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1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蛐蛐叫声后面的怀念——毓梓《失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5 0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云经立 于 2014-7-15 09:00 编辑

蛐蛐叫声后面的怀念
——毓梓《失聪》

失  聪

      毓  梓



这些年来

我听不到一点

蛐蛐的叫声



在窗下

竟然是,很多年前

在父亲的怀里

它们都叫完了



今夜

树影在他的遗像上

晃动

天上尽是些

不会出声的星星




本诗的标题,《失聪》,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听觉不太好使了,或者不管用了。到底什么情况?先看看。

看完,发现“失聪”不是听力出了问题,而是大自然出了问题,是这个人世出了问题。

这首诗的切入点,从蛐蛐的叫声入手的。作者说,这些年来,已经很长时间听不到蛐蛐的叫声了。这自然引发了作者对蛐蛐叫声的怀念。

那是在孩提时代,在父亲的怀里,在窗下听到的蛐蛐儿的叫声。这些叫声至今记忆犹新。因为这一点,作者甚至抱怨说,蛐蛐儿的叫声是在那个孩提时代就叫完了。当然,这在另一方面也反应了大自然的变化,生态的变化。

然后,诗的最后再现了一个生活场景,即两个特写镜头:树影映在父亲的遗像上;天上是满天的星星。

全诗的抒情热能全部积聚在这里,前面对蛐蛐叫声的怀念,那只不过是作者在我们眼前虚晃的一枪,或者说在我们眼前卖了个破绽。作者真正要表达,要倾诉的东西集中在这两个特写镜头里,并且形成两个情感冲击点:

一个是树影落在父样的遗像上,这里交待的是父亲的“遗像”。从“父亲”一下子跳跃到“遗像”,这中间省去了许多经历或事情,即从儿时到现在,进行了一个时间上的大跳跃,这种跳跃造成的后果是:让我们感觉世事变化沧桑,物是人非。想想,昔日是躺在父亲的怀里,在窗前听蛐蛐的叫声,而此时此刻,父亲已告别尘世。这其实表达的就是亲人的离世,这是本诗形成的第一股情感冲击力。

然后是第二个特写,镜头移向天空,天空是些什么呢?是星星。此时此刻,作者把这些星星赋予了生命,说它们“不会出声”。这也是事实,星星自然是不会说话的。但此时这些“不会出声的星星”是对树影落在父亲遗像上进行了恰如其分的烘托。这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室内的遗像,到室外的天空,不说话的星星。这形成了一股悲凉的气氛。用这种气氛烘托此时作者的心情,那种对父亲深切、沉重的怀念之情被重重推到眼前。

这是一首沉痛的怀念亲情之作。它浓烈,深沉,含蓄,内敛,委婉,凄迷!读完,让人内心一颤。

而作者非常机智的利用“失聪”之说,完成了一次打动人心的抒情!而最为重要的是,作者对亲人的怀念,没有痛彻心肺的呐喊,没有歇斯底里,而是在不动声色之中,把内心的沉痛通过蛐蛐的叫声非常自然地给引发出来。把一个沉重的话题如此自然,真切地表达出来,真可以说是举重若轻。








2012.7.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7-15 21:51 | 只看该作者
首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7-15 21:52 | 只看该作者
本诗的标题,《失聪》,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听觉不太好使了,或者不管用了。到底什么情况?先看看。

看完,发现“失聪”不是听力出了问题,而是大自然出了问题,是这个人世出了问题。

————的确是这样。前面也还没真露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7-15 21:5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首沉痛的怀念亲情之作。它浓烈,深沉,含蓄,内敛,委婉,凄迷!读完,让人内心一颤。
————专注的评和感性的共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7-15 21:54 | 只看该作者
推荐给微博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7-17 12:48 | 只看该作者
来读:)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17:54 | 只看该作者
圣歆 发表于 2014-7-15 21:54
推荐给微博荐读

谢谢!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17:55 | 只看该作者

问好风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4-22 23:3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首沉痛的怀念亲情之作。它浓烈,深沉,含蓄,内敛,委婉,凄迷!读完,让人内心一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4-22 23:37 | 只看该作者
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7 01:5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