              蒼翠欲滴

            当仲夏之夜   
     妒之雷电与峦之雨瀑
                 肉博
旋成台风天狼狂追爱月玉兔
       被骤雨浇狂的狼毫
           蘸足钱江大潮
  泼墨一空排山倒海的狂涛

       当月的觥羽化夕岚
       桂的暗香幽幽袭来
              共鸣秋籁

          当今冬大雪封境
     独白千古天颜万世绝色
我己独钓寒江孤雪一千冬雪令      
   今夕何夕我蓦觉画灵灌顶
      约柳宗元以千年之静
                    钓
               千古一诗
               合狩天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6-26 12: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建筑美的诗!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14:00 | 只看该作者
沙漠的杨 发表于 2014-6-26 12:47
学习!建筑美的诗!问好!

谢沙漠的杨品诗展现海市蜃楼之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6-26 15:04 | 只看该作者
赏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00:40 | 只看该作者

星垂大荒阔
月湧长讧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6-28 00:55 | 只看该作者
酷诗客 发表于 2014-6-28 00:40
星垂大荒阔
月湧长讧流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我姓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6-28 00:56 | 只看该作者
酷诗客 发表于 2014-6-28 00:40
星垂大荒阔
月湧长讧流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2007-08-10 16:49:23)转载▼标签: 艺术赏析  
    讲杜甫的《旅夜书怀》,有学生站起来问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为什么这么像,有何不同?我没准备这个内容,一时有点蒙。不过我有救驾的,就是我的语文课代表。他站到前面侃侃而谈,由前人评价李诗为“不着力”和杜诗为“力透纸背”谈起,介绍了两首诗不同的意境。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我找出这两首诗的鉴赏文字,留作备课资料。提醒自己以后书要再多读一些,课要背的再细一些。

附: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十字勾勒出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观。这里的写景,角度是移动着的,而不是定点的静的观察。这从“随、尽、入、流 ”四字体现出来。因此这两句诗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扩;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隔江与虎牙山对峙,战国时属于楚国。

    李白在蜀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二十五岁;他开始远游长江,黄河中下游各地。这首诗即是他出蜀远游时所写。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看来此论未免欠妥。送别,并非写诗人送别同舟人。从本诗最后两句可知,原来“送别”所指,是指“故乡水”送别诗人。近人俞陛云亦说:“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工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诗境浅说》)

    这首诗是借景抒情之作。构思巧妙。脉络井井有条,结构波澜起伏,颇有层次。

    开头两句是总叙,陈述诗人离开家乡,千里迢迢,乘船渡过荆门。来到古代楚国属地漫游。“渡远”,是“远渡”的倒写。“来从”,是来作之意。看来这两句并不是什么惊人之笔,但它与以下诗句都密切关合,丝丝相扣,具有穿针引线、贯串全诗的重要作用。

    “山随平野尽”以下四句,是倒叙。“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是写诗人坐在船上,举目所见地面上的景色变化。这两句所写,容量很大。有阔大的空间的立体感和漫长时间的行进感。它写诗人从四川乘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穿过蜿蜒起伏,千姿百态、高耸入云的三峡。来到辽阔的湖北平原,高山峻岭逐渐消失,随着山势的变化,滚滚奔腾而来的长江,也渐渐平静下来,在广阔的原野上,缓缓东流。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这两句,与杜甫的“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两句诗,同为佳句,却各尽其妙。所不同的是,李白的两句诗描写的是白天的景致,杜甫的两句诗描写的是夜晚的景色,李诗是“行舟暂视”,杜诗是“停舟细观”(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并无优劣可分。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是描绘太空的夜景,诗人坐在船上,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由于折光的作用,便构成了非常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这两句都是用鲜明的形象作比,描绘太空的迷人景致,表现出诗人的丰富想象力。对于“月下飞天镜”一句,有人解释说:月亮映入江水,好象从空中飞下的明镜。这种训释,似乎失于确当。“月下飞天镜”,诗意异常明显。即月亮从太空运转而下,就好象从天上飞下的明镜。这里并无“月亮映入江水”之意。辛弃疾词写道:“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太常引》)他把月亮比作从天上飞下的明镜,与李白诗意完全相同。俞陛云说:“五六句写江中所见,以天镜喻月之光明。以海楼喻云之奇特,惟江天高旷,故所见如此。若在院宇中观云月,无此状也。”(同上)见解非同凡响,不失为的评。

    最后“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俩句,紧扣“送别”的诗题,与开头两句写诗人离蜀远游的诗意遥相呼应。李白五岁后至二十五岁之前,都是在蜀度过的。他酷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对故土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诗人突然别离家乡到异地远游,自然会产生惜别之情,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离情别绪”吧。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的情思,而又不直说,反而采用拟人化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不辞劳苦。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即“万里送行舟”。采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比直抒胸臆,陈述离乡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

    总之,这首诗在艺术上是比较成功的,写得曲折含蓄、波澜起伏,忽而写地面上的山光水色,忽而写太空的奇异景象;忽而写白天对山峦起伏、江流奔腾的大自然的欣赏,忽而又写夜晚对太空景象变幻的享受。最后才用拟人化手法,曲折含蓄地表现诗人离乡惜别的情思。我们透过诗人对大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欣赏,就能体会到青年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及其兴致勃勃的无穷活力。尤其“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逼真地描写出诗人乘船穿过三峡,崇山峻岭,逐渐消失在广阔的原野上;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随着山势的消失,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缓缓东流……诗人就使用这种白描的笔触,淡淡的色彩,描绘出一幅非常真实的山水画卷,给后代人们留下了领略不尽的审美感受。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

    微风轻轻的吹拂着岸边的细草,一艘竖着高高桅杆的船孤独的在夜里停泊着.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犹如垂向地面;而银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不停流逝.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而显著?我年老衰弱,想必也该退休了。如今,我的随处飘零像什么呢?活像是天地间孤苦的沙鸥。
    杜甫是个现实主义的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当时民众的人间疾苦及一些美好的山川景物。杜甫有造福人民的大志,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可一生追求却无成就,甚至只能四处飘零,他为此遗憾无穷,因而写下这首诗。
    从诗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它的生活图画:杜甫以高高的船为来比喻自己的孤独,并以那星空、明月、和江流的宽广及磅礴的气势来反衬人类之渺小,而那视野的辽阔却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感叹。全诗充满着一种孤寂又凄凉的情绪,让人感受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哀伤,情景交融,动人心魄。
    杜甫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刻苦精神来努力创作,从本诗大可一窥全豹。星垂平野阔的”垂”及月涌大江流的“涌”便可知道杜甫的用心炼字.”垂”写出了在空旷平野看星的独特感受;而“涌”就犹如江涌一般的磅礴。而这两句诗也是全诗的经典之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还借景间接抒情来表达孤独的心境。虽然和李白的“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暗合,但杜诗的意象更丰富,气象更阔大。
    《旅夜书怀》由首联和颔联写出的夜景及颈联和尾联写出的凄凉心境完美的勾勒出一种漂泊、凄冷、绝望的艺术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20 00:2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