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4|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阳春三月仍留有一道明媚的伤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2 1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飞鸿 于 2014-7-12 12:40 编辑

阳春三月仍留有一道明媚的伤痕
——读暮雪获奖作品有感
文/安徽安庆陈红艳
     
      昨天,暮色将启,我结束了一天的忙碌,打开电脑就见到张玉书老师的留言:“妹妹,你有时间吗?还有两篇获奖作品没有评,如果有时间请评一篇好吗?”玉书老师对诗文的忠诚和对诗文认真负责勤恳工作的精神,一直让我深受感动,没法回绝老师交予的任务,可心里是忐忑的。真的,真的不敢做诗文评论,尤其诗歌评论。因诗歌本身就很朦胧、很隐喻,我唯恐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灵魂深处,唯恐亵渎了诗人的好文字、好意境。还有,我总觉得诗歌评论并不只是唱唱赞歌,应能深入细致地挖掘出诗人心灵中一些实质性的、有价值的元素,以让作者和读者之间有敞开心怀地沟通,并由此而产生人性大升华,意境大提升。这样的创作,既能净化自己也能净化他人,可谓精神财富。

      两篇中我选择评暮雪的《行走在三月的路上》,只因同为医药院校毕业的我们在心灵上可能更易沟通一些。        其实,我读得多的还是暮雪的散文杂文,很有特色,我常常在看后抿嘴而笑,笑她有点儿像鲁迅风格,很有见地,很有思想,笔锋也很犀利。故对她,我是由衷地赞:巾帼不让须眉!而对暮雪的诗歌我读到的不多,不足二十篇。可暮雪对这为数不多的诗歌写出了特色,我的感觉:暮雪诗歌没有自哀自怜、没有无病呻吟、没有极度自我,而是将小我之情加以升华,以正面的人生态度对待这个时代的每一个阶层、每一个她所遇到的人和事,从而产生一定的醒世、警世、激励作用。就这首在本次诗赛中获奖的诗歌也不例外。在此探讨,以散文诗的形式评诗可否增加美感?

                                                                                                                                                                ——题记

       行走在三月的路上,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五花八门,可大多应是喜悦的.......

       清晨,行走在三月的路上,四处朦朦胧胧,整个大自然像是蒙上一层神秘面纱,清新空气,酝酿了一夜露水,草香味儿伴着清冽晨风向你飘来时,是不是觉得忒清凉舒畅啊?晌午,天气变热,太阳拼命地将光芒洒向大地,一切都变得绚烂璀璨。沿途,你看到夭夭桃花、滢滢绿柳、蜂鸣蝶舞、粼粼水波,是不是又感到心旷神怡呢?夜晚,当凉风习习拂面而来,星辉笼罩着生长茂盛、郁郁葱葱的松、竹林时,每一颗水滴都生柔情,每一缕月光都含蜜意,你是不是觉着坠入了粉饰的桃源仙境?而暮雪呢?暮雪她行走在三月的路上时,则没有你这如梦如幻的感觉。阳春三月,对她、对她是刻在心上的一道明媚的伤,她的心犹如万针刺扎——痛、难受、淌血,血淋淋!因为,她的爱,已在那个惨痛的冬季哽咽于心门;她的恨,还在那个惨痛的冬季里拔不出来。她曾对紫藤新叶说:“那些日子夜不能寐,心痛到极致。”不难看出,因诗的起篇就直接道出了她的心事:“三月,我看到了/草尖的露珠/空气中弥漫着的悲伤/渐渐散去/那点点星光”唯美的意象纠结着重重心愁、心痛。

