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康京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远山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8:41 | 只看该作者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8:42 | 只看该作者

此词写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绘了思妇盼望远行丈夫归来的情思。全词紧紧围绕一个“溪”字构图设色,表情达意,写得清新自然,不落俗套,饶有情韵,耐人寻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8:42 | 只看该作者

首句“溪山掩映斜阳里”写斜阳映照下的溪山,侧重点于“溪”字。次句“楼台影动鸳鸯起”,补足上文,进一步写溪中景色。夕阳斜照之下,溪中不仅有青山的倒影,而且还有楼台的倒影,还有对对鸳鸯溪中嬉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8:42 | 只看该作者

上句专写静景,下句则动中有静。“楼台影动”,表明溪水微风吹拂之下,荡起层层绿波,楼台的影子也仿佛晃动一般。再添上“鸳鸯起”一笔,整个画面就充满了盎然生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8:43 | 只看该作者

三、四两句写两岸景色,这条溪水的两岸,只住着两三户人家,人烟并不稠密,环境自然是幽静的。至此,上面所说的楼台原是这几户临水人家的住宅,全词意脉连贯,针线绵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8:43 | 只看该作者

这句为实写,下一句便是虚写,如此虚实相生。深院高墙,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杏花,带着娇艳的姿态,硬是从高高的围墙上探出头来。此句的妙处于一个“出”字,词以“出”字形容红杏花,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意味隽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8:43 | 只看该作者

词的下片,转入抒情,但仍未脱“溪”字。溪水旁边,有一道长堤,堤上长着一行杨柳,暮春时节,嫩绿的柳丝笼罩着长堤,轻拂着溪水,而魏夫人作为临水人家的妇女,是经常从这里走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8:43 | 只看该作者

“早晚”一词,并非指时间的早和晚。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云:“早晚,犹云随时也;日日也。”其义犹如舒亶《鹊桥仙》词“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8:44 | 只看该作者

古代,水边柳外,往往是送别的场所。据《宋史·曾布传》,曾布于神宗元丰中,连知秦州、陈州、蔡州和庆州。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也说:“曾子宣丞相,元丰间帅庆州,未至,召还,主陕府,复还庆州,往来潼关。夫人魏氏作诗戏丞相云:”使君自为君恩厚,不是区区爱华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8:44 | 只看该作者

“这期间,曾布告别家人,游宦外,可能连续三年。此处,当指魏夫人填词述怀。结尾二句说明她溪边已徜徉了三年,年年都见过一次柳絮纷飞。从柳絮纷飞想到当年折柳赠别,这是很自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23 17:5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