       什么样的愁、什么样的痛如此纠结?她在第三节诗里做了交代:“三月,草地敞开怀抱/我可以重新上路/可我依然不敢忆起/忆起那个寒夜/点燃枯火温暖自己的孩子们/风在拐弯处停留/月光留下痕迹/死亡的幽灵窒息了那一个冬季/它带走了我身体里的全部温度/让我不能呼吸”哦!她忆起的是去年的11月15日夜,那五个流浪儿钻进贵州毕节市环东路的垃圾箱,只为避寒而被闷死。最大的十三岁,最小的七岁.......医者父母心,教她如何不心痛,直痛得她不能呼吸!大爱无言,则蕴含在这油然而生的悲悯情怀中........或许,作为母亲又是医者的她就是如此,就是无时无刻地想着她的孩子,愿为她的孩子付出一切,而对伤害她孩子、伤害她孩子的一切因素恨之入骨、痛彻心扉!她对孩子的这种爱像一股涓涓细流渗透到读者的心里,无言中,谁都会明白并沉溺入她那真诚的、柔情的爱里。

       诗歌的语言是创造,而意像、现实是创造的素材,在这之间又由于存在着一个五光十色的过滤片,一幅多棱镜,从而才能形成一种艺术所需要的迷幻效果。暮雪在这首诗歌里,可以说极尽了她的艺术创造智慧。对这样一个悲剧故事,这样一种悲惨命运,她没有因为突出一个“悲”字去推崇“呼天抢地、凄苦无边”,而是用马修“唱诗班的春天”,那天籁的声音、那幽美绝妙的意像创造了一个更凄凉和令人落泪、更悠远和令人思索的意境:“聆听/庄重的大教堂内/唱诗班的孩子们/吟唱关于天国的赞歌/我主慈悲无比。”读到这优美的,酷似流水音乐的诗句,你的灵魂有没有一种被救赎的感觉呢?!在这里,作者独具匠心,运用诗意的语言,打破时空,在回忆与现实中穿梭,谱写了一曲在那个冬季发生的人生悲歌。这怎不令人感动、感慨无限啊!

       “三月到了/艾草泛青了吗/采一束,插在孩子们的坟头”这首诗的结尾最为漂亮,整个将悲情推向了高潮.......诗人用一种药用植物、吉祥之物——艾草来寄托对孩子的哀思,看到这里,我哽咽在喉、泪落满面。可见暮雪这首诗的艺术感染力!哀思过后该是希望的萌生,这在诗的结尾也有充分的体现,这体现就在那精彩的一问:三月到了,艾草泛青了吗?三月,是春天的开始,而春天是个充满生机的季节;艾草,是民间的药宝,是吉祥之草、风中劲草,它在路边生长,生命力特强,可驱邪驱瘴。诗人用它来为孩子祈祷,为孩子招百福、保平安;禳毒气、消灾殃。诗人啊,你的文字里虽有痛、忧伤和无奈,可更是注满了爱、柔情和希望!

【结语】作为读者,我和作者暮雪交流的最佳姿态是平视,在相平的对视中,除了感觉这首诗歌诗韵流畅,意蕴深邃,思绪跌宕,文字跳跃,构思新颖外,就是被她的真实真诚所打动。借此机会,祝贺、祝福暮雪和在本次诗赛中获奖的其他诗友!并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在诗文上创作文丰、创作愉快!也向所有参赛的诗友和组织本次诗赛的同志们道一声:辛苦了!

行走在三月的路上
文/  暮雪

三月,我看到了
草尖的露珠
空气中弥漫着的悲伤
渐渐散去
那点点星光

聆听,庄重的大教堂内
唱诗班的孩子们
吟唱关于天国的赞歌
我主慈悲无比

三月,草地敞开怀抱
我可以重新上路
可我依然不敢忆起
忆起那个寒夜
点燃枯火温暖自己的孩子们
风在拐弯处停留
月光留下痕迹
死亡的幽灵窒息了那一个冬季
它带走了我身体里的全部温度
让我不能呼吸

三月到了
艾草泛青了吗
采一束,插在孩子们的坟头



地址: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陈红艳(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
邮政编码:2460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7-12 13:12 | 只看该作者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7-12 13:3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7-12 14:48 | 只看该作者
暮雪原诗情感婉约,富有哲思。陈红艳诗评灵动细微,剖析透彻。拜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7-12 14:5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问好诗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7-12 14:54 | 只看该作者
提读好诗,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7-12 16:13 | 只看该作者
悦读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7-12 19:12 | 只看该作者
提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7-12 19:3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7-12 19:47 | 只看该作者
佳作劲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21 08:5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